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应急管理的调研报告

时间:23-12-17 网友

2023年应急管理的调研报告

2023年应急管理的调研报告1

  根据《关于开展应急体系管理现场交流的通知》和《第六采油厂应急体系现场管理检查考核细则》工作要求,我们牵头组织各作业区应急管理人员对全厂7个作业区应急体系管理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应急管理重视程度持续提升。各作业区不同层级应急管理具体工作能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实际得到较好落实,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应急管理各环节任务,针对应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组织人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二)预案的合规性进一步增强。根据应急管理新形势,各作业区基本能够按照厂部“一体两翼”应急体系建设要求,完善一案一卡,完成各级应急库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设置值班、培训演练和“大监控”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了“一案五制、两基础一中心”的应急体系模式。其中学庄、兴庄作业区能够按照厂部应急预案修订要求,及时补充新的制度和工作要求,修订工作做到了能够融入新体制、适应新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物资管理标准执行更加到位。厂级应急库应急物资基本能做到出入库、摆放、检查及维护保养等工作落实。其中学庄作业区能够按照厂部应急物资配备管理要求,明确岗位管理职责,库貌干净整洁,进出库登记,每月一次盘点,检查及维护保养、借记等工作做的到位,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物资规范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四)应急技能培训效果提升明显。应急处置水平、应急人员处置能力、应急物资使用、应急演练效果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特别是在中心站及班站级应急处置演练方面较去年有了明显的提升,演练后的总结和评估更加贴近现场实际。其中安边、五作业区按照年度培训计划,结合预案培训,将具体处置方案与器材作为重点培训内容,再进行实操演练,形成“以学促演、以练促防、学演相促”的长效工作机制。

  (五)基层“一案一卡”宣贯到位。在厂部应急预案基础上,各作业区均能丰富完善“两个一”(即每个作业区一套应急预案处置手册、一套岗位处置卡)的预案体系,进一步推进预案体系的图表化、程序化、手册化、卡片化。其中武峁子作业区将常见的单井及站间管线泄漏处置程序以标牌的形式,分发至各重点岗位,为基层单位应对管线泄漏突发事件起到了指导作用,提升了应急管理水平。

  (六)应急检查常态化开展。各作业区能够结合厂部的各类安全检查,将日常的应急管理自查自改纳入其中。其中安五作业区按照年初的培训、演练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一月一检查及“回头看”活动,实现每月验证培训和演练工作有效落实。

  二、存在问题

  从走访调研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都反映出岗位人员责业务水平不高、主动管理意识不强的.现象,并且有等靠思想,对应急管理工作未有清晰的思路。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急制度方面。各作业区均普遍存在应急管理制度不健全、未行文下发(如应急管理制度无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且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缺少应急管理日常工作职责;应急培训和应急物资管理要求不具体等);应急规定与厂部要求不一致(突发事件发生上报时间要求为20分钟内,向上级主管部门电话报告、40分钟内书面报告要求不符合等);无应急管理考核内容要求等问题。

  (二)应急预案方面。部分单位存在风险识别与应急预案不对应;应急预案未按最新版编制导则的格式、内容以及厂部三年一修订的要求进行编制修订;处置措施和内容不齐全;响应级别分级错误;各类附件部分通讯信息和人员信息过期;预案修改完成后不打印、也未签发等问题。

  (三)应急物资方面。除学庄作业区以外,其余作业区均存在未按照厂部标准模板和要求制定规范制定各类台账,建立《应急器材借用记录》;应急物资未按照《六采油厂应急物资库物资配备选用指南》进行配备;没有及时更新应急物资管理制度;应急物资账卡物不符;维护保养不到位、无记录;检测仪器未在规定时间内检定;到期物资未及时更新;应急物资不会使用等问题。

  (四)应急培训方面。部分作业区存在年度应急培训计划未制定;培训资料建立不齐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对培训效果未进行评估和验证等问题,反映出对应急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培训抓的不严,培训流于形式。

  (五)应急演练方面。部分单位存在演练程序与预案规定不一致;演练流程不完整;演练评估未按要求对预案、人员能力、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进行评估;演练记录不完整(或错误);参加单位沟通不充分;应急物资使用不熟练等问题。

  (六)监督检查方面。大部分作业区应急监督检查内容未覆盖应急管理全要素、针对性不强,反映在基本上只针对应急演练和应急物资开展检查,对岗位人员应急培训效果、应急处置卡内容掌握程度、应急物资的使用、信息上传下达能否正确掌握等方面的检查验证较欠缺。

  (七)现场处置方面。现场应急处置时存在组织指挥不力、职责分工不明确、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物资组织到位不及时、处置方案不能及时确定、思想上非应急状态等问题,反映出平时应急演练针对性不强,对应急情况下能否高效完成应急处置缺少验证。

  三、对策建议

  (一)取长补短学习各自亮点做法。各作业区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学习借鉴各作业区应急体系管理工作中的亮点,按照厂部“一体两翼”应急管理工作方针,深化应用管理诊断,持续开展对标活动,进一步整合完善应急管理各类资源,建立应急管理提升长效机制,推动采油六厂应急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加强应急预案修订和宣贯工作。各作业区对照厂部“1+1+19”应急预案体系,结合新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本单位各类风险,注重应急职责的确定和应急流程的梳理以及处置措施的制定,做好本单位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和培训宣贯工作,进一步规范制度程序、完善组织体系、强化责任归位、理顺机制流程,不断提高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三)认真梳理应急管理细则。各作业区要进一步梳理应急管理制度不适应、有漏洞、操作性不强、职责不明确、界面不清晰的地方,并结合体系审核和应急管理专项检查存在问题,从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监测预警与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与救援、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应急培训与效果验证、应急预案管理、应急演练与评估、考核等方面,修订完善本单位应急管理制度相关内容,做到应急管理内容全覆盖、工作有标准规范、监督考核更全面,并以签发的形式下发。

