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
福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和•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加快建设制造业新型创新载体~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特制定本方案。
一、背景
近年来~我省制造业快速发展~总体规模持续壮大~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批产品技术或市场占有率在细分领域居全国乃至全球领先水平。但总体上看~我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缺乏国内外知名品牌和领军企业~制造业总体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状况未能有效改善~实现制造业创新发展仍存在瓶颈。
面对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涨、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实现我省制造业跨越发展~关键是创新~难点也在创新。建设新型创新载体~是全面提升我省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加快建设创新中心~强化产业共性技术供给~通过整合重组各类创新资源和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消除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壁垒~
构筑能够承担从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新型制造业创新平台。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为原则~以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为导向~以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方向及重点领域发展重点~组织实施福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省级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整合科技资源~突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我省制造业竞争力。
,二,建设目标
到2020年~在重点领域建设5家左右省级创新中心~力争形成1家国家级创新中心,省级创新中心所依托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居于全国领先水平~有10项以上新产品、新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冶金、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服装、节能环保等行业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三、定位与功能
,一,创新中心定位
省级创新中心是由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研发能力、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是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需求、突破行业发展技术瓶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创新平台,以前沿技术、
应用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首次商业化应用和培育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新机制、新模式开展协同创新活动。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以企业为主体~以独立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具有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网络组织、创新资源的整合枢纽、创新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等基本特征。鼓励符合条件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二,创新中心主要功能
1.开展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专有技术,
2.研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技术进步规划~开展产品和技术的决策咨询~研讨产业发展战略~为行业提供发展战略报告~组织技术创新重大项目的评估和论证,
3.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扩散和成果转移转化~发挥人才、技术、资金和信息优势~为产业集群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技术集散和辐射、信息集聚与扩散、共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与咨询、产品分析、检测、试验以及人才交流与培训等服务,
4.开展对外合作交流~研究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科研成果~提高企业运用技术资源的能力,
5.开展人才吸收、凝聚和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技术人才~凝聚企业现有科技人员,为行业企业
培养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四、创建方式
,一,依托企业条件
1.长期从事本领域的研究开发~有较雄厚的科研力量和经济实力~在省内本行业有显著的领先地位和竞争优势~有承担并出色完成国家或行业重点研发项目的经历~近三年销售收入平均不低于20亿元,
2.有较强的技术转移扩散能力~有较丰富的成果转化实践经验,
3.有先进的研发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高端人才~能够为技术创新提供较完善的支撑能力,
4.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超过3%,
5.拥有5项以上技术发明专利。
,二,创新中心条件
1.有明确的产业化技术发展方向和目标~有一项以上可促进形成国内领先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关键技术~或者是有前瞻性、在国际上领先的技术,
2.有吸引可持续投资和商业运行的能力~全部组建资金,包括研发设备,不少于2000万元,
3.有科学的决策机制、自主经营机制、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激励机制、成员单位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长效合作机制~有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等具体措施,
4.有具体可行的发展规划~包括中长期研发项目计划、成果转化产业化目标、经费筹措计划、研发投入和转化收益预算以及实现市场化自主运营的进程计划等,
5.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和管理队伍~建有技术专家委员会作为内部咨询机构,
6.有开放合作交流机制~面向行业和地区提供服务的能力,
7.有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研发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
五、运行管理
创新中心的组织结构由参与创建的各成员单位协商决定~经营活动自主决策、自我管理。
,一,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构~决策机构的成员应具有广泛代表性~负责制定创新中心长期发展战略、决策投融资、基本建设等重大事项,建立技术专家委员会作为内部咨询机构~负责研判行业发展重大问题并选定研究方向。
,二,经营机制。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开展经营活动~包括自主或者接受企业委托开展技术研发~及时将成果在行业内转移转化,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效机制。
,三,协同模式。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覆盖成员单位的科研创新网络平台~实现多学科、跨领域、跨地区的技术创新~发挥创新资源合理配臵、开放共享的协同优势~持续提升创新能力。
六、组织实施
,一,认定工作。省经信委负责牵头并组织实施省级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省级创新中心的评选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省经信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经济、技术、产业、管理、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对省级创新中心进行专家论证、现场评估、认定工作。省级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及规划、技术成果数量及质量、技术成果转移扩散和产业化、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情况等将作为专家论证、筛选以及后续管理的主要依据。
