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以此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同时,出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农村面广,农民数量多,农业产业不发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愿景,任重道远。
—支农投入较大,但综合效益低。近两年来,建沼气池、改水、改路、改土、改电、改房再加上农业税直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村低保、民政救济、社会捐助等方面的投入很大,但由于面大、点散,没能发挥综合效益,农村面貌难有根本的改观。
—劳务产业发达,蕴藏着忧患。一是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发展的差距。外出务工人员事业有成后,大都选择在城镇安家置业,成为了推动城镇发展的新生力量和重要的人力资源。而留在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老,越来越少,房屋、土地闲置现象严重。我们所创建的一些“四在农家”示范点虽有新房子,但无新农民,无新产业,缺乏生机与活力。二是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外出务工的除了少部分在城镇站稳脚跟外,大部分农民无固定的务工场所和职业,无稳定收入,而又向往和追求城市文明不愿回到农村,成为游离在城乡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
—农业产业化发展遭遇土地流转瓶颈。农村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大障碍。有的农民全家外出多年,土地闲置;而有的农民在产业调整中想扩大规模,又苦于土地不集中。外出务工的农民把承包的土地当成是自己落叶归根的最终保障,因此在长期流转上不积极,甚至漫天要价。在土地流
转难的情况下,再加之山高坡陡,土地本身不连片集中,招商引资也难。
启示与思考
县委曾经组织我们到成都考察过城乡一体化建设。成都被列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把战旗村作为第一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示范点,按照“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布局”五个一体化的目标,探索建立了“以地融资,以地兴业,以地增收,以地富民”的成都模式。
—规划建设新住宅区,集中居住。该村规划 亩土地,建设了可容纳 户村民居住,设施配套的小区。小区和城市小区一样,通水电气,有停车场,地下管网齐全,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幼儿园、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
—以地生财,解决资金瓶颈。建设新社区投资近 亿元,而政府和城投公司并没有负债,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户补交购房款 万元;二是土地流转收入。以前农村宅基地少则八分,多则两三亩,浪费严重。战旗村对原来的宅基地统一集中起来收归集体后,除公共建设用地外,还节约 亩。根据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这部分土地流转为城市建设或工业用地,受益高达 万元。两项收入相加,减去投入,还盈余 万元。
—以地招商,增加农民收入。战旗村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企业注入资金的方式,组建农业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将逐步集中全村土地,采取自主开发和对外招商等方式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全村土地规模化、集体化经营。合作社采取入股保底,收入二次分成的方式,保障农民集中居住后收入只增不减,村民还可进入园区成为产业工人。战旗村的企业都是涉农企业,基本能保证愿意就业的村民成为产业工人,获得稳定的务工收入。
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使农民充分、广泛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减少盲目的流动。同时,可以为外出务工人员搭建返
乡创业的平台,吸引人才、资金、技术回流,为促进农村的发展添加动力。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长久和谐。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又要结合自身实际,丰富“四在农家”创建内涵,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规划、农民主动参与、发展支柱产业、整合项目资源”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一是政府要主导规划。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二是要发动农民积极参与。要通过深入宣传活动,让农民认识到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投身于规划、拆迁、产业发展、流转土地等各个环节。
三是要发展支柱产业。每规划的一个点,必须要有一项支柱产业。没有产业的支撑,农民富不起来;农民不富,难以安居乐业。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通过土地治理,提高了耕地质量,集中了土地规模,可以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的环境,同时激发农民身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四是要整合项目资源。规划实施好国土开发整理项目,整合相关项目,用于规划建设新住区,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现在农村许多农户举家外出或已搬迁到城镇居住,其土地和房屋长期闲置,有的已将自己的房屋、承包的田土、山林打捆廉价转卖。如果给予这部分农户一定的补偿资金、准予其在城镇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政策,可以置换出大量耕地,进行整治后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农业。
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二)
关于慈城镇城南片新农村及城乡
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及建议
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 的战略选择。推进 新农村建设规范、科学、健康地发展,科学的规划是前提和基础。如何围绕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更好地发挥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全镇乃至全区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基本成效
近年来,各村围绕建设“村美、户富、班子强”的现代化新农村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村整体面貌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部分示范村根据“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委托城建规划部门或高等院校,精心编制了村庄建设规划,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后 实施。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各村按照工作要求,加大力度,狠抓村庄绿化、改水改电等重点实事工程建设,有力地改善了村庄形象,提升了村庄品味。各村还结合环境整治系列活动,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努力营造优美的人居环境。以此次国庆村的住房制度改革试点为例:
