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

时间:23-12-19 网友

  第六章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

第一节 行政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
第二节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

第一节行政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

  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编制会计报表是行政单位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日常会计核算的总结,也是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

  一、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类别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核算资料,通过整理、汇总而编制的用以反映会计主体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它可以综合、系统、全面地反映行政单位预算收支活动的情况。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财务报表进行以下不同的分类。

  (一)按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不同分类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按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往来款项明细表、基本数字表。有专项收支业务的,还应按专项资金的种类编报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

  (二)按鳊报的时间不同分类

  会计报表按编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行政单位应当按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报送月度、季度和年度会计报表。

  (三)按编报的层次分类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按编报的层次可分为以下两类。

  1.本级报丧

  本级报表是反映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活动情况的报表。

  2.汇总报表

  汇总报表是各主管部门对本单位和所属单位的报表进行汇总后编制的报表。

  基层会计单位,只编本级会计报表;二级单位和主管会计单位,要先编本级报表,然后编报汇总的报表。

  二、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

  (一)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依据是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等账户的期末余额。报表中有些项目的名称与账户的名称相同。有些项目名称与账户名称不同,但内容却相同。

  (二)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来源

  1.“库存现金”项目

  反映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应根据“库存现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2.“银行存款”项目

  反映行政单位存人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各种款项的实有数,应根据“银行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3.“有价证券”项目

  反映行政单位未兑付有价证券的本金数,应根据“有价证券”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4.“暂付款”项目

  反映行政单位尚待结算的暂付款项,应根据“暂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5.“库存材料”项目

  反映行政单位实际的库存材料,应根据“库存材料”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6.“经费支出”项目

  反映行政单位年内经费实际支出的累计数。1~11月份该项目根据“经费支出”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12月月末该项目为零,不必填列。

  7.“拨出经费”项目

  反映行政单位年内实际拨出经费的累计数。1~11月份该项目根据“拨出经费”科目的期束余额填列;12月月末该项目空置不必填列。

  8.“应缴预算款”项目

  反映行政单位应缴未缴入国家预算的收入,应根据“应缴预算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9.“暂存款”项目

  反映行政单位尚未结算的暂存款项,应根据“暂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0.“拨入经费”项目

  反映行政单位年内拨人经费的累计数。1~11月份该项目根据“拨人经费”

  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12月月末该项目为零,空置不必填列。

  11.“其他收入”项目

  反映行政单位年内取得的其他收入累计数。1~11月份该项目根据“其他收入”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12月月末该项目为零,空置不必填列。

  12.“固定基金’’项目

  反映行政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基金的总值,应根据“固定基金”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13.“结余”项目

  反映行政单位经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从填列方法分析,资产负债表的填列方法可归纳为:直接根据总分类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大多数报表项目都可以根据总账余额直接填列,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暂存款”、“固定基金”等项目。报表项目名称与账户名称一致,可直接根据相应的账户余额填列。

  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三、行政单位收入支出总表

  收入支出总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年度收支总规模的报表。该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收入和支出部分,下半部分为结余部分。其中上半部分叉分为左右两小部分,左方为收入部分,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三项内容;右方为支出部分,包括:拨出经费、经费支出和结转自筹基建三项内容。

  收入支出总表的格式如表6-1所示:

  收入支出总表按本单位实有各项收支项目汇总列示。本表设有“本月数”

  和“本年累计数”两栏,分别根据有关收入、支出科目的“本月合计数”和“本年累计数”填列,并且在该表中计算出收入总计、支出总计,最后再计算出累计结余。

  在编制收入支出总表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该表中的专项经费,专项支出以及专项结余应单独列示;二是主管单位汇总编制该表时,应将“拨出经费”与所属单位“拨人经费”汇总数对冲后填列。

  四、行政单位支出明细表

  行政单位支出明细表的格式一般如表6 2所示:

  支出明细表中的“款”、“项”、“目”是按财政部门等规定的内容分列;“全年预算数”是根据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全年预算数填列;“本月数”项目是根据“经费支出”科目所属的明细账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本年累计数”

  项目是根据上期的经费支出明细表的“本年累计数”项目和本期“本月数”的合计数填列;“完成年预算%”项目是按下列公式计算:

