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班科学教案大全10篇,是优秀的小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2、第一次探索。(玩海绵)(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2)集体交流。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3、第二次探索。(海绵变形)(1)幼儿自由探索。(2)集体交流。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4、变毛毛虫。(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3)和毛毛虫玩一玩。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三、结合并运用于实际生活。活动的最后环节,通过参观“海绵展览馆”,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第2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金鱼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1.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2.尝试用语言描述、动作模仿等方式表达对金鱼的认识。3.萌发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小金鱼的视频、图片
活动过程:一、观看视频,引出有关金鱼的话题教师:小朋友们见过金鱼吗?大家一起看看视频上的小金鱼吧!教师:小金鱼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金鱼的什么地方?二、观察金鱼,了解金鱼的外形特征教师:小金鱼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它的头上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形状?教师:金鱼的鱼鳍长在哪里?它的尾鳍像什么?三、了解金鱼的生活习性教师:金鱼生活在哪里?它是怎么游得?请你来学一学。教师:金鱼吃什么?它是怎么吃东西的?请你来学一学。
活动反思:针对本次活动,我觉得最大的不足在没有给幼儿准备真正的小金鱼给幼儿观察,小班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对周围世界充满了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小班幼儿已有了一些对金鱼的了解,但了解的较肤浅,不全面,较分散。活动中将采用比较丰富多样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学习内容。将根据幼儿自己的独特的认知特点,采用让幼儿观察,观察金鱼吃食,模仿小金鱼游一游,模仿小金鱼吃东西等一系列活动认识金鱼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幼儿对金鱼的认知进一步提升,本次活动是比较成功的。
第3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小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近段时间,小区断断续续传来狗叫声,小朋友亦谈论小狗,有些说怕,有些说不怕。既然小朋友对狗感兴趣,那就以《狗》来设计活动方案吧!
活动目标1、了解小狗的外形特征。2、了解小狗的生活习性。3、懂得怎样和小狗相处,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4、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观察能力。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小狗的外形及生活习性。难点:怎样和小狗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1、小狗挂图一张。2、小狗一只。
活动过程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狗外形特征。2、出示小狗,让幼儿近距离观察小狗,胆子大的可以抚摸小狗。3、教师介绍小狗的生活习性。4、教师提问:①小狗的外形特征怎样?(个别回答后集体陈述)②小狗的生活习性怎样?(个别回答后集体陈述)③怎样和小狗友好相处?(个别提问)④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说出自己心里所想。5、引导幼儿用简单动作表现小狗的形状和叫声。6、让幼儿画小狗形状。7、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1、幼儿对小狗的外形特征基本上能理解。2、幼儿对小狗的生活习性不是很理解。师幼互动不大协调。3、课堂气氛较活跃。材料准备充分。4、基本达到教学目标5、望辅导老师提出意见,今后有所提升。
第4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好玩的水教案
活动目标:1、在玩水的活动中初步感知水的特性——会流动、是透明的,享受玩水的乐趣。2、让幼儿知道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教育幼儿知道节约用水。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水盆、大小不一的瓶子、破塑料袋、漏斗、篮子、毛巾、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1、幼儿自由玩水,感知水会流。①、教师提供各种嬉水玩具,幼儿自选喜欢的材料,自由嬉水。②、教师巡视启发,鼓励幼儿创造多种玩水的方法,并讲述出来,引导幼儿观察水会流。③、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玩水方法,进一步感知水会流。④、小结:水是会流动的。2、火眼金金捉小鱼,了解水是透明的。①、请幼儿按教师的指令在水里捉鱼,比比谁捉得又快又准。②、请冠军幼儿讲讲自己是怎样捉鱼的,为什么能看得那么准。③、小结:水是透明的。3、谈话:水的作用大。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那些时候需要水,知道水的作用大,并教育幼儿懂得节约用水。4、送水小精灵请幼儿给需要水的小动物、小植物送水、浇水,体验水的用处大。
活动延伸:1、在区角活动中投放玩水材料,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水的特征。2、鼓励幼儿创造更多更新的玩水方法,做有关水的实验。