国庆新村建设探索宁波市、-- 北区在近城新农村建设中撤村建居、社区化管理趋势下,建设工贸型新农村中居民点和基础设
施相对集中配臵、建设与传统农村居住合理继承的新模式,把新村建设成现代于传统和谐共生的农村集中居住区。新村项目选址于慈城镇大宝山地块的 亩土地,东至大宝山,南至绞头自然村,西至-- 北大道,北至中华路延伸段。项目总投资为 亿元(其中土地等费用为 万元),规划用地面积为 平方米,建造多层公寓,总建筑面积1 平方米,建筑密度为 %,容积率为1.72,绿地率为 %,总套数为 套。本次的试点工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优化农村村庄和城乡用地布局的重要一步。
二、主要问题
1、规划频繁变更,发展后劲不足。在编制规划中,有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就是领导换一任规划方案换一个,主管领导拍脑袋决策,无长远规划,无经典之作,这样势必会影响新农村的长远发展。建设 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是贯穿在整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相伴而行、共始共终。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要有战略眼光和长远眼光,不仅要做好近期规划,还要对村庄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和展望。
2、村庄规划不到位、不全面,缺乏地域特色。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庄规划已得到各界的重视,并把其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实际工作中,村庄规划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村庄规划不全面。目前在村庄规划上存在重村庄建设而忽视其它建设内容的以偏概全倾向。实践证明,一些小康明星村和示范村在规划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把村庄建设、生态环境、产业、文化社会事业一并纳入村庄整体规划,将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融到一起,规划全面,凸显出整体效应。因而,这些村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充分显现出来。反之,新农村建设就会缺乏发展潜力和后劲。二是村庄规划地域特色不突出。部分村庄规划没有延续原有村庄的传统空间,导致村庄规划缺乏特色。有的村庄规划设计周期短,规划和住宅设计缺乏特色,失去了乡土文化的特色,造成千村一面,城乡一貌。这不仅从空间上破坏了原有的村庄特色,也对农民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产生误导。
3、规划的落实和刚性执行不适应城乡规划一体化的要求。违法违章建设和随意改变土地功能性质、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现象时有发生。规划执法力度有待加强,与土地、城管和相关监管部门缺乏联合执法的有效机制和对策,影响了规划的刚性和权威,规划管理工作难以向下延伸。
三、对策建议
1、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新农村建设规划,涉及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编制规划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优秀科技成果,对农村进行整体规划。
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加强规划的管理十分必要。一是既要统筹城乡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村级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管理;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保证规划编制的顺利进行;三是要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办法及技术规程,使规划的编制有章可循;四是与规划内容相关的部门要联合协调,科学预测未来人口流动、产业发展、资源变化等各方面的发
展趋势,保证编制质量;五是要出台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并在严格执行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切实把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到实处。
2、重视农村发展,实现强村富民。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保证,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将其放在首要位臵。规划内容要适应农村发展的新要求,突出产业规划,以富民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全面发展。在规划中要特别重视农民居住与生产发展互相适应、互相协调、和谐发展。在此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农村 %村级留用地的问题。目前,部分农村涉及大量的征地拆迁,甚至已完成撤村建居,村级留用地已成为他们继续发展村 经济的支柱载体,如何科学规划利用村级留用地也已成为关系到村级经济兴衰的大事。慈城高新开发区已正在规划,政府是否能考虑将村级留用地部分集中规划分拨利用,建造标准厂房;部分通过现金支付方式兑现,从而令村级留用地真正得以落实,使农村 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3、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特色和个性是村庄规划建设的生命力。特色主要在三个方面,即自然地理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和建筑风貌特色。要根据村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脉、风土人情,结合民风民俗,合理利用特殊地形,体现乡土气息,确定建筑风格及建筑群组合方式,村庄建筑风格应整体协调统一,注重特色空间的营造。为此,要注重技术研究,推进村庄建设规范化、特色化。在具体工作中,我们 套用城市规划的方式去指导村庄规划,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拒绝采用城市规划的技术和手段。所以,
政府应从统筹城乡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引导一些城市规划机构和专业人员,立足农村实际,改善知识结构,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制定村庄规划的技术规范,指导具体的规划工作。
4、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构筑城乡统筹融合发展。
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三)
新农村建设在城乡一体化中突破
刘小龙
近年来,冷水-- 市积极统筹城乡发展,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有力推动了农村各项工作发展,走出了一条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路径。
一、冷水-- 市的实践与探索