  五、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汇总

  会计报表应当层层汇总编制。基层单位的会计报表,应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切实做到账表相符,不得估列代编。

  主管会计单位和二级会计单位,应根据本级报表和经审核后的所属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借以反映金系统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活动情况。

  汇总会计报表的种类和内容、格式与基层会计报表相同。汇总编制时应将相同项目的金额加计总额后填列,但上下级单位之间对应的上缴、下拨数以及系统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往来款项应相互冲销。如上级单位拨出经费与所属单位的拨入经费对冲,系统内部本单位的暂收款和所属单位的暂付款冲销等,以免重复计算。

  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六、行政单位财务分析

  行政单位财务分析是依据行政任务和单位预算,利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以及其他信息资料,对单位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的一种专门方法。

  (一)财务分析的方向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延伸,是行政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单位财务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主要分析行政单位实际收支与预算安排之间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由于行政单位的收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因此,其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着重在预算支出执行情况的分析。而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可以通过编制“预算支出执行情况分析表”进行,分别列示预算支出各项目的上年实际数,本年预算数、本年实际数,以及本年实际数占上年实际数的比重和占本年预算数的比重,并分析各项目本年实际数与预算数产生差异的原因。

  2.开支水平分析

  主要分析行政单位各项支出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符合费用开支标准,是否符合费用开支定额,有否超标准开支,有否铺张浪费,有否乱开支和乱摊销。

  可与本单位以前年度比,也可与其他单位比,找出差距及其形成原因,以便今后加以改进。

  3.人员增减情况分析

  主要分析行政单位的人员配备是否符合国家核定的人员编制要求,具体地说·各类人员配备在结构上是否合理,在总量上是否超出编制总数,若存在超编制现象,应分析超编原因,及超编对支出的影响程度;若存在缺编现象,应分析缺编原因,及缺编对支出的影响程度。

  4.固定资产利用情况分析

  主要分析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有效的运用,是否有不需要的固定资产,是否有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在用的固定资产利用程度如何,是否有闲置浪费的现象;在用的固定资产维护保养工作如何,有否乱用、滥用、丢失、毁损和非正常报废现象;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是否正当、台理,手续是否完备。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行政财务分析的技术方法应用最多最广的主要是对比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叫比较分析法。它是通过指标对比,从数量上确定差异的一种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是行政财务分析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其主要作用在于提示客观存在的差距,并为进一步深入分析指出方向。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3)以本单位实际指标与其他同类型单位实际指标相对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找差距,从而有利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比较分析只适用于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不具备可比性的指标,是不能互相对比的。因此,应用此法一定要注意对比指标的可比性。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利用相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采用此法时,先要将对比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进行比较,具体形式有构成比率分析、动态比率分析、相关指标比率分析。

  (1)构成比率分析。

  即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对比,求出比率。然后再以实际数与预算数(或过去某期实际数)进行比较。如将“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对比,求出“资产负债率”,即可分析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

  (2)动态比率分析。

  即将不同时期同类指标的数值对比求出比率,然后进行动态分析,据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增减速度和变化趋势。动态比率又分为定基比率和环比比率两种·前者固定地以某一时期指标为基数,后者则以比较的前一期为基数。

  (3)相关指标比率分析。

  即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求出比率进行分析。如将“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对比,可求出“资产负债率”,用以综合衡量被审计单位的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偿债能力状况。当然,分析资产负债率时.一般应当同时对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进行相关分析,才能得出更符合实际的审计评价。

  (三)财务分析的指标

  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成是根据财务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设计的。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可主要分析以下两个方面。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行政单位全部负债与全部资产的比率。它是衡量行政单位债权人提供资金安全保障程度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可以反映单位的全部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得到的,也可以分析出保障债权人利益的程度。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该低比高好。

  2.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经费支出的比率

  行政单位的支出从用途上看,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两大部分,计算这两部分支出分别占经费支出的比率,可以分析单位经费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其计算公式为:

  这三个比率分别表示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中,用于人员支出的比重和用于公用支出和用于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的比重,可与本单位历史水平相比较,发现经费支出结构是否合理。

  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第二节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编制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

  一、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分类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可以根据需要,按照不同标准分为以下几类。

