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学院领导班子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
(征求意见稿)
2009年3月中旬以来,按照省委、省委教育工委统一部署,铜陵学院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扣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这一主题,在前一段时间开展学习研讨、主题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突出实践特色、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形成如下分析检查报告。
一、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我院自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学院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院发展主题和“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目标,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引领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是突出科学发展主题,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近年来,学院突出发展主题,科学定位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思路。通过召开首次党代会、制定“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开展教育思想观念专题讨论活动,初步确立了学院的发展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自2008年以来,开展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题调研,召开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制定了学院关于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在省教育厅的主导下,发起成立了安徽省本科院校(部分)联盟,为建设应用型院校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了积极的探索,进一步确定了我院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
二是突出抓好办学条件的改善,适应规模持续扩大的需要。近年来,学院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自2002年学院升本以来,学院在校生规模由3000多人增加到12000多人;占地面积从300多亩增到1200多亩;新校区从无到有,一个崭新的功能较为齐全的新校园已基本建成;教学仪器设备从1000多万元增加到5000多万元;图书资料已达到70多万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教师发表的论文、专著、承担省厅项目和经费数量比升本前成数十倍增长。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三是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近年来,学院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意抓好稳定、引进、培养和提高四个方面工作,现有教师500多人,其中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整体素质已有很大变化,目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60多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人员近400人。在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注意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的结构和素质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学院注意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提高教职工生活待遇。在学生教育中,坚持以德为先,注意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重视抓好安全稳定工作,2006年我院被评为“安徽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我院被评为“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同时,学院注意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健康向上和谐的环境。
四是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初步建立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会计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为省级教改示范专业。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建成并拥有《管理学》、《税法学》、《C语言程序设计》等多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会计实务实验室、自动化工程实训(实验)中心等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注意抓好教学评建工作,先后开展了“教学基本建设年”、“教学质量提高年”和“教学整改创优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学管理。加大对教学工作的软硬件投入,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五是突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学院注重处理好规模、质量、结构与效益的关系、处理好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事业发展与做好各项工作的关系。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党组织的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党员先进性进一步发挥;充分发挥好教代会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以及各民主党派、离退休老同志在学院科学发展和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专家教授在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坚持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积极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积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和效能建设,全面提高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干部人事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现代技术教育、图书信息和保卫、综治、计生、审计、体育卫生、保密文档等工作。现在学院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步,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全院上下风清气正、心齐气顺。
六是突出开放式办学观念,主动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学院重视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在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中,学院提出努力成为地方人才培养和人才资源培训中心、地方教育文化中心、地方党委和政府工作决策咨询中心、地方产学研合作中心,并与地方共建教学基地、研究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学院主动为全省财政、税务、金融行业服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校际合作中,利用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在资源共享、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二、学院在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适应学院科学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学院在推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方面虽然进行了较好的实践,但在机制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如何发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机制尚不完善;在系部领导体制和机制方面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配套办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特别是建设应用型教师队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积极的政策导向。二是在人才培养上,对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解决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还需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办法。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在关心师生员工切身利益上,解决师生员工在学习、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实际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尤其是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三)推进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一是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实施教学质量和改革工程的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到位。二是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够强。在“四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方面才刚刚起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虽然签订了一些协议,但成果不多,需要进一步抓好落实,把这些课题和项目做好、取得实效。三是领导干部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办法还不多,引领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影响学院发展的办学经费不足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学院办学经费不足,需要多渠道筹措;办学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基本建设以及服务保障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改善师生员工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五)保障学院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激活。一是如何更好地发挥系部办学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政策还不配套。如何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学院、系部、机关处室的职能关系和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措施和办法。二是机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相互协调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部门的工作效能、工作作风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在一些工作中还存在着办事拖拉、作风不实、效率不高的问题。三是工作落实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尚不完善,竞争与约束机制、考评与激励机制还不健全。
三、产生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够深入,理解不够深刻。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之前虽然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学习,但是学习不够深入,不够系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够深刻,不能自觉地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和学院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科学的办学观。
二是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在学院发展上,就学校办学校、就教育办教育思考得多,但对跳出高教看高教,主动融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不够强;在工作中,就具体工作抓工作,就具体问题抓问题比较多,对学院推动科学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不够,解决的办法不多。在工作中有时习惯于凭经验办事,习惯于传统思维和做法,习惯于遵从过去的文件和规定,不大善于在创新上下功夫,不大善于在改革上做文章,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
三是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在工作中,虽然领导班子成员能经常到系部和部门进行一些调研,但专题性调研不够,深入到教研室、教寝室调研的少,有时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对调研成果总结得少,运用得少。