  (四)规范应急物资管理和考核工作。各作业区要落实应急物资管理规定和考核措施,解决应急物资管理“低老坏”问题,熟练掌握应急物资管理要求,按本单位物资管理相关规定制度,严格落实厂部应急库物资配备标准备齐备全应急物资,做好应急物资日常检查及定期检测、维护保养等工作,进一步规范应急器材借记、库房目视化管理,使各类应急物资定置定位、归类摆放,确保应急物资使用状态良好。

  (五)加强各级培训演练实践操作。各作业区要做实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岗位应急处置卡的先培训后演练工作,持续提升指挥人员的指挥能力,强化应急响应流程、应急救援知识的熟练掌握,以及岗位员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做细做实演练后的总结和评估,并经常性的检查抽考,切实形成“以学促演、以练促防、学演相促”的长效工作机制。

  (六)加大应急管理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各作业区要结合《第六采油厂应急体系现场管理检查考核细则》制定本单位应急管理全要素的监督检查考核表,内容要涵盖应急管理过程各环节、各要素,并验证落实情况。对查找的问题和隐患要系统剖析根源,制定改进措施,专人负责,限时办结,切实持续提升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

2023年应急管理的调研报告2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突发事件多出自基层,受在基层,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对于我县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关键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当务之急,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建立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要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必要的经费,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群众组织也应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应急领导机构,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扎实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要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要按照预案体系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根据本辖区、本行业特点,认真做好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管不管用是预案的'生命线。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当充分体现应对突发事件各环节的工作,在编制时,要做到职责明确、简明扼要,明确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要结合预案积极组织实战性强、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演练,针对演练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时修正和完善,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三要抓好基层应急队伍建设。

  基层应急队伍处于突发事件的第一线,是先期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一支基本素质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可以在隐患排查和信息报告中发挥预警作用,在先期处置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协助处置和恢复重建中发挥辅助作用。组建基层应急队伍要充分整合现有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企事业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等重要力量,要建立物资储备制度,落实后勤保障,改善技术装备,开展培训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处置能力。形成以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消防、地质灾害、医疗救护等专兼结合的应急队伍体系,全面提高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努力将各类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要强化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预警。

  要健全隐患排查监控机制,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改正,同时要建立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要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报告制度,重点区域、行业、部位要设立安全信息员,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要强化社会联动机制,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形成基层应急管理的整体合力。

  五要做好基层应急保障设施建设。

  乡村要加强抗御本地区常发突发事件的基础设备、设施及避难场所建设,提高自身防灾抗灾能力。社区,特别是人口密集场所和工业区等高风险地区,要加强消防避难场所、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日常管理和巡查。学校要结合隐患排查整改,重点做好教室、宿舍、集体活动场所等建筑、设施的安全加固工作,有针对性地储备应急物资装备,加强学生食堂、宿舍等卫生设备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装备及设施建设,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预警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六要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和培训工作。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熟练掌握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程序和处置措施,做到依法应对。其次,要把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作为公务员培训和干部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列入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同时,要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四进五有”(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有机构、有预案、有队伍、有后勤保障、有科普宣教)活动,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知识宣传,增强群众忧患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七要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

  要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要求,明确办事机构和人员,理顺纵向、横向的对口关系,充实力量,加强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要坚持全天候值班制度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健全信息搜集、处理和报送制度,全力做好信息收集准确,信息传递及时,隐患排查到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大局稳定。

2023年应急管理的调研报告3

  三防形势应急管理策略调研报告该文在介绍 市近年汛情现状、特点及三防应急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 市三防应急管理机制的思路以及完善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的策略,为 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1概述

   作为广东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近1o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正按照精心打造“经济中心”、“文化名城”、“山水之都”,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前进,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推进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此进程中,必须加强和推进三防应急管理工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2 市汛情现状与特点

  2.1 市汛情现状

   市地处东、西、北三江汇合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和台地,汛期易产生山洪。南部属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地势低洼,易受热带风暴潮袭击。年降雨量在1009~2865mm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31mm。年内降雨量分布不均,汛期(4~9月)集中了全年80%~85%的降雨量,易形成洪涝灾害。而枯水季节,雨量减少易发生旱灾,南部河网易受咸潮影响。

  2.2汛情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市三防形势呈现出5个方面的特点:

  1)洪水的复杂性。 市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北边的防洪屏障北江大堤防御西、北两江洪水。西江是珠江第一大干流,发洪较北江迟,主要集中在6~8月,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北江是珠江第二大干流,发洪时问较西江早,主要集中在5~7月,洪水峰高而量较小,历时也较短。因此,在每年5~8月,西、北两江洪水会对北江大堤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两江同时发生特大洪水时,对北江大堤的威胁更为严重。