,二,评估考核。省级创新中心经认定后~省经信委将与建设单位签署建设协议~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相关义务,每两年对省级创新中心的规划实施和运行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将可量化的委托研发合同数及金额、技术市场交易额、孵化企业数量等市场效益衡量指标作为评估重点~评估报告将作为后续管理和是否继续支持的主要依据,对连续两次评价不合格者~取消省级创新中心资格~被取消省级创新中心资格的所属企业~三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七、政策措施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引导省级创新中心企业建立投入机制~明确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证~并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提高投入比例。积极探索和推进省级创新中心依托企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风险资金的结合~不断拓展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增强企业的投融资能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参与创新的投入机制。
鼓励政府性的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龙头产业基金等服务省级创新中心依托企业发展。
,二,加大财税支持。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大省级财政资金对创新中心公共实验平台建设、中试生产线及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地方各级政府可安排配套资金予以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利用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参与省级创新中心建设。探索建立职务发明法定收益分配制度~鼓励企业与职务发明人,团队,事先协商~确定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的方式、数额和比例。鼓励省级创新中心首次商业化的技术装备申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支持获得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确认的设备省内应用推广。
,三,加快人才培养。支持利用省人才政策~引进和培养一批紧缺的跨学科、复合型、高学历人才和具有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鼓励省级创新中心依托企业采取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等收益分配政策~对有重大创新成果和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给予特殊奖励。探索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推动产学研用各环节之间协同创新。
,四,鼓励参与国际合作。支持省级创新中心在更高的层次上与全球创新要素深度融合。促进省级创新中心和产业链的融合~鼓励省级创新中心依托企业对境外创新资源的并购~推进境外研发布点~融入全球知识生产链~与国际同行开展实际性研发与创新合作。
福建省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国家•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夯实工业基础~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本方案。
一、背景
工业基础主要包括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工业“四基”,~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我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大省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
经过多年发展~福建省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等特色优势产业。但是~我省工业“四基”发展严重滞后~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对外依存度高~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先进基础工艺研究少、推广应用程度不高、产业技术基础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我省重要产业技术创新项目和重大装备研发工程的实施~成为制约我省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主要瓶颈。
工业强基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任务~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各方资源~长期坚持、抓紧抓实~提升全省工业基础能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实现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 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与示范引领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整合政产学研用资源~支持企业针对重点产品、技术、工艺进行开发应用和示范推广~推动产业发展与应用需求良性互动。
强化基础和增强能力相结合。紧密结合我省行业发展特征~建设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数据库和行业技术标准~构建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利用高校、研究机构智力资源~建立产学研联合技术创新体系~突破“四基”领域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等产业技术瓶颈。
协同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统筹各类创新资源~促进整机系统企业、基础配套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面资源融合创新。支持企业引技、引智~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技术的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使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有效结合。
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攻关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产品、共性技术,建设支撑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四基”服务平台~加强关键产品、共性技术和服务平台的支撑与辐射作用~推动我省工业基础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我省工业基础能力显著增强~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基本完备~“四基”发展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优势产业领域的部分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
达到国际领先。具体目标为:
——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显著提升~产品使用寿命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在电子信息、电工电器、智能装备、仪器仪表、新能源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四基”问题解决方面~引领国内先进水平。
——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围绕我省传统优势行业~重点突破7类40种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65种关键基础材料~以及6类55项先进制造工艺~推动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应用。
——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围绕我省区域特色产业~建设核心技术创新、技术开发与应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试验检测服务、信息服务五大类公共服务平台~服务重点行业创新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突破关键基础材料
加快推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保障程度高的关键基础材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推进关键基础材料升级换代。以保障船舶与海洋工程、新能源、智能装备、电工电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专用材料自给能力为重点~提高基础材料性能和质量稳定性~降低材料综合成本~提高主机产业核心竞争力。
1. 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开发高强合金钢、高品质模具钢、高端弹簧钢、高性能齿轮渗碳钢、滚珠丝杆用钢、高性能海工钢、特种焊接钢、叶轮用高强韧不锈钢、超高强汽车板、
超高强度钢等高品质特殊钢。发展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等高性能轻合金材料,高温高强钛合金材料~高强度大尺寸中空铝合金型材~高性能高导热镁合金材料~重型燃机关键高温材料~高性能耐腐铜合金等合金材料。
2. 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开发高磁感取向硅钢和铁基非晶合金带材等高磁导率软磁材料~高导电率金属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等电磁兼容材料。发展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属材料~金属橡胶材料~半导体材料~铁铬铝金属纤维多孔材料。
