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15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小学教学论文 第1篇:
小学科学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 在科学课堂中实施有效的对话教学是当今科学课堂研究的亮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用心互动、共同发展, 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对话教学是民主、平等、沟通、合作、以人为目的的教学, 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 以互动为方式, 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教学生活质量的提升。本文阐述了对话教学的内涵、实施策略和反思。
关键词:小学科学, 互动对话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
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对话。什么是对话, 用巴赫金的话说, 对话是同意或反对关系, 肯定和补充关系, 问和答的关系。当然, 那里的对话不是单纯的同意或反对关系, 也不是简单的问答, 它是指师生基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 透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据此, 能够这样理解对话:它是言说者与倾听者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 以语言和非语言为中介而进行的话语、情感、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双向交流行为。对话不仅仅是言说者之间的言语交际, 更重要的还有思想上的碰撞、情感上的共鸣和经验上的共识。对话与教学是紧密联系的。当对话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时, 我们称之为对话教学, 那么对话教学的内涵是什么呢?
1.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出现, 我们能够追溯到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和西方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 他们将对话广泛地运用在教学当中, 但他们运用的对话方式还只是一种很朴素的教学对话, 而不能称作为对话教学。
2.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上升为一种教学形态, 它有一整套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理论作为支撑。真正的对话教学实质上是将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意识或教学精神。对话教学是透过对话, 在对话中这种方式来实现它要追求的教学目标, 完成自己的使命的。对话教学可能以对话方式的教学呈现, 但其他方式只要是在对话的精神支配下使用也属对话教学。对话教学的具体内涵能够从五个方面去理解: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互动的、交往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因此对话教学, 是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 以互动为方式, 语言交融, 心灵交流, 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教学生活质量的提升。学生借助教师的帮忙, 透过对话和学习, 自觉主动地改变自身状况, 不断得到成长。对话教学意味着师生关系的人性化, 是真正好处上的平等与沟通。
二、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围绕教学资料、透过对话沟通和合作交流, 产生交互影响, 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的教学活动, 良好的课堂交流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传统教学在师生的情感交流、知识传授上是单向的, 而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在师生的情感交流、知识传授上是沟通性互动性的, 是以师生的情感、认知建构为其本质, 即对话教学是以交流为基础的师生互动, 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影响, 从而到达师生共识、共享、共进。正如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 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 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本质性的标识。可见, 对话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民主平等关系中交流, 对话者到达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交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 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 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对话教学, 本人认为能够采取以下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 开启对话之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 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在兴趣的影响下, 学生用心主动地认识事物, 思维活跃, 观察力敏锐, 记忆力增强, 想像力丰富, 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随之增强。只有高涨的兴趣, 才能开启心灵之门, 擦亮发现、探究的双眼。语文对话教学强调的是个性化的学习, 极力倡导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 始终坚持将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活动参与、学习个性、动机与兴趣置首要地位。教师要用心运用各种策略, 激发学生对话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对话用心性、主动性, 学生、教师、文本(教学信息)之间自由进行交流, 他们之中没有权威、主次, 只有平等的理解、赏识和领悟。对话的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表达欲, 课堂上学生种种无比鲜活的话语倾泻而出, 他们在对话中发现, 在发现中对话, 在对话中感悟, 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会促使他们不断向自己、向他人、向文本(教学信息)询问为什么, 教师则因势利导, 鼓励他们勇探究、深入发现知识之真、语言之味、生命之美, 实现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
2.创设情境, 启动互动对话。在互动对话的教学中, 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在新课程的课堂上, 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我为中心的传承式的主角, 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建立者;教师透过创设必须的学习情景(包括实验),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对话欲望, 使学生为之用心努力的自主学习, 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 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1)抓住学生学习期盼的心理, 创设解决问题的对话情境。对话, 既然是一种沟通与交流, 那么, 我们务必使学生产生沟通与交流的愿望。个性是当学生透过自主探究后, 对探究资料已经了解、甚至比较熟悉的状况下, 要使学生再次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则是我们深入教学的重要策略。因此, 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探究资料, 创设引起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欲望, 从而吸引学生用心参与对话。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的《热传导》一课时, 上课伊始, 该教师做了一个烧活鱼的实验, 烧瓶内有一条活泼的金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教师用酒精灯给烧瓶上部的水加热, 烧瓶上部的水很快就沸腾了, 而金鱼却还在水中快活地游动。眼前这奇妙的现象使学生原有认知产生不平衡, 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烧瓶里的金鱼为什么没死呢?烧瓶里的水为什么不会传热呢?此时, 学生的情绪处最兴奋状态, 思维也处最活跃状态, 他们的求知欲望被充分地激发了起来。这样, 教师透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引领学生进入探究知识的过程中, 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吸引了学生参与对话, 从而产生一种主动、用心探究知识的渴望和行动。
(2)抓住学生发言中所暴露的问题, 创设学生争论的对话情境。在对话的过程中, 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 个性是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我们许多教师很怕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 那样会打乱自己的原定教案。而新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就应很好把握学习互动中生成的问题, 把一个人的问题(当然是关键的、重要的问题)转化成为全体学生的学习资源。比如在《认识茎》的教学中, 关认识地下茎的环节, 我引导学生根据茎的特征来决定芋头是根还是茎。有一名学生认为芋头是茎, 理由是芋头上有芽, 上面有一圈一圈的节。当他回答后, 我请学生评价, 有一名学生立刻举手表示反对这种观点。他说:我认为, 芋头是根不是茎, 因为我把芋头的皮剥掉一点点, 想看看是否有节, 结果里面根本就没有节, 而是只有一些条纹。我真没想到他会这样做。
是, 我没有立刻表态, 而是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地观察, 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让学生来说服学生。最后, 透过进一步地交流与互动, 学生都认为芋头是茎, 刚才那名学生也表示赞同。这就是学生深入对话的成果。我很庆幸抓住了这个问题, 使它成为了对话教学的生长点。像这样的对话契机在教学中经常遇到, 我们教师务必善抓住它。
