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6课时)

时间:22-09-19 网友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6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让学生明白得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会运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明白得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把握明白得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得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12÷6= 10÷2= 12÷4= 5×7= 6÷2= 8÷4= 9÷3= 5×6= 4×8=

2.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教学例2

师:同学们,阳光餐点的张师傅正在出售蒸好的包子,我们来看看他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数学信息?请认真观看(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例2)

学生可能回答:

每屉有4个包子,有6屉。

师:你能依照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回答:

(1) 每屉有4个包子,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

(2) 一共有24个包子,能够装6屉,每屉多少个包子?

(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能够装几屉?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独立解答这三个问题吗?

师:好,请你们尝试解答并摸索以下问题:

(1) 你是如何样解答的?和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的方法?(生生互动)

(2) 你是如何样运算出结果的?

师:组内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师巡视了解情形。

组织学生汇报探究过程(生生互动)。

学生可能回答(师生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评判——多鼓舞):

(1) 每屉有4个包子,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用乘法运算:4×6=24(个),我是如此想的,要求6屉一共有多少个包子,确实是求6个4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运算,想口诀:四六二十四。

(2) 一共有24个包子,能够装6屉,要求每屉多少个包子,确实是把24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多少个,因此用除法运算:24÷6=4(个),想:(四)六二十四。

(3)一共有24个包子,每屉4个,要求能够装几屉?确实是求24里面有几个4,因此用除法运算:24÷4=6(屉),想:四(六)二十四。

师: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可能回答(生生互动,并及时评判):

(1) 它们都用同一句口诀(四六二十四)来运算得数。

(2) 第一题求总数用乘法运算,后两道是求每份数和份数因此用除法运算。

(3) 我们还能够依照第一道乘法算式来运算后两道除法算式的得数。

2.练习应用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做完后交流汇报求商方法

(2)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做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如何样快速求商的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得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明白得和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和方法。】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21页第5题。

独立完成后让学生结合图意说说:你提出什么问题?你又是如何样解答的。

2.完成书第21页的第6、7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求商的方法。

3.游戏:同桌完成书第21页的第8题。

一人说一句乘法口诀,另一人说出相应的乘法和除法算式。然后摸索:在所学过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口诀只能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四、课尾梳理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成?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前来梳理,其他同学听后补充或纠正。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而对那些专门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要紧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要,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不管是“博士”“讲师”,依旧“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差不多概念都具有了。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设计意图:关心学生回忆梳理本课所学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和概括能力。】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6课时)》相关文档: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6课时)09-19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一等奖09-19

表内除法(完整版)09-19

二上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知识点梳理09-19

表内除法(二)09-19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12-04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除法应用题练习1(含答案)12-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