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4篇)

时间:23-11-07 网友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1

经过这次对中华古诗词的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大意,积累诗词的语言,那么自己首先要把握好古诗词的韵律格调。那么,应该怎么做呢?

一、以读为主,积累语言

古诗词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教学生以读为主,积极引导他们探寻诗词的意蕴。

二、自主探究,勤思创新

1、诵读积累

教师在教古诗词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加大古诗词的量,以诗带诗,以词引词,用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或其他的情愫贯通几首诗词,尽可能走进学生的情感深处。如在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诵读四首关于送别的诗:《别董大》、《送别》、《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等。在学习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可让学生再诵读《春望》等关于爱国的诗。这样就达到了以新带新、拓展诗词量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

2、主动探究,想象升华

陶行知主张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等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然后借助重点词、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但要真正领悟这诗中的意境,光理解诗句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古诗词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在能熟练朗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再抓住古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的基本特点,把对学生情感的引发、激荡、升华,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腾飞的小船进入诗词的意境。

3、积极引导,关注创新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古文的认识是有限的,在自主理解时肯定会有一些错误,甚至闹出笑话,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又要作适当地引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偏颇,指明学习古诗词的正确方法。对于他们在古诗词学习中体现出来的点点滴滴的创新火花,我们都应该小心地呵护,积极地加以肯定,并引导其继续沿着自己的创新思路前进,结出一个个创造智慧的硕果。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教师要给孩子们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古诗词课堂,引导他们去发现诗词的美,欣赏诗词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2

古诗文的培训让我们受到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我们这群新时代的学生浸润在浓浓的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从优秀古典诗文中摄取着精神的玉露甘泉,滋润心灵,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还能拓展我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我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

比如从屈原的《天问》中,我们能体验上下求索与质疑的精神;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品尝永恒的孤独感;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领略大丈夫的万丈豪情;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去接近人类的奉献精神;从“悠然见南山”“海上明月共潮生”感受人对自然的憧憬与和谐。可以说,诗歌是人类某种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人们读诗,正是通过对瞬间的把握,以补充自己情感经验的不足,或引起心灵的共鸣,从而体验到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

诗,是随感而发的,唐前的诗人就是这样,比如说陶渊明。且那古典诗经,虽然说也有祭祀时故意歌颂的诗,但是总体还是古代劳动人民因生活感受而写的居多。诗是激情的流露,太功利的人不会有诗歌。诗是童心的专利,对世对事对人没有好奇心,没有强烈的关怀,没有一片赤诚,就不会有真正的诗歌。所以写诗,都是为了唤起一种美好的情感,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学习了古诗以后,学生大多数能够准确地背诵下来,但是对诗意的理解情况不够理想,这就要求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充分地利用书上的插图来讲解诗意,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描写的独特的意境。

2、对一些适合表演的内容,要适当地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更积极,更主动。

3、可以让学生练习把诗的内容改写成儿歌,学生对诗的理解情况就能更一目了然地展示在教师的面前。

其中,我特别欣赏第1和第2种做法。

《山行》教后记:石径、比花还要红的枫叶这些对学生来说可能很难理解,幸好,我们新教材安排的插图是那样的逼真、形象。因此,在课堂上,我就要求学生自己先对照插图自己来理解诗句,然后在具体分析的时候,若学生碰到难点,再从观察插图中去理解。结果反映,学生根据插图明白了很多,对诗的意境也更加理解了。

《赠汪伦》诗是李白乘舟欲去,好友汪伦前来相送,深深的友谊感动了李白。李白有感而发写下此诗送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好一幅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感人场景,这段的学习我就通过让学生来演一演。当学生上来一个演李白,一个演汪伦踏拍起歌、挥袖道别,我想他们也一定在努力体会其中的情感吧。

对于古诗的教学是难点,我想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和摸索中,我也一定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4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容,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肌,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上课伊始,这段文字就出现在了屏幕上,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引来一片赞叹之声。于是,怀着这种美好的情愫,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徜徉于“词海”之中,了解少女怀春时“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的炽热情怀;体会少妇“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离愁别怨;感受牛郎织女“两情若是长相久,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无奈与豁达……

