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冠疫情对巴彦县农村就业的影响和思考
作者:***
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20年第04期
摘要:受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就业更是首当其冲。本文介绍了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巴彦县农村就业现状,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疫情 财政 农村 就业
新冠疫情对县域农村经济和运行造成巨大冲击,如何深入查找分析影响制约就业瓶颈短板,科学探讨寻求解决应对之策,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农村就业现状
(一)返岗就业情况
1.企业用工监测情况(截至3月20日情况,下同)。一是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27家,规上工业当期职工总数为2314人,实际到岗人数1928人,到岗率83.3%;二是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164家,复工率85.8%,应到岗人数3060人,已返岗职工数2483人,返岗复工率为81.1%;三是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6769家,企业复工率为90.7%,当期职工总数为11122人,已返岗职工9662人,复工率82.30%。3月末就业情况展现向好趋势。
2.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据工信、发改等部门调查反馈,一是为已复工生产企业解决复工问题14件次,解决运输车辆通行证320台,中小微企业生产秩序恢复井然,吸纳用工意愿较为强烈。二是建筑、家政、餐饮、销售等服务类工作岗位有所增加,其中:全县开复工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29个,包括百大项目2个(哈尔滨鸿展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巴彦)燃料乙醇300人,哈尔滨鸿展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巴彦)热电联产100人)、房地产开发项目5个、产业项目5个、公建项目9个、住建领域项目3个、市政项目4个和西集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总体用工人数达3250人。到3月末企业用工人数逐步增加。
3.转移就业务工人数情况。据交通、农业农村等部门调查数据显示,在行业分布上,务工人员主要来自巴彦镇等10个乡镇,建筑业仍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主要行业,其次是制造业,同时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有所显现。巴彦县现有农村人口54.2万人,富余劳动力28.3万人,一季度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9.8万人,从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转移1.64万人,第二产业转移4.82万人,第三产业转移3.34万人;从转移劳动力地域分布看,县内转移1.84万人,省内转移3.28万人,省外转移输出4.71万人。春节后继续外出务工的返乡农民工占2019年农民工外出务工总数的52%。3月末转移就业人员稳定增长。
4.县内各类企业经营状况和用工情况。据市场、文旅、工信等部门调查,一是旅游业、文化娱乐业、住宿业等行业受疫情冲击最大,疫情期间共登记旅游企业6家,5家旅行社,1家一台山风景区,在岗职工共55人,现返岗职工仅15人;县住宿业登记户数109家,当期恢复营业户数0家,娱乐业登记商户13家,当期恢复营业户数0家;二是对各网络点餐平台数据采集显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个体工商户,如居民服务业、零售业、餐饮业在逐步复工基础上,大部分已实现线上运营,群众线上购物活力激增,个体工商户经营状况持续好转并有吸纳就业人员迹象。3月末在行业分布与经营状況上仍存挑战。
(二)政策落实情况
1.落实金融政策情况。一是加大对复工复产企业支持,要求金融机构与工信局提供由信贷需求的7家企业对接,做到“费用不增、力度不减”,对于不能及时还贷企业给予延期还贷、展期等便利,防止企业因此出现不良信用记录。截至3月末,农发行为龙粮油脂等3户企业贷款5000余万元;工行为县医院贷款1200万元,用于升级改造;农行为341户农户降低利率,涉及1857万元;联社为10户企业发放贷款17400万元;龙江银行为兴隆裕宝热力贷款1366万元,并为一户受复工影响的企业续贷500万元;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发挥支持春耕、专项支农导向作用,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扶贫项目贷款、产业贷款,做到应贷尽贷。到3月末,联社发放符合专项再贷款条件的低息贷款2000余万元,支持涉农领域发展;三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适当放宽创业担保条件,推动奖补政策落到实处,若因缺乏抵押物、自身信用等级不足的小微企业,为其加强增信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
2.落实社保财税情况。一是严格落实三项社会保险阶段性减免政策,及时开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阶段性减免、缓缴及退费工作。截至3月中旬,经社保经办机构核实统计,巴彦县共有符合减免条件的中小微参保企业120家,免征社保费1010万元,对于2月份企业已缴纳的应减免社会保险费,已全部实行企业无申请退费,于3月末社保费全部退还到企业共计149.5万元;二是设立稳企稳岗专项资金,主要通过压缩一般性预算支出和盘活存量资金等渠道形成此项资金,用于企业贷款贴息、贷款担保和社会保险保费补助等,促进企业增加人员就业;三是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县税务局全面落实支持复工复产4个方面12项政策,其中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退还或免征增值税,对参加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凡获得政府规定标准的疫情防治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3.落实援企稳岗社保情况。一是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和技能提升补贴支持企业稳定发展,严格落实省市加大援企稳岗政策实施力度,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放宽中小微企业裁员率政策标准,对2019年度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12个月裁员率符合条件的非失信中小微企业,积极开展将稳岗返还款直接拨付到企业缴纳社会保险银行帐户的协助工作。二是扎实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大厅与网上服务深度融合,高质量完成营业执照、身份证信息等74项数据在市政务服务网的共享应用,创新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为企业创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三是部门联合织牢信息网,由县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牵头,发动全县18个乡镇政府,建立农民工微信工作群,及时推送广东、浙江、山东等地企业及省内企业用工需求,拓宽农民工务工门路,并针对建三江农垦集团季节性用工需求量大的实际情况,调查农民工务工意愿,确保用工需求和务工岗位的有效衔接;四是提供政策红利,县住建、人民银行等专班成员单位,为鼓励和引导企业吸收本省市县的劳务用工人员,对吸收本市县农民工就业人数超过企业用工总数50%的企业,在企业综合信用评价中给予加分,并优先推荐企业资质晋升和增项,促进企业提高吸纳就业能力。