  2)台风的频发性。由于我市地处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是西太平洋、南海台风登陆我国的主要地区,每年5~10月为台风活动季节,每年7~9月是台风影响和侵袭 的活动盛期。台风往往带来狂风、暴雨,引发沿海风暴潮、洪涝灾害和山洪灾害,还伴随强对流天气,从而导致一系列次生灾害发生,往往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登陆或严重影响珠江口附近/时中心风力在8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平均每年约有2个(次),其中中心风力在1o级以上的强热带风暴或台风平均每年约有1个(次)。1983年9月9日9时,8309号台风登陆珠江口,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灾害造成我市2o人死亡、127人受伤,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这次台风是解放以来影响我市最严重的一次,风暴潮给番禺区的海堤造成了严重毁坏。

  3)潮位的趋高性。在每年的4~8月,珠江水位受东江的顶托,更受来自伶仃洋的潮夕影响,因此洪(潮)水会对珠江堤防构成严重威胁。据中大站水位统计,“05.6”中大站点高潮水位2.77m,比历史(__—07~07)最高水位2.62m,超高0.15m。特别是西、北两江发生特大洪水又适逢天文大潮时,对城区的防洪安全最为不利。

  4)暴雨的突发性。近年汛期暴雨表现为短历时、强降雨量、局部性。最典型的有黄埔区__年5月26日,出现强降水过程,测得日雨量192mm,最大3h雨量152.9mm,超过该地区历史记录。__年10月18日2时~10时,花都区局部地区突降大到特大暴雨,录得的最大降雨量为279mm,造成多个村受灾。突发暴雨易造成城区内涝,市区地势低洼,高程在珠江基面3.om以下的面积为582km,占城区总面积的40.3%。市中心区街道高程低于2.om的有402条,低于2.5m的有483条。城区排水河涌出水口高程多在一0.5~1.om之间,排水管网出水口偏低。汛期若突降暴雨,再遇洪潮水位的顶托,常造成“水浸街”,特别是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因监控不严、排水不畅造成水淹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三防形势应急管理策略调研报告

  5)山洪灾害的次生性。主要发生在北部的从化、花都等地区。按照山洪灾害发生的机率、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及地形地质条件,确定了特别重要防治区有从化市淄二河流域的鳌头镇、良口镇、吕田镇以及花都区的梯面镇。

  3 市防汛应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3.1三防应急体系的现状

  1)三防应急管理体系。根据本地区自然灾害和城市成灾的特点, 市以三防总指挥部作为防御自然灾害的主要工作机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总指挥,由20多个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组成成员单位,统筹协调全市防汛防旱防风工作,形成了“市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三防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当发生洪涝灾害时,各成员单位按职能分工,做好抗洪抢险工作。

  2)三防法规体系。颁布实施一系列防汛防台风地方性法规,主要有:《 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市堤防建设管理条例》、《 市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等对防汛抗旱、堤防工程、水库大坝等进行了规定,明确了相关的法律责任。

  3)三防应急预案体系。为全面提高我市应对排涝、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反应能力,及时有效地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编制、实施市级《 市北江大堤抗洪抢险预案》、《 市山洪灾害应急预案》、《 市城区防洪预案》、《 市干旱灾害应急预案》和《 市台风灾害应急预案》。“四级”逐步完善。实行逐级承包、责任落实到人,从被动抗灾转为主动防灾的覆盖全市城乡各级的防灾减灾预案体系。

  4)三防责任制体系。建立完善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以责任追究制为保障的技术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各项制度,并将防灾减灾的成效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已建立防汛值班、防洪安全检查、防洪调度等13项制度。同时,还制订了三防信息报送与考核办法、三防信息管理办法、抢险物资管理办法、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办法、水毁水利工程资金安排原则、抢险队伍调用程序等,使三防应急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5)应急信息指挥系统。已建成以水文遥测站、专用中继站、遥测数据接收站、卫星云图接收站、测雨量站点为节点的水文遥测系统,覆盖了全市重点小(一)型以上水库、重点水闸和堤围,基本完善了全市实时水雨情信息的遥测站网和传输网,实现了信息自动采集、接收、处理、传输和监视。建立了水情遥测系统、水情信息会商系统和水情预报业务系统,实现了洪水预报作业模型化,提高了报汛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成了三防办公管理、三防信息查询、远程监控、三防pda预警和台风预报分析等系统。

  6)应急抢险队伍、人员和物资保障。市区两级已组建由防汛抢险和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的防汛机动抢险队,初步装备了现代施工机械。已初步建立一个由水利、水文、气象及其他灾种方面经验丰富、素质良好,并具有较高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我市8座防汛仓库,储备了抢险机具、抢险物料、救生救援器材、应急照明器材、抗旱器具物料等多种抢险物资。

  3.2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三防机构建设仍需加强。市本级防办机构级别、编制性质、职级设置不利于工作开展。个别区的三防应急队伍亟待加强。有些区三防办还没有专职的机构、没有配备三防工作人员。部分镇、村管辖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普遍存在编制偏少、待遇偏低、装备落后的实际问题,已对三防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三防形势应急管理策略调研报告

  2)安全隐患问题。主要包括:全市存在一批安全隐患的水利工程,部分在建工程存在度汛安全隐患.小型水利设施防御标准低,防范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城区内涝问题比较突出。遇到强降雨和大暴雨,市区多处出现水浸街。另外,部分在建工程打乱了原有排涝体系,造成排涝不畅。