不知不觉中,一上午的时间悄然而逝,大家都方兴未艾。老师选的内容美,讲解美,让我们体会到诗词之美。上这样的课,使人如沐春风,感谢邵老师。

课上完了,“以诗词为心”这几个字深深的烙进了我的心里。是啊,古人都知道,真正的美女要有丰富的内涵,更何况我们这些和古人眼中美女相差甚远的女人?容颜易老,金钱易散,但如果我们用学识来装点自己的生命,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就会在这个浮躁喧嚣的世界中洗尽铅华,寻找到一方精神上的净土,获得内心的宁静。

从今天开始,努力做一个有“诗词之心”的女子,从容、优雅的生活。这样的女子才能静下心来,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引导学生在古代文化中自由地徜徉,传播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诗词。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低年级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同时,低年级学生阅历浅、阅读量少,要让他们从精炼、跳跃的诗句中体会到诗中之情更是难点。因此,借助直观的材料手段或学生生活资源,以“画”的形式丰富诗句的内容,使学生在头脑中或纸上、补充组合再创造诗的表象,从而在古诗教学中“身临其境”,进而激起与诗人情感的共鸣。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为古诗配插图,并把课堂中教学的古诗画下来,看着自己用画笔把古诗给“画”了下来,学生既有了兴趣,也积累了古诗的表象,丰富了想象。

古诗的意境多半藏于字里行间,诗往往只撷取生活中美丽的镜头加工而成,因而并不是逐字逐句解释就能体会诗的意境。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身临其境走入诗意的“画面”中,“赏画”吟诗,把诗景诗情统一起来,让作者当时的情感得以回归,使学生、文本作者、环境实现对话,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许多诗描绘的离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那么就可借用多媒体中鲜艳的色彩、典雅的音乐,把古诗中描绘的意境直接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形成视觉、听觉上的强烈刺激,自然而然地吟诵古诗来。让孩子们像古代的诗人那样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吟诵古诗,这“风景”有些是写意的国画,有的是写实的照片,但却以强烈的画感引起孩子与诗人的共鸣。

每学一首古诗,都问一问学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倡导学生吟诗作画,把古诗想象成一幅情趣盎然的画,融想象于画面,这也是一种诗文、诗情与学生的品味、感悟的对话和交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画画既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拉近了他们与古诗的距离,同进有助与学生理解古诗,感悟意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在掌握一种学习方式的同时,更为内心增添了一份情趣,一股热爱民族文化的热情。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6

一、初读诗文,略知大意,学习生字词

在低年级的'学生中,知识面窄、语言贫乏,认识的字也不多。所以当务之急是解决障碍。当引出了课题之后,就要引出课文的生字。引出生字可以直接带出,也可以提问题引出。例如:“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这首古诗,你们会读吗?”“会”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自觉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这首诗了。读完后找出生字词,接着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出不会读的字词。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从来都不急着去回答,先问学生有谁知道答案,让会的学生来解决。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全班学生都不会的情况下,我才说:“你们想认识它们吗?”随着学生的一个“想”字,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到一个高潮。从而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快乐。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熟读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都会把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就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字一句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自己在旁适当点拨。有时,我还鼓励学生自己去翻找工具书,然后,在课堂上汇报,这样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古诗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去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了诗意,知道作者是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这样我叫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帮助学生创造一个独自在家的情景:“今天,你的爸爸妈妈都出差了,现在你一个人在家,外面黑黑的,四周静悄悄的……”“这时你的心情怎样?最想的是谁?”“你在家都那么的孤独,特想你的爸爸妈妈,那你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看着家乡的月亮却不能回家的心情是如何?会想谁呢?”学生会脱口而出:“孤独,想家,想家里的人。”这样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四、课外拓展的延伸

课外拓展的延伸是培养发散性思维和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以及发现美,表达美。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的家乡是怎样过重阳节的?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从而引出要珍惜家人和朋友以及尊敬老人。“那我们平时要怎样做呢?”这一个问题进一步深入教育。从而达到最终的思想教育的目的。

总之,我们只有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热爱祖国优秀的人文文化。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7

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这是语文书中的一句话。

这次活动结束后,我虽然不能算是受益无穷,但也可以说成是感受至深。

通过这次诗歌学习,我仿佛真的看见了那个诗的美丽的世界。

我学会了怎样写诗,自己也尝试了写诗。以前都是写作文,几乎没有写过诗,就算写了一两次,也都是胡乱写的,因为那时还不会。而现在,我真正学会了写诗。写第一首诗时有点困难,但写第二首就渐渐熟悉了,不再那么难写了。后来,写的虽然不算好,可也是得心应手了,就像有无数的想象力和灵感充斥在笔端上。

读诗,光看字面不叫读诗,而叫看诗。真正的读古诗,不光要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整首诗的意思,还要想想古诗表达的情感及寓意,并要体会古诗的意境。可以的话最好对古诗进行拓展方面的阅读。了解诗的作者以及他的相关资料、写诗的时代背景、写诗的时间……还可以积累一些你喜欢的诗句。你瞧,有时候读诗读诗,读着诗,可不就读出味道来了吗?

