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谊:在路上 思考中
作者:李玉珠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09年第03期
周谊简介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西南教育发展促进研究会秘书长、全国学习学研究会西南地区高师分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比较教育与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等。
2008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虽然已经是初秋,但天仍然有些热。《教育与职业》的编辑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空调运转的声音。记者们耐心、认真地投入在改稿工作中。“我是周谊,我找李记者谈稿子!”洪亮的声音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记者抬起头来,眼前站着的这个人,朴实、和蔼,满脸淌着汗滴,身着朴素的灰色T恤和已经不再笔挺的西裤。这身打扮很难让人与知名教授联系起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教授,在会议室跟记者谈起西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却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种对学问的激情与其丰富的学识深深地感染了记者。
下乡插队
像那个特殊年代成长起来的许多知识青年一样,周谊有着在工厂做工、农村插队的生活历练。
1964年,国家提倡半工半读,周谊进了街道办的化龙桥民办中学。在那里,他一周在学校学习,一周在重庆第二电机厂学钳工。在学校“半读”读到1966年5月,“半工”则断断续续持续到1969年初。
1969年,周谊下乡当了知青,在那里他饱尝磨难。“下乡时,劳动辛苦不说,最难熬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徒四壁,除了水和盐,就没有可吃的东西。到煤厂挑煤,总路程约120里,约100里是山路,走35里天才亮,途中只吃一顿饭,饭后也不能喝水。挑一次煤,其劳苦,当地农民戏称为‘小死一次’。”
今天看来,正是工厂做工和插队生活的苦与累,让周谊真正领悟了生活的厚重,让他懂得了珍惜,在学术研究中才更加耐得住寂寞,更加务实、求效。
投身教育事业
1978年,周谊考上重庆师范学院。在大学学习期间,他对教育学异常感兴趣,他发现的中国教育问题越来越多,于是决定投身教育研究事业。
周谊的教学理念是,教书需要让学生自己对学习产生兴趣。如果能让学生有兴趣,他就会在学习中产生满足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进而不断地、自觉地前进,形成良性循环。要帮助学生,就应该帮助他分析问题、分解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与可能。这样,学习就能够成为一种探究的乐趣,成为不需要老师、家长唠叨的事。
在周谊看来,教书育人的精髓或核心是关心和爱护学生。他认为,只要做到这一点,并让学生感受到,那么,随便你怎么说学生,学生都很容易接受;学习再差、再调皮的学生也好管。
稍微了解周谊的人都知道,他对自己有一种鞭策,他给自己一份压力,他对教育的思考从未停止。
对当前的大学教育,“从招生看,我们已经有23%的毛入学率。比过去,提高了大概20个百分点,可谓成就辉煌。但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差不少。差美国60个百分点,差韩国70个百分点。考虑我国国力和赶超世界,我们还应该以每年5-10个百分点的速度扩招,让更多的人能够进入高校学习,最好能让所有愿意入学的公民都能入学,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国民素质,降低就业压力。”周谊有些激动。他认为大学教育需要有保证质量的措施。其中,最关键的是增加教师,降低生师比到15:1以下,最好降到10:1左右。美国生师比13.6:1,德国为12:1,日本不到10:1,而中国21.6:1。相比之下,当前我国教师负担过重,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当前中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是周谊近几年的研究重点。他认为,情况并不乐观。1950-1990年,中国大陆超过94%的劳动者没有经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如此低比例的职业教育,还有人嫌多了,竟然在90年代末,把本来免费的中等职业教育改成了交费上学。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因此一落千丈,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好多学校招不到学生。最近几年情况在好转,也是靠减免费用。但是,即使情况最好的2007年,进入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也不到适龄青年的20%。如此低水平的劳动大军如何与世界各国竞争。我们的文盲半文盲真能与别人的中等职业教育比水平吗?应该说,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由于经费少、师资水平低、教学脱离实际等原因已经低于发达国家,我们未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劳动者更是差之千里。”
《周谊:在路上 思考中》相关文档:
路上有风景作文600字(精选7篇)09-08
风景在路上作文(精选15篇)09-08
路上的风景作文700字(精选30篇)09-08
风景在路上高考满分作文10篇09-08
“风景在路上”作文欣赏09-08
最新风景在路上作文600字风景在路上作文提纲(七篇)09-08
风景在路上作文通用15篇09-08
路上的风景作文(精选15篇)09-08
风景在路上作文09-08
风景在路上作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