(一)以“新村庄”为目标,完善农村规划修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健全村庄规划体系。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按“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原则,高标准完成全市 个村(居委会)的规划修编工作,与城市规划一起,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二是规范农村房屋建设。规定农村建房一律须经规划、国土审批,建房选址、朝向、建筑风格、色彩等必须符合村镇规划要求,对已建成房屋进行风貌改造,统一屋面、墙面、墙裙、门窗、装饰线条。目前,全市已完成房屋风貌改造 栋,彻底改变了“有新房没新村”的状况。三是鼓励村民集中居住。因地制宜,引导村民集中连片建房,打破“户户界限”和“村组界限”,允许跨村跨镇建房。四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大力开展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通村公路 米,公路拓宽硬化 米,通组公路硬化 米,人行道硬化 米,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通”和通乡(镇)公路“双向四车道”,通村公路“双向两车道”。
(二)以“新机制”为目标,推进农村配套改革,破除城乡发展体制壁垒。一是创新财政投入机制。每年筹措 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农村建设,采取“项目争一点,财政补一点,部门帮一点,乡镇拿一点,村里筹一点”的办法妥善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二是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工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等保险制度,推动城市教育、住房、医疗、就业等资源向农民工开放。三是探索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四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民进城,进城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鼓励市民下乡,规划论证环
湴泥湖别墅群建设。对经批准的试点村,可以提出申请,经批准可改为“农村社区”,社区居民可以转为“涉农居民”。
(三)以“新产业”为目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壮大瑞生源、响莲实业、富康油茶林等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推动农业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农村兴建了中药材、油茶林、水产养殖、无公害蔬菜等基地,涌现出渣渡镇 亩富康油茶林,矿山乡万亩金银花,铎山镇大坪村 亩杨梅、眉山村千亩葡萄,三尖禾青片万亩粮油等上规模的农业产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庭院经济、庄园经济。
(四)以“新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农民。一是提高农民思想文化水平。完善基层 建设,积极开展农民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积极开展文化下乡、农村读书活动等,每个村建一个村级图书室或阅览室,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二是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一方面在冷水-- 的各职业教育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给合格农民发放绿色证书,另一方面邀请专家下乡入村开展实用技术讲座并进行实地指导,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三是提高农民生产经营能力。鼓励农民成立生产、经营合作社和协会等农民合作 ,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经营能力。同时 农民外出考察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开阔农民视野,引导农民自主创业。
(五)以“新面貌”为目标,打造整洁秀美新村庄,建设和谐乡风新文明。一是开展村容环境整治。在 个先行推进村强力推进“ 四改五化九建二处理”工程,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栏;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建村级医疗室、社区警务室、社区环卫室、文化体育室、计划生育室、综合服务室、幼儿园、农村超市、村民活动中心;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严格农村卫生制度,设立专职卫生管理人员和专职保洁员,
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四级处理模式。今年全市共发放垃圾桶 个,建垃圾池 个,配备卫生管理员 人、卫生保洁员 人;规划建设 个垃圾中转站和 个垃圾填埋场。二是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成立村腰鼓队、舞蹈队、篮球队、管弦乐队和龙狮表演队等民间娱乐 ,共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 个。同时, 开展“十星级农户”、“好婆婆好媳妇”等文明评比活动,营造了和谐文明的农村新风气。
二、几点启示和建议
1、科学编制规划,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在政府宏观规划中统一编制城乡建设规划,与新型城市化结合、与推进环境整治结合、与实施重大项目结合,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绝不能城乡规划分离。
2、加快建设步伐,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通过以城带乡的模式,进一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3、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要把农村文化设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劳动力培训、资源环境保护等都纳入统筹的范畴,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同享社会公共服务。
4、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要统筹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积极推进城乡产业的融合和结构调整,有效解决城乡产业分割,关联性不强的矛盾,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要坚持用工业化、城镇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用市场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内生发展机制,使民众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激发起民营经济的巨大创造活力。
5、改善农村环境,推进生态环境一体化。要合理布局乡村工业,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活污水、禽畜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工业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环保治理,加强对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建立城乡统一的垃圾处理制度。要实施房屋风貌改造和绿化,实施住房安全加固工程,正确引导、鼓励农村住房集中连片建设,改变农村住房算乱无序的状况,实现环境美化、生态修复。
