部编苏教高中必修1《断章》李淼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时间:24-03-06 网友

1 《断章》教学设计 越州中学 李淼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分析、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理解诗歌主旨,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 2.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平板),优化整合课堂教学,促进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3.对诗歌进行多元化解读 教学重点、难点:多元化解读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5年10月,诗人卞之琳创作了一首诗,在修改时发现只有四句让诗人自己感到满意。于是他把这四句诗保留下来,自成一篇,命名为《断章》。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更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今天老师和同学们要一起来品读卞之琳的《断章》,让我们一起打开书本。 二、朗读诗歌: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老师指导(朗读的停顿、重音、语速),教师范读。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三、整体感知 1. 同学们都读得很好,很有感情。经过你的反复朗读,请结合预习时搜集的资 料,思考:你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把同学的想法直接写在黑板上) 预设:爱情、哲理、思乡等等。 哪些同学支持其中的某个观点?请投票选择(平板统计) 我相信这首诗歌还有很多不同的解读,那么这节课我们先讨论这几个。 2.下面请找到与你观点一致的同学组成小组,在组内结合诗句解释分析你们的观点,力求能够自圆其说,甚至说服其他小组。(平板分组) (小组讨论)引导: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诗句,并上下联系。小组内部要有一位同学记录整理大家的意见,等会请这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表讨论成果。小组讨论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注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以及阅读经验来解读。 学生发言: 爱情: |2 (A)你 ——看——风景 (C) (B)看风景人 ——看——你 (A) 明月 ——装饰——你的窗子 (A)/(B) (A)/(B)你 ——装饰——别人的梦 (B)/(X) ?——X——B——A——C——? 文中的“风景”可以理解成一种情感的距离,“你”再看“风景”,也就是“你”与“你”所爱慕的人有一段爱的距离。而“看你”的人又与“你”有一段爱的距离,“你”之所以会成为别人眼中美丽的风景,是因为“风景”只能欣赏而无法拥有,把“你”视为“风景”,言下之意是“我”永远无法拥有你。也正是因为得不到所以晚上会入梦。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爱情并非只是“三角恋”,因为在即使是最后的“别人”,也有可能装饰另外的人的梦。以此类推,没有尽头。 哲理: 你(主体)——看——风景(客体) 看风景人(主体)——看——你(客体) 明月(主体)——装饰——你的窗子(客体) 你(主体)——装饰——别人的梦(客体) 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风景,又同时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看与被看是一种不断相互转化的关系。同样第二节中“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楼上的人更没有想到,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进入别人的梦中。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把这简单看成两两“看与被看”的相对关系,因为也许在别人的背后还有别人,“你”后面还有“他”,构成一种无线延伸的连锁关系。主客体不断转化,并且相互对立统一,宇宙正是如此息息相连,互相依存的。 思乡: (游子)你 ——看——风景 (故乡) (游子的母亲)看风景人 ——看——你 (游子) 明月 ——装饰——你的窗子 (游子的窗子) (游子)你 ——装饰——别人的梦 (母亲) 悲伤:抓住诗歌中“看”、“装饰”等词和意象之间的关系,诗歌中的人是孤独的,人与人之间没有产生交集,蕴含着一种无法言语的悲伤的情感。 (学生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注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以及阅读经验来解读) 四、深入拓展 2019年的今天,我们在这里是如此解读这首诗的,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回20世纪,看看在那个时代文人评论家们是如何解读的?明确:(PPT展示) (一)爱情说:这无疑是一首极之卓越的情诗。诗人透过旁观者的冷眼,写出了“人”对“情”的无奈,及“情”对“人”的捉弄。客观的铺叙中隐隐细味出淡淡清愁,也交代了诗中的你、我、他三方面关系。——秀实 本诗写于1935年,根据诗人在《雕虫记历》中的记述,1935年前后卞之琳与张充和有过短暂的恋情,但是并无结果,且在诗人的心中留下痛苦与怀念。诗人在《雕虫记历》中写道:“我开始做起好梦,开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是不会开花结果的。” |3 (二)装饰悲哀说:“还有比这再悲哀的吗,我们诗人对于人生的解释都是装饰。” ——李健吾 “多绝望的诗!多绝望的哲学!宇宙是装饰,我是装饰,装饰了梦,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诗人阿垅 (三)哲理说:“这是抒情诗,当然说情诗也可以,但绝不是自己对什么人表达思慕之情,而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那一刹那的意境。我那时候总认为,事物是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卞之琳 (同学们刚才所做的分析和百年前的文人墨客的评价不谋而合,实在是太了不起了,我们掌声送给自己!) 五、总结 听了那么多的专家观点,你更欣赏哪一个呢?让我们再来进行一次投票。(平板投票) 在西方有一句话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而在中国也有一句话叫“诗无达诂”。所谓“达诂”也就是指准确理解的意思。“诗无达诂”的意思就是说诗歌是没有办法准确理解的。而要我说,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这就是它的精妙之处。我们解读一个完整的文学作品,不同读者的加入就会让文本产生不同的火花。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可以对诗作进行二度创作,而这种创作就来自于你自己的情感体验。今天我们解读《断章》,可以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哲理诗或者简单的情景诗,但是无论如何,它所呈现出的这种不确定性和朦胧美,都让我们赞叹不已。 PPT呈现诗歌分析的方法:诗歌的主旨可以不确定,但是我们在赏析诗歌时是有一定的学习方法的,就是要结合诗歌写作的背景,诗歌中的意象,作者的经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把握诗歌主旨。 六、拓展训练 请同学们结合本堂课对《断章》的解读,参考老师在线分享给大家的课外资料,尝试分析这首诗歌。(如课堂时间有余,则在课堂上解读) 远和近 【顾城】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分享资料: 顾城(1956—1993),他是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当代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一一位“童话诗人”。童年在文革中度过,而正是那段黑暗影响了他,让他去寻找光明。 