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史海引领]
“租界史话”
租界,起初只是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租赁的居留地,但侵略者利用清政府的怯弱,一步步蚕食中国主权,把居留地变成了“国中之国”。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英国首先从《虎门条约》中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及其房屋”的特权,这是租界建立的最早的条约依据。1845年11月,英国通过《上海租地章程》取得了第一个租界,此后其他列强争相效尤,在上海及其他通商口岸强划租界。在1876年以前的所有条约中,外国人居住地,都只有租赁权,没有占有权。后来,列强借口人满为患,扩大租界;借口华洋杂居必须维持治安,设立了警察和法庭,成立了一个机构,英文句字municipalcommittee,直译就是“市政委员会”,为了掩人耳目,取了一个“工商部”的中文名。租界由先前的外侨居留地,变成了中国政府权力难以鞭及的“国中之国”,租界的性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租界成为了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中国人民的据点。“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就是租界对中国人侮辱的真实写照。
[教材知识详解]
一、 不平等条约与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知识串讲』
1、 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2、 通商口岸开放
(1)《南京条约》五口通商
(2)《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增开汉口等11处通商口岸。
3、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1)《南京条约》规定中央协定关税,中国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2)《望厦条约。规定中国变更税例须与各国官员商协,中国从此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3)《天津条约》明文规定中国关税率为5%,详货内错只交2.5%的税额,中国彻底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4、对中国的危害
(1)外国经济势力深入内地,扩大了外国对中国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旧式航运业的衰落和大量失业。
(2)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极大地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说文解图』
1、《1849年上海法租界》(教材48页)
1845年,英国领事以“华洋杂居,事端难免”为由,向上海官员申请土地。上海官员本着“少生事,勿相扰”的原则,欣然允诺,认为把洋人圈到一块地皮上,少和中国老百姓接触,自然可以免去许多是非。这样,英国轻而易举地在上海得到了占地830亩的第一块租界。英国租地成功,极大地刺激了法国,法国依据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向上海地方官要求建立租界并得到允许,不到10名法国人租地近千亩。租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屈辱的象征。
『例题解析』
例1、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中国被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解题思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货商品输出大为增加,其中棉纺织品居多,洋布、洋棉物美价廉,出现畅销,导致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逐渐破产。
答案:C
方法技巧:全面评价历史事件。尤其是要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影响。
二、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知识串讲』
1、原因:
(1) 根本: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得的经济特权
(2) 直接:外国商品质优价廉
2、演变
(1)1842—1845年,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2)1846—19世纪60年代前,外国商品不能大量倾销。
(3)19世纪60年代后,西方列强再次长驱直入
『例题解析』
例2 1853年,中国均为消费英国的棉纺织品只有0.75便士,只相当于洪都拉斯人均消费量的一千二百四十六分之一。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通商口岸太小,英国商品滞销 B.中国人赤贫,洪都拉斯人富裕
C.中国自然经济阻碍 D.中国国内商品丰富
解析: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外国商品其有顽强的抵抗力。这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经济根源。
方法技巧:从生产力(经济)的观点认识历史现象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经验。经济变化是一切其他社会现象变化的基础。理解了这一点,对于很多选择题就容易做对了。
三、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
『知识串讲』
(1)含义: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地位:一直在中国传统社会占据统治地位。
(3)特点:①“男耕女织”式的家庭经营 ②自给自足
2、变化的原因:资本主义入侵,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3、变动的表现
(1)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2)中国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自给成分,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3)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说文解图』
1、 《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的破产农民》(教材50页)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曾经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成为一无所有的劳动者,只能大量涌入城市,靠出卖劳动力为主,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他们也成为列强侵略下的牺牲品。
『例题解析』
例3 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经济结构带来的变化有( )
A.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B.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C.中国的阶级结构出现了买办阶级 D.自然经济不再占统治地位
解题思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到新中国成立,一直占统治地位。中国其他的经济成分,如民族资本主义所占的比例一直很小,从而导致中国近代社会一直都没能发生根本性的质变,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答案:A
方法技巧:正确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给中国经济变化带来的程度大小是理解近代中国社会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
[技能拓展应用]
1、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1) 社会经济变化①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③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出现。
④中国出现了近代企业,如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2)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在华销售情况及原因
1 1842年—1845年,外国商品对华输入额逐年递增。原因:列强凭借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得政治经济特权,争相对华倾销商品。
2 1846年—1860年,外国商品输入总额下降,洋货现滞销。原因:a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英国等国向中国倾销鸦片,大量白银外流,从而直接排挤了其他工业品的销售。c许多外国商品根本不适合中国人的生活和消费习惯。d广大人民受到双重剥削,购买力低。e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影响了列强在长江流域请小商品 f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开辟的通商口岸主要局限于东南沿海狭小的地域。
3 60年代后,大量商品长驻直入。原因:凭借从《天津条约》获取的低关税和子中税等特权倾销。
例1、
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的棉花客大都折本。”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B.松太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
C.手工棉纺织品当时需求量下降 D.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冲击
解析:回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洋布大行”、“棉花客大都折本”从而找出正确答案。注意D项“民族工业”的提法不正确。B、C表述不合情理,也不符合真实情况。
答案:A
2、鸦片战争前中西经济差异和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 中西差异:鸦片战争前中国同英国相比在经济方面的差异: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综合实力有了巨大发展,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中国仍处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清政府财政困难,入不敷出。
(2)侵华影响:①从世界范围看,殖民扩张实质上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同时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②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一方面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独立,是造成中国近代日益贫穷落后的根源;另一方面,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③总之,就其主观动机而言,列强不希望中国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发展自己的经济,其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是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的。历史的结论是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压迫,中国才能富强起来。
例2、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试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种观点。
解析:本题为一道评价题。评价题“三步曲”:有评述题、评论题、评析题三种。第一步,理清史实,据意取舍;第二步,选择方法,分清主次(三种:先述后评、先评后述,边述边评);第三步,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本题关键是要弄清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动机和客观后果。然后结合史实进行分析。
