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細看到妙處
佳帖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用心不离乃是入神要路《珊瑚网卷二十四上明汪砢玉撰黄涪翁跋兰亭诸帖》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1] 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2] 向背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跋与张载熙书卷后》
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赵孟頫
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赵孟頫
夫有志于法书者心力已竭而不能进见古名书则长一倍余见此岂止一倍而已。赵孟頫
若得大年千文必能顿长爱其有偏倒之势出二王外也又无索靖真迹看其下笔[3] 处。《米芾草书九帖之四吾友帖》
他(谢无量)常教育子女不要祗限于临帖仅仅停留在临帖的技法上是不足取的。他还告诉我们不要祗限于纸上练字[4] 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能练习比如在衣服上腿上桌子上……用手指作笔划练习。他特别强调要“读帖”“读碑”仔细熟记每个字的笔划反复认真揣摩学会练心练眼练手三者融会贯通眼一闭字的轮廓都出现在脑海里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心悟手从。祖父告诫我们说写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日积月累刻苦钻研要有十年面壁看虱如轮的功夫不可以轻言射潮《谢无量书法集序》
用筆
用笔在心[5] 心正则笔正《后晋·赵莹·旧唐书·柳公权传》
方其运也左右前后却不免攲侧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绳此之谓笔正。柳诚悬之言良是古人得笔法有所自张长史以剑器容有是理雷太简乃云闻江声而笔法进文与可亦言见蛇斗而草书长此殆谬矣《苏轼·书论》攲 qī 倾斜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九势》蔡邕
今人字自不案古体惟务排叠字势悉无所法故学者如登天之难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6] 然后观人字格则不患其难矣异日当成一家之法焉《论写字法》
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7] 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跋与张载熙书卷后》
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所以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其次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又笔笔不同三字三画异故作异重轻不同出于天真自然异。又书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8] 其浑然天成如莼丝是也。又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褊。此虽心得亦可学入学之理在作字必悬手锋抵壁[9] 久之必自得趣也。余初学先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米芾自叙帖学书帖》
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自古及今余不敏实得之。榜字固已满世自有识者知之。米芾
古人作兰亭序孔子庙堂碑皆作一淡墨本盖见古人用笔迴腕余势[10] 若深墨本但得笔中意耳。今人但见深墨本收尽锋锐故以旧笔临倣不知前辈书初亦有锋锷此不传之妙也。《论书》
作书须知顿挫二字而顿为尤重顿不仅在住处又以下笔时为主住笔之顿不过略停发笔之顿非用全副精神不可也《大瓢偶笔卷七》
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11] 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画禅室随笔》
书法虽贵藏锋然不得以模糊[12] 为藏锋须有用笔如太阿下剸截之意[13] 盖以劲利取势以虚和取韵颜鲁公所谓如印印泥如锥画沙是也。细参玉润帖思过半矣。《画禅室随笔》
颜平原屋漏痕折钗股谓欲藏锋后人遂以墨猪当之皆成偃笔痴人前不得说梦欲知屋漏痕折钗股于圆熟[14] 求之未可朝执笔而暮合辙也。《画禅室随笔》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蔡邕·九势》
余书姿媚而乏老气自不足学学者辄萎弱不能立笔[15] 虽然笔墨各系其人工拙要须韵胜耳病在此处笔墨虽工不近也又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侧笔取研往往工左尚病右正书如右军霜寒表大令乞解台职状张长史郎官厅壁记皆不为法度病其风神至于行书则王氏父子随肥瘠皆有佳处不复可置议论近世惟颜鲁公杨少师特为绝伦甚妙于用笔不好处亦妩媚大抵更无一点一画俗气比来士大夫惟荆公有古人气质而不端正然笔间甚遒温公正书不甚善而隶法及端劲似其为人《论书》
作书之法在能放纵又能攒捉每一字中失此两窍便如昼夜独行全是魔道矣。《画禅室随笔》
余尝题永师千文后曰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后代人作书皆信笔耳信笔二字最当玩味吾所云须悬腕须正锋者皆为破信笔之病也东坡书笔俱重落米襄阳谓之画字此言有信笔处耳。《画禅室随笔》
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提得笔起则一转[16] 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今人只是笔作主未尝运笔[17] 。《画禅室随笔》
作线忌信笔信笔者即随笔滑去也即无所谓落笔亦无所谓收笔无从谈无垂不缩无往不复积点成线入目三分等意趣轻率而少变化《潘天寿论艺》
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如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此惟褚河南虞永兴行书得之须悟后始肯余言也。《画禅室随笔》