6、建立统一制度,推进管理体制一体化。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实行按居住地登记的新型户籍制度,并依法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福利保障待遇。要健全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和住房制度,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行增减挂钩,让土地和房产成为农民的真正财富。要建立财税金融制度,将农村公 品的供给纳入各级财政负担的范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财政新增的相当一部分教育、卫生、文化等经费开支用于农村;创新农村金融制度,调整和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政策,探索解决农民贷款担保抵押新模式;创新融资渠道,开展机关单位、社会 、企业与农村结对帮扶机制,鼓励村民自筹资金。
(作者简介。
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四)
推进城乡一体化引领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以此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同时,出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农村面广,农民数量多,农业产业不发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愿景,任重道远。
—支农投入较大,但综合效益低。近两年来,建沼气池、改水、改路、改土、改电、改房再加上农业税直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村低保、民政救济、社会捐助等方面的投入很大,但由于面大、点散,没能发挥综合效益,农村面貌难有根本的改观。
—劳务产业发达,蕴藏着忧患。一是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发展的差距。外出务工人员事业有成后,大都选择在城镇安家置业,成为了推动城镇发展的新生力量和重要的人力资源。而留在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老,越来越少,房屋、土地闲置现象严重。我们所创建的一些“四在农家”示范点虽有新房子,但无新农民,无新产业,缺乏生机与活力。二是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外出务工的除了少部分在城镇站稳脚跟外,大部分农民无固定的务工场所和职业,无稳定收入,而又向往和追求城市文明不愿回到农村,成为游离在城乡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
—农业产业化发展遭遇土地流转瓶颈。农村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大障碍。有的农民全家外出多年,土地闲置;而有的农民在产业调整中想扩大规模,又苦于土地不集中。外出务工的农民把承包的土地当成是自己落叶归根的最终保障,因此在长期流转上不积极,甚至漫天要价。在土地流
转难的情况下,再加之山高坡陡,土地本身不连片集中,招商引资也难。
启示与思考
县委曾经 我们到 考察过城乡一体化建设。 被列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把战旗村作为第一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示范点,按照“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布局”五个一体化的目标,探索建立了“以地融资,以地兴业,以地增收,以地富民”的 模式。
—规划建设新住宅区,集中居住。该村规划 亩土地,建设了可容纳 户村民居住,设施配套的小区。小区和城市小区一样,通水电气,有停车场,地下管网齐全,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幼儿园、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
—以地生财,解决资金瓶颈。建设新社区投资近 亿元,而政府和城投公司并没有负债,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户补交购房款 万元;二是土地流转收入。以前农村宅基地少则八分,多则两三亩,浪费严重。战旗村对原来的宅基地统一集中起来收归 后,除公共建设用地外,还节约 亩。根据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这部分土地流转为城市建设或工业用地,受益高达 万元。两项收入相加,减去投入,还盈余 万元。
—以地招商,增加农民收入。战旗村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 企业注入资金的方式,组建农业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将逐步集中全村土地,采取自主开发和对外招商等方式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全村土地规模化、 化经营。合作社采取入股保底,收入二次分成的方式,保障农民集中居住后收入只增不减,村民还可进入园区成为产业工人。战旗村的企业都是涉农企业,基本能保证愿意就业的村民成为产业工人,获得稳定的务工收入。
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使农民充分、广泛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减少盲目的流动。同时,可以为外出务工人员搭建返
乡创业的平台,吸引人才、资金、技术回流,为促进农村的发展添加动力。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长久和谐。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又要结合自身实际,丰富“四在农家”创建内涵,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规划、农民主动参与、发展支柱产业、整合项目资源”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一是政府要主导规划。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二是要发动农民积极参与。要通过深入宣传活动,让农民认识到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投身于规划、拆迁、产业发展、流转土地等各个环节。
三是要发展支柱产业。每规划的一个点,必须要有一项支柱产业。没有产业的支撑,农民富不起来;农民不富,难以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通过土地治理,提高了耕地质量,集中了土地规模,可以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的环境,同时激发农民身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四是要整合项目资源。
《2023年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四篇)》相关文档:
2023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范本(2篇)09-25
新农村房屋买卖合同(6篇)10-16
新农村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书11-01
2023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大全11-01
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6篇)11-03
2023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范文(2篇)11-03
2023大学生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