现在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了,你知道吗?哈,是《诗经》,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不过,我以前还以为是冰心的《繁星·春水》呢!因为我以为是现代,可就算是现代,《繁星·春水》也是不正确的,你记住了吗?

诗的世界真精彩!你注意过吗?原来啊——有些诗还没有标点的呢!你一定会很奇怪吧?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写文章都有带标点的,可有的诗是怎么没有呢?这是为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让感情不被标点符号所拘束,一些诗不带标点符号的原因就是这个了。你明白了吗?

体会诗中的意境,你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诗中的画面,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你也会体会得一清二楚。

诗的世界真奇妙啊!当你读着读着你才会发现你已经被诗歌所深深地吸引了。而且,如果你读一些诗人的励志故事的话,你还会从中获得启示呢!我们不应该把时间都浪费在玩上。在疲劳学习后适当的娱乐可以舒缓疲劳,放松身心,让你“绷紧”的皮肤得到放松;而要是没有限度地玩不学习的话,那就等于浪费时间了,那么你原本“放松”的皮肤就会松弛。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快乐的是事情,但有的人却十分的厌恶学习,这就在于你看待学习的心态了。一个人要是对学习一直充满厌恶,久而久之,你对学习就只有厌恶了;而你要是对学习乐观看待,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那慢慢的,学习对于你来讲,就是充满快乐的了……

“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里,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伴我们一生!”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8

3月21日,我读了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132-138页,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杜甫在王昭君故居前写下“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诗的最后两句,如此描述这位奇女子的一生,写得多么玲珑,多么明艳,又有着多少凄寒。她远嫁匈奴,走向大漠,最后留下什么呢?一个美丽的传奇,一个凄凉的青冢。如果说斜阳只是一个人的心事,那它不会留下这么多的吟唱,之所以如此,更重要的是因为斜阳照彻古今,见证江山更迭。刘长卿面对金陵城,想起惆怅南朝事,写下了“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一个王朝的兴衰,与斜阳的光芒、寒磬的声音、长江的流水勾连在一起。斜阳曾经探望过多少人,见证过多少事?刘禹锡在《乌衣巷》中说:“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今天,那些野草闲花都融入了夕阳晚照中,春天里燕子飞来,它们落脚的地方,当年的华丽楼阁,如今却变成了寻常百姓人家。真正的惊心动魄不是风云突变的瞬间,而是再大的辉煌也终将归于平淡。残阳照彻人生,每个人在黄昏落照之中都有自己的感受,也许残阳如血,永远映照在兴衰交跌的关隘之上,永远照彻人们的心事。

3月22日,我读了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138-154页,至此“斜阳晚钟”已全部读完。黄昏多情,黄昏无奈,将黄昏刻画得最细腻的是南渡之后的李清照。由北入南,失去夫君,失去家国山河,这样一个走向暮年的女人,黄昏时刻,她的心事又能怎么书写?我们都记得她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她的眼里,黄昏格外悠长,满眼的景致已经不堪,何况又听见了这样一种声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番景象,一个“愁”字能了吗?人心已怨黄昏长,偏偏雨打梧桐,点点滴滴,格外渲染了她的忧伤。有谁的黄昏能如此细腻?还有不少人写过斜阳的晚钟,倾听时间的流逝,倾听空间的永恒。斜阳里晚钟的回荡,会令人心中蓦然一惊。韦庄说:“万古行人离别地,不堪吟罢夕阳钟。”这首诗作于灞陵道中,灞桥折柳,南浦送别,都是古人的离别之地,离别时一碰就碎的心情,才特别不堪夕阳钟声。那个爱斜阳的韩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9

