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

时间:23-05-18 网友

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3、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4、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文意,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激活生活体验,感悟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学习难点: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课前预习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

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教材助读

关于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全文承载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我的第一本书”这一主线,贯穿全文,把关于亲情与友情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不仅令作者终生受用,更是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预习自测
酷( )似  掺( )  脊( )背  枉( )读 马鬃( ) 搀和( ) 调教( )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掺和:            

温厚:

知书识礼:

酷似: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

学始于疑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是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有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质疑探究

1、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
  

(2)作者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叙写了哪些事、哪些人?

(3)"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它还有什么其它含义?
 

(4)"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是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有怎样的理解?
  

(5)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2、课文内容分析。

(1)作者在“我的第一本书”中读出了生活的“苦”与“乐”,找出“书”中的苦与乐。

(2)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父亲?“我”是怎样的孩子?你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

(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3、品味语言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4、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主题归纳:

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求学生活的回忆,然而读过本文,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写作特色:

1、结构严谨,作者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

2、前呼后应,铭记之情。幽默情趣,忍俊不禁。

当堂检测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父亲挑书

①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个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得要命。

③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到滇东南就读。6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终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回到离别多年的家乡。这一决定出台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④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多年的话:“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他就抬高本来就很宏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尽是书。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嗨!”

  ⑤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理所当然地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内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一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板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来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⑥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

  ⑦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啊!

  ⑧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1、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2、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3、试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真正含义。

 

4、文章塑造父亲这一形象,除用了语言、行动描写,还有什么?请举例说明。

课后反思

课后训练

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
酷(kù)似  掺(chān)  脊(jǐ)背  枉(wǎng)读 马鬃(zōng) 搀和(chān) 调教(tiáo)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

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温厚:温和宽厚。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课内探究

质疑探究

1、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我的第一本书",而是通“前几天一位诗人的来访”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

(2)事件:分书、修书、送书、转学、人与狗的默契。

主要人物:我、父亲、乔元贞、二黄毛

(3)"我的第一本书"还表明了这第一本书在作者人生中的分量。

(4)"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它也指作者人生的每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5)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我的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的不幸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2、课文内容分析。

(1)“苦”:生活的贫困,学习条件的恶劣,小伙伴的辍学;

“乐”:祖母的幽默,父亲的仁慈,老师的宽厚,大狗、小狗的陪伴,对大自然的感应。

(2)父亲是一位温和、善良、慈爱、有同情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知书达理的旧社会小知识分子。

“我”是一个懂事、爱学习、乐于助人的孩子。

(3)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但是,当“我”拿回那半本让父亲装订完整的书时,他哭着对“我”说,他不能再上学了。这样,那半本书或者说父亲为他装订的那本书,就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了。而“我”后来到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去,(再后来,“我”读了中学,读了大学,成了诗人。)而乔元贞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3、品味语言

(1)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写其童年生活的艰苦和沉重,不仅自己家的生活是窘困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但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童年的好奇、天真和淘气,能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而且童年时代只要玩起来,什么困苦都会忘。这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这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

(2)这里“枉”字可以理解为:白白地,无价值地,无意义地。作者的第一本书,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表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大门,走进了知识的世界,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那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和生活的苦难以及在苦难生活中抗争的一段心路历程。如果这第一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诗)就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本”这里既指课本,那第一本国语教材,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

4、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quot;的,现时感情也是复杂的、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当堂检测

1、 文中父亲是一个淳朴、勤劳的农民。他善良、正直、有点固执,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2、 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个雨夜,白发的父亲为“我”挑书的感人故事,赞颂了父亲深沉无私的爱以及对“我”的希望和鼓励,表达了“我”要继续努力、积极进取的决心。

3、 ④段画线句子含义: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 ⑥段画线句子含义:“我”感受到了父亲所给予我的激励,努力向前。

4、 除语言、行动描写外,还有肖像描写,如“白发苍苍”、“修长的身子”、背“压成弓形”等。

《《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相关文档:

我的人生演讲稿(8篇)09-01

【我的教育幸福观--教师心得体会】奋斗幸福观心得体会09-01

我的职业规划(精选6篇)09-02

我的家务劳动作文300字(通用7篇)09-02

有关我的青春中国梦教师演讲稿5篇09-03

有关我的青春中国梦教师演讲稿5篇09-02

我的节日端午演讲稿5篇09-02

夸夸我的班级作文09-03

夸夸我的班级作文09-03

我的入团心得体会范文5篇09-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