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时间:22-11-21 网友

大学生学风建设之我见

1、学风建设的内涵与重要意义:内涵(辞海、权威观点)

2、结合我院实际,进行学风建设现状问卷调查,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加入图示)

3、解决途径:

马克思主义的学风论观点,如何结合马克思的学风论加强我院的学风建设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学习要与应用相结合。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是民主振兴的基石,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教育人培养人,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良好的教风学风无不影响着教育质量。高校办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抓好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一)学风建设的涵义

学风,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课堂纪律、学习成绩、自习等表现出来的状态。从广义上讲,学风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体体现,它主要由教师风范和学习风气两个部分组成。

(二)抓好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学风,是一所大学内在精神的综合性的外在表现,是反映一所学校治校、治教、治学和育人整体效应的主要指标,是一所大学培养人才所必需的软环境要素,同时,也是社会评估一所大学声誉和办学实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会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学生受到自觉不自觉地熏陶而形成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诚信的做人准则,这种熏陶和影响,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相反,每况愈下的学风会诱发学生投机取巧、走捷径的心理,考试作弊等情况很可能成为常态。因此,抓好学风建设对创建优秀大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我们学校来讲,抓好学风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水平,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对我系来讲,有利于培育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育人氛围,有利于二级学院管理制度的推行,有利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有利于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今年,我校把学风建设写进 《2008年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党政工作要点》,而我系也将其列为重点工作之一,花大力气进行调研,分析现状查找根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找寻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可见,学风建设作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二、我系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我系学风建设的现状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我系学风建设的现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因素查找原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导学助学活动,改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2008年3月至5月期间,系办公室、团总支在全系范围内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会,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380份,回收346份,回收率91.1%。调查范围包括学生干部、各年级部分学生、下编级学生。调查内容涉及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考试环节等六方面。调查情况如下:

1.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大多数学生比较明确,但功利性较强。从学习目的看,26.7%的人为了增长知识技能,为国家建设服务,57.25%的人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12.55%的人为了将来考研,3.5%的人出于家长的压力和强迫;从学习动力看,26.7%的人选择对知识的渴望,将来用的上,39.3%的人选择就业形势,社会压力,21.5%的人选择对父母的报答,12.5%的人选择努力学习,在同学中不甘落后。

2.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率不高。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尚未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07级新生占22.6%,挂科学生占25.1%,有50%的人上课经常走神或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课效果差。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时间一长,部分学生便会产生课上想听听不懂,课下想看看不明白的副作用,反复循环,掌握的知识点不断减少,遗漏的知识点不断增加,学习兴趣逐渐递减,最后只有把希望寄托于临考前授课老师对知识点的提示及重点内容的划分,甚至不惜考试中的“小偷小摸”。

3.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我系仅有37.1%的人对本专业较感兴趣,其他学生均反映学习兴趣不浓或不太感兴趣;85%的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希望通过外在压力和助学活动帮助自己提高成绩。他们不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日常积累,平时松期末紧,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或许能够考试过关,但真正掌握的知识很少,不扎实。

4.重视社会活动,忽视文化课学习;重视实用,忽视学术。有部分学生抱着“学校开的课对将来的工作没什么用”的看法,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如忙打工、做生意、当家教,以增强所谓的社会适应力,但在学习上却不思进取、不肯钻研,结果真正的能力没有增强多少,反而荒废了学业。

5.诚信意识淡薄,考试作弊,弄虚作假。尽管我校不断加大对学生考试作弊的惩处力度,但同学们的诚信意识依然比较淡薄,很多同学对考试作弊的现象漠不关心。每学期末的签定考试承诺书和召开考前动员会似乎流于形式,起到的实质性作用很小。在考试中抱有侥幸心理,通过调查发现考试作弊主要出于三点原因:23.6%的人认为是学业压力大,担心不及格,影响学位;47.1%的人认为是平时没用功,担心挂科,视机而动;29.1%的人认为是想得高分,获得奖学金。

6.教师在课堂上不太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4.8%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授课方法过于单一,乏味,23.95%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只顾讲课,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可以说,教师授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喜爱程度,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从课堂获得教师对知识点的提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专业的整体规划和对专业前景的指引等等,而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教师做了这方面的工作。

