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态环境实习总结范文
一、实习概况
1.实习目的: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同当地居民或公园游客的交流,增进我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根本要素、城市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以及理解人们对于环境的真正需求,大学生生态环境实习总结范文。
2.实习道路及内容:**年4月5日,早八点,在北大逸夫二楼前集合出发,经图书馆至燕南园,停留进展观察调查;经静园至翻尾石鱼;从北大西门出至蔚秀园及承泽园,解散进展调查;在海淀公园调查后,经六郎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京密引水渠,从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沿昆明湖南岸、颐和园北岸、万寿山北坡一路观察,听取教师讲解;约14:30实习完毕。
3.实习到达的目的:
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自己的观察,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同实际联络起来,发现原来我们身边有许多细节都被我们忽略了,一些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还有大文章。通过实习,也认识了一些动植物,增加了知识。
二、分析与讨论
注意到这次实习中不管是教师的讲解,自己的观察还是进展访问的过程中,都提到了不少关于植物的问题,因此这一局部想着重讨论周围环境中植物的选择,以及对实习过程中想到的问题进展解答。
1.关于居民对周围植被看法的问题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对环境进展修理,而对野生的植物那么有一些深恶痛绝,这与教师的一些观点有些背道而驰。
那么终究什么样的自然环境能让人觉得舒适,使人产生深化的体验呢?研究说明
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对自然环境感兴趣;其次,要看自然环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树林旁边是一片绿草如茵的草地,人们从矮树林中一条小路穿过,坐在草地上玩耍,会产生一种摆脱都市枯燥、乏味、紧张工作压力的感觉,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无法通过的灌木丛,这类自然风光往往失去对人类的吸引力。因此,我想整齐修剪过的草地,花园,还是有它们存在的心理根底的。我们在学这门课之前不也是对一些人工修剪,设计过的园艺作品不绝口吗?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们不能完全否认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坛,绿地,在心理学上,可以有较高的明晰度,更可以吸引人。当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个限度,适可而止。
教师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的,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诸如,种类丰富,无需太多人工管理等优点。从城市整体的角度来讲,还是要以自然植物为主,这样对资源和环境都有好处。但处处都是这样,未免让人产生荒芜杂乱的感觉。居民的不满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当然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是人们的心理需求重要,还是环境生态重要?设计要以人为本,又要以环境为根底,两者兼顾似乎很有难度。如何处理,改变人的观念?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寻求一种适宜的立足点,将二者有效的调和起来。但,这立足点在哪里呢?
2.关于路边种植杜仲树的问题
前面提到,在去往颐和园的路上,对路旁种植穿“铠甲〞的杜仲树不理解,回来后特意查了一下该树的特征,发现自己当时的看法过于简单,是错误的。
当时看到的树,因为是刚移植过来的,树干很细,也没有枝叶,再加上那圈铁衣,觉得不是很美观。其实,据查得的资料
②,杜仲干形直,枝繁叶茂,树冠多呈圆形或圆锥形,遮萌面积大,且树体抗性强,病虫害很少,不需喷洒农药,是城市园林绿化非常理想的树种,实习总结?大学生生态环境实习总结范文?。北京、南京,杭州、洛阳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树或进展公园、庭院绿化,均获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兴旺,耐干旱瘠薄,也是广阔山丘地区理想的水土保持树种。杜仲树耐旱,耐寒,耐碱,却不喜湿热,在北京种植非常理想。
杜仲树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可以说浑身都是宝,尤其是它的树皮,这也是给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杜仲树的树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对主干某一区段树皮进展全部环剥,只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短期内在剥掉皮的木质部上又可长出新的树皮,3~4年后即可赶上未剥皮局部树皮的厚度。通过环剥皮还可以促进树株直径的生长。杜仲不管幼树或老树都存在树皮再生才能,但其中以幼、壮龄树再生才能最强。所说的保护措施,简单来说就是用有网眼塑料薄膜包裹树干。
我想,既然剥皮不会给树造成太大的损伤,反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对树有好处,何苦要把树围起来呢。而且我看那铁圈很小,没有给树留生长的空间,不如没有。希望这是因为树还没完全长好,进展保护的缘故,以后能看到小树解脱枷锁。