  4)防汛物料的储备问题。镇、村管理的小(二)型水库及部分堤围工程防汛物料储备不足。

  5)河道管理问题。流溪河和增江部分河段非法采砂情况仍未完全遏制,有的建设项目未严格按有关规定报批防洪影响评价,违规施工占用河道、损坏防洪排涝设施的现象仍有发生。河道范围内的突发公共事件:水污染、取水纠纷及危害水利工程的.事件,缺乏多部门的联动应急响应机制。

  6)应对超标准降雨、超标准洪水和“超级台风”袭击的预案和应对措施还待进一步完善。

  4完善 市防汛应急管理机制的主要措施

  4.1建立健全防汛应急管理机制的基本思路

  笔者认为,防汛应急管理是指政府依法加强对三防灾害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和组织协调,调动全社会力量,合理配置人才、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等救灾资源,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管理网络体系。基本框架由统一的防汛工作领导机构、防汛信息系统及相关信息管理制度、统一的应急指挥系统、完善的全市应急处置的预案体系等4个必备要素构成。根据 市三防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我们要以“四个原则”为基本理念,以“三个整合”为主要手段,以“四个体系”的完善为主要内容,推进三防应急机制建设。

  1)坚持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灾害的本质属性是其对象性,即凡是灾害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造成损失。防汛工作的重点在于减少和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与财产造成的威胁,尤其是对生命的危害。因此做好防汛工作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必然要追求的目标,体现防汛工作的宗旨。

  二是坚持“以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原则。灾害发育、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因果过程,防汛工作可分为“测、报、防、抗、救、援”6个环节。把预防工作放在整个防汛工作的首位,是防汛工作的目的和效益所决定的。所以实施防汛应急管理应把防汛工作各环节联系起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展开。只有将各环节系统考虑才能形成合力,实现防汛效益的最优。

  三是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即地方政府对所辖区域发生的灾害,负有组织应急处置的义务和权利。目前, 市主要实行市、区(县)、镇级防汛管理体制。

  四是坚持“专业救援与群众救援”相结合的原则。针对防汛工作的专业性和社会性,要求以防汛机动抢险队和轻舟大队为基础,并组建和完善群众性兼职救灾队伍和志愿者等非政府组织,逐步形成专业救援为主,群众救助为辅的救援力量体系。

  2)推进三个整合

  一是实施组织整合,健全防汛管理的领导机构、应急指挥机构和专家咨询机构,完善防汛应急管理领导体制。它包括:调整完善市防汛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市的防汛工作;强化市三防办的职能,恢复1998年降格的副局级规格,根据省的要求,落实行政编制,统一组织指挥全市三防的应急处置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 市三防专家库,主要是向市三防总指挥部提供决策咨询,发生特大灾害时,专家参与现场指挥等相关工作。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三防形势应急管理策略调研报告

  二是实施信息整合,主要是整合和集成 市水利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为防汛应急管理机制提供信息支持。通过整合和集成 市水利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和应用平台,基于gis技术的基础上,建成 市水利综合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初步形成 “数字水务”框架,以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信息的传递和共享为基础,以决策支持系统为手段,全面建成与 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体系,实现水利系统化管理、自动化监测、实时化调度、科学化决策、网络化办事、“一张图”管理、规范化服务,以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支撑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

  三是实施资源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实施防汛处置能力提供物质保证。平时要做到对防汛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储存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利用效率;应急时要实现对防汛资源的统一调度,提高救援效率。抓紧《 市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补充修订,并依据“四级响应、四色预警”的要求,结合 市的实际,拟制定《 市防御超强台风应急避难场所(村级)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的防台风预警、响应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运行规则和工作要求,以及信息发布、避险引导、人员撤离、应急抢险、灾情统计等操作性预案,以提高防汛指挥调度、应急抢险和灾后避难的效率。

  3)完善四个体系

  一是通过整合现有防汛指挥和组织网络,完善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主要工作内容是完善各级防汛指挥机构的运作程序,规范各级各类灾害的现场处置程序。

  二是进一步完善三防指挥应急体系。坚持预防为主。进一步加强三防基础设施建设和防汛物料储备,建立完善的 市三防信息系统、三防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洪水、抗旱和咸潮预测预报系统等,与 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联网,与 市110预警系统实行联动;进一步完善《 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市城区防洪预案》、《 市山体滑坡防治预案》、《 市北江大堤抗洪抢险预案》以及抗旱防咸潮预案等,科学调度各种防洪设施。

  三是通过整合现有防汛应急处置资源,完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优势互补、常备不懈的应急保障体系。主要工作是制定信息、通信、指挥技术、工程、队伍、交通、医救、治安、物资、资金、科研、立法等12项操作性强的保障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是通过整合现有灾害的信息系统,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优化、防患未然、科学减灾的应急防范体系。主要工作有开展演练、培训、宣传教育、科研等,这是一项基础性的长期工作,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

  4.2完善防汛应急管理机制的主要措施

  为进一步完善防汛应急管理机制,工作重点放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提高防汛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增强防汛工作的信息和技术手段等方面上,以实现防汛应急管理效能最大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强化政府综合管理和协调能力。在法律上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政府在防汛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综合管理协调职能和运作机制,为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的防汛应急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进一步明确防汛机构和职能管理部门的职能,完善协调机制。通过对涉及防汛工作全局性的重大项目实施决策,组织编制防汛减灾总体规划,加强对预案的综合管理,不断提高政府的综合减灾管理能力。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三防形势应急管理策略调研报告