7.我们对挂科学生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特点:
  第一,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用功。50%的人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或根本就不喜欢,65%的人不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25%的人对为什么学和怎样学持一脸茫然。他们对于上课、考试完全呈应付状态,迟到、早退、旷课是家常便饭,上课采取“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不听”的态度,或打瞌睡,或看其它书籍,或低声细语,或浮想联翩。为了完成作业,他们选择抄袭;为了考出好成绩,他们不惜冒险作弊,重考、重修成为常事,这其中尽管存在部分生源素质下降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学生对专业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不主动,不投入。

第二,自律性较差。很多同学管不住自己,课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讲,课下上网、娱乐的时间占用了大部分,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大幅度下降。59.9%的人上课无法完全集中精力,经常走神,49.7%的人无法控制自己对上网的迷恋而影响学业;46.5%的人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而选择参考或抄袭他人作业;48.6%的人不重视知识的日常积累,而采取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办法,46.5%的人认为旷课没什么大不了,喜欢就去,不喜欢就不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系大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基本感到满意,能够爱系荣系,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努力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的课外生活,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但同时,也有少数同学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专业思想淡薄,学习兴趣不浓,沉迷于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甚至考试舞弊、抄袭,致使挂科、下编现象发生,严重地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成为我系学风建设中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影响因素分析

1.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学风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利益论、西方享受主义等多元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涌进校园,使得大学已不再是“一方净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无时不在影响大学的学风建设。另外,信息时代对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强烈影响,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模式的后遗症,社会价值观的辐射和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变化等对学风建设也存在着不良影响。受到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许多同学在进入大学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对周围同学也产生消极的影响。

2.高校扩招对学风的客观影响

第一,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质量逐年下降,而我校录取分数线处在二本线边缘,学生整体素质更是普遍偏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高考成绩相差悬殊,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给教学和管理均造成一定难度。第二,学生学习目的不一,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认学肯学,有的则厌学不学。第三,在校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呵护与迁就,在家长的督促下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自律性较差。

3.学生自身思想的复杂性,不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现在的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要求进步,但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不愿付出;他们渴望成功,却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学习压力、处事压力甚至经济压力,使得他们考虑问题过多、心理负荷过重,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学习与娱乐、学习与社交的关系,沉湎于谈朋友、玩电子游戏、网络等,把学习抛于脑后。种种情绪波动使得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不定,学习成绩飘忽不定,学习风气亦随之大打折扣。

4.入校前缺乏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认识,入学后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不高

很多新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并不了解所报专业具体是学什么的,将来能做什么,仅是凭借社会对该专业的评价和一股跟风的态度而决定的,更有一部分学生考分过低却又希望上大学,不得已选择放弃喜欢的专业,选择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专业。这些学生在入校前内心的期望值是很高的,入校后一旦受到高年级学生消极情绪的影响,便会出现思想与现实的反差,觉得“走错了门”,由此产生厌学、混学的情绪和行为。通过调查,在校园中,抱有“学校开的课对将来的工作没什么用”看法的同学占有一的比例,他们片面地认为,新形势下“锻炼能力”最重要,于是整天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做兼职、学生意,增强所谓的社会适应力,但在学习上却不思进取、不肯钻研,结果真正的能力没有增强多少,反倒“红灯高悬”,荒废了学业。

5.教风与学风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术指导的效果”。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的好坏,教师不仅教学生知识,还要教学生做人。但由于我校过于繁重的科研任务,导致个别教师工作把精力放在搞科研做论文上,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存在上课照本宣科现象,课堂上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也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授课计划和授课心情,这些都会对良好学风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6.校园的文化氛围直接对学风产生直接影响

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培育优良学风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精神品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不仅表现在校园环境的硬件设施上,它更是一所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综合,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如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育优良学风,也是学校面临的难题之一。 

三、今后工作重点及采取的具体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系学生工作在今后应围绕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营造良好学习风气作为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制度,实行科学引导、及时疏导、爱心指导,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风建设之中,更好地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抓好队伍建设