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意会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直觉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把诗意全部解释出来,这种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这种模糊性并非是摸不着头脑,而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阶段,这种“雾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览无余地说白更能达到理想的理解境地。我总结了几种方法:

一、语言意会法

例如《村居》一诗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春天的记忆。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风筝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春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二、绘画意会法

古诗的意境,绝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教学时,可利用现有的插图,仿制的幻灯片或根据诗的内容绘制的诗意图,再现形象,使学生触景生情,感受诗的意境。如教《所见》这首诗时,画面以诗的内容为背景,一片森林浓荫覆地,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得,吹着短笛,再配上一段《牧童短笛》音乐片段,在它的前面插入一段山歌,后面插入一段知了叫声,这样就有助于帮助学生进入小诗所设的情景,又能唤起对夏天扑蝉趣事的回忆,使学生在领会诗的意境时,不知不觉中完成由学生到牧童的角色换位。又如在教学《草》时,我采用全诗配画的方法,让学生给每一句诗配上一幅画,使几幅画面相连,形成完整的系列画面,学生也在配画过程中直观地理解诗意。运用古诗配画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能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强化记忆。

三、想象意会法

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钱正权老师说:“引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寻求诗词的信息意义,而是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词中的画面,也就是说在诗词的语言文字中想象作者所要描绘的生活图景。读者要读出诗情须进入意境,须发挥想象。”我们要用想象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许多学生都没有去过庐山,单靠一些呆板的图片是无法体会庐山三叠泉的雄伟和壮观。这时我在教学是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庐山三叠泉的视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瀑布的声音再想一想三叠泉就在你的眼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是多么的雄伟和壮观。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古诗,以她那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经过几次的古诗教学的学习,是我对怎样教古诗又有了新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古诗教学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反复吟诵,感受形象美。宋代大家朱熹曾经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在吟诵时要正确流利。古诗语言是非常优美精炼的,它经过了诗人反复推敲锤炼,有鲜明的节奏感,平仄押韵,琅琅上口,可以把它当作一首乐曲来看待,这就是古诗所独特的音乐美。正确流利地诵读,就是在初步教学古诗时,就指导孩子们大声地朗读,力求把古诗读准确、读清晰、读出节奏感;进而要求把古诗读流利,读出古诗的平仄押韵的韵律美,提高孩子们的语言感悟能力。我在教学脍炙人口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所作的《春晓》时,就注意让孩子们正确的基础上,大声地、流利地朗诵,稚嫩的童声随着优美的韵律,让人陶醉不已。

吟诵时,还要咬文嚼字。古人作诗是十分注意锤炼词句的。教学时要注意从语言入手,斟词酌句,在孩子们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后,组织孩子们咬文嚼字地吟诵,细细品味,慢慢品赏,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回环曲折之美,进而感悟古诗的意境。

吟诵时,要反复不断、要有感情。在孩子们深入理解诗意,把握诗人思想感情之后,我们老师最要注重让孩子们进行反复不断地、有感情地吟诵。在反复的感情诵读中,孩子们会积极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中,探索古诗的意境美。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这首诗表面是在写景,实际上写的是朱熹对读书的感悟,诗人在读书时心情舒畅,心中突然有了感悟,于是拿笔写了下来。

前两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是一个比喻句,将书比作“半亩方塘”,将读书时的感受比作“天光云影共徘徊”,整体上是说,半亩见方的池塘像镜子一样清澈明净,天光和云影倒映在池塘里,随着池塘里的水波不停地晃动,好像是人在徘徊。后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什么池塘里的水这么清澈呢?是因为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进来,实际是说,为什么读书让人有这样愉快的感受?是因为读书的人不断地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融入书中的内容,不断地受到启发的缘故啊。

诗人运用巧妙自然的比喻,写出了读书的愉快感受。全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带来很大的启发。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开垦出丰美的田园。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问爸爸"绿丝绦"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绿丝绦"是柳条垂下来像一条条丝带,就像妹妹头上扎的绿色蝴碟结,这就是"绿丝绦"了,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背了下来,读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春天阳光普照,江山秀丽,春风拂面,春风送来了花草香气,春回大地,泥土松软,燕子来飞飞去衔泥做巢,鸳鸯在暖和的沙地上睡着了,这一定是一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图啊!"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这首诗仿若把我们带到了黄师塔前,望着滔滔江水向东流去,心中的烦忧也随之而去,春风吹来,顿觉又懒又困,我明白了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