  (一)按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1.静态报表

  静态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特定日期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构成情况的报表,如资产负债表。

  2.动态报表

  动态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和支出情况的报表,如收入支出表。

  (二)会计报表按照报送对象分类

  1.对外会计报表

  对外会计报表是报送给事业单位外部有关方面、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会计报表,前述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都是对外会计报表。当然,对外会计报表对于单位内部管理也是有作用的。

  2.内部会计报表

  内部会计报表指为适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而编制的不公开、无统一格式和指标体系的报表。内部会计报丧一般不向外提供。

  (三)按照会计报丧的鳊报单位分类

  1.本级报表

  本级报表指事业单位编制的自身的会计报表。

  2.汇总报表

  汇总报表指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上级机关根据所属单位报送的会计报表和本单位的会计报表{[总编制的,反映本部门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的综合性会计报表。

  (四)按会计报表的鳊报时间分类

  按会计报表的编制时间可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其中,月报要求简明扼要;年报要求全面、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季报介于月报和年报之间。

  二、事业单位主要会计报表

  (一)资产负债袁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1).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可以向有关方面提供以下几方面的信息资料;(1)事业单位某一日期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及这些资源的分布和结构。

  (2).事业单位某一日期负债总额及其结构。

  (3).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情况。

  (4).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了解事业单位的财务实力,短期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若把前后期的资产负债表加以对照分析,还可以看出事业单位资产负债变化情况及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

  2.资产负债表的格式

  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如表6 3所示:


  3.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各项目都设有两栏,即“年初数”和“期末数”。其中,“年初数”即上年年末数,按上年决算后结转本年的各总账科目年初数填列。如果本年度的项目与上年年末各项目的名称和内容不一致,则应调整后填入。“期末数”表示报告期末的状况,因而应根据截至报告月份的各项目的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具体填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银行存款”项目,根据事业单位“银行存款”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事业单位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资金都包含在该项目中。

  (2)“应收票据”项目,根据“应收票据”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单位已向银行贴现的应收票据,不包括在本项目中,应在报表附注中对贴现票据进行说明。

  (3)“应收账款”项目,根据“应收账款”科目的有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填列。如果“预收账款”科目有关明细账有借方余额,应填入本项目。“应收账款”有关明细账如有贷方余额,则应将其剔除,计人“预收账款”项目中。

  (4)“预付账款”项日,根据“预付账款”科日的期末余额或“应收账款”科目的有关明细账借方余额填列。如果“应付账款”的有关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也应包括在本项目内,但“预付账款”有贷方余额的,应填人“应付账款”项目。

  (5)“固定资产”项目,根据“固定资产”科目余额填列。对单位融资租人的产权尚未确定的固定资产,但应在附注中加以说明。该项日与“固定基金”项目填列数字一般情况下应该一致。但有可能不一致。

  (6)“应付账款”项目,根据“应付账款”有关明细科目的期束贷方余额合计填列。但如果“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时,也应填人本项目;“应付账款”的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时,将其填人“预付账款’,项目中。

  (7)“预收账款”项目,根据“预收账款”明细科目贷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如果“应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有贷方余额的,也填入本项目。如果“预收账款”所属明细科目有借方余额时,将其填入本表的“应收账款”项目。

  除以上项目外,表中其他项目的填列直接根据对应的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即可。

  另外,须注意,上级单位或主管单位在编制汇总的“资产负债表”时,应将上下级之间的对应科目的数字冲销后,才能逐级汇总上报。卜下级之间的对应科目为:上级单位的“拨出经费”、“拨出专款”、“对附属单位补助”、“附属单位缴款”科目分别与下级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上级补助收入”、“上缴上级支出”科目对应。

  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二)收入支出表

  收入支出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收支结余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本表由收入、支出、结余及其分配三部分组成。该表的项目按收支的构成和结余分配‘情况分别揭示。通过收入支出表可以判断事业单位的经营成果,评价业绩,预测未来发展趋向。

  收入支出表的附表主要是事业支出明细表和经营支出明细表。支出明细表的项目亦按“国家预算支出”科目列示。在事业支出明细表中,对于用财政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应按财政部门的要求分别列示。

