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即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又给社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关键词】老龄化;经济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摆在我们党和政府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积极采取正确对策,对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会给经济增长、产业演变、文化进步、社会发展等带来一系列影响。
1.1人口老龄化使社会老年抚养系数加大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和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加之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生育率持续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降低,老年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被抚养人口不断增多,将直接导致抚养系数的提高、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加重。
我国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的,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社会供养矛盾突出。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水平,使得社会对老龄化的承受力较为软弱,尤其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致使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重在城市,而农村的覆盖面则相对较窄,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相对城市将更加突出,可见,在推进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措施的过程中,尤其是农村的力度亟待加强。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额和离退休费用呈连年猛增的趋势。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医疗资金的迅速膨胀。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这一问题随着高度老龄化的到来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1.3人口老龄化使为老服务的社会需求快速扩张、加大
当前,由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1.4人口老龄化对现代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挑战
2.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和建议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解决得如何对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2.1认清人口老龄化形势,增强全社会的忧患意识
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峻性、紧迫性,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把握老龄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把解决老龄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法律法规,调整社会经济政策,积极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
2.2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
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当前,社会发展正处于总抚养系数低的时期,也就是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最有利于获取“人口红利”时期,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促进经济的腾飞,为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打好物质基础。
2.3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确保老年人生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得到提高
建设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老龄社会日益突出的养老医疗服务等矛盾的制度保障。要在健全和完善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系的同时,大力推广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制度,努力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积极推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
2.4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老龄化社会、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政府应该制定和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支持和扶植老年产业的发展,吸引社会力量和资金投向老年产业。要引入市场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老龄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当前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鼓励社会和个人生产和销售老年用品、开办家政服务、兴办老年公寓和托老所等老年福利设施,实施国家对老年服务业的扶持保护政策,建立健全老年服务业发展规划。
2.5加快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新模式
要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步伐,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拓展为老服务领域,丰富为老服务内容,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周到、管理规范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各种形式,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促进社区服务社会化。要把社会化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密切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安度晚年。
3.结束语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制约经济长足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事关民生,事关和谐社会的构建,应未雨绸缪,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迎接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摘要:目前我国的入口老龄化正迅速、大规模、高龄化的到来,而我国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很难适应这种人口老龄化的形势。针对这人口变迁趋势,我国应当借鉴其它国家经验,大力发展经济,改革现行体制,逐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照料服务体系,促进健康老龄化。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保障;改革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态势与特点
我国人口基数大,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6.95%。到目前更已接近1.32亿。而且持续增长势头强劲,预计2025年60岁老年人口可达2.8亿.占总人口的18.4%左右;2050年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以上。老龄人口中,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l,1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作为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个人口大国.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呈现出 未富先老 的特征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人口发展达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而生.呈渐进步伐,当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NP一般在l万美元以上。而我国成为老龄化国家时.人均GNP仅为800美元。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用于老年人口的养老支出,与收入水平的变动、老年人口规模及比重有密切关系,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龄化和大规模高速度的老龄化发展对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而言是一次挑战,经济压力不言而喻。
(二)我国老年人口在区域分布上呈不均衡性
在上海,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l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整体而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明显低于东部。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愈益突出
我国城乡差别与人口流动使农村人口老龄化更加突出。就静态而言.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就动态而言,由于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携带子女流入城镇,城乡老龄化的程度正在接近.因此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愈益突出。
(四)女性老年人负荷沉重
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历史、文化、社会等原因.老年妇女容易受到性别和年龄的双重歧视,老年妇女比低龄妇女以及男性老人在生活上面临更多的困难,并往往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障提出改革要求
社会养老保障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人口老龄化对其的影响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首先,养老保险居于社会养老保障中最根本的一环.以资金缺口直接衡量的话,人口老龄化使养老金和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支出大量增加。据统计,从1985年至1997年的l2年问,我国用于社会福利等各项支出从327亿元增加至3,043亿元,增长近l0倍,其中用于离退休、退职职工保险福利的费用(包括退休金)支出从149亿元增长到2,068亿元,增长了l2倍多,比同期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快得多。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看,社会保障各项费用的增长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近年甚至用于社会养老保障的基金人不敷出,据报道,仅2003年,由人口老龄化引发基金缺口,中央财政就至少要补助350亿。
其次,人口老龄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受到削弱,急需社会养老保障向更高层次迈进。我国人口寿命的延长,使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家庭内的代际数将相应增加;伴随父母年龄的提高,子女的年龄也在相应提高,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产生,家庭供养能力会有所下降。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发展,带病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比重日益增加,所以老龄化发展只解决经济供养是不够的,还要解决好社会照料和医疗护理问题。因此,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功能,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事业,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缺失,满足日益增强的社会养老需求,是人口老龄化提出的一个现实要求。
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社会养老的发展同样面临较多的制约因素,如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低、缺乏系统的老年服务体系、养老设施严重不足、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偏低等。具体就养老保险来说,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实行的 社会统筹 与 个人账户 相结合的养老保险计划,现收现付,从目前的情况看,每年的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还在不断地加大。据统计,25年后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可能会从现在的2000亿元增加到1.8万亿元。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在现行的养老保险计划下,中国的基本养老基金将在2032年左右开始出现收不抵支。现收现付制如果不进行改革就有可能把国家财政拖垮,很高的收缴比例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负担。因此,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瑞士和日本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启示
瑞士是欧洲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日本是亚洲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由此而来的养老保险问题日趋严重。面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两个同属于世界首富之列的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防范措施,调整和改革了各自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一)增加企业和个人的义务
瑞士和日本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时,都以国家的基本保险为核心。这种单一的公共支柱虽然解决了社会再分配的功能,却难以同时肩负储蓄即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和保险即保障退休工人的基本生活的功能。两国的做法都是建立国家、企业和个人各自负责的多支柱制养老保险制度。在原有国家的基本保险基础上,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支柱。同时,国家给予一定的优惠税收政策,鼓励个人通过储蓄为退休积累一定的养老金,将个人多余的资金以储蓄的形式进行融资。
(二)规范原有养老保险体制、控制新的养老保险规模
日本新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着手来规范原有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养老保险的收入,同时,控制新的养老保险收益规模。而瑞士则更多地通过复杂的收益与缴费的精算关系,确保贡献与收益的平衡。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世界发展的影响.doc》相关文档: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社会学思考11-27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11-27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障的影响11-28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1-28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及解决方案11-28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应对11-28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世界发展的影响.doc11-28
人口老龄化趋势对政府对社会的影响11-28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