3.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 促进互动对话。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法则, 教与学双方必然会走向用心的沟通与合作。沟通与合作是对话教学的生态条件。在教与学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中, 对话的精神才得以体现。教学, 是拥有教学理论素养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 现代教学是合作的艺术, 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成功的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情感和思维上的对话, 这对话的发生和存在都依靠情感合作的持续发展。有沟通和合作, 必然会有互动与交往。合作、沟通、互动与交往决不只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在对话教学中的存在状态, 而且是对话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在互动过程中还实现着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 从而在必须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纠正, 并产生新的视界, 让真理的探求不断增加新的可能性。要进行真正有效的合作互动沟通, 务必运用多种对话的形式。
4.注重倾听, 实施有效对话。倾听是一种对话, 是一种互动, 能够有效对话和互动的教师都是善倾听者, 能够给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 为学生的回答带给及时的指导与激励。善倾听的标志是学生感受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尊重自己的倾述, 对自己充满信任。因此, 在观察、探究、质疑、感悟、交流等科学课堂的对话形式中, 师生要学会相互倾听。
有效倾听就应是:第一, 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提问和对提问的回应。否则回答只有少数学生能准确回答, 课堂就会转成几个学生的舞台和多数学生的看台, 久而久之, 多数学生就会因为教师不倾听自己的发言感到乏味而拒绝。第二, 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教师的反馈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妨害学生的参与。教师在提问过程中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欣赏, 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用心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学生的过程就应成为学生相信自己、展现自己、欣赏自己的过程, 这是提问方式带来的成就感和成功体验, 而这种成就感和成功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应对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 应对错误答案时, 教师需要容忍不同, 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 就应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教师必要时能够追问、补充和欣赏学生的回答, 让学生感到教师一向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程。
此外, 学习过程中更需要学生间的相互倾听, 它能够帮忙他们学习讨论倾听的艺术, 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阐述自己的想法, 倾听别人的意见, 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 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学生在相互倾听中, 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能够有其他的不同解释, 有利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 养成了发散思维的习惯;由理解了别人的信息, 加上自己的反思, 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逐渐明晰化、外显化, 能够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 深化各自的认识;学生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激起彼此的灵感, 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能够使不同学生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 从而使学生完成个体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如此才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过程, 是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等互动过程的现代教育理念。
三、对话教学的反思
对话教学就像其它的教学模式一样, 并不能包治百病。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科学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今后有待进一步探索之处:
1.对话教学中, 知识经验的构建主要是透过讨论、交流、合作、对话的形式, 由内而外自主生成的, 因此实施对话教学时比较费时, 由课时的限制, 课堂上往往只能涉及主要知识点的对话, 这就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堂知识进行必要的整理和补充, 因此如何使学习潜力较弱的学生更有效地巩固和延伸课堂教学, 这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2.我在教学中发现, 潜力较强、学习较好的学生在对话、交流、合作中总是占有绝对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质疑与释疑的也常常只是个别学生的行为, 更多的学生只是观众, 他们没能用心地投入到交流中。因此, 如何关注课堂师生对话中的弱势群体, 更多地听到处弱势地位的学生的声音;如何让我们的对话教学有更高的技巧, 兼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 使他们都能从同一情境中获取知识, 生成问题, 避免出现强者愈强而弱者愈弱的现象, 这是我们教师务必解决的问题。
3.我在教学实践中还发现:由对话教学带有相当程度的生成性, 教师的自身素质会影响到对话教学的质量。对话教学模式下的教师, 就应有着超前理念、先进和深厚的理论素养。因此, 我今后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巧与驾驭课堂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增田、靳玉乐:《论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形式》[J], 《中国教育学刊》2004(8)
[2]钟启泉:《对话与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 教育研究2001(3)
[3]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对话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小学教学论文 第2篇: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善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对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 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 而忽略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好处, 导致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 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 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 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 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 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善策略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改正不足, 完善教学体制。
1.欣赏朗诵, 理解背诵
处小学阶段的学生, 其思维处正在发展的阶段, 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 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 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 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 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 欣赏朗诵, 理解背诵, 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 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 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忙, 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 读起来朗朗上口, 行云流水, 熟读还能够促进背诵。