第5篇、小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糖果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糖果是小班幼儿十分喜爱的食品,它们精美的包装、奇特的外形、各异的口味,都对幼儿产生了很强的诱惑力,对于糖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此他们会有许多话要说,因此,我从幼儿最感兴趣、也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选择了《各种各样的糖果》这一教学活动。这次集体活动的题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这正符合我们选择科学活动的要求“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立足于幼儿的兴趣与经验”,这是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的前提和保证。本次活动以“变魔术”导入活动,围绕“各种各样”展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压一压、尝一尝等方法,使孩子们较系统地感知糖果的特征,并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有关糖果的直接经验,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更挑战和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活动目标:1、了解糖果的种类,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2、尝试撕、剥几种常见糖果的包装。3、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老师、同伴交流分享。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重点:能用多种感官感知糖果的多种特征,并用语言进行表达。难点:尝试将袋子装的糖果撕开。
活动准备:一个装有各种糖果的礼盒。
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1、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变一个魔术,请大家一起喊一、二、三,看看能变出什么?(师幼一起喊一、二、三,老师变出糖果盒)2、老师打开糖果盒,出示糖果。(评析:用变魔术的方法变出糖果盒,既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五颜六色的糖果更令孩子们充满了好奇,为后面的活动营造了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二、了解糖果的种类,感知糖果的特征。1、了解糖果的种类。(1)师:请小朋友每人选一颗自己喜欢的糖果。(幼儿自由选择糖果)(2)师:你拿到了什么糖果?幼儿1:我拿到了大白兔奶糖。幼儿2:我拿到了棒棒糖。幼儿3:我拿到的是棉花糖。幼儿4:我拿到的是巧克力。(3)老师小结:糖果宝宝可真多,有奶糖;有巧克力糖;有棒棒糖;有棉花糖;水果糖等。2、了解糖果形状。师:看看你的糖果宝宝是长什么样子的?幼儿:我的巧克力是方方的。幼儿:我的棒棒糖是圆圆的。幼儿:我的棒棒糖是扁扁的。3、感知糖果的质地。(1)师:现在请你用小手捏一捏、压一压,你的糖果宝宝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幼儿讲述)(2)再捏一捏边上小朋友的糖果是软的还是硬的?(评析:通过相互比较,让幼儿充分感知糖果的质地。)(3)老师小结:糖果宝宝有圆圆的,有方方的,有扁扁的,有长圆形的;摸上去有的是软软的,有的是硬硬的。4、观察糖果的包装。师:看看你的糖宝宝穿的是什么样的衣服?幼儿1:我的糖宝宝穿的是蓝衣服,上面有大白兔。幼儿2:我的糖宝宝衣服是黄的。幼儿3:我的糖宝宝衣服上有草莓。三、尝试剥糖果,品尝糖果的味道。(1)师:糖宝宝穿的衣服真漂亮!那你们想不想吃糖呀?怎样才能把糖宝宝的衣服脱下来呢?请你自己试一试。(2)幼儿尝试剥糖果,老师观察幼儿的剥糖果情况。(3)师:你是怎么把糖宝宝衣服脱下来的?(请若干幼儿讲述并示范。)(评析:拟人化的手法非常适合小班幼儿的情感特点,使幼儿凭借自己以往吃糖果的经验,尝试动手剥糖果,一方面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4)老师根据情况重点示范某种糖果的剥法,如:袋子装的糖果上面和下面都有一排三角形的锯齿,用手小捏住锯齿往下面撕就能打开了)。(5)请还没有剥开的小朋友再试一试。(评析:此过程能够面向全体幼儿,使能力较弱的幼儿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6)教育幼儿把撕下来的糖纸不要乱仍,要放进垃圾箱里。四、通过品尝交流,了解糖果有各种各样的味道。1、幼儿品尝糖果。2、老师提问:你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幼儿1:我的糖是甜甜的。幼儿2:我的糖有点甜有点酸。幼儿3:我的糖有奶油味。幼儿4:我的糖有薄荷味,凉凉的。3、老师小结:糖果不仅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连口味也是各种各样的,糖果宝宝真是好吃极了,那我们能不能多吃呀?为什么呢?幼儿:多吃糖不好,牙齿要蛀掉的。师:对,我们要保护牙齿可不能多吃糖,特别是晚上睡觉之前一定不能吃糖。现在我们一起去漱漱口吧。
活动反思:1、教学活动生活化。这次集体活动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题材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有着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他们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对糖果的认识,这是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的前提和保证。2、教学活动的情感化:活动切合小班幼儿情感特点,是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教师的提问也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和思维特点,幼儿在宽松的气氛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从同伴身上获得了关于糖果的信息,得到了经验的分享。
第6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豆豆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1.通过看、闻、比、剥等方法,帮助幼儿积累对各种豆子的感性认识,并在品尝豆子做成的食物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喜爱吃豆子的情感。2.与父母共同种植豆子,做好观察记录,了解豆子的发芽过程。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1.教师和幼儿共同准备黄豆、赤豆、绿豆、黑豆、蚕豆等各种豆子。2.新鲜未剥壳的蚕豆、豌豆;豆类食物:煮毛豆,赤豆粥,豆浆,炒蚕豆等。3.种子和花盆。