3. 先进高分子材料。开发特种橡胶,高端聚氨酯树脂~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特种工程塑料,聚酰胺~聚四氟乙烯~ABS塑料~聚甲醛~聚碳酸酯等,及其他新型先进高分子材料,光刻胶~低温材料~降低船体摩擦阻力涂层材料~高性能聚酰胺轻量化材料~医用级高分子材料等,。发展聚全氟乙丙烯,FEP,~聚偏氟乙烯,PVDF,及高性能聚四氟乙烯等高端含氟聚合物,环保型高性能涂料~长效防污涂料~防水涂料,高性能润滑油脂,防火隔音泡沫材料。
4.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开发人工晶体、大尺寸高功率光电晶体材料~高折射率光学玻璃材料~高性能玻璃纤维~功能性超硬材料~高纯石墨材料~高性能摩擦材料等其他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先进陶瓷~特种玻璃~集成电路制造和封装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绿色新型耐火材料~无机防火保温材料。
5. 高性能复合材料。开发碳纤维、芳纶、芳砜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发展树脂基复合材
料~铝基、钛基、镁基复合材料~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等金属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特种陶瓷基体和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等连续丝束增强纤维~晶须增强材料。
6. 前沿新材料。开发光掩膜材料~分离膜材料等高性能膜材料~高端靶材~3T以上高场强超导磁体,可再生组织的生物医用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可降解血管支架材料~透析材料~植入电极,开发高温超导材料~特高压用绝缘材料。发展石墨烯材料~发光材料~储能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功能纺织材料~自润滑材料,开发增材制造,3D打印,专用材料~重点发展钛合金、高强度合金钢、难熔金属等高性能难加工合金增材制造材料。
,二,发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
围绕福厦集成电路、闽西南机械制造装备、泉州行业机械设备、福厦汽车、福州仪器仪表、宁德新能源汽车电池与电机电器~以及沿海区域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重大装备、重点领域整机的配套需求~发展一批高性能、高可靠性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的自我保障能力。
1.电子元器件。突破介质多腔滤波器与介质波导滤波器~新一代移动通信终端用声表面波滤波器/双工器。提升嵌入式CPU~支持智能终端核心芯片~FPGA及动态重构芯片~6英寸?-?族化合物及存储芯片,DRAM,~高光效外延片/芯片,宇航级瓷介电容、脉冲功率瓷介电容、超级电容、钽电容、镍电极电容及穿心电容等高可靠电容器,电子元器件
用陶瓷基板及基座。
2.电工电器关键零部件。突破大型核电压力容器~大容量发电机保护断路器,高温变送器~变频智能电动执行器,智能电网设备~特种专用电缆。发展高效电机~冷却剂主泵~新型电动水泵,电力变压器~高压开关~电力电容器,高压直流输电关键部件~直流变频控制器、柔性直流输电用控制保护系统。
3.机械基础零部件。突破高速度、高精度、高性能、长寿命、高可靠性轴承~航空航天自润滑关节轴承~以及机器人RV减速机超轻系列精密轴承,高精密减速器,精密传动器~超大型、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臵,35MPa及以上高压柱塞泵/马达~高压液压阀~高频响电液伺服阀和比例阀,高响应、高精度、高速系列伺服电机。发展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数控机床轴承和滚珠丝杠轴承单元~大功率工程机械轴承,工程机械与专用车辆用多路控制阀及高压柱塞泵~高可靠性密封件,数字液压泵及油缸~液压电子控制器,高速、精密、复合切削工具。
4.行业专用机械关键零部件。突破大型专用机械液压系统,农业机械专用传感器,转向驱动桥及电液悬挂系统,高效节能机泵和节水灌溉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发展开放型纺织机械、鞋服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轻工机械、石材机械专用数控系统~数字伺服控制系统~网络分布式伺服系统,高效节能电机与变频电机。
5.智能仪器仪表。突破高精度多参数监测传感器~多参数复合无线传感器~巨磁阻传感器芯片,分析仪器用高精度
检测器~超声无损检测仪器~高精度非接触式物位仪表~高端控制阀。提升位臵、温度、压力、流量、加速度等高精度传感器~发展霍尔传感器~智能型光电监测传感器~无线远距离传感器~智能传感系统~智能型接近传感器~视觉传感器,高精度绝对编码器~高精度流量传感器~传感器无线通信功能部件,大功率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及碳化硅基片,车载故障诊断仪(OBD)。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突破新能源汽车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系统及电堆、电池能量管理系统,高性能铅炭启停电池,电机电子控制系统~机电耦合装备,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汽油机管理系统及喷油器总成~高效发动机~汽油机增压器~高压共轨系统~后处理系统。发展大型电网储能系统~智能电网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专用变速器及动力总成系统,提高汽车安全舒适性能的自适应可调减震器~智能化、微型化、多功能化、集成化和低成本化的MEMS 传感器,高强钢、铝合金、泡沫铝、复合材料等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
7.船舶与海洋工程关键零部件。突破发展适用海洋环境的特种阀门、齿轮、密封件、智能电控系统,多功能水下机械手~深水作业装备核心基础件~深水设施应急维修设备,大型高效喷水推进装臵。发展船用大型齿轮传动装臵~双缸V型高功低耗柴油船用外机~节能、环保、智能型船用中低速柴油机及其关键零部件,大功率中高压发电机~海水高压泵及海水高压循环增压泵,水下防喷器。
,三,提升工艺基础水平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促进绿色发展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基础工艺水平~加快先进基础工艺在生产过程中的推广应用。重点发展有利于提高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先进制造工艺~有利于资源能源高效开发利用、节能减排、质量安全、安全生产的绿色制造工艺~有利于提升自动化、信息化、成套化水平的智能制造工艺~全面提升基础工艺水平。
1.铸造工艺。提升定向凝固铸造工艺~半固态铸造工艺、泡沫成型等非传统铸造工艺~超高温、超低温、高强韧度材料高精度铸造工艺~特种合金铸造工艺~复合材料铸造工艺。推广镁铝合金精密成型铸造工艺~金属压力铸造技术~快速无模砂型铸造工艺~超大型金属构件铸造工艺~精密铸造工艺。
2.锻压工艺。提升大型薄壁结构件整体成形工艺~超大型金属构件锻造工艺~高强钢板热成形工艺。推广大型环件冷辗扩工艺~多工位冷、温锻工艺,板材管材精密成形工艺~高速精密镦锻工艺~汽车铝合金精密锻造工艺~精冲工艺。
3.焊接工艺。提升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热源焊接工艺~精密焊接工艺~超大型铸锻件焊接工艺~高精度及大厚度切割工艺。推广高效电弧焊工艺~等离子喷焊、搅拌摩擦捍、爆炸焊接工艺,高可靠、高精度激光焊接工艺~近净成形焊接新技术工艺。
4.热处理与表面处理工艺。提升精密可控热处理和淬火工艺~双频感应热处理技术~深冷热处理工艺~化学热处理催渗工艺~超大型铸锻件热处理工艺~大型轴类和管类零件感应淬火热处理工艺,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工艺~纳米陶瓷
涂层工艺。推广大型薄板件压淬热处理工艺~连续真空热处理工艺,铝、铁合金、铁合金件表面处理与强化工艺~等离子、激光、电子束表面强化工艺~高性能硬质合金刀具涂层工艺~绿色电镀工艺。
5.切削加工及特种加工工艺。提升高速超高速、超精密切削加工工艺~复合材料、超大零件切削加工工艺,电火花精确打孔。推广,车、铣、磨,复合加工工艺~微量润滑切削工艺~干式切削工艺,精密高效快速成型工艺~轻量化材料成形制造工艺,电子束、离子束、激光束、电火花、超声加工工艺。
6.增材制造,3D打印,工艺。提升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金属粉末制造工艺~钛合金、高强度合金钢、难熔金属等高性能难加工合金大型复杂构件高效增材制造工艺。推广高温、高压零部件3D打印一次成型工艺~粉末冶金零件的精密成形工艺。
,四,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围绕研发设计、技术应用、检验检测、试验验证、标准制修订、技术成果转化、信息与知识产权运用服务等方面的共性需求~按照开放性、资源共享性原则~依托优势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设和完善一批专业水平高、支撑作用强、布局合理的骨干技术基础服务平台。
1.前沿技术创新平台。利用高校与科研院所现有优势资源~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已有平台为行业服务的能力~建设“工业基础前沿技术创新平台”。开展基础领域产业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前瞻性技术的研究攻关~
为行业提供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发支持~并实现成果共享。建设前沿新材料技术创新平台~开展材料制备、应用、检测和标准化研究~为我省基础材料的深加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建设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创新平台~开展相关材料、工艺和装备研究、开发、制造和服务水平~促进3D打印技术标准的推广和应用。
