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

时间:24-03-30 网友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群体对优质教育的追求与日俱增,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越发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应对策略之一便是集团化办学,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成为解决民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不断增长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这一矛盾的主要路径,即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需要走向“多极化”并不断提高其“可选择性".因此,厘清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探究其内在特征,是整体思考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必须首先研究的问题.

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

一般意义上,集团化是指企业与企业之间基于业务拓展、市场需要或竞争扩张,通过新建、合并、运作等较为自由的方式,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化,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过程.新时代背景下,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而导致教育发展空间缩水,“上学难”的问题演变成了“上好学校难”的现实境况。有鉴于此,当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在新的背景、新的教育现状下,为解决民众“上好学校难”的现实问题,为拓展新的教育市场发展机制,通过新建、合并等一系列方式建立教育联合机构的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创造性地运用了企业经营模式,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了促使现有的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最大化效应的运作模式,它通过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学校文化、教学标准规范等,促进集团向着集约管理的方向发展,并不断扩大名校的品牌影响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一定时期,特定的区域内实现一个有效的优化配置。”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和肯定性,总览其办学历程及办学发展,可看出其具有以下内在特征。

一是辐射范围广。基础教育集团化的办学方式能够促使优质的教育资源被尽可能地扩大,教育资源的辐射范围增大,有利于基础教育领域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二是流动范围大。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相对范围、相对区域内的招生基础相对稳定,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的深入影响下,大部分学生在以集团化办学的学校内部、学校之间相互适度流动,这种基础性的做法,有效缓解了学生择校难的相应问题,解决了基础教育办学过程中诸多家庭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难题。三是互补性强。集团化办学能拓宽各个学校的教育视野,尤其是处于教育资源分配严重短缺的相关学校,集团化联盟将有效促进各个学校之间的资源互换,有利于强化集团内部各个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使信息化的交流更加丰富,信息的表达、传播渠道更加通畅,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和效果。四是带动性强。集团化办学主要呈现出“名校带新校”“名校扶弱校”“名校管民校”“名校连子校"“名校联名企”五种办学模式,这五种模式都是以名校为领头,以名校为起点和中心来开展的。

二、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现状

(一)当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优势

●行政支出减少,教学质量提高

在国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早已存在,国外校长是学校运作的管理人员,学校在财、物方面的所有需求通过校长向政府的外包机构提交.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减少学校各自为政的管理弊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预防各类腐败的产生,因此,对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模式,在借鉴国外优良做法的基础上,行政管理节省的资金可用来确保教师的培训投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师自身的素养,增加教师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同时,集团化办学可以促使教师资源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流动,让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竞争意识和教学技能,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

名校之名,在于其拥有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足的师资队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基础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师资是其核心竞争力,优秀的教师团队可以吸纳更多优秀的生源并形成正反馈关系。基础教育集团化,都是以一个总校和多个分校的模式呈现,有利于将各分校的优秀及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并将团队重新构建和重新分工,从而高效地进行课程研发与教育教学工作,优秀教师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轮换,让二者不断变换角色,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当然优秀教师也会流动到教育资源下游的分校,进行不同环境的教学经历,促使其在设计课程和教材的时候更能全面地思考问题和假设情景,从而在教学中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普通学校和名校齐头并进的发展效果.

●教育资源互补,各校合作共赢

当前,集团化办学基本都在不断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的办学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基础教育集团化进行较大规模的宣传,从而不断提升相关教育集团的办学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发挥教育集团所具有的强势品牌效应,进而推动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进一步发展,并逐步改善集团的运作效率,从而实现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效益化、精品化、特色化。与此同时,基础教育集团也应注重集团环境的建设,此处集团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种,目前基础教育集团的环境建设重点可放在外部环境的优化上,并以优化外部环境为立足点,来提高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办学地位,并从中汲取各种力量、搜集各种信息加以利用.