  2)要加快三防信息化发展步伐。实现与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联通和共享,完善 市防汛指挥决策综合服务平台,注重信息综合集成处理,提高信息加工利用深度。

  3)要促进社区防汛减灾建设。采取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防汛防台风科普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指导和鼓励社区大力开展防汛减灾工作,形成防汛减灾工作广泛的社会基础。今后工作的重点在积极倡导组织防汛志愿者等非政府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形式的防汛演练等方面,以提高公民参与防汛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公民的防汛减灾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4)加强洪水的有效管理,提高防汛科技含量。一是洪水资源化利用。根据水库下游受益区耕地变化和实际用水需求,对现有主要水库功能进行复核,转变水库功能以供水为主,以流域为单元,研究水库群的优化调度方案,提高水库群的调蓄洪水能力。城区可利用低洼地,建设人工湖、湿地、地下水池等设施拦蓄雨水,为城市水景观、绿化、洗车和道路浇洒等提供用水,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建立防洪排涝影响评价制度。在工程规划和建设时,应对防洪安全的影响进行评价,让洪水有出路,确保区域防洪排涝安全。三是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和洪水保险救灾机制。编制全市防洪保护区的洪水风险图,广而告之。逐步建立洪水保险的救灾机制,确保灾后补偿,减轻在出现重大灾害时财政支出的压力,利于灾后快速得到补偿和恢复生产。四是进一步提高预报预警、救灾技术和装备、减灾理论研究、救援程序的规范、信息服务、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能力。

  5结语

  实施防汛应急管理是 市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课题和新任务。只有在完善指挥体系、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社会参与度的基础上,才能将三防应急工作推向更高的水平,为把 市建设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水安全保障。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

2023年应急管理的调研报告4

  为了解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提升安全风险应对和治理水平,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5月中旬至6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由厉秀珍副主任带队,对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实地调研了瓯海区、乐清市、永嘉县和苍南县,实地视察了部分街道、村、企业和社会救援组织的应急管理建设情况,暗访了瑞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和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情况,分别召开相关县(市、区)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座谈会听取了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并要求未实地调研到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上报自查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去年以来,按照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要求,坚持边组建、边应急,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市火灾起数和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2%和7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8.2%和27.6%,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

  (一)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市应急管理局于1月3日正式挂牌成立,先后整合了7个部门的职责,2月底前完成人员转隶。紧接着,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也先后挂牌和完成“三定”。为做好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中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市应急管理局、市编办联合下发《关于调整优化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的通知》,要求完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健全预警制度,完善“分类管理、分级预警、平台共享、规范发布”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强化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军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应急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建立了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联合会商,及时商议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防指工作导则印发实施,制定下达信息报送标准模板、救灾物资联动保供机制、高速应急通行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二)安全生产管控体系逐步建立。组织开展安全生产“5+5”专项整治行动,印发任务清单,出台专项行动方案和考核办法。消防工作纳入平安督查暗访和安全生产巡查。强化道路交通、火灾防控、危化品、加工制造、建筑施工、渔业船舶、城镇燃气、特种设备、水上交通、城乡民房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治理。出台“厂中房”整治标准和《居住出租房管理办法》。印发市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整改单位(区域)名单的通知及省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计划表的函,省市已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70处。全市成立7个安全生产巡查组,计划开展4轮安全生产巡查,第一轮安全生产巡查发现的214条问题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防灾减灾抢险救灾能力稳步提升。认真落实《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截至5月31日,全年度需要完成的53项,已完成38项,其中7月15日主汛期前需要完成的47项工作任务,已完成38项,完成率80.8%。全市已完成六大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完成地质灾害、病险水库、屋顶山塘、低标准海塘和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等危险区风险图制定,初步确定人员转移阈值。完成1052台卫星电话配备,储备和协议代储冲锋舟、挖掘机等大型抢险设备1675台(套)。市县两级现有应急救灾物资合计60万件,物资储备库19个,总建筑面积22730平方米。完成预案修编和3662个村(社区)防汛防台形势图绘制。在全市11个易成为防台孤岛的区域全部建立一线防台指挥部。建成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612家,培育社会化救援队伍30支,温州市代表队蝉联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构建起多层次多行业多领域的水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

  (四)科技措施推广应用逐步到位。防汛智慧大脑和“应急一张图”一期信息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应急一张图”被省应急管理厅确定为全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消防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结合民生实事项目、“智慧用电”建设和电气火灾治理,先后在出租房和老旧小区安装“漏保”56.3万套,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独立式烟感7.6万个,重点单位、火灾高危单位全部接入远程监控。消防“秒响应”平台建设列为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渔业充分运用AIS和北斗功能,重点加强对恶劣天气生产、单船作业生产、渔船海上离线、超航区生产、敏感水域生产等事故易发多发渔船的动态干预和动态监管。住建开发完成全市智慧安监防汛防台信息动态更新系统,建立了危房地址、人员信息、转移责任人和避灾安置场所“四大要素”的危房人员清册,并一周一更新一汇总。“安监云”平台得到推广运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但还存在跨部门协调体系不健全、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基层安全监管能力不足、实际救援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一)统一指挥、上下联动、跨部门的协调体系不健全。一是安全共享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应急响应启动机制不够顺畅,总指挥部和分指挥部之间存在职责重叠。二是要进一步处理好救与防的关系。虽然各部门职责明确,但各阶段要分工不分家。三是在消防工作上,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能剥离后,基层消防监管和出租房管理力量力度要继续加强,进一步明确职责。四是市县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支队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二)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一是我市各类安全隐患多。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隐患压力大。全市35.6万家居住出租房、16.7万家合用场所、50余万栋“通天房”、5129幢高层建筑、179万辆电动自行车等火灾隐患量大面广。小微企业众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直接影响安全投入。我市现有各类海洋渔船6136艘,渔船作业受海洋灾害性天气影响,事故险情常有。二是企业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部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实执行不到位。今年因为疫情,部分企业急于复工复产而忽视安全,导致日常管理缺失。三是个别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人员调动频繁,工作缺乏积极性和针对性。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我市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且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对安全生产、消防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难以提升。