2.行业技术应用平台。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引领作用~依托企业国家级工程中心~建设“工业基础行业技术应用平台”。整合行业内企业研发资源~开展基础领域科技成果工程化应用研究~承担新技术、新工艺及核心零部件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建设基础成型工艺技术应用平台~开展新型绿色成型工艺方法~增材制造专用材料~船舶、医疗器械等高性能附加值零件修复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为各类模具和机械零部件的整体和表面热处理、3D打印提供技术支持。建设智能化控制技术应用平台~开展智能仪器仪表与传感器等智能元器件~以及远程监控、故障诊断等智能技术应用研究~为生产流程、主机产品的自动化、智能化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3.试验检测服务平台。依托省级和地市质量检验部门~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试验设备和人才资源~建设一批专业水平高、支撑作用强、布局合理的工业基础产品试验检测服务平台~提供基础元器件的检验检测、试验验证、性能测试与评估、标准制修订等服务。建设电子元器件检测服务平台~提供主要门类元器件的检测服务~可靠性实验与分析服务~质量鉴定检验服务。建设机械基础件检测服务平台~制定产
品质量、可靠性及寿命试验方法和标准~提供组织结构、制造质量、可靠性与寿命的检测分析服务。建设仪器仪表检测服务平台~提供仪器仪表和传感器的质量、性能检测服务~以及工业控制系统的过程测试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服务。
4.信息服务平台。围绕我省工业“四基”信息与知识产权运用服务等方面的共性需求~构建工业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搭建工业云平台~加强信息共享交流~推动工业“四基”产品、技术产用互动。建设机械基础零部件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基础零部件完善的产品信息、设计或实验基础数据、快速实时的价格信息以及产品生命周期信息服务~推动研发设计、数据管理、工程服务等资源的开放共享。建设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产业运行分析与预测~信息查询~知识产权分析评估~技术查新~行业标准制修订服务。
四、组织实施
,一,实施工业基础领域研发创新专项
1.统筹基础领域研发创新资源。统筹省内研究院所、高等学校等科研机构的各类技术创新资源~以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开发为突破口~实施省级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开展基础领域产业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前瞻性技术的研究攻关。
2. 统筹基础领域研发创新投入。统筹省经信、科技、发改等部门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资源~引导各设区市配套相关资源~共同支持工业基础领域研发创新。各级政府主管理部门~结合部门管理定位~编制基础能力发展推进计划。
,二,实施工业基础领域技术改造专项
1.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联动。将技术改造作为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形成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支持基础材料和零部件企业~通过技改提升工艺装备水平~推进信息技术、先进工艺技术应用~提高产品质量,支持主机企业~通过技改应用先进工艺、地产基础材料和元器件~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2.加强省级资金和企业投入联动。借助省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引导基础领域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分类施策~通过后补助,奖励,、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实施工业基础领域应用示范
1.强化示范项目引领性。围绕实施方案、突出年度重点~创新工业强基示范项目组织模式~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评审等遴选方式确定示范项目。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实地调研~确定示范项目支持重点产品~现场开展技术对接和诊断~对企业研发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指导。
2.强化示范项目目的性。引导推动产用互动~组织基础制造企业、整机,系统,企业~以主机需求为导向~制定明确“关键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开发、先进工艺开发应用、公共试验平台建设、批量生产、推广应用”计划和实施方案~实现产品和技术研发、试验检验、产业化应用协同推进。
,四,推动工业基础领域军民融合
1.推动军民融合技术攻关。梳理武器装备和民用装备对
“四基”共性需求~设臵联合技术攻关项目~发挥军工企业技术、设备和人才密集优势~实施军民融合技术攻关~破解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制约瓶颈。
2.推动军民融合技术应用。支持军民技术相互有效利用~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化发展。梳理军工基础领域技术创新成果~引导先进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渗透~推动军工技术在民用产业的技术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梳理民口优势领域和能力~推动先进成熟民用技术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应用~促进先进成熟民用“四基”产品进入军工装备系统。
3.推动军民融合平台建设。借助重大研发平台引进专项~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引进工业基础领域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到闽设臵分支研究机构或同在闽研究单位联合成立研究机构~创新管理机制~借助军工重大试验设备设施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备设施相互开放、共建共享~提升我省工业基础领域技术研发、成果应用水平。
,五,培育工业基础领域单项冠军
对接落实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分层培育从事细分产品市场属于制造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企业~建立“福建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库”。对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3位、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列为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对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5位或省内前2位、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列为单项冠军培育企业。通过单项
冠军企业培育提升~支持长期专注基础领域、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做优做强~引导基础领域制造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的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对获得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称号的企业~省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六,组织工业基础领域技术创新联盟
1.组织产业技术应用联盟。在机械装备和电子信息领域~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织主机和系统企业、基础材料和元器件企业~建立“四基”产品应用产业链联合体。创新“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优化资源和要素配臵~形成紧密有机的产业链。
2.组织共性技术攻关联盟。在工业基础领域重点行业~由行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平台牵头~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核心技术协同攻关联合体~突出共性关键技术协同攻关能力~形成解决行业重大发展难题的技术创新支撑。
五、政策保障
,一,强化组织保障。由省经信委会同发改、科技、财政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推动建立部门互动、联动的工作机制。各地区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工业基础能力建设~建立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动协调机制。依托行业协会~成立工业强基工程专家咨询组~研讨我省“四基”发展重点和推进机制~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建议~协助各级政府部门实施工业强基专项~为本方案实施提供智库服务支持。