余尝评书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至如右军书如涅口经说“伊字具三眼”也此事要须自体会得不可立论便兴诤也《题绎本法帖》
往时王定国道余书不工书工不工是不足计较事然余未尝心服由今日观之定国之言诚不谬盖用笔不知禽纵故字中无笔耳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非深解宗趣岂易言哉《自评元祐间字》
余在黔南未甚觉书字绵弱[18] 及移戎州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今方悟古人沉著[19] 痛快[20] 之语但难为知音尔《书右军文赋后》
用笔要转[21] 不转恐锋顺行而偏也《徐用锡·字学札记》
他(黑伯龙)批评某个人的字时说“你那个笔尖儿没顺过来”魏启后
把笔毛用顺了,怎么写都不会把锋写乱,再写下一笔时不用重新整理笔锋《崔寒柏论怎样练书法(上)》
古人有挨纸提升之法笔尖不可离纸要使笔不提而手力暗提《清 汪澐书法管见》
字却要时时收笔提起方好《清 徐用锡字学札记》
他(谢无量)告诉我运笔全在腕力腕力控制得好最软的笔毛也能有弹性《怀念国学大师谢无量先生》
先生(朱九江)曰夫职运笔者腕也职执笔者指也,始知向不能书皆由不解执笔以指代运故笔力靡弱欲卧纸上也古人作书无用指者《笔阵图》曰下笔点画波撇屈曲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夫用指力者以指拨笔腕且不动何所用一身之力哉!《广艺舟双楫执笔第二十》
結字
东坡有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馀”宽绰有馀如东方朔画像赞乐毅论兰亭禊事叙先秦古器科斗文字结密而无间如焦山崩崖瘗鹤铭永州磨崖中兴颂李斯峄山刻秦始皇及二世皇帝诏近世兼二美如杨少师之正书行草徐常侍之小篆此虽难为俗学者言要归必竟如此如人眩时五色无主及其神澄意定青黄皂白亦自粲然佳帖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用心不离乃是入神要路《珊瑚网卷二十四上 明 汪砢玉撰黄涪翁跋兰亭诸帖》
米海岳书无垂不缩无往不收[22] 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然须结字得势海岳自谓集古字盖于结字最留意比其晚年始自出新意耳。《画禅室随笔》
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赵孟頫
本能之學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以意為先用意支配全以意行
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古人工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论书》
昔予大父大夫公及外祖特进公皆学畅整遗教经及苏灵芝北岳碑字法清劲笔意皆到但不入俗人眼尔数十年来士大夫作字尚华藻而笔不实[23] 以风樯阵马为痛快以插花舞女为姿媚殊不知古人用笔也客有惠棕心扇者念其太朴与之藻饰书老杜巴中十诗颇觉驱笔成字都不为笔所使亦是心不知手手不知笔[24] 恨不及二父时耳下笔痛快沉著最是古人妙处试以语今世能书人便十年分疏不下顿觉驱笔成字都不由笔《书十棕心扇因自评之》
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沈着极近晋宋人书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惟称文正公书与乐毅论同法余少时得此评初不谓然以谓才翁傲睨万物众人皆侧目无王法必见杀也而文正待之甚厚爱其才而忘其短也故才翁评书少曲董狐之笔耳老年观此书乃知用笔实处是其最工大槩文正妙于世故想其钩指回腕[25] 皆优入古人法度中今士大夫喜书当不但学其笔法观其所以教戒故旧亲戚皆天下长者之言也深爱其书则深味其义推而涉世不为古人志士吾不信也《珊瑚网 卷二十四上 明 汪砢玉撰 山谷评诸名家书》槩gài 1.古同“概”。2.古通“慨”感慨。3.古同“溉”,洗涤。
元符二年三月十三日步自张园看酥醾回烛下试宣城诸葛方散卓觉笔意与黔州时书李白白头吟笔力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后百年如有别书者乃解余语耳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人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心不知手手不知心[26] 法耳若有心与能者争衡后世不朽则与书艺工史辈同功矣。《论黔州时字》
意忘工拙
书字虽工拙在人要须年高手硬心意闲澹[27] 乃人微耳《论书》
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钦定四库全书_卷一百五十五 第 12b 页》
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暌虽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葢其初非用意而逸笔余兴淋漓挥洒或妍或丑百态横生披卷发函烂然在目使人骤见惊绝徐而视之其意态愈无穷尽故使后世得之以为竒玩而想见其人也于高文大册何尝用此《珊瑚网卷二十四上 明 汪砢玉撰 欧阳永叔论古法帖》
幼安弟喜作草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来求法于老夫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纳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双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书家弟幼安作草后》
作字要手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韵于静中自是一乐事。然常患少暇岂于其所乐常不足耶自苏子美死遂觉笔法中绝。近年蔡君谟独步当世往往谦让不肯主盟。往年予尝戏谓君谟言学书如溯急流用尽气力船不离旧处。君谟颇诺以谓能取譬。今思此语已四十余年竟如何哉《苏轼记与君谟论书》
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28] 都无刻意做作乃佳自古及今余不敏实得之。榜字固已满世自有识者知之。米芾
