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开国大典》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三课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专题。《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对学生已经提出了“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的要求。这些为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感情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但开国大典的写作背景距今70多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难点:
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由电影《开国大典》片段(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或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录音导入。
2.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释题:“大典”是什么意思?——盛大而隆重的典礼。那么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3.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开国大典的那一天,请你们说一说,看到这四个字你的心情如何?
预设:
※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对课题的质疑,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 自主读文,检查预学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词。
重点指导:盏、爆、制、距、隆。
(关注学生“爆”字右下部的书写,是“氺”;“距”最后一笔是竖折;“盏”上部一点不要丢。)
(2)分别指名读生字和词语,相机正音。
(3)小组内互相介绍疑难字词,并分享识记方法。
(4)理解疑难字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强调基础的重要性。
(三)感知整体,梳理脉络
过渡: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怎样才能把当时那种宏大的场面写出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把盛大的典礼写清楚的。请大家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游行结束,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小组同学,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word/media/image1.jpeg
1.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点拨指导。
2.指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介绍经验:说说自己的小组是怎样划分着这些
场面的,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段首的中心句)
预设:
第一个场面:大典前1-4。
第二个场面:大典中5-13。
第三个场面:大典后14-15。
这篇课文就是按大典进行的顺序写的。(板书箭头)
3.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根据板书导读写作顺序,这是写大场面的一个重要写法。(板书:有顺序,有条理)
【设计意图】理清课文的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利于与文本进行初次对话,对开国大典的盛况有整体的印象,抓住文本的主线。场面描写是本课学习重点之一,让学生对场面描写有所了解。
4.那么这四个场面,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你有什么体会?对照课前预习单,谁来交流一下?
出示句式:( )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体会到了( )。
预设部分:
※生1:(典礼之前)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体会到了(开国大典非常的隆重,人很多)。
※生2:(典礼仪式)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体会到了(人们非常的激动自豪)。师:这部分,还能让你体会到什么?有补充的吗?(热爱领袖)
※生3:(阅兵式)的场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体会到了(军队强大,人民热爱军队)。
※生4:略。
刚才,同学们谈出了这么多的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了热烈、庄严的气氛,那么文章是怎么写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激动、自豪,热爱领袖等众多感受?
四、学习“大典前”这部分
1.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典前”。这部分除了介绍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物,还介绍了什么?(会场的结构和布置;群众进场)
2.(课件展示:会场平面图)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
3.指名看着平面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去读,通过汇报交流,找出典礼前会场布置的情况,使同学们对典礼前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4.从这一部分,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感受到?
5.学生汇报,品读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2)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黑起床,不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抓住关键词“直奔”“赶”,理解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
6.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字、词、句和段去体会开国庆典场面的隆重和热闹以及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心情。
(五)巧设情境,总结升华
1.下午三点整,毛主席走上主席台。现在,请同学们从屏幕上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播放视频)。
2.听着毛主席庄严的宣告、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肯定有很多的感触、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深入体会开国典礼的盛大,与学生发生连接,进一步深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本课时板书设计
word/media/image2.jpeg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衔接新课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者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2.请同学们借助思维导图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几个场面?(典礼前群众入场——典礼中的阅兵——典礼后群众游行)
3.上节课我们通过抓住重点的字、词、句和段去体会开国庆典场面的隆重和热闹以及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心情,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融入天安门广场的群众队伍中去,围绕着我们上节课共同研究的问题——文章是怎么写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激动、自豪,热爱领袖等众多感受的,继续去探究。(出示共学提示)
word/media/image3.jpeg
【设计意图】借助导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场景,为接下来走进每个场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铺垫。回顾质疑,总结学法,围绕着主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二)共学典礼阅兵式,感受自豪
1.走进典礼,感受庄重。
(1)品味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一段围绕“爆发”、“排山倒海”、“一齐”这三个词语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同时,引导发现这三个词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们那种急切想见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
(2)品味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布。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一段引导学生借助“欢呼”“欢跃”等词语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激动、兴奋。
教师补充火烧圆明园、1937年日军侵华在南京大屠杀、旧中国苦难人民流离失所的图片。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在血雨腥风中,坚强不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时代!新中国终于成立了,当家做主的人们怎能不欢呼、欢跃呢?
引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场三十万人的欢呼还不足以表达全中国人民的兴奋吗?——学生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小结:如此宏大、壮观的场面作者用这样的句式,就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多么精当的场面描写!让我们把这样的文字铭记在脑海吧!
(3)品读第三个场面——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
※“站”,指人民当家做主。
※“肃立、 抬起头、 瞻仰”这些词语说明了人们都很郑重,很恭敬,心里都非常不平静,可能是眼前浮现出了战火硝烟中那些付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
师评价引导:一个“站”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中国人民大家做主的姿态。以前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饱受欺侮和凌辱,不屈的中华儿女,拼死抗争,敢于血洒疆场,不惧马革裹尸,终于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在那一刻,人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2.进入阅兵式,体会威武。
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预设:
※“整整齐齐、完全一致”“钢铁巨人”“相等的距离”“相同的速度”,我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解放军的威武雄壮。
※ 我从“一字形”“人字形”这两个词中,看出了炮兵和空军的英姿。
(2)评价,引导: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你此时此刻也在天安门广场上,你也目睹了我人民军队的雄姿,再结合这些词语想一想,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你认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阅兵式场面的壮观?
预设:
※“不断地”“差不多”“喊哑了”“拍麻了”这些词语都表现出阅兵式的精彩。
结合课文描述想象检阅时的令人鼓舞的场面。
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3.走进游行,体会壮观。
(1)指名读书,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典礼时间持续得长。
※“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游行。游行※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游行队伍。
※“光明充满了这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象征着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如果说成“两支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走去”好不好?
预设:
※不好。表现不出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3)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
(4)感情朗读,感受情感。
【设计意图】结合重点词句,感受典礼及阅兵式的热烈、庄重的气氛,同时,体会文章点面结合的写作特点。
(三)整体回顾,揣摩写法
1.大典的场面深深感染着你我,大典的盛况让亿万人民群众欣喜若狂。我们感受到了大典那激动喜庆的气氛,感受到了毛主席那伟大的形象,我们为祖国骄傲。
2.回顾作者是怎样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具体,写清楚的?
(小结板书: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层次清楚)
3.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写学校升国旗的场面。
4.写作点评及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练笔,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场景描写中去。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最终回归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拓展阅读,升华主题
1.延学推荐一:大典的热烈宏大场面和毛主席的伟大形象一定让同学意犹未尽。课下,请同学利用网络看一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直观地感受那精彩的场面。
2.延学推荐二: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设计意图】教学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已知,要让学生带着求知欲、好奇心走出课堂。将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学以致用,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学习走向生活。
六、板书设计
word/media/image4.jpeg
《教育部审定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7《开国大典》》相关文档:
教育部聘用兼职老师岗位合同(精选3篇)10-08
教育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2023年度报告11-08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成立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管理委员会的通知12-14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发[1978]1号01-17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教职成[2010]12号01-19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关于统筹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01-2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悦读伴我成长” 职教学生读党报活动心得02-07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悦读伴我成长”职教学生读党报活动的通知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