,二,加大财税支持。对接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专项行动~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申报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项目~争取更多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四基”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产业化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围绕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和解决产业链的瓶颈问题~建立工业强基工程重点项目库~对入库项目视同省级重点技改项目给予重点跟踪管理和协调服务~享受省重点技改项目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每年确定3-5个重点领域~细化重点产品或技术的关键指标~明确实施目标~统筹安排省级技改专项资金~有针对性地扶持一批工业强基项目。完善现行有关促进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以及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工业“四基”企业发展。
,三,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信息共享~搭建银企信息沟通平台~开展多种形式银企交流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发展适合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体系~加大对工业“四基”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探索政府组织协调、企业为主体、第三方机构担保、金融机构支持的工业强基投融资模式。拓宽工业基础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工业“四基”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风险投资、兼并重组、股权投资等方式多元化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企业技术改造基金、产业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新三板挂牌融资等金融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业强基体重大项目建设。
,四,培养适用型人才。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探索推广地方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试点培养工业基础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推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加强相关专业建设~提高职业培训能力~培养“大国工匠”。培训创新型职业人才。发挥各级各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实践教育基地作用~推动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面向企业在职员工~组织开展专题培训~培养技术领军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设立卓越工程师引才计划~支持企业引进一批工业“四基”重点发展领域急需的顶尖技能人才。
,五,倡导优秀工业文化。牢固树立“工业是强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意识~推进工业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全社会共同倡导优秀工业文化氛围。弘扬创新精神~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使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自觉行动,弘扬工匠精神~培养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技能人才,弘扬诚信精神~鼓励企业诚信担当、守法经营,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的企业家队伍~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工业文化产业水平。促进工业设计、工业美术以及创意产业发展。挖掘和萃取我省优秀传统工业文化的精华~不断创新载体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通过工业产品载体展示和体现~提升我省工业文化产业水平。
福建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和•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我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特编制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与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近几年来~福建工业发展较快~制造业总体规模不断壮大~2015年全省工业增加值10621亿元~总量居全国第11位~正在向制造大省迈进。当前~福建制造业尚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阶段~不同行业、地区发展仍不平衡。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应用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制造业总体水平仍处于中低端~发展智能制造具有巨大的提质增效空间。
二、总体要求
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主线~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重
点突破、示范引领、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原则~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夯实智能制造基础~培育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升智能制造集成应用与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智能制造在各行业领域的试点示范~提升企业智能化技术水平~使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基本原则
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充分调动企业开展智能制造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突出企业开展集成创新、工程应用、试点示范的主体作用。政府加强规划引导~落实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重点突破~示范引领。选择条件成熟、需求迫切的行业和领域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支持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建设~推进技术与装备开发、标准制定、新模式培育和集成应用。
坚持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加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在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发挥企业、研究结构、高等院校等各方面优势~协同推进关键技术装备、软件、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的集成创新。
,二,总体目标
经过5年努力~到2020年全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保持全国前列。
——重点产业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机械、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我省重点工业行业逐步实现“机
器换工”~工业机器人在各作业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到2020年~全省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0000台,套,以上~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大中型企业较为普遍地得到推广应用。
——智能制造产业快速发展。传统装备加快向智能化升级~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和控制装备等新兴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和设备服务企业集聚协调发展。到2020年~全省智能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建成若干个具有较大规模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智能装备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智能制造新模式不断推广应用。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不断丰富完善~有条件、有基础的行业实现试点示范并推广应用~到2020年认定50家以上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支持建设20个左右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
1.重点攻关核心智能化技术装备。着力解决我省核心技术装备大量依赖引进、配套产业体系不完整等问题~支持由系统集成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重点攻关一批紧缺的高档专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其关键部件与系统、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分析装备等