宋朝诗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南宋诗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样是写春风,诗人一个喜,一个忧,两相对照,反映出两位诗人当时不同的际遇,不同的社会环境,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领悟了不同的写作手法。古诗不仅给我的生命田园抹上了绿色,而且让我的心灵腾飞,融入那千年唐风宋词中,遥望天外云卷云舒,聆听海天相接处渔歌唱晚,更让我这个北方少年感受到了塞外大漠孤烟壮阔。古诗,让我的生命丰富多彩!我爱古诗!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5.18——5.21,我有幸参加了在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城东实验小学举行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活动,听了5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以及4位特级教师的讲座,我感受颇深。

一、感受经典 :深悟古诗文化底蕴

每一位授课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成果汇报演出,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唐宋、明清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各位老师的功底之深厚!

二、感悟名师:用心细细聆听,尽情领略风采

这次活动有省内特级教师设计全新的观摩课,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场报告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真情荡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浅的是黄吉鸿老师上午讲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熟悉让我们深深折服。整场报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语如珠,他对古诗词文本独到的理解与深刻的解读,是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所不曾用心关注过的,这一点让我们望尘莫及,带给大家的震憾是无穷的。张英老师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听课的人如同走进了一个诗意的天地,整堂课中,张老师始终是如此的沉稳,一字一句,细细推敲,优美的视频,生动并带有回味的声音将学生们慢慢地带入诗境中,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了古诗文的经典魅 力,同时用朗读、吟诵、想象、小练笔等教学手段更是将诗文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名师的风采,使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与钻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脚踏实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也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点燃和引发教学的火花,不断提高教学的境界,谱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我从四个方面谈学习诗词的个人体会:

一.诗词的格律

首先,在形式上,比较注重声韵之美与对仗之美,由此产生了诗词格律的规范要求。它涉及中国文体学、音韵学、词学、音乐学等多方面的学科,是中国古人对形式美高度关注后的产物。我们如果写格律诗,既然标了律绝,就要遵守格律诗的规格要求,不守规矩,不成方圆。

有的人说,格律不可以过分遵守,差不多则可,我不太明白,差不多是什么意思?当然,一个字或词在无法用其他字词更换的时候,我们要注重立意方面,不可以因辞害意,如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静夜思》等。以前,我也在这方面不太注意,后来,写完一首诗以后,自己反复读,才真正感觉到了抑扬顿挫的美,有的诗,写完了,如果不遵循平仄韵律,读着拗口,没有此起彼伏的感觉,这些大家以后试着去切身感觉一下吧。

所以我们尽可能去遵守格律上的要求,符合格律,不要因此而误导初学者,写一些不伦不类的格律诗,不过也可以不标律绝,古风也有好的诗词,像《诗经》等也是一大宝典。要学好格律,首先要知道中华新韵,平水韵,格律诗词的替,粘,对,这里的内容很多,虽然不是很深奥,也需要下一些功夫,特别是学水韵,入声字的认识相对麻烦一些,这里就不一一讲解了。

二,诗词的炼字

诗词鉴赏从要从语言入手,鉴赏诗词的炼字犹为重要。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可以抓住“字与意”这个纲,从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体会诗人炼字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的,体会诗人赋予所描绘景物的情趣、情感和诗意,体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外化,体会炼字创造的意境的和谐美和注意虚词的运用对情感的强化等角度进行鉴赏。

说到诗词炼字,大家都可能想到贾岛写诗词“推敲”。想想到炼字的重要。

例如: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要想写出好的诗词,炼字犹为重要。

三,诗词的布局

也就是诗人常说的“起承转合”,其实,诗词的写作和我们讲一个故事,写一篇小说散文是一样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布局操作中追求场景环环相扣的流动与前后呼应的互动,曲折灵活的转换与自然有机的贯通;局部组接曲折流变、灵转畅达,整体架构充盈饱满、一体浑成,充分体现古典诗词“婉曲回环”的结构形态特征,绝句创作尤为遵循。不是东一句西一句,一些华丽辞藻的堆砌,有的人的诗词,读了好多遍,不明白说什么了,零零乱乱,一会儿春,一会儿夏的,看着都是一些美丽的辞藻没有顺序的堆在一起,让人看了无味。

