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之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走向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的启示与感想

时间:22-09-19 网友

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走向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的启示与感想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国家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立即开始了以“改造旧教育体制,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为宗旨的大规模教育改革。如果说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战略主要是普及化,那幺,进入21世纪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的走向就是优质化。做为一名工作在民族地区教育第一线的小学教师,对这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内涵的认识和把握,我想谈下自己的粗略的认识与感想。以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大好形势下。自我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及其实施有所启示。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价值变革

  近现代的中国教育,其价值取向虽然不断变换,但总体上以经济、政治、文化为核心。可以说,近现代的中国教育几乎成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工具,而教育的主体理念和终极目标——促进人的发展始终处于边缘地位。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价值变革。我们不仅对课程在结构、内容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改革,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课程内容的整合(如艺术、科学实践课的设置)等等,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对人们所持有的一些价值观念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如对学校,不再认为学校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把学校视为是课程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课程发展的中心;对课程,认为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超文本的课程形式;对教材,认为教材是范例,是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范例,是不断获取知识、提升精神、完善自我的范例等等。因此,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价值变革。也正是这场变革,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创新与发展。从而调整其战略使其走向优质化。而在新课程、新教材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令我深思的现象:课程理念是全新的,但教学观念仍是老一套;教材是全新的,但教与学的方式却完全是旧的;新课程、新教材强调多元选择,但评价体系还是大为统一的。于是,在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学生还是跟原来一样,学得乏味,学得辛苦。从这个角度看,优质教育的实现,离不开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的全面推进,只有在这个配套改革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向优质化。

  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创新与发展

  在一次性学校“充电”、一辈子工作“放电”已经消失的今天,终身教育既是知识经济时代个体的生存教育,也是社会的发展教育。从而决定体系构建:走向终身化。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社会,教育只有着眼未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对此,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特别强调,课程既要实现儿童的“认知”与“情意”的整合,还要实现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整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必须超越现行的“学科”课程典范,实现课程典范的重构。

  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的改革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场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不但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更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突破了学科中心,体现了面向全体,切实关心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建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这改变了传统学校只重视“学业智力”,而对其他诸如“社会智力”、“实际生活智力”、“自我认识智力”等“生存智力”均有所忽视的现象,强调对学生进行多元智力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念。推崇“真实评价”等质性评价手段,体现了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念。调整了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课程结构从整齐划一走向多样化,从分科走向综合,体现了给基础教育注入生命活力需要提供良好政策空间的素质教育观念。

  2.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

  基础教育改革着力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这一重要的转变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课程目标对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调,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国际化的潮流日益引人注目这一背景下。视野的扩展使其基础教育改革走向国际化。对基础教育来说,课程教材建设在高水平上实现民族性、本土性和国际性的融合,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为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下,教育不仅要使青少年成为本国的合格公民,同时也要让青少年成为完整的现代人(完整的现代人体现在五个方面:完整的身体、完整的人格、完整的心理、完整的知识结构、完整的适应力)。使之走向人本化。

  3. 课程理念的创新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离不开课程理念的创新。正是这些理念的创新,推动了课程研究,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唤起了课程改革的生机和活力。

  1).创新的学校观。

  2)创新的课程观。

《教育叙事之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走向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的启示与感想》相关文档:

基础教育教师心得体会09-19

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经典优质范文5篇09-19

教育叙事之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走向到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的启示与感想09-19

关于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人大代表提案表(5篇不同内容)10-09

个人履行基础教育工作总结职责述职报告11-04

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情况述职报告11-04

教育分管领导基础教育工作职责述职报告11-04

县委书记履行基础教育工作职责的述职报告11-0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计划[精选5篇]》11-23

关于推进“互联网 基础教育”的工作方案11-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