2.合理联想, 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_大回, 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 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 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这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 回顾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 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 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尤其对古诗词教学来说,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能够直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用心性, 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小学教学论文 第3篇: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摘要:语文的新课程个性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 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 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构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论文网-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到达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习用心性, 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 能够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 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唱唱歌, 背背诗, 这样, 不仅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 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 能够和学生课前谈话, 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简单活泼的话题, 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 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 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 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 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 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 发展的起点, 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 是学生的直观学习, 把书本资料生动化, 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 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 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 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 增加了记忆, 将学习转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 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 充满微笑地去授课,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 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 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 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 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 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 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此刻有些教师在授课时, 总是板着面孔, 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 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 试问, 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 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 而是来自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应对学生, 其实是一种自信, 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能够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 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潜力征服学生, 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 我想, 这有时似乎会起到必须的效果, 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 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 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 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 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 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 生动搞笑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 教学《黄山》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能够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 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 制作成幻灯片, 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透过多媒体技术不仅仅能够感染学生, 更重要的是能够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搞笑, 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 爱上语文, 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 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 惟恐一发而不可收, 构成了灌输式的教育, 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 整节课下来, 教师讲得多, 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 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 被动地理解知识, 缺少师生互动, 课堂气氛沉闷, 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 处对立面,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 教师务必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 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能够设置一些搞笑的, 带有挑战意味的, 悬念式的情境, 调动学生的参与用心性, 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 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 自觉地去思考,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 组织讨论学习, 课堂气氛活跃,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到达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潜力的综合表现, 它主要表此刻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 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 应用心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思, 思源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大胆质疑。同时, 教师要善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思维处高度活跃状态, 此时, 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群众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 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 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发表论文: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 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__, (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__, (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05)
[4]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 20__, (01)
[5]胡娜.对如何改善高校英语大班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 20__, (11)
[6]陈惠珍.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9, (04)
小学教学论文 第4篇: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研究