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因思苏之才桓公至洛帖字明意殊有工为天下法书第一。米芾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米芾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29] 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30] 。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
凡作字戏写亦如欲刻金石。赵孟頫
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李致尧乞书书卷后》
兰亭虽是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以为准[31] 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鲁之闭门者曰“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可以学书矣《跋兰亭》
兰亭叙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摹写或失之肥瘦亦自成研要各存之以心会其妙处尔《跋兰亭》
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32] 意在笔前耳承学之人更用兰亭永字以开字中眼目能使学家多拘忌成一种俗气要之右军二言群言之长也《题绎本法帖》
钟大理表章致佳世间盖有数本肥瘠大小不同盖后来善临拓本耳要自皆有佳处两晋士大夫类能书笔法皆成就右军父子拔其萃耳观魏晋间人论事皆语少而意密大都犹有古人风泽略可想见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题绎本法帖》
书家有最高境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绩学大儒必具神秀。故书以不学书不能书为最工夏商鼎彝秦汉碑碣齐魏造像瓦当砖记未必皆高密比干李斯蔡邕手笔而古穆浑朴不可磨灭非能以临摹规仿为之斯真第一乘妙义《赵之谦·章安杂说》
學問文章之氣
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今世号能书者数家虽规摹古人自有长处至于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谓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与也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乙巳观于沙市舟中同观者刘观国王霖家弟寂向小子相《题东坡字后》
东坡书随大小真行皆有妩媚可喜处今俗子喜讥评东坡彼盖用翰林侍书之绳墨尺度是岂知法之意哉!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芋芋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跋东坡书远景楼赋后》
王著临兰亭叙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字皆极妙同时称善用笔使胸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尽功也颜太史称张长史虽姿性颠逸而书法极入规矩也故能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如京洛人传摹狂怪字不入右军父子绳墨者皆非长史笔迹也盖草书法坏于亚栖也(书周子发帖)《钦定四库全书_卷一百五十五 第 12b-13a 页》
老夫不观陶谢诗觉胸次幅塞因学书尽此卷觉沆瀣生于牙颊间也杜子美云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真知言哉《跋与张载熙书卷尾》
余在黔南末甚觉书字绵弱及移戎州见旧书多可憎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差可耳今方悟古人沉著痛快之语但难为知音尔李翘叟出褚遂良临右军书文赋豪劲清润真天下之奇书也《书右军文赋后》
近世士大夫书富有古人法度唯宋宣献公耳如前翰林侍书王著书乐毅论及周兴嗣千字笔法圆劲几似徐会稽然病在无韵如宣献公能用徐季海笔暮年摆落右军父子规摹自成一家当无遗恨矣《跋常山公书》
观江南李主手改草表笔力不减柳诚悬乃知今世石刻曾不能得其仿佛余尝见李主与徐铉书数纸自论其文章笔法正如此但步骤太露精神不及此数字笔意深稳盖刻意与率尔为之工拙便相悬也《跋李后主书》
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气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数百年后必有知余此论者(东坡墨迹后)《钦定四库全书_卷一百五十五 第 12b 页》
少年以此缯来乞书渠但闻人言老夫解书故来也尔然未必能别工楛也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为少年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老夫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平居终日如含瓦石临事一筹不画此俗人也”虽使郭林宗山巨源复生不易吾言也《书缯卷后》按:缯[ zēng ]丝织品的总称。楛[ kǔ ]滥恶曰楛。粗劣不坚固不精致。
草書三昧
予学草书三十馀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今来年老懒作此书如老病人扶杖随意倾倒不复能工顾异于今人书者不纽提容正强作态度耳《书草老杜诗后与黄斌老》
旧为陈诚老作此书不知乃归杨广道已数年余滴黔南道出尉氏广道持以相访茫然似不出余手梵志所谓“吾犹昔人非昔人者耶”绍圣甲戌在黄龙山中忽得草书三昧觉前所作太露芒角若得明窗净几笔墨调利可作数干字不倦但难得此时会尔《书自作草后》
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跋与张载熙书卷后》
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右缠绕遂号为草书耳不知与科斗篆隶同法同意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苏才翁有悟处而不能尽其宗趣其馀碌碌耳《跋此君轩诗》