文革结束之后,1979年4月,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一代人》——“黑夜给我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1980年6月,顾城又写下了这首短诗《远和近》。 他的诗歌风格简单质朴,善用象征隐喻,具有浓厚的童真色彩。代表作品:《一代人》、《远和近》、长篇小说《英儿》、诗集《白昼的月亮》等。 |4 学生分析: ①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一亲近、融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不和谐,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追求与向往。 ②从诗作表达的纤细情感来看,作品好像一位腼腆人男孩的心灵独白。他爱慕一个女孩,但羞于表白,甚至连目光都不敢和女孩的目光相交,他只能趁女孩的目光转向别处时偷偷地望上一眼。在目不转睛如饥似渴的观望巾,他悲哀地发现自己是那么怯懦、无助、自卑,爱情的热焰没能燃烧他内心的羞涩,他不敢让目光泄露他内心的焦灼。“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那么幽怨又那么平淡,那么焦急又那么彷徨,字里行间饱含着濡润的气息。 结语:一个远,一个近,引发了我们的种种思索,带给我们很多的联想,唤起我们的共鸣。诗歌短小精悍的外质包裹着丰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风景,有一千个“我”和“你”。 七、课后作业: 赏析《远和近》写一篇字数不少于500字的评论文章。 八、板书设计 诗无达诂 爱情 你——看——风景 哲学 看风景人——看——你 悲伤 明月——装饰——你的窗子 思乡 你——装饰——别人的梦 …… 教学设想 现代诗歌在高中教学中是一个重点,同样也是一个难点。因为现代诗歌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悟性”,对学生的理解力要求很高。学生除了理解诗歌的表层含义以外,还要明白其中内涵,并且还要对诗歌进行一定的赏析,有一定的赏析水平才能对诗歌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断章》一篇的教学着实令部分师生头疼不已,教也好,学也罢,课堂结束后剩给参与者的依然是“茫然不知所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之前学过的、读过的诗歌,多有较具体的内容和较明确的情感,而这首诗并没有把情感内容的状态用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揭示出来,而是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幻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形成了朦胧又具有哲理的风格。读通、读懂是诗歌教学的基本目的,授之以渔、教会读诗是能力目标的重要内容。具体到教学中应该努力为学生打开诗歌殿堂的另一扇门,把朦胧诗的新天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品味、吟咏中逐渐能够自觉地用一套新的思维去读诗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指出:“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5 文学习的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激发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研讨交流活动,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相互协作,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促进知识的迁移与运用。”“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倾听和分享、沟通和协作,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断章》这首短短34字的小诗,朦胧中带有深意,表现出一种哲理化的情感体验,蕴含一种朦胧复杂、不易道明的况味,非常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解读。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朗读诗歌,用“读”来揣摩诗歌的感情 在本课的教学中,诗歌的朗读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诗歌的情感甚至诗歌的内涵。我在进行课程讲解之前,先让一个学生带着感情朗读一遍诗歌,再引导学生说说朗读诗歌时的注意点。旨在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掌握朗读诗歌的基本技巧,比如朗读的停顿、重音、语速等;另一方面也通过朗读让学生细细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情感的过程中也能悟出诗中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当时创作诗歌的心情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开放性课堂 诗歌赏析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一定的规则来进行赏析,所以在赏析时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诗歌赏析的讨论中,学生集思广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诗无达诂”是贯穿本堂课的执教理念,即在教学时,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言,积极发言。每个人发表出自己对诗歌的看法,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有学生提出诗歌的主旨可能是“思乡”、“爱情”、“哲理”等,也有学生发现诗歌传达的是一种悲伤的情愫,这些观点都是在课堂上被鼓励和肯定的,激发了学生对诗歌多元化解读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的提问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开放性的课堂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学习中。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进行诗歌的教学。比如,在朗读诗歌时给学生播放背景音乐,调动学生的情感。我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平板投票”、“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在线资料查阅”等环节,将学生平板这一教学工具融入到传统的课堂中,不仅让课堂运行高效,还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更能让学生自由探索,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知识的快乐。 ||||

《部编苏教高中必修1《断章》李淼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相关文档:

名师讲座心得体会优秀7篇09-08

2021高三联考作文“悲悯情怀”审题指导及名师范文09-15

高中数学朱敏名师工作室第二次活动简报09-15

荷花淀名师教学实录09-20

读《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有感范文09-23

读《名师课堂管理66个经典细节》有感范文09-23

【教学反思】 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09-23

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09-23

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09-23

读《透视名师课堂管理—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有感汇总09-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