那我们要怎样选择种植的植物呢?我觉得首先要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当地的环境,因地制宜。不能将人的意志强加给环境。正如在实习中看到的,针叶树的落针有一定酸性,会使周围的土壤酸化,因此树下的植被很少,我们强种上草也没有用;还有在颐和园山坡上看到的侧柏,它本是一种耐旱,耐碱的植物,所生长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园假如片面的追求绿化效果,铺上草坪,为保养草坪又浇灌很多的水,反而会对侧柏的生长不利。还有前几年,北京提出要给杨树做“节育手术〞,因为每年一到春天,杨絮就铺天盖地,无孔不钻,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不便,这是当初种植时所没想到的。这些都是由于设计者不理解植物的习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们追求的一切,和谐才是根底。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乡土植物的应用。所谓“乡土植物〞是指未经人类作用引进的那些植物。“在乡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较高欣赏价值的材料,它们生长繁茂,管理粗放,无需对土壤作特殊的处理,可供选择用于公园、娱乐场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喷泉花坛等处的镶边栽种。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illiamrobinson〕。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可为城市居民区提供一个近似于自然林地和开阔田野的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树木,摘取花朵和进展其他活动,而这正是如今很多设计没有考虑到的。乡土树种还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当地的季节变化,而引入的外来树种却不能反映季节的特点。在当前迅速开展变化的世界中。乡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风貌,也许更能引起人们对过去的思念从而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段,乡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较强的抗性来维持正常生长。在不具备表土的地段,更可显现出其特殊的栽培价值。许多乡土植物并不需要优良的表土。贫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过量生长,并减少相应的管理问题,而且这些植物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寿命往往比在优质土中更长。燕南园中几乎普及各处的二月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墙角,土坑都成为它生长的场所。
前面也有提到关于人们对修剪得很好的花坛,绿地的需求。鉴于以上所说的乡土植物的优点,我们可以考虑以其作为园林设计,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和人们心理需求的统一。
最后,我想到静园被砍掉的苹果树,也想到高中校园里的那排柿子树,那是我们学校的一道风景,一到秋天树上挂满了柿子,但没有人去摘它。长满果实的树木能给人一种成就感,一种满足与欣喜。在校园等地种植一些适宜当地环境的果树,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应该被提倡。
三、收获与问题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时机,在实习的过程中,经教师的讲解,我体会到“生态无处不在〞这句话。同时通过提出与解决问题,增进了知识,加深了理解,纠正了自己的一些错误认识。
在这次实习中,我感觉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们的需求或者愿望与生态的矛盾。要改变人的认识,但这绝非我们短暂的一生所能实现的,我们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纠正人的意识上面,还要努力去寻找协调二者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应该就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与之相关的还有植物选择,尤其是在城市中的问题,这虽在前面有所讨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植物知识,显然还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化的讨论。
在海淀公园发现树少反而成为人们放风筝的好地方,所以不应该仅仅以树木的多少来衡量公园的好坏,还要看植物的分布以及其在人类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但终究应该怎样安排园中的植物,当然最好应该沿用其原有的状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再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来设计。而终究详细应该怎样做,还待讨论。
《大学生生态环境实习小结范本》相关文档:
在2023年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执法动员会上的讲话材料10-01
生态环境局及各科室2022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汇编(3篇)10-19
安庆市城区发展生态环境制约及规划对策研究10-27
2023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报告3篇11-29
2023生态环境专项工作整改报告(7篇)11-29
某县生态环境局2023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12-06
2023年生态环境部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方案(精选6篇)12-07
xx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方案12-07
大学生生态环境实习小结范本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