  1.收入支出表的格式

  收入支出表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部分反映收入及结余情况;右半部分反映支出及结余分配情况。其格式如表6-4所示:
  2.收入支出表的填列

  (1)本表事业收入与事业支出、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栏下的项目按单位的主要业务收支类别分类填列。单位上述各项收入或支出没有分开设账核算的,可不分项填列。

  (2)事业支出项下的财政补助支出和预算外资金支出,事业单位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填列。

  (3)当年没有完成的专项工程或专项业务,其发生的支出及其相关的收入当年不予结转。

  (4)主管会计单位汇总编制本表时,应将拨出经费、拨出专项资金与所属单位拨人经费和拨入专款科目汇总数对冲;将附属单位缴款、对附属单位补助与所属单位的上缴上级支出、上级补助收入科目汇总数对冲。具体讲:

  a.主管会计单位在决算汇总后,首先要核对拨出经费与所属事业单位汇总的财政补助收入是否一致,即汇总的“财政补助收入”数减去“拨出经费”数等于本单位财政补助收入数,核对一致后进行对冲。如有差额,必须查明原因,调整一致后,再进行对冲。

  b.要核对拨出专款与所属单位汇总的拨入专款是否一致,即汇总的“拨人专款”数减去“拨出专款”数等于本单位财政专项拨款数,核对一致后进行对冲。

  如有差额,必须查明原因,调整一致后,再进行对冲。

  c.核对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与所属事业单位汇总的上级补助收入是否一致.即汇总的“上级补助收入”数等于“对附属单位补助”数,或汇总的“上级补助收入”数减去“对附属单位补助”数等于对本级的“上级补助收入”数,核对一致后进行对冲。如有差额.必须查明原因,调整一致后,再进行对冲。

  d.核对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与所属事业单位汇总的上缴上级支出是否一致,即汇总的“上缴上级支出”数等于“附属单位缴款”数,或汇总的“上缴上级支出”

  数减去“附属单位缴款”数等于对本级的“上缴上级支出”数,核对一致后进行对冲。如有差额,必须查明原因,调整一致后,再进行对冲。

  (三)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袁

  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是反映拨人事业单位各种专项资金收支情况的报表。

  1.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的格式

  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的格式如表6-5所示:

  2.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的填列

  通常横列各栏按专项基金项目设立专栏,纵列各行填列专项资金增减变动结存情况。

  表中“上年结余”数可按有关科目上年年末余额并结合“专款支出,,科目上年年来借方余额分别填列,亦可根据上年“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的“本年结余”填列。

  “本年拨人数”根据“拨入专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填列。

  “本年已完成项目支出数”按本年度完工项目的支出数填列,本年度尚未完工的支出不能列入,可根据“专款支出”科目转入“拨人专款”科目的数额填列。

  “本年结余”指到本年度末尚未使用的专项资金,可根据“专款结余”科目分别填列。其中“未完工项目支出”可根据“专款支出”等科目的年末余额填列;其余额即为结余资金数额。

  “转人事业基金数”为已完成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按规定转入普通基金数,可根据“专款结余”科目中转人事业基金的金额填列。

  “上年结余”减“本年拨人数”减“本年完成项目支出数”、“转入基金数”,即为“本年结余”。此表的结余数应与资产负债表中年初、年末的结余数保持一致。

  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四)事业支出明细表

  事业支出明细表是反映一定期间事业支出的具体支出项目情况的报表。通过事业支出明细表,可以了解掌握事业单位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和支出结构是否合理。

  1.事业支出明细表的格式

  事业支出明细表的格式如表6-6所示:

  2.事业支出明细表的填列

  该表根据事业支出明细账填列。对其中的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外资金支出部分,应按资金的来源采用统计的方法填列。具体办法按财政部或各省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填列,也可参照以下办法进行:

  (1)按指定用途填列。对于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中预算外资金部分,财政部门指定专门用途的,按指定用途分解到有关“目”级科目。

  (2)按核定的事业单位综合预算及其“目”级科目明细账并参照预算执行结果填列。事业单位在编制单位综合财政计划时,应对其中的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中的预算外资金部分安排到“目”,然后参考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结果,填报事业单位支出明细表。

