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最新)

时间:23-09-27 网友

  【必备】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

  一、教材分析

  《3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页的内容,它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 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我从三个方面考虑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2、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变为学堂。

  3、采用让学生自主发现的学习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这里的学习指学习方法,3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面重点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分以下的六个环节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为了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复习题。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364、420、515、736、1028、905

  让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依据,从而进行小结:我们在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5的倍数,都是从一个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定。而今天,我们将学习新的内容,从而引出课题。(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为了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我便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心理特点,创设了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出题,随意说一个数,老师迅速地作出该数是不是3的倍数的判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猜想验证。

  由于学生在《猜一猜》游戏中产生了急于探索的热情,我便让学生去作猜想“3的倍数可能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充分表达各种各样的猜想,也许有些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说出他的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我便引导学生去验证,并在验证中推翻了刚才的猜想,由此,使学生意识到已经不能用原来的方法(也就是从数的个位上的情况)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而应该换个角度去思考。

  三、 体验新知。

  由于学生求知欲空前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这时我出示了一组这样的数据。

  3×1=3、3×2=6、3×3=9、3×4=12、3×5=15、3×6=18、3×7=21 ……

  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3、6、9是3的倍数,但12、15、18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再让学生与同桌合作,动手摆小棒,一人摆,一人记录。顺便提出要求:摆小棒时,每个数位上的数是几,就用几根小棒表示。然后观察各位上的数的和,你发现了什么?此时有的学生可能会说:“12个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但1+2=3,3是3的倍数”。同时,学生也发现15、18、21各位上的数相加的和也是3的倍数。于是形成新的猜想: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它各位上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随即说道:“这么简单的数你会了,那么大一点的数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接着我便又出示一组这样的数据:30、31、46、134、156、296、463、405、384。要求学生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各位上的数的和,可以使用计算器,并让学生把结果填到各自的练习卡纸上,然后先跟同桌说说,再把结果汇报结果给老师,尽可能多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这也正应了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所说的:“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的”。

  四、归纳总结。

  在学习操作验证完成后,我用充足的时间让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成果,说出各自的思考过程,对学生的回答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引导学生验证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最后达成共识: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 3的倍数(板书)。这样便巧妙地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五、实践应用。

  当学生学会了老师猜数所用的窍门,显然兴致极高,个个跃跃欲试,想一显身手,我便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以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

  练习1:课本P19做一做1。

  (这是一个基本练习,使全体学生都能对新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练习2:①P21页(5、6题),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我增设了3道发展题。

  ②把数娃娃送回家。题目如下: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判断、选择等题目,使学生在判断中明事理,提高找规律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练习3:P21(7题)

  7、在 口 里填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

  口7 4口2 口44 65口 12口1

  (这是一个综合练习,以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六)拓展延伸

  为增添课的趣昧性和挑战性,我让学生畅谈整节课的收获,并让学生式写出一些能同时是2、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和同伴交流,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体现了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新知,相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和在座的各位老师共同探讨如何组织班会活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感恩母亲》。下面,我就这节班会课的设计和大家交流交流,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班会课的设计背景: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因此,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只有爱父母,才会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爱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才能形成质朴健全的人性。在平时跟孩子们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他们都很爱自己的妈妈,因为妈妈总是无私的奉献着她们的爱,洗衣做饭,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但如果谈到要怎么来感谢自己的妈妈,把感恩付诸行动的时候,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做了。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正好利用这样的一个有意义的日子,我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把亲情回报付诸实践。

  二、班会课的目的:

  主要有两个:

  1、让学生了解亲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回报亲情,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妈妈,知道妈妈的不易,理解妈妈,学会感恩,把对父母的爱付诸实际行动。

  三、这次班会课我们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1、教室环境布置,出一期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营造感恩氛围。

  2、在母亲节那天,让学生为母亲做一件事情。

  3、让学生准备好班会课的节目,如诗歌朗诵和搜集表现“伟大母爱”的故事。

  4、制作班会课的。

  5、写好主持稿。

  6、制作感恩小卡片。

  四、我们班会活动形式也有很多样:

  主要有讲故事、朗诵、讨论、写“感恩卡”和手语舞蹈等形式。

  背景分析:

  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物质粒子模型的启蒙知识,对于学生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结构知识的过渡、认知,对于粒子模型知识、气压、物体的浮沉及热胀冷缩知识的学习掌握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文中涉及的“归纳方法”是找出各种原理和规律一个重要的逻辑推理方法。

  内容分析:

  本节的内容主要是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区分、认识物质三态的性质。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求知欲强、交往需求增加,有虚荣心、喜欢刺激、富于幻想、模仿力强、有好胜心,但缺少分析判别能力。

  根据上面的分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的内容分成六个活动模块来达成七个教学目标。完成两个学习重点和两个学习难点突破。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活动知道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 通过学生活动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共同性质。

  3 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正确分辨物质的三种状态。

  4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根据一定的实验现象总结归纳物质的性质。

  5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的精神,学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6 通过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设计实施实验,在得到研究结果中体验成功, 得到成就感。

  7 通过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增进学习的乐趣,体验同伴间互帮互助的必要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知道物质有三种状态,并且学会基本的分辨。

  知道物质三种状态的性质。

  难点:

  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

  设计并实施相关实验,得到固体的性质。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首现我运用国产一部经典动画片《雪孩子》作为本节课的引入,利用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快的的导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将本节课的第一模块知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根据影片中雪人和小兔间的友情,将同学间、朋友间友情的可贵渗透入教学中,使同学间合作精神、同学间的互帮互助精神加以放大,使学生能有更深刻认识。并通过活动二让学生学会初步区分物质三态的方法,进一步的使学生能认识物质有三态 。其次通过活动三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气体的性质并初步掌握“归纳方法”的运用,领会“归纳方法”的要领(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和规律。为什么要对大量同类事实进得观察和比较的原因。)再通过活动四的学习更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归纳方法”的要领。认识到液体的性质, 在活动五中我通过问题“通过对气体和液体的性质学习,大家对于物质的最后一种状态——固态的性质有什么思考呢?”让学生思考并推测固体的性质,得到一个固体性质的假设。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的实施来验证他们的假设,从而获得证据来让证明他们的假设是否成立。在整个过程中要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科学的探究方法,认识到每一条理论的得出是无数的证据作为支撑的。最后通过活动六回顾整节课同学们所学到的知识。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说教材

  《老人与海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文章。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

  学习本组课文要完成的目标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1.课文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2、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这篇课文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两幅动人的画面,更是那无限的真情和真情背后的感动。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二、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我班学生多数思维较活跃,课堂上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孩子天生就喜欢小动物,每个人与动物之间都可能发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难忘的事,所以学习这篇课文, 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教师只需精心设计好问题,引领学生自主的探究,发表个性化的见解。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共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需要两个课时,我在这里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着重理清课文的脉络,切实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读、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本课的目的。

  (2)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动物。

  教学重点: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使学生人人有机会与文本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说出自己的感动,敬佩,震撼等感受,使学生真切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熟读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

  过渡:海鸥善解人意,是人类的好朋友。海鸥把老人当朋友,老人把海鸥当亲人,海鸥已经和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导入课文)

  1、学生自读15~17自然段,感受海鸥送别老人的内容。

  2.提出自读要求:意想不到的事是什么事?你又怎样的感受?进行批注。

  3.学生再读课文,快速阅读,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在书的空白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5、小组内进行交流。

  6、全班交流。(进行交流感悟的同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

  [勾画、批注已成为高段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笔,“不动笔不读书”]

  a、师:从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感?能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的心情吗?

  (预设)生: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般疼痛,等等师:海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预设)生:因为老人十多年来,一到冬天,就每天必来给海鸥送食物,和海鸥做伴。

  因为老人把海鸥看作是自己的亲人。

  ……

  b.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飞、叫、站”等研读课文,感悟海鸥情。

  师:亲人?谁能举例子,说说谁是你的亲人?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师:亲人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 海鸥和老人、动物与人类之间有血缘关系吗?很显然没有 。但是,老人把海鸥当作了自己的亲人,海鸥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了。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海鸥是老人的亲人?