活动过程一、展示豆子1.展示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来的各种豆子。(黄豆、赤豆、绿豆、黑豆、蚕豆等各种豆子)2.介绍各种豆子的名称。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豆子吗?二、观察比较各种豆子1.比较豆子的颜色。(1)你们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豆子?(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黑色的)(2)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吗?(黄豆、赤豆、绿豆、黑豆……)(3)小结:豆子有不同的颜色和名字:黄色的豆子叫黄豆,红色的豆子叫赤豆,绿色的豆子叫绿豆,黑色的豆子叫黑豆。2.比较豆子的大小。(1)这些豆子一样大吗?(2)摸一摸、比一比,哪种豆子最大,哪种豆子最小?(3)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手摸了摸,又把这些豆子放在一起比了比,大家都发现这些豆子中黑豆最大,绿豆最小。三、认识新鲜的蚕豆和豌豆1.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2.教师出示刚剥出来的蚕豆和豌豆。3.你们知道豆子藏在哪里吗?(里面)4.谁来试试把豆子找出来?5.请个别幼儿尝试剥豆。6.大家一起来试试,把蚕豆和豌豆的“房子”剥开来,豆子就出来了。7.全体幼儿剥豆子。8.两个房子里面的豆子一样吗?怎么不一样?幼:不一样。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一个圆圆的,一个扁扁的。师:大大的、扁扁的叫蚕豆,小小的、圆圆的叫豌豆。9.闻闻这些豆子有没有味道啊?幼:刚剥出来的豆子香香的。师:对呀,刚剥出来的豆子有股清香味,新鲜的豆子也很有营养呢。四、介绍和品尝豆子做成的食物1.请幼儿说说自己吃过哪些豆子。师:你们吃过豆子吗?吃过哪些豆子?2.介绍豆子做成的食物。(展示用豆子做成的食物)(1)我们来看看,这些你们都吃过吗?你吃过哪些?(毛豆、赤豆粥、黄豆汤、绿豆汤……)(2)这杯白白的,像饮料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呀?(豆浆)(3)你们知道豆浆是用什么做的吗?师:豆浆也是用豆子做成的,黄豆、黑豆等都可以做豆浆。3.幼儿品尝好吃的豆类食物。(炒蚕豆、煮豌豆、爆黄豆、青豆蛋糕、豌豆泥、豆瓣酥……)一边品尝一边鼓励幼儿说出吃到了什么豆子。五、延伸活动1.观看门卫老伯伯种豆子。幼儿园门卫老伯伯带来了一些(黄豆)种子,幼儿和教师一起观察门卫老伯伯将(黄豆)种子播种在花园里。2.幼儿和家长一起种豆子。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成长记录”(可以用贴照片、绘画、文字记录等多种方式)。3.召开“成长记录”展览会。把“成长记录”带到幼儿园进行交流,并做成展板,供大家分享。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从幼儿兴趣出发,对小班幼儿的“生成”内容进行探究“有趣的豆宝宝”活动是在“春天”的主题背景下展开的。春天正是万物复苏、播种庄稼的季节,幼儿也带来了很多美丽、多姿的植物宝宝,教室里的植物角越来越丰富。一天早晨,为植物宝宝浇水的幼儿发现了一个露出一点点的红薯芽,幼儿非常兴奋,有的长时间地静静观察,有的互相转告……大家对此非常感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我们及时设计了本次学习活动“有趣的豆宝宝”。2、活动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挑战性,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结合小班幼儿发展手部小肌肉的目标和要求,我们通过认一认、闻一闻、比一比等各种感知觉让幼儿全面认识各种豆子。我们还增加新鲜的蚕豆、豌豆请幼儿剥豆,让幼儿体验豆子的各种特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在集体活动后,我们又在延伸活动中让幼儿观察门卫老伯伯种豆子,以及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种豆子,再次挑战了幼儿对豆子特征的观察,并引发幼儿种植豆子的兴趣,为他们的继续探索提供了空间。3、亲子互动,共同承担教育任务、分享活动的快乐从幼儿带豆子到幼儿园→观察豆子→剥豆子→品尝豆子,“有趣的豆宝宝”活动在教室里开展得有声有色,为了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豆子,观察豆子的播种和生长过程,我们别具匠心地请幼儿种豆子。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并且与家长一起进行种植,能在家长的指导下仔细地观察,所以决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种豆子。家长们十分配合,参与度很高,对于教师发放的“成长记录”,很多家长都认真地以多种形式进行记录,有的用照片加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有的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仔细看这些记录的内容,可以体验和感受到在这一过程中亲子互动的成功。这样的方式,不但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了解,而且还让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分享与幼儿一起学习的快乐。
第7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春天来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1、能通过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感受春天的到来,初步了解一些春天的主要特征。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3、乐于参与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丰富。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春天快到了。2、物质准备:户外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春天就要到了,外面的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今天我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外面感受一下春天的到来。二、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受户外的环境。引导幼儿观察树木、草地、植物的样子。1、教师:我们一起看看这棵小树,看看他的树枝上都长出了什么?2、教师:花是什么颜色的?