(三)重点群体情况
1.巴彦县城镇新增就业情况。一是乡村就业人口的迁移,体现在乡村就业人员逐年减少和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二是高校毕业生,主要是毕业后不再升学的普通高校和研究生毕业生,以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三是退役军人群体逐年增加,就业压力较大;四是受疫情影响导致的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困难群体。
2.重点群体就业情况。一是针对农民工群体,巴彦县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扶贫车间等积极吸纳农民工就业,到3月末共开发扶贫就业岗位,从原来499个拓宽到956个。二是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县就业局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12类人群及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鼓励求职群体由就业向创业发展。县残联根据《黑龙江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深入县域各企业宣传国家政策,据统计,县内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有10家,安置残疾人就业20人;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合作社有12家,安置残疾人及其家属就业共103人,其中:打长工35人,打短工68人。三是针对其他群体,县妇联依托妇联所属的网络平台,积极推进“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广泛动员妇女参与“网上学技”等活动并认真细致做好政策宣传解读,对接解决妇女就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充分利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发布复工企业招聘信息,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政策解读、咨询、指导等服务并组织开展线上培训,参加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85人。
二、新冠疫情对就业影响的主要表现
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到生产、消费和民生等社会福利,会对税收和失业救济等公共财政收支造成冲击。新冠疫情带来的强烈冲击,对农业大县波及就业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负面影响更大。
(一)供求驱动矛盾突出
疫情防控期间,受政策和疫情期间管控限制,就业质量有所下降,用人单位阶段性停工停产并且在复工复产后仍然采取一定的管制措施,中小微企业受到严重冲击,而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又受信息不通、交通不便等客观条件限制,致使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找工作难同时并存,产生叠加共振效应。
(二)重点群体面临就业困难
由于重点求职群体存在技能短板,部分劳动者无学习新技能的平台和途径,缺乏具有竞争力的职业技能,在企业现场招聘受限,加之部分求职者缺乏面试途径,同时可供农民选择的就业渠道不宽,存在失业风险,造成无工可打、无钱可赚的困难局面。
(三)灵活就业人员就业难
为防止疫情扩散,给人员流动性比较强的行业,如餐饮、旅游、住宿、电影娱乐、教育培训等带来更大冲击,从业者的流动主观意愿和客观流动率已经降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就业心理压力加剧,严重打击就业积极性。
(四)务工收入遭受影响
疫情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复工时间延长,工作时间减少,劳资矛盾有所激化,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压力加重,给低收入群体和刚刚脱贫的农村居民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面临贫困和返贫的风险。
(五)就业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新就业形态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扩散,农村传统就业形式逐步被取代,就业组织形式更加灵活,逐步加速向网络主播、网红经济、滴滴专车、代购、外卖等消费领域延伸,推动形成新职业者。
三、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笔者结合对近期疫情发展趋势和巴彦县就业市场的观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搭建就业平台,强化政策导向
科学制定《巴彦县农民转移就业奖补实施细则》,引导信贷资金向小微企业倾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加快推动征信二代系统上线升级及后续运维,优化信息采集和应用流程,利用好“互联网+政务”平台,开通“绿色通道”,优化办事流程,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线上招聘空间。
(二)开展专网培训,提升就业技能
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活动,依托华强培训基地和县残联举办的“绿叶沃土”平台,加大对残疾人农村实用技术岗位培训,通过“龙江巧女”、“龙青电商培训班”等网络培训宣传动员广大农村妇女和青年参与线上平台学知识、强技能。
(三)提供创业支持,激发创业活力
政府设立担保基金,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落实好贴息贷款政策、补贴政策,同时要创新方法,打破“唯抵押”论,与财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成立创业贷款担保基金共同发力,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作用,为全县各类群体搭建好创业平台。
(四)开设专线服务,解决就业难题
建立外出农民工信息档案,增加用工需求数量、工种、用工单位及打工收入信息,减少农民工因信息闭塞无序流动,降低返岗出行风险。推行乡镇干部包保机制,依托“农民劳务输出周”载体,继续采用“点对点、一站式”方式运送外出返岗人员,安排专人负责返程专车的具体工作。
(五)开展专场招聘,促进双方对接
依托省公共招聘網络和政府网站、县广播电视台、县乡村屯四级劳转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用工双方精准匹配。深入开展企业走访、财务辅导等活动,利用好金融业务联络两个微信群,就近吸纳务工人员,加快县内转移就业。
《关于新冠疫情对巴彦县农村就业的影响和思考》相关文档:
关于新冠疫情对巴彦县农村就业的影响和思考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