  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和图片。

  ①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瞻仰”写出了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

  从“急速”一词,我感受到了海鸥那种焦虑、急切的心情。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

  学生讨论后交流,随机出示cai课件。

  交流1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态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①海鸥看到照片,为什么翻飞盘旋,连鸣带叫,姿势跟平时不一样?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一只海鸥,你会怎么想?(预设答案:海鸥通人性,可能是悲哀,也可能会感到吃惊,会有很多问题,会……)

  交流2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生:从“纷纷”一词,我体会到这么多海鸥行动一致,似乎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指导学生朗读,读好这句话)

  交流3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师: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预设)生:因为海鸥们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的遗像能停留一会儿,所以用“扑”比较好,更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

  师:这么多的海鸥快速扑来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啊!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这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一起读读这两句话,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学生朗读)

  接着,教师出示说话练习“海鸥的心里是老人,海鸥在鸣叫什么?(目的是让学生把前面的课文说进去)

  [设计意图]

  本篇课文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在生生交流的思维碰撞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及海鸥回报以老人的爱,在引导交流体会的同时,相机指导学生读好有关的句子和段落。说感悟和朗读有机结合,读体现悟,悟促进读。

  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对话。此环节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不仅仅是停留在字、词、句、段、篇地教学上,停留在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层次上,而是充分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朗读中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老人与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老人和海鸥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二、深情朗读,升华情感

  1、学生自己深情的朗读触动自己心弦的段落。

  2、指名朗读。

  三、表达祝福海鸥老人 ,出示cai课件。

  1、老人离我们而去了,许多人来送他,没有悼词,没有哀乐,只有那张与海鸥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随,你想不想来祝福一下老人?假如你是海鸥,你会怎样祝福老人?假如你是人们,你会怎样祝福老人?

  2.如果那位老人此时会说话,他会说什么?(预设答案:老人可能会说:再见了海鸥,我的朋友;孩子们,人类是爱您们的;……)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会情感和人文价值,使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浓些。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让学生读懂作品,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四、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

  1.我们回头想一想,课文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谊写具体的,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的好,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2.同学们,课文学到这,我想大家一定悟出了一点小道理,谁来说说?

  五、拓展延伸,深化对本单元主题的认识:人类爱护动物,动物回报以爱。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2、就人类如何与大自然友好相处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用心灵颂读,用心灵倾听,用心体验,用心灵表达,“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板书设计】

  21 老人与海鸥

  老人喂海鸥情深深

  老人谈海鸥情浓浓

  海鸥送老人情切切

  [设计意图]本板书设计彰显了行文思路,凸现了文章主旨,画龙点睛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

  【特别建议】

  语文教学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预先作出周密的安排。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教师的指导只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外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的内因是不断产生的学习需要与自己原有的语文素养水平之间的矛盾。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要使阅读教学有效,教师必须随时洞察学生内因的动态生成,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语文素养的方向转化。新的课程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是读者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滴水不漏的,它有时会同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产生一定的偏差。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课堂教学进程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只要有利于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就要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必去担心预设的进程“失控”。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早期阅读《我要大公鸡》,活动来自于省编教材的中班主题活动。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1、说教材《微笑》是一个幼儿早期阅读故事,语言简练,讲述了胖胖想得到张伯母家的大公鸡就要答应张伯母的要求:收集五十张不同的邮票。最后,胖胖成功了。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了解实现愿望的不同方法。但是,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要想实现愿望,都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

  我选择这样的题材有两方面考虑:一是提升幼儿语言能力,二是通过阅读,使幼儿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2、说学情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将对幼儿今后语言的运用有很大的帮助。根据《纲要》所述,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阅读(早期阅读)四个方面。根据这四个方面,我对本班孩子的语言能力进行了评估,发现他们对文学作品欣赏较少,对早期阅读的兴趣还不明显。倾听能力进步最大,到了中班上学期,已逐渐转向有意识的倾听。表述能力最弱,对一些连贯性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仍有困难。

  当班上的孩子看到别的同伴带来一样有趣的玩具或自己没有的玩具或书本,就想占为己有。占有的方式也很野蛮:有的用抢,有的用打,有的用偷偷翻他人的书包,因此我选择了这节阅读课。通过阅读,使幼儿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3、说目标根据中班幼儿的语言水平、年龄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知识目标:阅读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