一、转变教学思想, 提高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具体来讲, 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 进一步体会到应试教育的不足和危害, 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不再单纯性地以学生的高分数作为评价依据。这是由应试教育的后果是:将教育的成功归结考试的成功, 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时, 放弃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学生;注重智育(高分数和死知识), 忽视了其他一些方面(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 甚至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是教育本质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换言之, 素质教育的实施目的, 并非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升学和深造, 而是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师透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 教师应当以教育工作的职责感与历史使命感为己任, 彻底转变教学思想, 不再单纯性地注重学生的高分数, 提高素质教育意识, 并且贯彻实施。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师不仅仅仅是学生的指路人, 还是学生的好朋友。教师这种职业是十_大的关联性, 倘若教师能够真正地爱学生, 跟学生和谐、平等地相处, 那么就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由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 因此犯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 教师不应当冷冷地批评学生, 而应当激励学生, 这样, 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错误、弥补自身的缺陷, 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此外, 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潜力, 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 并非死记硬背, 不然就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属一种社会现象, 它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十_大胆一些, 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用心性。比如,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5分钟的朗读练习:学生轮流地朗读, 要求发音标准, 要么是朗读片段, 要么是朗读全文, 把握好节奏与语调, 并且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 在朗读练习中, 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得以构成, 并且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课文的表达技巧和思想主旨, 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观念。事
实证明, 教师组织课文活动教学有利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总之, 小学语文教师务必领悟素质教育的内涵, 彻底地转变教学理念, 并且真正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 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 以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和进步, 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教学论文 第5篇: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践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已经认识到差异教学的重要作用, 并且开始重视对差异教学的研究,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果不能合理地加以解决, 不仅仅会影响到差异教学的效果, 甚至还会严重阻碍到语文的教学,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
很多教师授课模式的基础都是在常年的教育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 所以往往会出现教育理论基础薄弱的状况, 尤其表此刻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上, 由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新颖, 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接触较少, 所以很多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得要领, 或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无用功, 浪费了超多的教学时间, 但是效果并不好。
2.班级人数的限制
想要保住差异教学的良好效果, 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状况都有所了解, 这要求教师拿出超多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谈话, 但是此刻很多校园的班级人数设置并不合理, 教师也无法完成所有学生的分类, 最后只能依靠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的差异性, 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并不了解, 导致很多具有潜力的学生由一次成绩不好而被忽视。
3.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理解不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务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但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忽视了由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 过分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上缺乏足够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不仅仅学习氛围枯燥、乏味, 教学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许多老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 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改善带来了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 学生是学习主体, 老师是教学的主导。由生活环境的不同,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也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 所以教师务必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 实施差异教学。但是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时往往是无意识的, 这样的教学方式作用甚微。其原因在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 专门组织教学。所以校园应组织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差异教学的理念, 这是十_大不相同, 教师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 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怎样回应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一步思考,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差异教学的水平。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 不断优化教学中的不足, 努力为学生寻找到一种趋更好的教学方式。目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正处初始阶段, 任重而道远, 我们应怀着上下而求索的态度, 尽最大努力完善教育, 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的方向。
小学教学论文 第6篇:
浅谈培养小学生朗读技巧的困境及初探
摘要:在研讨时, 老师认为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是让学生被动理解, 不能体现学生是主体, 不贴合新课标精神。学生的模仿潜力十_大部分小学生读书的实际状况是:添加字词、遗漏、用其它生字词代替、音色单调、声音过高或过低、唱读或不知读到何处、用手指着读、更有甚者, 想怎样读就怎样读等等。针对这些现象, 老师们是如何开展训练的呢?课堂上经常看到老师让学生多种形式地读: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分主角读等, 甚至让学生评价。老师问:你觉得他读得怎样样。生:好(不好)。师: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论文格式。生:读出了语气, 字音读得准, 没拖音。(不好在没有读出语气, 哪个字的读音没有读出来, 翘舌音或后鼻音)。这样读了几次, 也评价几次了, 学生的阅读还是没有提高。究其原因, 训练随意, 没有层次, 也没有什么指导。
1.2盲目训练, 忽略教材实际
阅读课文, 就应要表达课文的意思, 也就是说要读得正确, 把作者写话的意思表述出来, 这是阅读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 教师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却忽视了这一点, 还说你是有个性的朗读。
朗读应注意教材的特点, 以教材为基础正确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然而, 大家的一些做法却不是这样, 不管什么样的文章, 总想夸张、大肆地喧染、总想过分地声情并茂, 殊不知反而不能正确地表达文章原有的感情和意思。论文格式。如《十_大贴合实际。实际说, 学生也评不出什么, 白白浪费了时间, 挫伤学生的用心性。只有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 让学生大面积, 有层次的训练, 朗读水平才会得到提高。
怎样训读呢?让学生有层次地反复朗读, 反复练习。即读准字音, 读得自然, 读得有感情。学生读不好, 老师范读, 学生跟着读, 放录音, 让学生体会感情。
学生的模仿潜力十_大多由独体字演变而来, 在写字教学中不仅仅要指导学生写好独体字, 更要注重这些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部首, 如:好字偏旁是女字旁, 书写时应将横变为提, 学生则易写成女子。
3、写好字, 笔顺规则不可忽视。
在一年级的课本中已经学习了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的写字规则。这也是初学写汉字的一个难点, 要指导学生有规律地去把握, 一个笔画较多的字, 不仅仅仅是一种书写规则的指导, 也要加强汉字书写的综合指导。