核心技术装备。重点依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围绕产业主攻方向和关键技术领域~推动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协同创新。
2.发展壮大工业机器人产业。落实国家•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结合我省实际~以重点产业领域用户智能化改造需求为导向~实现机器人研发制造和示范应用双突破。结合企业技术装备智能化升级~重点发展需求量大、适用范围广、经济型的焊接、上下料、搬运、码垛、喷漆、磨抛、涂胶、装配等专用工业机器人。重点突破机器人本体设计和制造技术、软件系统和控制技术、可靠性设计分析与验证技术等~加快控制系统、高精度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减速器、传感器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等的国产化。引导我省电子、铸造、电机、鞋服、陶瓷、卫浴等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利用本省工业机器人及智能技术。积极培育工业机器人龙头骨干企业~跟踪支持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带动作用大的机器人研发制造重点企业~鼓励系统集成服务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创新业务模式等方式做大做强。
3. 推动智能化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应用。结合地铁、高铁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支持引进先进技术方案和企业项目~生产制造盾构机、轨道客车,包括地铁列车与动车,、矩形盾构、顶管掘进机等重大技术装备~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支持优势企业做
大做强智能化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多梳节经编机系列和复合材料模压成型成套设备等智能化专用装备~通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制造~引领拉动省内智能装备和相关配套产业发展。认定和扶持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加快创新型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
,二,夯实智能制造基础
1.加快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智能制造标准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制修订引领产业发展的国家、行业标准~组织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围绕本省智能制造优势领域~根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开展智能制造的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重点行业标准与规范的研究~搭建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及时启动重点领域行业应用标准试验验证与制定~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2(提升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智能制造软件支撑能力,针对智能制造感知、控制、决策、执行过程中面临的数据采集、数据集成、数据计算分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信息物理系统的顶层设计~研发相关的设计、工艺、仿真、管理、控制类工业软件~推进集成应用~培育重点行业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建立面向工业软件或智能制造的公共服务平台、工业大数据中心和软件测试验证平台~建立工厂标准库、解决方案库、产品资源库、维修档案库、工
艺知识库等~实现知识共享。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工业软件产业生态服务联盟~培育发展围绕传统工业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工程实施和运维外包等中小企业。
3(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推动安全可靠工业控制系统产业的发展~落实•福建省安全可靠工业控制系统产业专项发展规划?~支持制定安全可靠的工业控制技术标准~支持过程控制、先进控制、运动控制、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研发~进一步推动国产化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新一代的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工业控制通用技术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等研发与产业化。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现状~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安全测评等专业软件开发~支持尽快建立福建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测评服务机构。
,三,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
1.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开展福建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建设。选取若干基础较好的县,市、区,~以创新转型为目标~以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发展壮大智能制造产业为主线~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升级、两化融合、技术改造、自主创新、提质增效等方面~开展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度高、具备较强竞争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建设。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行业和企业中~突出制造关键环节~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
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
2.提升企业智能化技术水平。鼓励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技术改造~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实施“机器换工”~加快轻工、纺织、电子、机械、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支持企业购买应用省内行业紧缺的关键重大智能装备与系统~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达到国内领先的~视同省级技术创新平台购买研发仪器设备予以补助。在石化、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等流程制造领域和机械、汽车、船舶、轻工、电子等离散制造领域~选择有条件的企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创新~支持建设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示范项目。
,四,推进集成应用与服务创新
1(推进重点领域集成应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和电力装备、航空装备、特色农机装备、新材料等我省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领域~开展基于智能制造标准、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基础与信息安全系统的关键技术装备和先进制造工艺的集成应用~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开发重点领域所需的智能制造成套设备~实现推广应用与产业化~
支撑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和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2.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鼓励制造企业积极发展精准化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运维和在线支持等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设计、多元化融资、便捷化电子商务等服务形式。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从提供设备向提供设计、承接项目、实施工程、项目控制、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等一体化服务转变。支持大型装备企业掌握系统集成能力~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鼓励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故障诊断、远程咨询、呼叫中心、专业维修、在线商店、位臵服务等新型服务形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鼓励智能装备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形式带动省内中小企业进入产业链或采购系统。支持企业在核心产品制造的基础上~向咨询设计、工程施工、设备租赁、供应链物流、售后服务等服务型经营转变~提升生产性服务收入在企业销售收入中的比重。
四、组织实施