  (3)采用比重法填列。确定本单位全年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的全年预算总额的比重。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外资金支出合计数以及支出“日”级科目,相应按各自所占的比重与事业支出数、“目”级科目支出数之积,分别填列。

  (五)经营支出明细袁

  经营支出明细表是反映一定期间经营支出的具体支出项目情况的报表。本表根据经营支出明细账填列。通过本表可以了解掌握事业单位经营成本的构成情况及支出构成是否合理。

  (1)经营支出明细表的格式。如表6-7所示。

  (2)经营支出明细表的填列。

  经营支出-…般应按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进行明细核算,并据此编制经营支出明细表。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经营支出的一级科目也可以参照企业财务制度设计为直接费用、接待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化合并,但二级科目要按照国家预算支出的“目”级科目设计。

  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六)基本数字表

  基本数字表是反映定员定额和事业计划完成情况的报表。通过该表可以了解人员编制、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分析事业进度和效果,为掌握预算拨款提供依据。事业单位的业务性质不同,基本数字表的项目也不完全相同,如一般事业单位有职工人数;教育单位除教职工人数外,还有学生人数。

  基本数字表的一般格式如表6-8所示。

  (七)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汇总

  主管会计单位和二级会计单位,应根据本级报表和经审核后的所属单位报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借以反映全系统的预算报告情况和资金活动情况。汇总

  会计报表的种类、内容、格式和基层单位的会计报表相同。汇总编制时应将相同项目的金额加计总数后填列,但上下级单位之间对应的上缴、下拨数应冲销,如上级单位的拨出经费和拨出专项资金应与下级单位的拨入经费和拨入专项资金冲销,上级单位的下级上缴收入应与下级单位的上缴上级支出冲销,上级单位的补助支出和下级单位的补助收入冲销,以免重复计算。

  (八)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主要指会计报表的分析,即根据报表的资料,深入进行调查研究,以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批准的计划预算为依据,分析检查各项预算任务的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查明问题,并作出评价。

  1.进行财务分析的意义

  编制会计报表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会计报表使用者有关事业单位一定期间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信息,以帮助与事业单位有利害关系者作出正确的决策。

  然而,会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一种历史性数据,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则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历史信息本身并不能直接用于决策,同时,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中的数字本身并不完全具有比较明确的含义。在许多情况下,如果孤立地去看报表上所列的各类项目的金额,可能对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没有多大的意义。对于报表使用者而言,比较重要的、有意义的资料是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数字所体现的一些指标的变动趋势和金额。所以,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还必须对财务报告(主要是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历史数据作进一步加工,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和解释。

  2.财务分析的方向

  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报丧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分析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主要是分析单位的预算编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财务制度规定,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要求,是否贯彻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预算编制的计算依据是否充分可靠;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则要分析预算执行进度与事业计划进度是否一致,与以前各期相比,有无特殊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2)分析资产、负债的构成及资产使用情况。

  主要是分析单位的资产构成是否合理,同定资产的保管和使用是否恰当,账实是否相符,各种材料有无超定额储备,有无资产流失等问题;分析单位房屋建筑物和设备等固定资产利用情况;分析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负债来源是否符合规定,负债水平是否合理以及负债构成情况等。通过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证资产的合理有效使用。

  (3)分析收人、支出情况及经费自给水平。

  一方面要了解掌握单位的各项收入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执行了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是否完成了核定的收入计划,各项应缴收入收费是否及时足额上缴,超收或短收的主客观因素是什么,是否有能力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了解掌握各项支出是否按进度进行,是否按规定的用途、标准使用,支出结构是否合理等,找出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以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分析了收入、支出有关情况的同时,还要分析单位经费自给水平,以及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的程度,分析经费自给率和变化情况及原因。

  (4)专项资金收支情况的分析。

  专项资金收支是事业单位事业收支以外的重要收支活动。专项资金收支情况的分析,主要根据“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和“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来进行。现以该两表为依据编制专项资金收支情况分析表。其格式如表6-9所示:

  在对分析表进行评价时,要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a.分析专项资金拨款是否按计划取得。如未能按计划取得拨款,要查明是主管部门未及时划拨款项,还是本单位延误资金的请拨手续.或是本单位完成规定项甘的条件未能具备从而失去享受该项目的权利,并据以改进有关方面的工作。

  b.分析应完成的项目是否按计划完成,已完成项目的支出是否及时转让,有无结余,结余是否已接规定转入事业基金。

  c.利用“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分析专项资金支出的第一具体资金的支出情况,并按其费用的构成项目分析其支出的合理性。

  (5)分析定员定额情况。

  主要分析单位人员是否控制在国家核定的编制以内,有无超编人员,超编的原因是什么,内部人员安排是否合理;分析单位各项支出定额是否完善,是否先进合理;定额执行情况如何等。

  (6)分析财务管理情况。

  主要是分析单位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各项管理措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措施落实情况怎样。同时,要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体应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a.分析事业单位各项往来款项。要查明各种应收、应付、暂存、暂付、预收、预付、借人,借出款项的数额及发生的原因,对其中数额较大的应重点分析。特别要注意揭示单位由于不顾条件扩大业务规模、超标准发放奖金、大搞福利设施而欠下大量外债的行为,此外还要检查这些往来款项中有无违反财政,信贷、结算制度的情况。在这类往来款项中,往往潜伏着一些非法行为、不正之风,分析时应该揭露出来,并提请有关方面加以制止。

  b分析事业基金的增减变动情况。要查明事业基金在年度过程中是否有所增长及其增长的原因。事业单位应主要通过事业性收支结余、专项资金收支结余和经营性收支结余来增加事业基金,至于由固定资产数量或价值减少而增加普通基金的事项,则要检查这类业务的发生是否合理,是否会影响事业发展对固定资产的需要。对购建固定资产而减少普通基金的业务,则要分析所添置的设备是否确属业务发展需要,有无盲目扩大投资规模,造成资产闲置的情况。

  c.分析固定基金、专用基金和投资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

  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专家点拨

  会计人员在编制、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1.便于理解

  会计报表中提供的信息要便于使用者理解,有关的说明要清楚、明晰。当然,有些复杂的会计事项,对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重要影响时,不能因为难以理解而从报表中排除出去。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应当是有用的,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一定的影响。信息使用者利用这些资料可以评价过去、判断现状、预测未来。

  报告资料的相关性与重要性是相联系的。与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的资料是广泛的,但只有重要的资料会计报表才提供。

  3.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资料的省略或差错,会引起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判断或产生重大的差错。重要性是决定是否提供资料的取舍点。

  4.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必须如实地反映单位的情况,不能有重大偏差。资料要可靠,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要如实反映情况;二要根据会计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不能带有编报人的个人偏向和主观色彩,也不能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三要具有完整性。

  5.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能够满足使用者进行不同时期和不同单位会计报表的比较的要求。可比性首先要求某个行政单位不同时期对同类经济业务的计量和列报要按照前后一致的方法进行,可比性还要求把编制会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及其变动与影响通过报表说明书的形式告诉使用者,使之有别于不同单位、不同时期的会计政策差别。可比性并不意味着单位不能改变会计政策。当事实变化,单位应及时地调整会计政策,以适应新环境的需要。

  6.及时性

  及时性足指会计报表应当按规定的时间报送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报表不适当地拖延,就可能失去相关性,影响使用者的决策。

  (二)行政单位编制会计报表应遵循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单位预算会计报表必须真实可靠,数字准确,如实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

  编报时要以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数字为依据,不能以估计数、计划数填报,更不能弄虚作假、篡改和伪造会计数据,也不能由上级单位估计数代编。

  2.及时性原则

  如果一个单位的会计报表不及时报送,势必影响主管单位、财政部门乃至全国的逐级汇总t影响全局对会计信息的分析。为此,应当科学、合理地组织好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加强会计部门内部及会计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以便尽快地编制出会计报表。

  3.完整性原则

  单位预算会计报表必须内容完整,按照统一规定的报表种类、格式和内容编报齐全,不能漏报。规定的格式栏次不论是表内项目还是补充资料,应填的项目、内容要填列齐全,不能任意取舍,要成为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以保证会计报表在本部门、本地区以及全国的逐级汇总分析需要。

  二、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的审核

  会计人员在编制好会计报表后,还应进行审核,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审核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对会计报袁准确性和编报技术的审核