4、田字格的书写指导。
小学生的空间知觉潜力差, 初学写字不知从何下笔, 写出来的字不是东倒西歪, 就是顶天立地。指导学生用田字格书写, 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精确度, 帮忙他们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教给学生书写方法, 让学生能够写出满意、漂亮的汉字。
写字教学应列入校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就目前农村小学的写字教学现状, 课程表中没有明确的写字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中提出的写字教学任务也仅仅是要求学生写写课后生字, 检查的是数量的多少, 有无错字, 至字写得好与不好, 似乎很少关心过。由此, 我个人认为, 校园就应在课程安排中明确写字课, 并严格要求教师备好写字课、上好写字课, 纳入常规教学。
农村小学写字教学要加强校园管理。要教学生写好字, 首先教师就要写好字, 所以, 在常规检查上要严格要求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各种记录均要写规范字, 做到书写认真、端正, 正楷的板书尤为重要, 工整的板书能够给学生以示范, 学生在这样长期的影响下, 自然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写字课上随时检查老师对学生的书写指导, 写字姿势、笔画写法、笔顺规则等, 严格要求教师做学生的表率。作为小学教师, 个性是小学语文教师, 自身要写好字, 更要指导学生写好字, 为培养一代具有全面素质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小学教学论文 第8篇:
小学合唱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摘要:传统的小学合唱教学过程中。合唱主角的教学前试验教学法。以音乐教学回归生活为突破口。回归生活, 小学合唱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合唱, 主角, 互动复式教学, 回归生活
合唱是建立在互相协作的基础上的音乐艺术, 是歌曲歌词意境分析、曲调调整、音色统一的聚合过程。论文大全, 回归生活。合唱培养的是小学生的理性认识上的协作潜力以及感性认识艺术的感染力, 如何发挥出合唱的重要作用, 怎样才能做好小学生的合唱教学工作, 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师关注的重要话题。论文大全, 回归生活。
一、合唱主角的教学前试验教学法
众所周知, 小学生的合唱教学是小学时代的音乐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一种提升小学生品位修养, 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综合艺术成分。它不仅仅仅是一种互相协作的群众艺术, 也是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检测自我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每个小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这种放开与自主掌握型的教学模式, 有助小学生内在音乐潜能的开发以及独立思考心智的培养, 也是小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最便捷的渠道。
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指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它反映的实质是让学生做主角, 改变学生被动理解学习的状态, 展示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驾驭与领导位置。论文大全, 回归生活。论文大全, 回归生活。传统的小学合唱教学过程中, 学生只是一个课堂的聆听者, 教师说什么, 学生就记什么, 至学生理解与否, 教师无从知晓, 因此, 填鸭式教学便成了传统教育的代名词。不容否认, 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对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得, 而忽略对学生学习潜力的引导。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作为音乐教师要认识到, 音乐知识只是小学生学习的素材, 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关键所在。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合唱的主角其实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而主角的教学前试验教学法, 则是小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与合唱技巧的认知发展水平的试金石。试验教学法的实质是向学生带给充分从事合唱试验的机会, 是帮忙小学生验证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合唱知识与技能、合唱思想和方法的过程。教学前的试验教学法是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落到了教学的进程中。学生能唱的, 让学生自己尝试一下, 学生能想到的技巧和方法, 让学生自己实践一下, 真正做到把合唱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合唱《好月亮, 你走得这样静悄悄》一课中, 教师事先让学生透过各种方式感受三度音程的音响效果, 透过练练唱唱, 将歌曲中要出现的音程关系让学生事先接触;而在课堂上, 教师也是透过练练唱唱, 让学生自己学会各声部的旋律, 然后再小组合作或同桌合作, 试唱双声部的旋律, 最后再是教师进行指导纠正, 这样的教学方法, 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提高学生学习的用心性, 消除了学生对合唱歌曲学习的恐惧感, 最后到达预期的效果。
因此, 在合唱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把这种教学前试验的理念, 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对合唱知识与技巧的不足之处, 从而实现对小学生合唱知识的学习与潜力培养的统一。
二、合唱氛围的营造――生活教学法
合唱是在多个人声相互配合下, 完成的演唱艺术形式。小学生合唱的好处在自由中的约束, 个人演唱是在具备演唱潜力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发挥, 而合唱则更是注重小学生的协作、互助、配合潜力的培养。我们明白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 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鲜活的教学实例去引导小学生进行更宽角度的创造。论文大全, 回归生活。鲜活的教学素来来自哪里呢, 答案是实际的生活。小学音乐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不管是在音乐课程设置还是教师教学上, 都要把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作为出发点, 以音乐教学回归生活为突破口, 力求在实际生活的环境中, 使小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 实践与创造潜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中生活场景的构建, 有助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共鸣度, 他们能够及时的应用生活的中例子去验证所学的知识, 也能够用知识去丰富自己的实际生活, 从而让小学生从小便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导者。生活化生活场景, 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潜力, 使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参与与收获的快乐。
我们明白合唱艺术和生活场景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 因为有了合唱艺术, 生活场景才会更加生动与真实, 因为有了生活场景, 合唱艺术才能有更宽阔的表现空间。在合唱教学中, 生活场景的设立能够把小学生思维不由自主的融入到生活中, 从而培养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绿色的祖国》一课时, 我们不妨把教学的视角转向生活, 首先应用生活化的道具为学生创设一种意境, 如塑料的小绿树等, 接下来教师开始提出问题, 让小学生思考, 如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对绿色的认识等, 然后, 教师再分别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树叶的色彩变化的图片, 让学生近距离感官与观察, 并对此展开讨论, 增加小学生对课堂教学资料的理解。让小学生在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时, 气息平稳, 并随旋律线的起伏自如地进行演唱。
音乐教学生活场景的构建, 实质上是应用生活的模式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使小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得到生活的肯定与认可, 从而让小学生懂得知识的价值所在, 对小学生更好的生活与学习打下了良好了基础。
三、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复式合唱教学法
在小学生合唱教学过程中, 互动教学模式本质上来讲是合唱前学生教学生的过程, 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教师在进行歌曲合唱教学前, 首先把小学生分层若干个小组, 让他们进行分组对课堂资料进行讨论与学习, 例如《我们的田野》的这首歌, 让学生讨论一下, 在合唱过程中如何做到对力度、呼吸、咬字、速度、情绪控制等;在听录音中播放该歌曲时如何打拍子, 如何听出歌曲的拍子, 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以及如何进行气息训练的等。其次, 提出小组复式合唱的理念, 透过互动讨论, 不但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点的传递与补充, 而且还增进了小学生之间的交流, 与此同时, 讨论的结果也为教师进行下一步的课堂资料的小组复式教学带给了第一手资料。
小组复式教学法是以互动教学为基础的, 透过互动学习, 教师获得到不同小组内的同学对课堂资料的理解程度的信息, 针对此信息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并使该目标都能贴近各个小组小学生学习的发展区, 然后进行分层次指导与教学, 让小学生在尝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成功喜悦的同时, 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例如, 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课中, 教师先对全班进行了大致的摸底工作, 然后从简单的旋律开始入手, 让学生陶醉其中, 之后教师又加重歌曲的旋律难度。个性是二声部的地方, 从单音开始练习再到音程的练习, 从单小节的练习到多小节练习, 练习的难度都是从不同的层次出发, 从不同的层次设计教学, 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用心性, 还能更好的解决二声部中出现的歌曲难点, 可谓是一举两得。