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然学久乃当知之墨池笔冢非传者妄也《论书》
楷法欲如快马入阵[33] 草法欲左规右矩[34] 此古人妙处也《论书》
大令草法殊迫伯英淳古少可恨弥觉成就尔所以中间论书者以右军草人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也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如左氏大令似庄周也由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跋法帖》
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古人学书学其二处今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丑恶处乃其可慨然者《論書》
余尝论右军父子翰墨中逸气破坏于欧虞褚薛及徐浩沈传师几于扫地惟颜尚书杨少师尚有仿佛比来苏子瞻独近颜杨气骨如牡丹帖甚似白家寺壁百馀年后此论乃行尔《跋东坡帖后》
颜鲁公书虽自成一家然曲折求之皆合右军父子笔法书家多不到此处故尊尚徐浩沈传师尔九方皋得千里马于沙丘众相工犹笑之今之论书者多牡而骊者也《跋洪驹父诸家书》
钱穆父苏子瞻皆病予草书多俗笔盖予少时学周膳部书初不自寐以故久不作草数年来犹觉湔祓尘埃气未尽故不欲为人书。《跋与徐德修草书后》
筆墨
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语此窍也。《画禅室随笔》
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肥肥则大恶道矣。《画禅室随笔》
觀世間萬緣
幼安弟喜作草携笔东西家动辄龙蛇满壁草圣之声欲满江西来求法于老夫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纳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譬如木人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双萧然矣幼安然吾言乎《书家弟幼安作草后》
然山谷在黔中时字多随意曲折意到笔不到及来燹道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拔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然比之古人入则重规叠矩出则奔轶绝尘安能得其仿佛耶《跋唐道人编余草稿》
余寓居开元寺之怡思堂坐见江山每于此中作草似得江山之助然颠长史狂僧皆倚而通神入妙。余不饮酒忽五十年虽欲善其事而器不利行笔处时时蹇蹶计遂不得复如醉时书也。《书自作草后》
字虽有质迹本无为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虞世南·书髓》陈雪湄按: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一旦心有所契,见相交融,握管使锋,自然逸态逐毫而应。此说是老子“专气至柔”之旨在书法上的运用。
写字首重下笔 看其下笔处
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
备其古雅
“下笔向背”应该是指笔画之
间往来映带牵丝顾盼呼应如春蚕吐丝
写字首重下笔,下笔要力到笔尖沈到帋里,不可信笔让笔飘浮帋上。如何发力?
何必择时何必择地
须静 令入神乃到妙处
唯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心无旁骛 一心一意
指端力透电 臂半圆腋半虚
肘外顶使力量达于指端写出弹性,要无处不弹簧,笔毫须鼓荡弹簧似
此处“迴腕”一指以腕为支点使指端便于双钩发力执笔二指写字时须运腕不得用指写字
“非以使毫”我的理解应该是崔寒柏先生所说的“描”,“使毫行墨”指的是按书写动作来自然书写 非描非画
“抵”重要,下笔“抵”笔才实字不飘浮易与纸摩擦阻力产生弹性。以意为先 意为力之帅力为意之军 用意即是用力意即力也 意到笔尖即力用到笔尖 笔往纸里弹
此处“迴腕”应指收笔动作用腕不用指写出弹性,要无处不弹簧,笔毫须鼓荡弹簧似
用笔迴腕余势用腕不用指写出弹性,要无处不弹簧,笔毫须鼓荡弹簧似
运笔动作须清晰不可模糊含混
下笔要“如太阿下剸截之意”
须手熟 不可责效
笔要实 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信笔”就是执笔不紧,松了。信笔者即随笔滑去也,即无所谓落笔,亦无所谓收笔
“转”字重要
使毫行墨而已不可信笔
笔不实 不能立笔
意到笔尖 力要用到笔尖
如太阿下剸截之意 以劲利取势
“转”“顺”的是笔尖
用笔迴腕余势
没有意到笔尖 信笔而为
用意支配 發揮整體和本能的作用
锻成触觉活力之本能自然之力
之自动良能者也 不加思索不烦拟意
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本能触觉之活力也
此处“迴腕”应指以腕运笔
用意支配 發揮整體和本能的作用
锻成触觉活力之本能自然之力
之自动良能者也
不加思索不烦拟意
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本能触觉之活力也
须无意于佳 须他好俱忘
全无刻意做作
写大字须如小字“锋势备全”不得模糊
因细看佳帖观之入神会之于心则下笔时随人意
观古人书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
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盖收尽锋锐
在端庄工整的外形中透出活脱生动的内涵
不能信笔草率从事
下笔要守法度“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孙过庭
《黄庭坚书论》相关文档:
清平乐 黄庭坚教学反思10-13
黄庭坚述职述廉签名05-29
汇报演讲稿黄庭坚语录作07-09
黄庭坚诗词全集2393首第二卷08-14
工作思路挑战书黄庭坚工作经历庆08-14
清平乐黄庭坚古诗的意思08-14
黄庭坚诗词赏析三首08-14
黄庭坚寄黄几复诗词赏析--兰州成功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室08-14
黄庭坚七绝 黄庭坚诗词鉴赏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