1.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搞好学生工作的保证。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层引导者、组织管理者和协调者,既是教与学双向交流的信息员,又担负着将国家政策方针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及时传达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责任。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学生管理融为一体,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一个班级能否形成强有力的班集体,学生能否按照培养的目标成人成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方法、管理水平、业务能力。班主任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较为频繁,交流沟通机会较多,其重要性不仅体现为学校文件精神、规章制度的下达和学生信息的上传,更主要的是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成长,因此建设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有爱心的班主任队伍成为学风建设中重要因素。

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经历,辅导员、班主任对大一新生要加强入学教育和适应性教育,通过加强校规校纪、专业理想、学习方法等教育内容,精心开设系列教育讲座、职业规划等活动,引导他们端正思想,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对大二、大三年级学生,着重于学习方法指导,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多参与学术类、科研类、实践类的活动,如学术讲座、科研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针对毕业班学生,主要是加强对就业指导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就业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2.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学生工作的基石

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有利于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有利于在班级形成传帮带的风气。

一支高效率的学生干部队伍,不仅可以把辅导员、班主任从日常繁琐的事务管理中解放出来,更是班集体的核心和各种学生活动的带头人,他们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一个班集体中,必须由一部分热爱集体工作、有较强工作能力、自身素质较好、在集体中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的学生,组成班干部队伍,形成集体的核心与中坚力量,有利于学风建设的开展。

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当中的桥梁作用,给广大同学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华、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舞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尽量全面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调研题目和提纲,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精神和责任意识,珍惜幸福的生活和学习深造的机会,鼓励他们带着问题学习、思考,更好的进行专业学习。

3.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是学风建设工作的关键

抓好党员队伍,主要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周围的同学自觉遵守纪律,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学习,做学生学习的楷模,在导学、帮学、助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要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他们不仅要从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而且要在学习中上积极要求进步,自觉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进步和提高。

(二)抓好制度建设

1.建立学生考勤监控机制。学生上课考勤由班级学生干部配合任课教师完成,严抓课堂出勤率,加强辅导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课堂表现。并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不将教学问题积累。

2.建立学生学业预警机制。根据我校《学则》规定,考试不及格科目学分累计达30学分及以上学生,将给予下编级,直至退学。为了做好对累计不及格科目较多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体现以生为本,及时发现问题挽救学生,我们将不及格科目累计达15学分及以上学生给予学业预警,列入帮学、助学对象,为他们分析影响学习的原因,查找问题,克服不良学习习惯,恢复学习信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3.建立导学助学机制。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对学习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导学加强指导,使优者更优。实行助学制是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大众化教育的需要,体现了一种为家长、学生和社会负责的责任感。助学制主要是针对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进行导学的同时,还要开展助学活动,建立助学机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学生过程学习监控,每周定期召开助学学生座谈会,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以及思想变化,解决助学工作出现的问题,做好信息反馈,努力帮助每一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联系家长制度。为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辅导员、班主任每学期都要通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打电话等途径,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信息反馈,尤其是有挂课的学生,被学业预警的学生以及下编级学生,更应做好与家长的随时联络,共同督促好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5.考风教育警示制度。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减少或杜绝考试作弊现象是促进学风的重要环节。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学习《学则》,学习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利用考场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和警示教育,使学生明确考试的严肃性,以及考试违纪后果的严重性,使学生端正学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抓好师德教风建设

1.良好的师德、教风是构建和谐校园,推进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倡关爱学生、因材施教,严谨治学、从严执教的作风,以优良教风带动学风建设。

2.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互动。教学应结合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接受能力,知识的更新,不断调整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法,加强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增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与师生的互动性,开展师生科研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基地。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熏陶和约束作用,对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校园人文景观、色彩与布局、建筑设施的设计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学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但它又不是自发的产物,而是需要自觉的加以培养、提倡和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内各个部门、每一位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全面配合,共同打造良好学风。

开展学生学习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现状调查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职技高师学生学习的现状,以我院学生为考察样本,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分析因素查找原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开展行之有效的导学助学活动,改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2008年3月至5月期间,系办公室、团总支在全系范围内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座谈会,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学习现状调查问卷》380份,回收346份,回收率91.1%。调查范围包括各年级学生干部、各年级学生代表、下编级学生。调查内容涉及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考试环节等六方面。调查情况如下:

1.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大多数学生比较明确,但功利性较强。从学习目的看,26.7%的人为了增长知识技能,为国家建设服务,57.25%的人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12.55%的人为了将来考研,3.5%的人出于家长的压力和强迫;从学习动力看,26.7%的人选择对知识的渴望,将来用的上,39.3%的人选择就业形势,社会压力,21.5%的人选择对父母的报答,12.5%的人选择努力学习,在同学中不甘落后。

2.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效率不高。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尚未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07级新生占22.6%,挂科学生占25.1%,有50%的人上课经常走神或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课效果差。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时间一长,部分学生便会产生课上想听听不懂,课下想看看不明白的副作用,反复循环,掌握的知识点不断减少,遗漏的知识点不断增加,学习兴趣逐渐递减,最后只有把希望寄托于临考前授课老师对知识点的提示及重点内容的划分,甚至不惜考试中的作弊行为。

3.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我系仅有37.1%的人对本专业较感兴趣,其他学生均反映学习兴趣不浓或不太感兴趣;85%的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希望通过外在压力和助学活动帮助自己提高成绩。他们不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日常积累,平时松期末紧,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或许能够考试过关,但真正掌握的知识很少,不扎实。

4.重视社会活动,忽视文化课学习;重视实用,忽视学术。有部分学生抱着“学校开的课对将来的工作没什么用”的看法,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如忙打工、做生意、当家教,以增强所谓的社会适应力,但在学习上却不思进取、不肯钻研,结果真正的能力没有增强多少,反而荒废了学业。

5.诚信意识淡薄,考试作弊,弄虚作假。尽管我校不断加大对学生考试作弊的惩处力度,但同学们的诚信意识依然比较淡薄,很多同学对考试作弊的现象漠不关心。每学期末的签定考试承诺书和召开考前动员会似乎流于形式,起到的实质性作用很小。在考试中抱有侥幸心理,通过调查发现考试作弊主要出于三点原因:23.6%的人认为是学业压力大,担心不及格,影响学位;47.1%的人认为是平时没用功,担心挂科,视机而动;29.1%的人认为是想得高分,获得奖学金。

6.教师在课堂上不太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4.8%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授课方法过于单一,乏味,23.95%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只顾讲课,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可以说,教师授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喜爱程度,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从课堂获得教师对知识点的提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专业的整体规划和对专业前景的指引等等,而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教师做了这方面的工作。

7.我们对挂科学生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分析,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特点:
  第一,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不用功。50%的人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或根本就不喜欢,65%的人不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律性,25%的人对为什么学和怎样学持一脸茫然。他们对于上课、考试完全呈应付状态,迟到、早退、旷课是家常便饭,上课采取“感兴趣就听,不感兴趣就不听”的态度,或打瞌睡,或看其它书籍,或低声细语,或浮想联翩。为了完成作业,他们选择抄袭;为了考出好成绩,他们不惜冒险作弊,重考、重修成为常事,这其中尽管存在部分生源素质下降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学生对专业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学习不主动,不投入。

第二,自律性较差。很多同学管不住自己,课上不能集中精力听讲,课下上网、娱乐的时间占用了大部分,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大幅度下降。59.9%的人上课无法完全集中精力,经常走神,49.7%的人无法控制自己对上网的迷恋而影响学业;46.5%的人不能独立完成作业而选择参考或抄袭他人作业;48.6%的人不重视知识的日常积累,而采取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办法,46.5%的人认为旷课没什么大不了,喜欢就去,不喜欢就不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我系大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基本感到满意,能够爱系荣系,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努力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的课外生活,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但同时,也有少数同学意志消沉,不思进取,专业思想淡薄,学习兴趣不浓,沉迷于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甚至考试舞弊、抄袭,致使挂科、下编现象发生。

(二)影响因素分析

1.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学风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利益论、西方享受主义等多元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涌进校园,使得大学已不再是“一方净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无时不在影响大学的学风建设。另外,信息时代对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强烈影响,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模式的后遗症,社会价值观的辐射和大学生就业环境的变化等对学风建设也存在着不良影响。受到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许多同学在进入大学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对周围同学也产生消极的影响。