互动模式的小组复式教学法注重的是每个小组的差异化培养, 也是消除各个小组差异的最便捷的途径, 简而言之, 它是一个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合唱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并将自学后的观点及时的在小组内交流与沟通, 在小组内交流完成之后, 各个小组并对知识的获取量与理解程度是存在差异的, 因此, 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对小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 使不同层次的小组都能在自己掌握的资料的基础上, 获得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小组分层教学, 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 解决了传统模式满堂灌的教学弊端, 透过小组差异化的培养, 来实现对小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提升, 进而促进全班小学生的共同进步。论文大全, 回归生活。总之, 小组复式展示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并运用分层次的理念来进行教学, 旨在在班级的氛围中和教师的指导下, 逐渐缩小小学生学习之间的差距。
在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小学合唱教学应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 培养小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发挥小学生在合唱中主角位置, 并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实例和素材, 带动小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 让小学生在参与与互动中进步。与此同时, 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复式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 不仅仅实现了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知识的共享, 而且分层次教学理念也促进了班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景艳;合唱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2]吴灵芬;对中小学合唱艺术教育的思考[N];中国艺术报;2009年
[3]李薇;关中小学生合唱艺术素质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陈玉丹著.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小学教学论文 第9篇: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法应用
一、教学个性化的专业素养
(一)包容对待学生的个性化。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 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宽容的教学态度是务必具备的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老师就应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内情绪感, 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法和特点, 老师要用宽容、客观的心态去应对, 在明确自己肩上教育重任, 用心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同时, 也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道德素质。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能够主动的与学生以朋友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样不仅仅能有效地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和陌生感, 还能有助老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内情绪感和个性特点, 从而老师能够更好的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 透过针对性的鼓励和引导,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 也是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小学过程中, 老师透过对自己教学方法的不断反省和思考, 然后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改善不足, 这样才能在开阔教师自身眼界以及知识面的基础上, 利用创新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料,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知识面的丰富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加强培养教师的特色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老师利用简单、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有利增强对课堂教学的掌控程度, 还能使学生都处整体、统一的管理之下。然而个性化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既需要老师倾注超多的时间和精力, 还要老师加深对学生实际状况的理解。但是, 因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想法以及个性特点, 因此为了更好的施展教学方法以及展开教学活动, 老师就务必透过对学生的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在不断的认真观察和创新探索的基础上, 根据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给与针对性的意见和实用性的指导, 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特点的进步和发展。
二、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一)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而真正处主体地位是学生自身。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老师不能只是单纯的、简单的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 而是需要透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 帮忙学生养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学习方法融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这样不仅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实际应用潜力, 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而对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养成, 老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 如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 不同的学生惯常使用的学习方法都大不相同。对课堂教学资料的提前认识和了解, 有些学生习惯大声的朗读, 有些学生习惯默读全文而还有些学生习惯大致浏览一遍, 然后透过将课内、课外知识进行有机结合, 从而加深对课文资料的了解。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方法,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透过用心地引导, 给与学生参考性的意见和指导方法, 从而帮忙学生在加强对自己了解的同时, 养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法, 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学生个性化的课外积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老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单一的依靠教材进行教学活动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进步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样就要求老师充分地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和例子, 透过将课堂理论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的结合, 从而加强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认识和积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接触范围, 用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样不仅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用心性, 还能促进学生广阔性、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老师除了要加强对学生课内理论知识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学生个性化课外知识的积累。在日常生活中, 语文无处不在, 因此老师透过对生活实际的灵活、充分运用, 不仅仅能够提升语文教学课堂的高效性, 还能为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潜力。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就应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创新性思维潜力培养, 而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潜力是创新性思维潜力养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老师要引导学生透过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 而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性的思考习惯, 从而使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思维方法。此外, 老师也能够利用开放性的思维题目的布置, 使学生在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不仅仅需要老师提升自身个性化的专业素养, 还需要学生构成个性化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师生共同进步、努力的过程中,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个性化特点的培养和发展。