四是创新体制机制的主动性不够。在制度建设上,有时缺乏创造性。在宏观决策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在民主管理方面,需要进一步健全党务公开、院务公开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教代会等群众团体和民主党派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授治学的相关制度。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共识
我院领导班子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创新教育理念。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学院的办学观,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学院发展的正确思路、工作举措,转化为指导工作、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找准学院科学发展上水平的新路子。
二是必须坚持内涵发展,提升教育质量。这是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强校之基”。必须坚持“质量强校”,切实把学院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把坚持科学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加强内涵建设的主旋律。同时,要统筹兼顾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促进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特色发展,主动服务地方。这是我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高校的“立校之本”。必须坚持“特色立校”,按照“四个中心、四个基地”的建设要求,不断增强科技服务、科技创新和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能力。
四是必须坚持和谐发展,体现以人为本。坚持“人才兴校”,把人才资源视作“兴校之源”,把培养、引进、使用和凝聚高层次人才作为推进学院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最大程度调动和激励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坚持育人为本,和谐发展,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成才的良好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
五、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措施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我们认真研究整改措施,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推进学院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先导,以加快发展、提高质量为主题,认真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引领文化”四大职能,全面实施“质量强校、人才兴校、特色立校”战略,努力把学院建成地方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咨询中心、地方教育文化中心、地方产学研合作中心等“四个中心”,打造成教学基地、科研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等“四大基地”,为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而努力奋斗。要在以下六个方面着力强化措施:
(一)着力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积极推进学院科学发展上水平。
一是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创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以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实际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推进教学内容改革;以学校为主、社会为辅,两者良性互动,推进建立开放式教学体系改革;推广启发式、互动式、情景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以实施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实验区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特别是从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能力。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调整、优化学科结构,积极建设应用型专业。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建立健全校内监控和社会评价反馈机制,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二是认真组织开展教学评建工作,力争取得好成绩。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在已开展的教学评建工作的基础上,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实现对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同时,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模拟评估,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及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方案,集中整改与建设。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取得好成绩。
三是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着眼于学科建设和师资的锻炼,争取尽快与有关高校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积极发展应用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学院成为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四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上,积极争取国家及其部委科研课题的立项和省级人文、社科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同时要加强人文社科基地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在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上,要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抓好“四个中心”、“四个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基地的作用;要做好合作项目的落实工作,在开放办学中探求学院发展的新路径,不断增强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是认真组织好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工作,力争取得更多实际效果。进一步加强应用型高校之间的合作,,抓紧落实联盟高校之间关于学生互派、学分互认、辅修专业、攻读双学位、教师互聘、实验室开放、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科技合作等工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等问题,不断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联盟高校合作办学水平。
六是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坚持提高质量与扩大规模并重,争取到2012年,我院在校生规模达15000-18000人。
(二)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行政议事和决策制度。二是提高领导班子决策水平。要增强领导班子驾驭全局能力,谋划好学院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三是提高领导班子改革创新能力。善于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形势,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提高领导班子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能力,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学院内部管理的活力。
一是完善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有关办法,建立并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专家研究咨询、民主渠道畅通、师生广泛参与的决策机制。二是完善系(部)领导运行机制,制定党政联系会议制度,并抓好落实。三是积极推进党务公开、院务公开,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学院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办法。四是深化学院内部管理体制和院内分配制度改革。五是加强管理,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快学院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进程,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建立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发内部管理活力。六是加强效能建设,强化部门之间协调,建立必要的协调机制。七是建立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在继续梳理现有制度基础上,全面开展制度建设,今年年底前,将学院各项制度分门另类汇编成册,并做到按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管物、管校。
(四)着力营造学院发展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进一步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上级组织和社会对学院科学发展的支持,争取省政府对学院贷款贴息、市政府设立铜陵学院建设发展基金、积极开展银校合作和校企合作,多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健全融资渠道。二是尽快落实新校区东面近400亩土地征用工作,进一步解决和扩大办学空间问题。三是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等教学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新校区规划的后续工程建设步伐;在市政府和有关方面支持下,建设好铜陵市与我院资源共享的室内网球馆,以及学生宿舍、实验实训大楼等新校区建筑工程。
(五)着力突出实践特色,认真抓好师生员工关注的实事。
坚持学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特色,坚持边学边改,针对学习实践活动中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学院认真研究,要求能解决的立即解决,集中力量解决几个师生员工最希望解决的实际问题,明确整改步骤,落实责任单位,限期加以解决。在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抓好教学评建、开展校地合作、校企合作、落实高校联盟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几件实事: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等建设;加快人才楼二期工程开工及周边环境建设,办理人才楼一期、腾空房“房产证”;定期对全院教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改善教师休息室条件;积极关注国家“绩效工资”政策出台,适时进行院内分配制度改革;开展新校区道路、楼宇命名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增加学生实习经费和学生素质拓展及科技创新基金;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维修老校区教学楼、宿舍楼、有关道路、路灯,以及新校区学生活动中心,延长部分晚自习教室熄灯、开水供应时间等,务求取得实效。
(六)着力优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环境。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学院党的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学院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院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作用。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和工作效率,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教育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当好干净干事的表率,为学院科学发展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高质量有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是我院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决心在省委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推进学院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铜陵学院领导班子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相关文档:
安徽铜陵导游词3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