,一,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在我省重点行业领域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企业中~突出制造关键环节~遴选典型项目~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选取若干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围绕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开展区域试点~培育建设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
,二,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在轻工、纺织、电子、机械、冶金、建材等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中~实施
“机器换工”、支持企业购买应用省内行业紧缺的关键重大智能装备与系统、支持智能工厂,车间,示范应用建设等专项行动。智能制造专项项目~由省经信委联合省财政厅发布专项申报指南~企业自愿申报~按相应的管理办法进行确定。
,三,争取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新模式项目。重点推荐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申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同时兼顾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组织申报财政部工信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
,四,创新资金支持方式。省级财政资金以补助或奖励的形式重点支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市场开拓与服务创新等~加强产融对接~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共同支持智能制造的发展。
,五,形成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鼓励各地出台支持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相关支持政策~制定相衔接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搭建行业协同创新平台、产业供需对接平台及信息服务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全省智能制造发展部门间的组织协调~统筹解决智能制造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资源
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省经信委牵头负责方案实施工作~省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分头推进、密切配合~积极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要结合实际~按照本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强化行业和企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投资、经营决策方面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作用。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对智能制造发展的认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实施智能制造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大省级财政资金对智能制造企业、项目、平台的扶持力度~加强对政策兑现的督促检查~确保奖补资金按时拨付到位。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设备投资按比例抵免税额、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等税收政策。加强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共享~研究建立产融对接新模式~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智能制造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支持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创新融资,担保,方式~拓宽融资,担保,渠道~为智能装备企业和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提供优质高效融资,担保,服务。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探索开展智能装备融资租赁业务~推动企业装备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探索建立由项目业主、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品保险机制~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
,三,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加大对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对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给予奖励。支持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在我省设立研发中心或分中心~对符合•福建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建设资助办法,暂行,?资助条件的~按有关规定予以资助。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技术攻关、自主品牌培育。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并积极参与智能制造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
,四,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实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扶持措施~支持高校和职业院校开展智能制造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一批紧缺的跨学科、复合型、高学历人才和具有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的技能人才。支持智能制造企业设立培训机构~或与科研院所,校,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开展职工在岗、转岗技能培训。将高层次智能制造人才,团队,纳入省人才工作重点~鼓励智能制造人才,团队,参加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集聚计划评选。
福建省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绿色制造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背景
绿色制造是将绿色理念和技术工艺贯穿制造业全产业链~通过技术创新做到环境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现代化制造模式。随着人类大规模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全球环境资源危机加剧~可持续、绿色发展已日益成为全球发展的共识。我省资源禀赋较差~是能源较为短缺的省份~无油、无天然气~少煤~常规能源短缺~目前一次能源自给率只有24%左右~矿产资源也较为贫乏~工业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持续加剧~如果继续沿袭传统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作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必须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组织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
二、总体要求
按照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
绕制造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绿色监管制度为保障~以示范试点为抓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原则
突出示范引领。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为重点~开展试点示范和专项行动~实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以点带面~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突出主体责任。落实企业节能环保的社会责任~加大绿色改造~淘汰落后产品、工艺、技术和装备~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突出政策约束。强化法规约束和政策激励~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法规标准约束~加大执法力度~为推进绿色制造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突出创新发展。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要求,强化生产制造全过程控制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积极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大数据等先进手段~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制造业与服务型融合发展~发展以服务为核心的制造业新领域、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制造+服务”等多种融合模式。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立。制造业物耗、能耗、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65立方米/万元~石化、钢铁、水泥、火电等重点行业能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增长~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力争实现增加值700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5%。绿色制造能力稳步提高~一大批绿色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制造业绿色化改造