小学教学论文 第10篇: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践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在必须程度上来讲, 学生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另外, 像《中华美德贤文》的文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进而实现理想的效果, 因此, 教师需要推荐学生阅读此类的书籍。为了更加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教师能够情和知这两个方面作为视角进行渗透。(1)所谓的情是指使小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以使学生对好的行为习惯持有愿意学习、满意以及快乐的态度, 并且对不好的行为习惯持反对、不满意, 以及愤怒的态度。例如, 教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文章时, 应当以讲解爱国主义作为核心,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 这样教学能够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2)所谓的知是指对小学生实施说理教育, 让小学生明确我们一致认可和提倡的道德标准有哪些, 只有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道德准则资料, 才能够让学生明确怎样做是正确的和合理的、怎样做是不合理的和错误的, 以及不应当做什么和应当做什么。例如, 教师在教学《海豚救人》这一篇文章时, 务必将人和动物间的微妙关系说明白以及人类保护自然
界动物的目的是什么和采取怎样有效的行动进行保护等, 从而让学生有所认知, 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素质教育的一项关键资料就是美育, 美育能够健全人的品格。其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提高学生想象美的潜力是尤为关键的。针对小学生来讲, 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和阅历是十_大胆地想象, 由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潜力比较差, 因此教师在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中, 需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状况,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潜力。例如, 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首古诗时, 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幅秀丽的瀑布画面, 并且配上柔美的乐曲, 然后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闭上双眼, 在听乐曲的过程中对瀑布的壮观美进行想象, 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美的潜力。
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但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进行考查, 而且也是对教师的教学状况进行检验与完善, 进而让教师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 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但是, 目前固有的考试制度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依旧持续在一张试卷中。因此, 需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进而合理和科学地评价学生, 只有如此, 才能够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并且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1)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无论是校园, 还是教师, 都透过单一的教学评价---笔试对学生进行评价, 然而笔试存在十_大的局限性。为此, 教师只有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 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用心性, 进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比如, 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实施活动测试、口试、笔试以及与平常表现相统一的教学评价, 从而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
(2)评价资料的多元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但是他们具有比较强的口语交际潜力和朗读潜力;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理想, 但是他们却常常沉默寡言。鉴此, 单纯地以笔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 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 教师需要完善评价资料, 立足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学习态度、潜力、知识构成等多个方面, 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评价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综上所述, 在知识经济时代,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教师的光荣职责, 也是国家对教师提出的期望和要求。为此, 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 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学论文 第11篇:
如何营造和持续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 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用心的条件, 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用心探究知识, 获得知识、潜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 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见仁见智, 不少同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下面是笔者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题研究中获得肤浅的体会。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 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 它依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依靠教师主角的转变, 依靠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 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 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权利, 努力创设民主气氛, 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 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树立学生观, 因学行教, 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 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 以饱满活力感染学生, 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 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 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 构成良好心理氛围, 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用心性, 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 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激发学生兴趣, 营造用心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 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没有兴趣作保障,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营造出用心、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 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 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