  能力目标:讨论实现愿望的不同办法。

  情感目标: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情感基调,感受达成心愿的快乐情绪。

  第二部分:说教法

  学法

  1、说教法

  散文以情感熏陶为主,因此,我采用了讲述法:在优美的音乐辅助下,运用恰当的语言、语速、音量,完整讲述童话故事内容。直观演示法:运用优美的FLASH课件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提问法:通过解释性提问、假设性提问等,鼓励幼儿积极动脑。

  2、说学法

  观察、讨论、发现、表述,最后是操作练习,这样一个学习过程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3、说准备

  a、自制多媒体课件、优美的音乐。

  b、可移动的音符、房子、信的卡片。

  c、空白圆形卡片若干(男女颜色分开)、油画棒。

  第三部分: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展示玩具激发兴趣、阅读《我要大公鸡》、朋友共同分享三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教师出示漂亮的大公鸡玩具激发幼儿兴趣。

  漂亮的物品大家都喜欢,运用一个玩具让大家开动脑筋--想得到要运用什么合理的办法?不仅激发了幼儿讨论问题的积极性,还让幼儿学会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喜欢的东西。

  1.提问:这是什么玩具?你想要吗?

  只有一个,你想得到要用什么方法?

  2.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选出合理的办法。

  3.今大我请来一个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朋友胖胖,他也有个动物朋友大公鸡。他拥有这个好朋友可是经过了一番努力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听听故事吧!

  (二)阅读《我要大公鸡》

  给幼儿提供自己阅读的机会,很有必要。它可以让幼儿自主地去认读画面内容,在活动中获得有关的信息。阅读前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这一环节很重要,这样可以保证幼儿在一个安静地环境中阅读图书,还可以逐渐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1)阅读时没有声音。

  (2)阅读时一页一页地翻看,学习按顺序自己阅读。

  (3)看书时要像小学生一样身体坐正,眼睛注视图书使幼儿初步在幼儿自己阅读的基础上,采用分段理解并加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一页页地翻阅图书,利于幼儿了解故事发展的进程,正确理解画面的内容。

  引导幼儿完整阅读,使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个完整的概念。运用指读的方法能进一步吸引幼儿阅读的注意力。

  (三)请幼儿拿出自己的玩具,和朋友共同分享最后一个环节运用了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玩具的方法,是故事内容的延伸。也继续帮助幼儿巩固了要想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如何努力才能拥有,体验达成心愿的快乐情绪。

  要求:拿出自己的玩具想想: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该怎样得到?如何用合理的方法得到?引导幼儿继续巩固实现愿望的不同方法。

  第四部分:说活动特色

  1、注重情感基调的渲染。

  活动调动了幼儿的看、听、说、动等多种感官体验,来体验愿望实现带来的快乐。明白要实现愿望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选用合理的办法。

  2、注重多维游戏的互动。

  这不是一节单纯的语言活动,在语言学习中,我加入了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体现了一种师幼交融、生生交融、物我交融的互动状态。

  3、注重知识建架与撤架。

  中班幼儿仿编短句是有难度的。在第一次仿编时,我提供了可移动的图片,给幼儿建立一个支架,幼儿根据图片里展现的内容仿编短句。多次练习之后我会撤掉框架,不提供图片而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仿编,体现了递进性,发展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4、体现了教育的多元和整合。

  多元指的是语言、社会、艺术、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这些领域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整合的,这使得活动更具综合性的特征。如在语言交流中传递关爱的社会性教育,在绘画中巩固语言的知识性学习,在音乐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舞蹈中交新朋友,体会微笑的力量。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近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习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一、说教材

  《蜜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为了弄清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二、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是本篇课文教学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了解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的试验是怎么做的。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是采用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法的: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本课。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三)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四)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必备】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

《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最新)》相关文档:

车位租赁合同(合集15篇)09-01

厨房工作计划范文合集5篇09-01

杭州房屋租赁合同(合集)09-01

2023企业工会工作计划(合集6篇)09-01

2023年企业员工工作计划合集六篇09-01

高中名著读后感演讲稿合集09-01

七夕情人节活动方案(合集15篇)09-01

电脑销售工作总结合集15篇09-01

关于向前走作文800字合集5篇09-01

谈团队合作的心得体会范文合集9篇09-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