  (三)基层安全监管能力不足。一是各镇街在机构改革之后虽然设立了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办公室或应急管理中心,但人员力量大部分还是保持原有的状态或增加不多,在承担更多职责的情况下力量相对弱化。二是乡镇(街道)存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存在大量转岗混岗现象,不利于奖罚措施落地。三是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空编较多,专业性和稳定性不足。惧怕安全生产追责压力,不少干部不愿考取执法证,存在着畏难情绪,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全市200个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服务中心(安监所)人员编制总数1379人,实际到位879人,到位率63.7%,持有执法证的仅占30.8%,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占比30.9%。

  (四)实际救援能力有待提高。一是《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中机制体制类项目尚未开展演练,物资储备、抢险救援类成果未逐一核查,未集成到智慧应急一张图。危险区风险图和人员转移指标还未经过演练和论证。二是针对道路塌方、山体滑坡、山洪灾害等突发情况,应急演练以单一部门自行组织多,涉及多部门综合演习组织不多、联动不够,军地应急救援协调机构不完善。三是救援力量有待加强。全市共有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志愿消防队员2610人,其中工作满2年以上的仅816人,人员流动性大。个别专职队仍缺少独立的营房、车库,器材配备不达标,人员待遇保障落实不到位。

  (五)社会救援队伍需要规范提升。现在社会救援组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社会救援组织缺乏必要的救援资质,不少资金场地缺乏,救援人员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

  三、意见和建议

  要加快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向专业化、制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进一步健全应急跨部门协调体系。一是适应大部制改革要求,发挥应急管理局牵头作用,细化责任分工,完善相关责任制度,使应急工作流程常态化。二是进一步理顺转隶后部门职责分工,及时调整优化防汛防台抗旱等相关应急预案,从细从紧,理顺职能。三是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支队之间的关系。按照新修订的《消防法》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派出所要继续做好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等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层层压实每一个行业领域、每一个园区、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对企业的指导、检查,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落实专职管理人员,强化持证上岗,切实将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生产的每个环节。二是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鼓励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督导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基础台账,加强标准化建设的评估、考核工作,健全企业基础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三是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进一步加强销号管理和执法。落实好《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督促指导各责任单位紧盯任务清单,落实任务销号管理。对进度滞后的项目,及时发出预警,明确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对已经完成的任务,认真核实情况,做好及时上报,早销号。集中开展消防大排查大整治,大巡防大巡查,切实摸清隐患底数,逐一制定整改清单,实施隐患挂图销号。加强分级分类管理,积极开展道路运输行业的违法行为查处专项行动,不间断开展行业督查。市场监管部门和交警部门要严格执法、持续开展整治,坚决取缔非法改装电动车销售经销商,严厉打击违规载客。

  (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一是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考核的权重,引导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二要推进应急管理队伍专业化,增强稳定性。加强应急管理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在空编补员时,要选择与应急岗位要求匹配的专业人才,专编专用,规定从事应急管理岗位未满一定年限的干部不得转岗。三要加强基层社区、村(居)干部应急业务培训。四要加强队伍锤炼,不断充实救援力量。强化消防救援队伍综合性救援和社会救援队伍专业性救援训练。组织多部门协同作战应急演练,促进军民融合,通过共同救援模拟训练,提升实战处置突发事件协调联动能力。五要加强培育扶持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抢险救灾。推行政府购买应急救援社会服务,加大对社会救援队伍的资金投入,规范提升社会救援队伍。

  (五)进一步提升智能监管能力。一是强化安全应急信息及时共享,实现各单位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二是大力推进智慧安监,积极推广运用高危作业场所视频监控、有害物质监测预警等技术手段,实现风险隐患防控的标准化、可视化、制度化。三是重点督促“两客一危”企业加强车辆动态监控,着力提升已安装卫星定位装置车辆的入网率、上线率和数据合格率,及时纠正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载等违法行为以及打电话、吸烟等不安全驾驶行为。四是依托“安居码”搭建出租房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出租房线上动态监管。将“两类场所”智能终端设备全部接入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微型消防站纳入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调度。