古人云: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教师的语文感悟, 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 富有文采, 那就象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 光彩夺目, 让人喜爱。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 纵横几万里, 上下几千年, 用丰富的新颖的资料吸引学生, 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 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如果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 词句华美, 色彩斑斓, 妙语如珠, 情真意切, 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春》的导语:一提到春, 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 无穷的力量, 内心洋溢的喜悦, 焕发萌动的, 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有的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学生听到这, 怎能不心潮澎湃, 活力飞扬。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仅要生动形象, 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 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 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 丰富多彩的资料, 抑扬顿挫的语调, 富有美感,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配适宜当的体态语言, 以激昂的情绪, 饱满的精神, 奕奕的眼神, 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 声情并茂, 一石激起千重浪, 波动学生的心弦, 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 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 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 使学生感知、求知, 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 忘身课文所展示的情景。相反, 老师总是总结一二三式的方法, 学生听得太多, 投下去的石头也就不会产生多大的涟漪。其实。转而思考, 我们自己读书时, 不也对老师讲课的方法感到乏味无趣吗
(二)、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品的好处是读者透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 作品未经阅读前, 只是向读者带给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 其间匿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 有待读者发现、填补、去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式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 从而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读者情感的桥梁, 使读者对作品的好处到达了个性鲜明的理解, 逐步深入, 进而尝到成功的快感, 内化为自觉地行为。此时被激活的思维填补了一个个空白。例如:
《芦花荡》中, 老头子最后将两个女孩送走时他说些什么老子的性格会因这一次失误(女孩受伤), 而产生变化吗
《背影》父亲送走儿子后的情绪怎样他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你能想到吗
《台阶》, 父亲造完台阶后不适应, 他后悔了嘛他将会怎样办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与张怀民在庭中散步时, 他们交谈的资料是什么
《蜡烛》一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没说一句话, 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透过她的动作表达出来的, 请设想她拿出第二只蜡烛, 插在那老地方时的心理活动。
透过热烈的讨论上述问题, 同学们更加深了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等等。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拓宽了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
三)、运用多媒体, 创设情景, 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 透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 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 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恰当结合教学资料创设情景, 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的办法, 并不仅仅限用多媒体, 还有许多成功方法。总之, 透过创设情景,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开启学生兴趣阀门, 诱发学习兴趣, 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如在《芦花荡》一文教学中:
1.教师播放《小兵张嘎》片尾曲旁白:同学们, 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是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在哪里(学生回答)
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 苇田无边, 水道纵横, 足有两三千条, 极为壮观, 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 那里曾是抗战大舞台, 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 这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
2.呈现课题:《芦花荡》。
3.播放配乐配画面范读课文等, 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以教学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教学资料感兴趣, 才能用心参与学习活动, 才能营造用心主动的课堂气氛。因此, 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在《芦花荡》一文教学中, 在让学生感知课文后, 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在感知课文资料后提问:《芦花荡》中, 老头子最后将两个女孩送走时他说些什么老头子的性格会因这一次失误(女孩受伤), 而产生变化吗
然后同学分成四人组, 进行合作探究。, 在小组探究过程中, 兴趣浓厚、气氛活跃。这种教学设计, 给了学生选取资料的空间, 给学生合作的空间, 给了学生发言的空间, 因而激发了学生兴趣, 不但营造了良好课堂气氛, 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 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走下神坛, 用商量的方式营造语文课堂交际氛围
(一)改变以往师生问候方式为闲聊式
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 是透过相互问候来建立交际情感的过程。传统的上课问候形式是:师:上课!班长: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班长:坐下!这种公式化的问候形式显得机械、呆板。长期如此, 只会使师生用苍白的、毫无生气的语气应付了事。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资料与学生进行适当地即兴地闲聊几句, 对安定学生情绪, 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状况会大有好处。
(二)教师充满殷切期盼的提问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么), 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相暴的回答(如:不, 你错了, 正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 教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 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 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的状态, 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指令或命令。在这种课堂氛围下, 交际潜力、语文素养是无法构成的, 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
因此, 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盼。例如问: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其声调表情都要像日常问话, 而不应是审问。学生回答时, 教师可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启发性。)或适时地插话, 进行圆场和启发。例如:你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可不能够从这个方面去理解教师这样的插话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 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教师提问的技巧在保证学生能够回答(尽情讲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乐回答。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 教师的应答应根据班级状况、灵活多样、并具有交际表率作用。另外,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坐或站, 教师大可不必统一要求, 一切以能让学生放松情绪、消除紧张感为好。
《小学教学论文(15篇)精选范文》相关文档:
小学教学论文(15篇)精选范文06-03
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 感悟 教学反思 心得体会——“做中学”应实现三个突破10-06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10-06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40篇11-1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12-24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04-03
幸福在路上(教育教学论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