例子:李白《秋浦歌》之十四: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李太白全集》注曰:“秋浦有银有铜,此篇盖咏熔铸之景也。”即状写秋夜冶炼情景,寓意讴歌生命创造之美。起句“炉火照天地”,系全景空间意象组合,炉火熊熊燃烧,映红天地,夜幕远眺,景色壮观,境界开阔;第二句“红星乱紫烟”,中近景承接,动态视觉折射紫烟飘绕,火星跳跃,色调浓烈,境界奇幻;第三句“赧朗明月夜”,将“赧朗”、“明月”、“夜”三个意象组接,构成静态时间意象组合体,巧妙转接,从空间意象转为时间意象,与前句之意达到“相避”,亦将动态美并存于静态美,与前句之意达到“相应”,从而完美演绎“相避相应”之规范。

结句“歌曲动寒川”,顺静态意象组合“赧朗明月夜”推演而出,昂扬放歌,寒川激荡,使静态听觉承接更为深邃遥远。全诗从“起”“承”二句空间性的动态视觉表现递换为“转”“合”二句时间性的静态听觉表现,视听应合与动静应合相组接,造境婉转幽眇,跌宕深沉,充分体现出绝句婉曲流转的结构特色。

诗词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刚刚学习诗词,大部分容易犯布局比较乱的的毛病,凑句的毛病,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才能感觉到。也就如你讲一个故事,无论顺序还是倒序,都有有次序的讲给别人听。诗词的布局有好多种方法,再深的,我就不讲了。

四,诗词的立意,这是写诗词最主要的

立意,又称命意。诗词的立意,是指诗人在构思过程中,根据想要表现的情思、景致、事物、事件等题材,确立作品要表达的主旨、要揭示的生活真谛。台北的林正三先生在其《诗学概要》中说:“命意即先于心中酝酿出所欲表达之诗意,如作画必始于构图,心中先有丘壑,始能形诸笔墨。”

立意决定诗词的命脉,好的诗词,立意一定要高,诗词是雅的文化宝典,所以立意要高雅,现在看到有一些诗词,读了题目,就让人脸红的诗词,读了半天,也不知所云,我认为不可取,虽然诗词是发自心里的声音,但是这样的声音需要发出来让人欣赏吗?当然这里说的高雅也不是故弄玄虚,之乎者也,让人看不懂,用一些冷僻的字词。

诗人要胸怀大志,大气磅礴,为国为民,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传世警句,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流传千年经久不衰,主要是因为诗人面对当时世风不济、贤能受贬或国破朝亡、或死或降的境遇,道出了很多人想说说不出的、饱含激情和正气的感叹,立意准且高。历朝历代也有很多为投合政要或迎合世俗而歌功颂德或释放不满的诗作,而流传下来的却甚少,其关键原因则是立意不准、不高、不深。但也不是唱高调,写一些老干体的口号类诗词,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也是做诗词不提倡的。而是也可以小见大,通过一个点,来扩大成面。一首好的诗词作品,往往给人以开阔、豁达、大气,且激情澎湃、产生共鸣、百读不厌之感,其主要引发人们共鸣的关键是立意的高度和角度的选取。

然而要做到诗词的立意深远并非易事。要善于观察、想象、揣摩、提炼、升华,善于扑捉稍纵即逝的时空等等,这些都与作者自身的修养有关。其中,学习立意的有关知识,掌握必要的表达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现在有的诗词,写了许多景语,最后没有绾结诗词总体要表达的意思,也就是中心思想,其实,写景主要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不是让作者作画,我们初学者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毛病,这是大家必须注意的。

总之,我的体会是:诗词要在立意,布局,炼字,格律下功夫,做到,立意要高,布局合理,用字准确,格律合辙,诗词是诗人心里声音的飞扬,不是平仄句,也不是一些华丽辞藻的堆砌。

《古诗学习心得体会(通用14篇)》相关文档:

古诗心得体会09-05

《山行》古诗鉴赏9篇09-05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精品通用教辅文档】09-05

古诗背诵主持词09-26

过年给长辈拜年祝福语古诗文言文09-27

小学生古诗朗诵比赛主持词(精选5篇)10-01

小学古诗《独坐敬亭山》优秀教学设计10-25

古诗《独坐敬亭山》 教案教学设计10-25

朗诵古诗主题班会教案三篇10-27

端午节赛龙舟的古诗诗句10-2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