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锦瑟》诗旨为“陈情说”探析(下)
作者:曹兴戈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09年第10期
尾联是直抒胸臆。不过“当时”二字又不易确解。许多人只是在此联与上文的结构关系上争论不已。笔者以为,厘清“此情”与“当时”的含义,对于确解诗旨至关重要。“此情”句,论者多解释为“此种哀伤之情直到现在也不堪追忆”。“当时”二字也有人释为“现在”,如汪师韩的《诗学纂文》。笔者以为,“此情”固然是从上四句来的,但解释不能纷乱,当与“迷”、“春心”、“珠有泪”和“玉生烟”联系起来,表达对令狐氏真诚的感恩之心,最后点明“陈情”的目的。该诗与作者众多的《无题》诗类似,以香草美人作比,希望世人尤其是令狐绹能省察他沉痛婉款的内心。尾联诗意概括起来便是:这种真诚的感恩,这种追悔歉疚,何须等到今天成为追忆,即便在当初也已惭愧到觉得无以报答,现在你却因疑见疏,这种痛惜、怅惘叫我怎能承受呢?对于这种心情,《酬别令狐补阙》中“锦段(缎)知无报,青萍肯见疑”两句可为参证。而“惘然”至少是其陈情、剖白的余绪。“锦段”句典出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青萍”句典出陈琳《东阿王笺》:“君侯体高俗之材,秉青萍干将(均为宝剑名)之器。”刘、余释为“谓令狐厚谊,已虽无所报答,然实心念旧恩,古人于我,岂有按剑之疑哉?”①李商隐一生之反复陈情,既是向令狐绹表白自己“实心念旧恩”, 又是想要在世人面前洗刷“背恩”的冤名,这一点笔者前文已经揭明。
总起来说,这首诗以“锦瑟”起兴,以“思华年”为倾诉的由头,以“迷”辩解,以“托”示诚,以“珠有泪”说感恩,以“玉生烟”引共鸣,最后归结到“此情”何堪承受,诗意自然流淌,婉转曲折而又沉痛深切地袒露了心曲。深谙李商隐诗风的令狐绹,自然不难破解其流珠泻玉的“语码”。
四、李商隐的“令狐情结”和“陈情心态”是解读《锦瑟》的唯一钥匙
《李商隐《锦瑟》诗旨为“陈情说”探析(下)》相关文档:
跨国企业社会责任探析09-12
支持幼儿户外游戏后绘画表征的策略探析10-24
博物馆文物陈列的重要性探析11-23
建筑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方式探析12-12
政府招商引资合同性质探析12-13
激励教育方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探析12-24
不动产登记廉政风险防控策略探析01-18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主任工作探析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