叶子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呢?3、教师:还有地上的小草,我们看看再用手摸摸这些小草,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幼儿自由回答。三、组织幼儿感受春天的风,引导幼儿说说春天的风吹在身上、耳朵上、脸上、手上的感觉。教师:我们把小手拿出来感受一下风吹过来时的感觉,说说你觉得风吹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四、组织幼儿找太阳,说说太阳晒在身上的感觉。教师:我们一起去找找春天里的太阳,站在太阳下晒太阳,摸摸好朋友的衣服、头发、说说太阳晒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呢?五、师生共同总结。1、教师:今天我们在户外感受春天的到来,谁能说说你觉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2、师幼共同小结:春天来了,树叶长出来了,花开了,风吹在身上暖暖的……正逢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无论是从气候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还是人们自身,都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春天是缤纷多彩;它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了我们的世界,来到了每一个角落。由于春天的植物变化很明显,因而我把握这一有利时机,引导幼儿学习连续观察的方法,这样我们就利用户外活动和散步时间让幼儿连续进行比较观察,培养了幼儿细致的品质。
活动反思:在活动过程,我并不强调幼儿对某些特定知识技能的习得,而是将知识与概念隐含于幼儿乐于参与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在情境中探索与实践,主动地习得知识和技能。由于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因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摆脱传统“教师教、幼儿学”的模式,而是鼓励幼儿更多的尝试,体验不同的学习策略,利用多通道的参与,使幼儿更积极,更专注于自我实践获得的过程。对于集体中的每位幼儿在主题实施过程中,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人,都是参与者、设计者、收益者。通过实践,我们感到活动以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利于教师的观察与指导,更利于幼儿的参与与实践,大大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让每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活动中的角色更多是观察者,支持者。因此还应孜孜不倦地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对幼儿的认识和幼儿教育的理解。只有善于吸取新型的理念,并有效的指导实践,才能使师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富有实效。
第8篇、小班科学活动豆子长大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学习用图画的方式进行记录。2、仔细、耐心地进行观察,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3、通过种植观察活动,激发幼儿关爱植物的情感。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观察豆子成长的记录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的时候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植豆子呀?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幼儿回答)二、基本部分。1、教师陈列幼儿种植的豆子,引出观察兴趣。教师:小朋友,这就是你们种的豆子,它怎么样了?它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还记得以前的样子吗?(幼儿回答)2、幼儿拿出自己的记录,互相说一说观察结果。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表,相互介绍豆子的成长过程。教师:请你和同伴说说自己种的豆子是怎样慢慢长大的。3、集体交流,帮助幼儿归纳豆子的生长过程。请幼儿按照自己的记录介绍豆子的生长过程。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豆子的生长过程。豆子——长出两瓣小芽——长出叶子——长高——开花。4、引导幼儿找出豆子生长情况不一样的原因,激发幼儿关爱植物的情感。引导幼儿发现豆子叶子长得不一样。教师:仔细看看,你们的豆子长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幼儿回答)5.讨论原因。(1)教师:为什么有的豆子长得高而且叶子又多,还开花了,而且有的豆子却长得不高,有的甚至烂了呢?(2)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种的,为什么他们的豆子长得不一样?6.激发幼儿爱护植物的情感。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照料它呢?(幼儿回答)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豆子就像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天都要来看它。发现它干了应该给它浇点水,但水不能太多,否则会淹死。
活动反思: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第9篇、小班科学活动垃圾回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有废物利用的意识,对回收垃圾、给垃圾分类有兴趣。2.养成回收垃圾的习惯,增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3.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变成新的物品,垃圾是有用的,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1.认知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有一定的认识,看见过垃圾场、垃圾堆。2.材料准备:(1)垃圾场图片,玻璃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一套。(2)几个大篮子。(3)每个幼儿从家里带来报纸、易拉罐、纸盒子、玻璃瓶等废旧物品(装在大篮子里)。