2.高校扩招对学风的客观影响

第一,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质量逐年下降,而我校录取分数线处在二本线边缘,学生整体素质更是普遍偏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高考成绩相差悬殊,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给教学和管理均造成一定难度。第二,学生学习目的不一,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态度。有的学生认学肯学,有的则厌学不学。第三,在校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呵护与迁就,在家长的督促下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自律性较差。

3.学生自身思想的复杂性,不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思想活跃,要求进步,但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不愿奉献,不愿付出;他们渴望成功,却又缺乏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不够全面,责任意识缺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学习压力、处事压力甚至经济压力,使得他们考虑问题过多、心理负荷过重,遇到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

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恋爱、学习与娱乐、学习与社交的关系,沉湎于谈朋友、玩电子游戏、网络等,把学习抛于脑后。种种情绪波动使得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不定,学习成绩飘忽不定,学习风气亦随之大打折扣。

4.入校前缺乏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和认识,入学后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不高

很多新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并不了解所报专业具体是学什么的,将来能做什么,仅是凭借社会对该专业的评价和一股跟风的态度而决定的,更有一部分学生考分过低却又希望上大学,不得已选择放弃喜欢的专业,选择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专业。这些学生在入校前内心的期望值是很高的,入校后一旦受到高年级学生消极情绪的影响,便会出现思想与现实的反差,觉得“走错了门”,由此产生厌学、混学的情绪和行为。

通过调查,在校园中,抱有“学校开的课对将来的工作没什么用”看法的同学占有一的比例,他们片面地认为,新形势下“锻炼能力”最重要,于是整天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做兼职、学生意,增强所谓的社会适应力,但在学习上却不思进取、不肯钻研,结果真正的能力没有增强多少,反倒“红灯高悬”,荒废了学业。

5.教风与学风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由于我校较为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导致个别教师工作把精力放在搞科研做论文上,影响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存在上课照本宣科现象;有的教师上课缺乏艺术性,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学习效率不高,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四、采取的策略及措施

1.建立学生考勤监控机制。学生上课考勤由班级学生干部配合任课教师完成,严抓课堂出勤率,加强辅导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联系,及时反馈学生课堂表现。并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不将教学问题积累。

2.建立学生学业预警机制。根据我校《学则》规定,考试不及格科目学分累计达30学分及以上学生,将给予下编级,直至退学。为了做好对累计不及格科目较多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体现以生为本,及时发现问题挽救学生,我们将不及格科目累计达15学分及以上学生给予学业预警,列入帮学、助学对象,为他们分析影响学习的原因,查找问题,克服不良学习习惯,恢复学习信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3.建立导学助学机制。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对学习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导学加强指导,使优者更优。实行助学制是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大众化教育的需要,体现了一种为家长、学生和社会负责的责任感。

助学制主要是针对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进行导学的同时,还要开展助学活动,建立助学机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加强学生过程学习监控,每周定期召开助学学生座谈会,及时把握学生学习动态以及思想变化,解决助学工作出现的问题,做好信息反馈,努力帮助每一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4.师生教学交流机制。每学期开学教学第二周开始任课教师要至少安排一次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形式不限,针对教学进度、教材、讲义、讲课方式、学生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以便调整。任课教师应定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建立与学生交流的互动平台,随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如考勤、课堂纪律等)任课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并及时反映。

5.联系家长制度。为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辅导员、班主任每学期都要通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打电话等途径,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及信息反馈,尤其是有挂课的学生,被学业预警的学生以及下编级学生,更应做好与家长的随时联络,共同督促好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从而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6.“特殊班会”例会制度。为加强对帮教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及了解平时学习情况,我们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组成一个特殊班,每周五召开“特殊班会”,讲问题、谈心得、解疑虑、树信心。组织下编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他们消沉过,迷茫过,经过帮教觉醒后,通过努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浅谈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相关文档:

优良学风班答辩发言稿09-15

班风、学风09-23

小学一年级班级班风学风口号大全09-23

班风学风班级口号09-23

班级学风口号高中09-23

学风班风主题班会口号09-23

大学班级学风工作计划范文五篇10-11

学风建设演讲稿3篇10-18

关于学风的演讲稿10-18

学风建设的活动总结(精选多篇)11-0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