答案:(1)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2)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3)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首先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其次是加速中国内部变革。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思想上,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新思想。(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他,中国由封闭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中,最主要的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a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通过侵略战争获得的特权,疯狂的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由此可见,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b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国内市场不断扩大,诱使着农业生产向商品经济转化。
(2)影响:a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它准备了发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商品市场、大量的雇用劳动力、充足的货币,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B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列强侵华的结果之一。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c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基,他的逐步解体,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例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增加,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的自然经济全面解体
B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西方人喜欢喝中国的茶,穿中国的衣服
D中国的茶、丝生产的商品化程度高
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实际上是中国沦为列强原料市场的一种反映
答案:. B
[综合例题讲解]
[基础巩固题]
1、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材料中所述的现象可以说明( )
A.全国只有10%的家庭穿用土布 B.中国土布土棉质量急剧下降
C.东南沿海纺织业受到冲击 D.福州地区人民购买力较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尤其是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影响。
答案:C
评注: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是历史考查的基本手段。这种能力的获得主要是要搞清楚阶段特征,只有明确阶段特征,才能够理解复杂的历史现象背后隐藏的实质。
2、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一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也不例外。
请回答:
(1)中国是怎样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2) 它对中国经济的主要危害是什么?
(3)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占领中国市场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方面的抵制?
解析:本题把中国经济的变化放在世界大背下考查,中外融为一体,学生要能够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同中国经济的变化联系起来思考。
答案:(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中国的农副产品生产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需要,开始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中国的农副产品生产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需要,开始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60年代,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获取了更多的经济政治特权,进一步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加速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同时加紧倾销商品,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市场。19世纪末,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利用廉价原料在中国投资设厂,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它导致农民、手工者大批破产,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的贫困和落后。(3)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外国的抵制。
评注:运用联系的观点把古今,中外历史联系起来,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与技巧。
【信息给予题】
1、 word/media/image1.png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近代中国棉纱进计表
时间
进口棉纱/万担
1872年
5
1890年
108.2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期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牛庄,每包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同量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请回答:(1)图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什么经济形式?图二所示现象的大量出现对图一反映的经济形式有何影响?
(2)结合材料二,说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棉纱进口的变化情况。
(3)结合材料三,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解析:本题通过图片、表格文字等多种信息形式展现了鸦片战争给中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1)图一反映了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以家庭为单位,小农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统治地位,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影响:受外国商品的打击,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随着传统经济结构解体,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2)情况:棉纱进口大幅度增加。
(3)原因:西方国家的先进纺纱技术,使其绵纱价格低廉,得以利用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在中国倾销,使棉纱的进口量急剧增加。
评注:关键把提供的有效信息提炼出来
『拓展探究题』
4、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受到沉得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通过鲁迅先生的小说来表现当时的中国农村变化,富有新意,使各个学科实现了贯通,不失为开拓历史命题的新领域。我们要能够把历史知识和小说描述的现象结合起来。
答案:C.
评注: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加强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失为学习历史的新途径
5、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下图表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
word/media/image2.png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新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a) 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b) 近代和70年代以来中国开放有何不同?
解析:本题通过比较近代和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到民族独立是国家繁荣的前提
答案:(1)东南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各省和中国内地(或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
(2)经济主权受到严重损害;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地区;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近代城市的崛起。
评注:以史为鉴,古为今用。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增强社会主义信念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
[课后习题答案]
[阅读与思考]
“奇怪的结局”其实并不奇怪。因为中国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种经济结构对外国商品有顽强的抵抗力;再加上中国经济落后,广大农民生产非常贫困,也无力购买外国商品。
[自我测评]
1、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
(1)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主要有: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俄美英法四国《天津条约》、英法俄三国《北京条约》。(2)危害: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导致中国更加贫穷落后。
2、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大量洋货涌入中国;中国海关税收被洋人控制;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第10课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相关文档: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10-29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1-27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11-27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11-27
鸦片战争的影响11-27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11-27
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11-27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论文11-27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积极影响11-27
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