活动过程:一、提问,引出话题。师: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是垃圾。)二、观察垃圾场图片,了解垃圾的去向,知道垃圾多了的坏处。1.了解垃圾的处理方法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害处。师:我们每天都要扔掉一些垃圾,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这么多的垃圾都到哪里去了呢?用以下这些方法来处理垃圾有什么缺点?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害处?掩埋法:占空地,污染地下水,容易滋生老鼠、苍蝇、病菌;焚烧法:容易产生烟尘污染;积肥法:农业生产几乎都不用积肥了。2.启发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垃圾?三、引导幼儿为垃圾分类。1.出示幼儿带来的各种废旧物品,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1)观察“玻璃瓶从回收到再生”的图片,悦一说废旧玻璃瓶是如何变成崭新的玻璃制品的。(2)讨论:废纸怎样变成新纸?旧的易拉罐怎样变成新的易拉罐?小结:垃圾并不是非丢不可,很多垃圾还是可以再利用的。有工人叔叔专门把废旧物品收回去,重新制成新的物品。2.引导幼儿给垃圾分类。师:为了方便回收,我们应当把垃圾分类整理。看一看,哪些废品可以分为一类呢?允许幼儿互相讨论,可提示幼儿,把质地相同的东西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探索用图案标志来标明种类。一般来说,垃圾中可以回收的物品可分为四类:(1)金属:如铁罐、铝罐、锡等,回收后送往工厂,可以再冶炼成各种金属制品。(2)纸张:利用旧纸做原料,制成再生纸。(3)玻璃:汽水瓶、酒瓶等玻璃罐,经过清洗、消毒后可以再重复使用或重新加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3.提出要求:以后小朋友把家里的废旧物品拿到幼儿园来,并分类放好,再卖给收废品的人。愿小朋友都争当小小环保尖兵,让好多废品又变成新的有用的东西,为地球减少垃圾,节约能源。
活动反思:幼儿通过探索实践活动了解了哪些是可回收的物品,培养了幼儿认真观察、归纳分类的能力;活动延伸将教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起到了家园共育的作用,也让幼儿体验了垃圾回收带来的乐趣。
第10篇、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剥橘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1、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2、愿意参加观察橘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3、体验分享的快乐。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每组一只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橘子。
活动过程:1、用触觉箱子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请幼儿摸一摸箱子里装的水果。提问:"请你摸一摸,告诉我里面装了什么水果?"2、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1)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的?(2)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可与苹果进行比较)?(3)闻一闻:橘子有什么气味?3、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1)请幼儿讨论: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2)那我们怎么把它打开呢?(3)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橘子,观察橘子的内部特征。提问: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颜色的?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样子的?一瓣一瓣像什么?4.品尝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说说品尝后的感觉。
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教师画一棵轮廓树,让幼儿将剥下来的橘子皮撕成小块,贴在橘子轮廓图上,制作成一幅橘子皮画,将橘子皮画贴于橘子树上,做成一棵橘子树。
活动反思:秋天来了,许多的水果都成熟了,本次教学活动选择的教学材料是橘子,此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又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幼儿对自己熟悉的事物能产生积极的兴趣。活动开始我采用猜一猜的导入方法“猜一猜老师袋子里放了什么好吃的东西”,让幼儿思考有什么感知的方法知道袋子里藏的是什么,许多幼儿都能通过“摸一摸”“闻一闻”去探索。活动第一环节幼儿表现的都很兴奋,很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软软的我猜是香蕉”有的说“香香的可能是金橘”;活动第二环节中,是让幼儿自己先去尝试剥橘子,许多幼儿都能在的劳动成果中分享到快乐,并且很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橘子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有几囊。在此环节中我还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介绍了橘子的身上结构还有好听的名字,比如“脐”、“蒂”、“橘络”。最后一环节我让幼儿品尝自己的橘子,并且让他们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本次教学中,然幼儿通过玩而学,激发了幼儿的各种感知行为并且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大全10篇》相关文档:
最新小班秋学期卫生保健工作计划7篇09-01
小班下雨了教案10篇09-01
小班语言下雨啦教案6篇09-01
2023小班下雨了教案10篇09-01
小班语言活动下雨了教案09-01
小班语言《下雨了》教案7篇09-01
下雨了小班科学教案09-01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的时候09-01
小班下雨教案7篇09-02
小班音乐教案(优秀8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