1、实施能源利用高效低碳化改造。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低碳技术装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新能源应用比例。组织实施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推广高效锅炉、电机等通用装备~实施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高压变频调速、冷却塔用混流式水轮机等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推广非晶合金变压器、有载调容调压等技术~应用富氧助燃、蓄热式燃烧、循环水系统防垢提效等技术开展炉窑系统节能改造~力争使在用的工业锅炉,窑炉,、电机,水泵、风机、空压机,系统、变压器等通用设备运行能效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标准。深入推进流程工业系统节能改造~在钢铁、石油和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和造纸等行业推进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重点推
广原料优化、能源梯级利用、可循环、流程再造等系统优化工艺技术~推进中低品位余热余压发电、制冷、供热及循环利用。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至2017年底现役燃煤发电机组节能升级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推进工业用能低碳化~积极使用新能源~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大力建设厂区、园区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实施能效提升工程~在水泥、钢铁、建陶、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开展能效对标。
2、实施生产过程清洁化改造。加强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推进闽江、九龙江、敖江等重点流域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在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推广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加快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大幅削减工业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实施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以工业炉窑、煤化工、工业锅炉等工业用煤领域为重点~围绕削减煤炭消耗量、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推动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汞削减、高毒农药替代等清洁生产重点工程~鼓励电石法聚氯乙烯、荧光灯、干电池、铅锌冶炼、温度计和体温计、废汞触媒及含汞废渣回收利用等企业~采用成熟、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实施改造~实现大幅削减汞使用量和回收汞资源,通过采用低毒农药产品对原高毒农药产品进行替代生产~或对原工艺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现大幅削减有毒有害物质产生量。综合运用工艺技术、环保、能耗、安全和质量等标准~建立化解过剩产能机制~淘汰污染重、
排放高、有毒有害的落后产品、工艺、技术和装备等。
3、实施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大力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对化工、钢铁、造纸、印染、饮料等高耗水行业实施改造~开展企业水平衡测试~加强工业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建立完善取水、用水计量体系~提高企业用水效率~控制工业用水总量~减少污水排放。实施水效领跑者行动~从火力发电、钢铁、纺织印染、造纸、石油炼制、化工等行业中~选择技术水平先进、用水效率领先的企业实施引领行动,总结水效领跑者的最佳实践~鼓励企业开展水效对标活动~广泛开展节水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培训~引导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应用非常规水资源~推行中水回用~提高工业企业中水利用比率,以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工业冷却水~推进海水淡化工程。
4、实施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改造。推动传统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建设一批基础制造工艺绿色化示范工程。加快应用清洁铸造、锻压、焊接、切削等加工工艺~重点推广数字化无模铸岛、清洁高效铸锻组合及零件轧制精密成形、铸造砂再生利用、激光—电弧复合高效清洁焊接、高效节材摩擦焊、少烟尘及无害化绿色焊接材料制备、少无切削液绿色加工等技术。推进热表处理清洁化~重点推广合金钢无氧化清洁热处理、热处理气氛减量化、真空低压渗碳热处理、替代电镀铬绿色表面处理等技术装备。
,二,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
1、强化工业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针对冶炼渣及尘泥、
化工废渣、尾矿、煤电固废等难利用工业固体废物~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扩大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试点~提高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附加值和利用率~实现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专业化~规模化和高值化。在龙岩、三明等主要矿区重点支持我省大型矿山企业开展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等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实施尾矿提取有价组分、尾矿充填、尾矿生产高附加值建筑材料等工程。综合利用冶炼渣、煤电固废等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高性能胶凝材料和节能建筑产品。通过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推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发展~形成工业固体废物与产品市场有机统一的产业格局。
2、壮大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轮胎、废塑料、废油、废旧纺织品、建筑废弃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等领域实施资源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引导再生资源企业对现有工艺、技术和装备进行升级改造~重点开展废旧材料、废旧机电产品等资源化利用~实施废塑料自动分选及高值利用~废旧瓶片制高档纤维~报废工业和办公设备绿色智能精细拆解与高效分选回收~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等技术改造升级。加快建设以城市社区和乡村分类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枢纽、分类加工利用相衔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广“互联网+回收”的新模式~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和整合再生资源信息服务平台。编制生产者责
《福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6-2020年)》相关文档:
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报送2021年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要点的函09-21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的实施细则12-22
福建省企业劳动合同范本模板3篇12-22
福建省劳动合同通用版12-22
福建省劳动合同范本12-22
福建省简易劳动合同3篇模板12-22
福建省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实施细则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