2023年应急管理的调研报告5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按照“一案三制”要求,明确责任,狠抓基础,强化落实,应急预案基本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应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强,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进一步掌握我市应急管理资源状况和应急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高层建筑失火、危险化学品事故、山洪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事件,我办对全市有关应急管理单位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一)应急预案基本完善。目前,全市已制定完善市总体应急预案1个,市专项应急预案34个和50多个部门预案,基本覆盖了常见的各类突发事件。8个区县(市)政府(管委会)均编制了总体应急预案,同时还编制了大量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大部分乡镇(街道)制定了应急预案,学校、社区、乡村、企业等各类基层单位的预案基本完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市水务局结合历年防汛抗灾经验和水情的新变化,修订和完善了重点垸防守、山洪灾害防御等预案;市国土资源局每年在认真排查勘摸地灾隐患点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市住建系统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对应急预案进行了细化,制定了十多个工作预案;电力部门针对可能发生的雨雪冰冻天气,对各种高低压线路均制定了不同的融冰方案;市公安部门完善公共安全事件预案基础上,还建立了“110”社会应急联动方案。各相关单位还通过采取各种形式的预案演练,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把应急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好抓实。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市政府各位副市长任副主任的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全市大部分区县(市),市直和中央、省属驻益单位成立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或明确了承担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职能科室,有专门的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市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通信、公安等专业机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进一步强化,全市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三)应急机制不断完善。一是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各级各部门加强对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加大装备建设投入,完善监测预警网络,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公安、卫生、气象、地质灾害、防汛抗旱等监测预警系统已初步建立并发挥作用。公安部门在全市城区范围建立了治安环境视频防控体系;市水务局建设了山洪防御预警系统,对全市在册的517座中小型水库实现了水库信息采集、监视和调度自动化;市住建局对资江一桥、三桥建立了桥梁视频预警监控系统;市海事局对重点水域进行了实时监控。二是健全了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机制。各单位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工作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按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规定,规范报送程序,强化报送纪律。近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信息迟报、瞒报、漏报等问题;三是形成了部门联动机制。各级政府和部门把日常值班和应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和部队、武警的联系,建立了一个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应急联动机制。如大桥管理所加强了与海事、交警部门的.联动,确保大桥安全;中石化益阳分公司加强与安监、交通等部门的联动;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加强了同22个成员单位的联动,增强了联动处置实效。四是完善了安全隐患排查机制。按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各单位每年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各类隐患点、隐患区域进行调查、监控,制定整改措施。市国土资源局从开始,每年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市地灾隐患点进行1-2次巡查,目前共查明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471处,需重点防范的重要地质灾害点69处;中石化益阳分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开展库、站隐患治理项目及“碧水蓝天”环保隐患治理项目;益阳中燃公司对境内600多公里的管线,按区域进行划分,明确责任人,每天安排专人进行巡查。

  (四)应急保障得到加强。一是加强了应急队伍建设。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以公安、武警、军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骨干和突击力量,医疗急救、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道路交通等专业救援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公安、卫生、交通、水务、建设、安监、林业、电力、石油、燃气等部门单位均建有专业或半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预案演练,增强技能,积累经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国土、卫生、安监等部门还聘请了有关专家,建立了专家库,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加强了应急物资储备。各单位根据预案和实际要求,积极筹措资金,认真落实应急物资储备。针对可能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建设、交通、电力等部门储备了工业盐、麻袋、电缆、锄头等应急物资。水利部门按照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原则,增补了防汛抢险物资器材。

  (五)应急宣教培训扎实开展。各级各部门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依托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采取媒体宣传、街头宣传、板报、培训和演练等多种形式,有效开展了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国土部门在电视台连续举办了10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专题节目;桃江县对全县284个行政村村支部书记和17个居委会主任进行了防汛抗灾培训。中石化益阳分公司、国网益阳供电公司多次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高公司应急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防灾减灾技能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应急意识。

  二、当前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市应急办从成立运行至今八年时间了,从肩负的职责使命来看,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需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一)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全市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工作格局虽已基本形成,但全市八个区县(市)和专业部门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一是体制不健全。目前,仍有资阳、南县、高新区没有日常的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应急管理工作;住建、交通、教育等部门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二是机制不完善。全市应急联动响应机制不灵活,从上到下指挥不协调,部门间联动运行不充分,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响应不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还存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

  (二)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一项只有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的工作。目前全市主要有四个方面基础性工作应予关注。一是没有预算的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没有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资金没有 ,开支没有口子,已严重制约了工作的开展;二是市县两级没有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如何做到专业的事情专家做,专业的事故专家处,已是我市需迫切解决的问题;三是应急管理没有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培训课程。目前全市应急管理知识培训没有全面展开,培训教育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应急知识进学校、进课堂不够深入,还没有完全进入各级党校培训主体班课程;四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薄弱。基层应急管理人员、资金、物资、装备不足,应急救援的基础条件薄弱,特别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较差,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获取慢,先期处置能力弱,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高。

  (三)突出问题有待抓紧解决。一是消防装备设施落后。消防部队是主要的应急救援现场处置力量,目前全市市县两级消防装备能力不强,全市云梯消防车仅3辆,其中只有1辆最大举高53米,只能开展15层以下高楼的应急救援工作,一旦高层建筑失火,扑救难度大,后果不堪设想;二是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使用监督管理不到位。我市生产、运输、使用危化品企业较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一、农用三轮车运输危化品监管不到位。目前,全市农用三轮车运输氧气、乙炔、液化气等工业气体的现象比较普遍,且无人监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第二、加油站内社会车辆乱停乱靠,妨碍公共安全。中石化益阳分公司目前在全市设有92个加油站点,社会车辆在加油站内乱停乱靠现象比较严重,仅凭中石化益阳分公司难以有效扼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第三、会龙山油库、双强化工、宏源稀土等涉危企业均处在资江城区段,一旦发生泄漏或爆炸,污染水源等突发事件,严重影响城区几十万人饮用水安全;每天穿行的数十台运输液氨、气油、柴油的车辆也是较大的安全隐患。三是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和地质环境问题依然严竣。全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治任务重、难度大,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开山修路、村民不合理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等呈上升势头,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三同时”制度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