  在审核会计报表的编制技术时·最基本的是审核报表的平衡性和相关报表中具有钩稽关系的数据是否一致,还要按照月报、季报和年报中规定的应该报送的报表是否齐全、及时。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应报的会计报表是否编报齐全,手续是否完备。

  (2)有关报表各自的数据是否平衡,或是否加计正确。

  (3)本年度有关报表的年初数与上年度相关报表的年末数是否一致。

  (4)其他有关报表与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数据是否一致。

  (5)上下级之间的经费缴拨、专项资金的收支是否一致。

  (二)会计报表合规性审核

  会计报表台规性指的是有关收支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财政经济政策以及财经纪律等。具体如下:

  (1)是否按预算计划执行。预算计划是保证行政业务计划实现的经济条件。预算执行的好坏,大体也表明行政任务完成的好坏。

  (2)各项经费的来源是否真实、正当。行政单位的经费来源于财政或上级主管单位或其他方面。对此资金,我们必须查明其来源是否正当,数额是否真实。

  (3)费用去向是否明确,有无截留行为,有无资金流失现象。

  (4)有无违反财经纪律,政策、法规的现象。

  (5)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是否专款专用,特别是专项资金从拨入到使用直至专项工程或专项任务的完成,是否单独核算等。

  通过以上各种审核后,将审核无误的会计报表进行汇总,编制本系统或二级会计单位的汇总会计报表。

  三、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审核

  各事业单位对于已编制完成的会计报表应认真进行审核后才能上报。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上报的会计报表应在认真审核后再进行汇总。会计报表审核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技术性审核

  技术性审核是审核会计报表的数字是否真实,计算是否精确,表内项目是否填列齐全,有无漏报错报的情况,报表的填报是否及时等。在审核会计报表的数字时,应注意审核以下四个方面的数字关系:

  (1)审核J’下年度有关数字是否一致。

  (2)审核上下级单位之间的上交、下拨数是否一致。

  (3)审核会计报表中的有关数字和业务部门提供的数字是否一致。

  (4)审核会计报表之间的有关数字是否一致。

  (二)政策性审棱

  政策性审核是审核会计报表中反映的各项资金收支是否符合政策、制度,有无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收入方面,应着重审查各项收入是否符合政策规定,预算资金的取得是否符合预算和用款计划,业务收入的收费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应缴预算收入是否及时、足额上缴,有无截留挪用等;支出方面,着重审查单位各项支出是否按预算和计划执行.有无违反国家统一规定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以及其他财务制度的规定,是否存在乱拉资金,乱上计划外项目,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的问题等。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审核可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在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中,以数值来测定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总差异的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因此,又称连环替代法。因素分析法一般是将其中的一个因素定为可变量,而将其他因素暂时定为不变量进行替换,以测定每个因素对该项指标影响的程度,然后根据构成指标诸因素的依存关系,再逐一测定各因素的影响及其程度。因素分析法的一般程序是:

  (1)根据各个因素,求得指标实际执行数。

  (2)按照一定顺序将各因素变动,求得对指标实际执行的影响程度。

  (3)将各因素变动对指标实际执行数的影响数值相加,即是实际数与计划数之间的总差额。

  (二)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测算出相互间的差异,从中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产生差异主要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本期实际执行与本期计划、预算进行对比。这就是将事业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同上级或本单位的计划任务、预算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找出差距,发现问题。这种方法,一般可按下列公式进行:

  (2)本期实际与历史同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了解本期与过去时期的增减变化情况,研究其发展趋势,分析原因,找出改进工作的方向。

  (3)本期宴际执行与同类单位先进水平进行比较。这就是将本单位与其他同类型单位的有关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如将各项开支标准的实际执行情况,在同类型单位之间加以比较,从而发现与先进单位的差距,有利于取长补短,挖掘潜力,将本单位的工作提高一步,赶超先进。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相关文档:

审计财务报表的工作计划5篇06-12

财务报表个人学习心得06-19

学习财务报表心得体会06-19

财务报表实训心得体会06-24

财务报表课程学习心得06-24

财务报表编制心得体会06-24

财务报表个人学习心得06-24

财务报表实训心得体会06-24

学习财务报表心得体会06-24

财务报表实训心得体会06-24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