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观的几点思考

时间:23-12-06 网友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观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小江 祝晓光

来源:《公民与法治》 2018年第24期

以资本最大化为目的的传统金融模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金融发展的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观,并用以指导金融工作,是当前中国金融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国金融实践与理论研究首先应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代的金融需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科学论断,这是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新解析。伴随新时代的到来,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发生了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生态、区域、社会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间的关系。

金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将进入以新需要为主导的新阶段,这不仅仅表现为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表现为原有需要基础上的升级,美好需要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需要与表达方式。新需要大致可以分为个体之间的友爱需要、尊重需要、发展需要、诚信需要和平等需要。也包括行业之间的和谐需要、公平需要、自由需要。亦包括宏观上的文明需要、生态需要、秩序需要等。人民不同需要将对整个社会的供给体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引发供给侧的深化改革和深度发展,金融应该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上下功夫。

金融满足生态环境改善需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生态与人类需要之间的不平衡构成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之一,是人类社会美好生活的基础性瓶颈,人类美好生活的提升,首先要处理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备行业、备阶层的全面参与,形成合力是改善人与生态关系的根本性举措,金融当然不能置身事外。

金融满足发展平衡的需要。社会关系发展的不平衡是人类社会非和谐稳定的主导因素,伴随基础性需要的满足,人类对社会的公平、正义、平等的追求将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这种平衡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平衡、行业之间的平衡、社会财富获取的平衡等,还包括地域之间和农村与城市之间发展的平衡。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的稳定,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金融在促进发展平衡方面应该更好地发挥调节功能,起到促进均衡发展的作用。

二、新思想指引下的金融标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金融观的基准,是我们一切金融行为的基本指南。

1.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是破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行动指南。一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事关全局、根本、方向和长远,是决定发展思路、发展决策、发展战略、发展着力点的总开关。二是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同时叉要满足人的生态需要、精神需要、文化需要和理想需要。三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是社会主义与其他体制的重要区别。

2.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金融系统的发展同样如此。对新时代而言,保证系统目标实现和秩序稳定,需要新理念。创新是新系统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系统发展的基础;协调是系统更新处理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系统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构成系统之间能量交换和利益交换;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金融的发展与建设,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实践要求,在金融规划、政策和制度的建设上,要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在行业的发展上,要体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要求,在金融机构行为上,要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要求。防止出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与行为。

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基本条件,我们要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友好、协调、和谐的态度亲近生态、保护生态、改善生态。这是构成金融行为的生态标准。

5.坚持全面深化改革。针对新时代的新矛盾和新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为金融体制的建设提供基本方向;二是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为金融体系建设提出基本要求;三是“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为如何构建完善金融体系提出制度建设的科学要求。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系统,应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新时代、新思想、新起点、新使命、新征程的内涵,并转化为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金融贡献。

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观

不断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观,需要明确并准确把握社会主义金融目的、金融基本目标、金融价值观等内容和环节。

1.为人民服务构成社会主义金融基本目的。

金融作为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工具,首要的问题是为谁服务,即目的是什么。目的问题是一个根本性问题,目的决定金融路线、价值、策略、方式和制度,进而决定最后产生的效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金融业发展提出“三个坚持”,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坚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思想。这为金融系统的发展指明基本方向,成为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标准。

首先,金融发展的基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由我们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是由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发展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需要,保障人民权益。把金融发展目的定位于为人民服务,这与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完全一致。

其次,是为人民共同富裕服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标准与试金石,把金融发展目的定位于人民的共同富裕,意味金融发展的目的是为全体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金融发展与全体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相连,这是衡量金融发展正确与否的唯—标准。

再者,是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务。美好生活是指人民群众在生活中的一种状态,金融为美好生活服务是指在金融的活动过程中,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企业所得到的金融服务,都是在平等、公正、诚信、友善、和谐的金融关系中得以实现。从微观讲,就是每一个产品的设计与实施,都能体现交换关系的利益共享性、相处诚信性、关系友爱性。

2.社会主义金融管理基本目标。

围绕人类美好生活需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基本矛盾,为经济、生态和社会服务构成社会主义金融的基本行为目标。即金融的行为要为以上基本目标服务。

(1)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金融发源于实体经济资本筹集的需要,发展于实体经济成长、壮大的过程。为中国的经济转型服务,为经济升级服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是社会主义金融当前的主要任务。

(2)为人类与生态和谐共处服务。生态构成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是人类社会长续发展的基本保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资金是生产的三要素之一,并且是基本的要素,资金既决定生产,叉引导生产的方向与积极性。金融的绿色发展既是生态的要求,又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绿色金融的定位应为生态与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协调者、环境风险控制者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支持者。

(3)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服务。不平衡、不充分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要为解决供需不平衡、区域不平衡、产业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收入不平衡等方面服务。要为解决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科技发展不充分、资源能源利用不充分、民生工程发展不充分服务。把解决不平衡、不充分作为金融发展的主要任务与工作,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共享金融、扶贫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形式金融。金融发展要服务于新经济模式,成为社会发展的推进者和社会关系协调者。

(4)坚定防范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风险,究其根本,资本的贪婪和市场过度是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要建立强约束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明确金融风险防范机理,建立金融风险责任承担体系,落实金融风险责任制度,建立金融风险防范链。把金融风险消灭在源头环节。

3.建设社会主义金融价值观体系。

在明确为人民服务构成社会主义金融核心目的和社会主义金融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应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新金融价值观。

(1)社会主义金融的服务观。金融是人类发明的工具,金融与人类之间属于主客体的关系,金融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金融价值体现在金融为人民服务的水平、程度和人民获得的满足感。党的十九大报告在14条方略中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判断社会事务时依据的是非标准和遵循的行为准则。金融价值观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和衡量标准,以全体人民的美好生活提升为基本目标。

(2)社会主义金融的质量发展观。发展仍然是社会主义金融的主要目标,只有发展,金融才能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生态不断改善的要求。但新时代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是由高速度增长型转向高质量发展型。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包含增长满足、结构满足、情感满足、平等满足、区域分布满足、城乡满足等内涵。

(3)社会主义金融的文明、和谐关系观。社会主义金融的文明与和谐发展观包括金融与国民经济发展各行业之间的文明和谐发展,而非利用其天然的强势地位,以牺牲实体经济的掠夺式发展,应以实体经济发展为本,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发展之源。金融行业的发展应该与人民的整体富裕连在一起,走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

(4)社会主义金融的公平、公正、平等观。金融产品的交换是以价值的自由、平等、公平和公正为基本前提,而非利用金融强势地位的价格交换,金融价格要以金融价值为基础,走一条金融产品价值与社会产品价值相对等的金融交换。因为非平等的交换,只能产生金融垄断和金融的掠夺,其结果就是社会的非平等发展,造成社会发展的断裂。

(5)社会主义金融的诚信、友善交易观。诚信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友善是金融的基本良心与约束。诚信是指交易双方遵守契约的约束,按契约的约定执行,以维护金融秩序。友善是指在具体的金融行为中,金融的交换以双方共益为基本标准,价值交换双方共同收益,而非单方收益。共益交换应该成为社会主义金融的基本价值观。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绿色金融研究所、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观的几点思考》相关文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本内涵09-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12-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演讲稿12-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方案12-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02-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02-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02-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标准02-10

简述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历程02-10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标准02-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