  三、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应急管理体制。理顺体制,确保有机构理事,有人员办事;利用市县两级机构改革的契机,把政府办系统应急管理人员落实好。

  (二)进一步加大对应急管理经费的投入。《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财政措施,保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所需经费。《湖南省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目前,我市市县两级财政未将应急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应急管理经费投入不足,不利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各级应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

  (三)进一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基层,防范和处置也主要在基层。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是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深入推进应急管理的关健所在。目前,我市基层的应急救援和保障能力差距大,人员、资金、装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因资金困难投入不够;各类突发事件信息获取能力较差,综合预警能力不强;应急机制不健全,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不深入,遇到突发事件,先期处置能力较弱。应急管理工作重心应下沉、关口应前移,基层应急管理组织应健全,经费保障应有力,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和灾害应对能力。一是加强全社会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将公共安全知识纳入教育体系。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针对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不同阶段,开设不同课程。组织编写应急知识手册,向社区、农村等基层组织单位群众发放;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介绍普及应急知识,宣传应急预案,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二是加强对各级干部应急管理知识能力的教育培训。制定培训规划,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有计划地对领导干部进行应急管理轮训,开展应急管理人员综合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能力;三是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培训工作。严格落实高危行业及其工作人员的岗前、岗中教育培训制度,抓好各类涉危企业应急管理工作。

2023年应急管理的调研报告6

  推进城市灾害应急能力的建设,需要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系统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应急资源管理及其财务管理。

  1.应急管理与应急资源的管理

  应急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针对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都是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对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十分重要,例如对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洪灾风险评估乃至各种各样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的风险评估等。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估包括: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灾害承受力,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及其作用,对公众应急与避灾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等。也包括公众对各种常见灾害、次生灾害及其他灾害的了解程度,灾后进行自救互救的能力、志愿者组织的建立等。汶川大地震虽然没有事前预报,但对大地震的承受力应可以事先判断。承受力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经济状况、城市交通运输状况、城市通信状况和城市的生命线系统状况等有关。应急资源管理包括资源保障、应急资源配置、应急资源优化管理等。必须指出的是,资源保障能力十分重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储备,物资分类、储存管理、调拨使用、救援装备的购置和研发情况以及社会财物的捐赠管理。

  应急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对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科技水平和应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简称《总体预案》),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国内应急救援中应急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缺少对资源配置绩效的评价。某些资源流动不畅,已有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等问题。

  笔者到四川灾区等地调研,发现一些基本的应急资源是可以保障的,且调度有方,但一些特殊的应急资源,比如科学仪器装备和必须的工具手段等亟待加强。

  应急资源优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如何发挥应急资源最大效用的问题。例如,当一些城市防灾救灾设施应从经济角度因素考虑其运行费用,并从社会角度考虑这些设施产生的社会效益。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对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对次生灾害的风险评估,必须建立应急资源供应链,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还能保证应急救援的时效性。

  我院应急分析测试队伍在汶川地震后迅速赶往灾区,在成都建立了应急检测功能较强的基本实验室。在什邡等地组建了现场实验室,就地开展现场应急测试。这样的基本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室也是应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应急科技装备资源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在应急资源中,科技装备资源是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此次笔者实地考察了四川灾区的什邡市,切实感到,灾区除了饮用水、帐篷、临建房等生活必需品外,也十分需要相当规模的应急装备,其中包括应急分析测试科学仪器。灾区当地迫切需要应急分析测试,要把有关科学仪器资源纳入到应急资源总体之中。目前捐赠的科学仪器数量不够,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类救灾物资的重要性。科学仪器作为救灾物资其单价高,但总量不高,所需数量不多,而形成的强大的`分析测试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证灾区日常生活必需品分析检测工作的需要。

  根据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需要,需要购置一批应急所需的科技装备。利用这些科技装备,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基本情况、基础资料的掌握。此次汶地震,我院太阳能所在什邡市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应用到节能屋顶。我院派出的专家深入到四川省疾控中心、什邡市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应急分析测试工作。从公共服务角度,我院向有关部门呼吁组建灾区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该类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在平时可以起到了很好的公共服务作用,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又为应急起到了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此次汶川地震证明了科技对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应充分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通过科技手段促进灾后重建。

  3.突发事件财务管理系统

  突发事件发生了,应怎样进行财务管理呢?突发事件的财务管理有许多新的内容。在制度等方面有些是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原有的规章制度包括管理手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社会资金和应急资源要给予保障,且按轻重缓急逐一到位。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些特殊的应急资源和有关参与应急的单位要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达到参与救灾的目的。

《2023年应急管理的调研报告》相关文档:

会计调研报告范文3篇09-04

社会调研报告格式(共7篇)09-08

英语教育调研报告4篇09-21

英语教育实习调研报告09-21

初中英语教育调研报告09-21

初中英语教育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_09-21

关于小学英语学科现状的调研报告4篇09-21

英语调研报告(共8篇)09-21

英语培训调研报告(精选多篇)09-21

中学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研报告09-2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