对其他层面而言,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各种思考与研究也是正确办学的主要聚焦目标之一,集团化办学单位需要采取主要的措施来降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成本,实现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市场竞争力。在教育集团的内部,集团成员学校通过强化基础教育集团化的品牌优势,学习集团内部、集团之间先进教学、管理等相关理念,统整招生的方式,统一进行集中宣传,从而提高集团内部各成员学校的办学效益,避免单个学校办学规模小、强度弱的问题。

此外,教育集团和各成员学校之间的师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以及图书资源等都能在集团的管理下实现一定程度的交流和共享,教育集团同时还会组织一些活动来推动集团各成员学校不断提高现有的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诸如国际交流、人力资源培训、研讨会、进修班等,这就为教育集团及其成员学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特色不鲜明,同质化突出

基础教育集团普遍进行连锁办学,在这种模式下,逐渐导致校园文化的趋同,使各个学校缺乏应有的个性,导致“千校一面"的状况。部分教育集团的管理人员甚至认为,在保持集团成员学校原有的特色课程和适应集团所制订的课程管理两方面之间具有很大的矛盾。一般来说,集团化办学的目的就是让名校带动其他发展比较薄弱的学校同步发展,这本身就比较容易造成学校之间的同化.同时,当前学校教育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也是导致“同质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文化产业相对落后、经济欠发达等因素形成了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现实,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社会发展对人才急需的状况与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现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

基于此,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应该坚持和而不同,注重特色发展.以名校为龙头,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足够的支撑实力为背景,带动区域内若干所学校共同发展,同时也应尊重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历史,挖掘每个成员校在独特的发展环境中形成的特色,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集团整体的优质化。

●管理缺乏科学性,机制不健全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的运行需要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且具有科学性、高效性的管理机制.但由于我国在集团化办学方面起步较迟,进展较慢,因此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和健全,缺乏科学性和高效性。主要表现在:现行的集团化办学各分校距离分布不均,成员校之间距离过远,组织体系易过于多元,变得臃肿和繁杂,也必然会增加集团的管理难度,并增加管理资金的投入,从而影响对师资力量的投入。或者成员校之间距离过近,在服务空间上高度重合,这样在划片招生上还会产生不必要的竞争,影响成员校之间的关系,不利于集团化管理以及集团化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畸形化,教育垄断严重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涉及多个学校,因此,办学不可避免会产生“抱团化”.具体表现为:师资方面,教育集团形成之后,其对教师的吸引力和薪资待遇必定强于普通学校,会吸引优秀教师进入教育集团,办学质量水平也会相应提升,基础教育集团化的品牌效应会不断提高,从而增加其经济优势,这种优势反过来把越来越多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利己的循环模式,造成了其对优质教育资源独占的垄断局面;生源方面,由于其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前期积淀的社会声誉,诸多优秀生源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对这种优秀学校趋之若鹜,进而造成优秀生源被截留,形成对优秀生源的垄断.

三、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可能进路

(一)注重打造特色,追求大众优质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进入了稳定发展期,不断走向小型化、分散化、多元化,这种发展趋向有利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走向集中、优质。这种发展的路向,有利于处于教育资源下游的学校参与到集团化办学当中来,避免基础教育集团过于臃肿,保证众多小的教育集团产生,同时让彼此之间联系紧密,合理共享彼此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以联盟的形式实现共同发展,探索出从大集团到小集团、从部分优质走向大多数优质的办学之路,让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变得更加健康、科学、合理。

同时,要进一步思考、研究、打造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特色性.鉴于当前集团化办学同质化较为严重的表征,特色是集团化办学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要多注重本土文化、地域文化的提炼与打造,以特色化办学为基本引领,促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注重质量管理,建立良性机制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品牌效应得到凸显。一般的名校,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其品牌效应在近些年得到有力凸显,其附属学校只要挂上了名校的牌子或成为其盟校,学校的招生比例、分数线等都会有一定的提高,其所招到的生源质量也会同步提升.因此,基础教育集团得到社会大众认可,形成品牌效应之后,其发展路线将会变成教育模式的输出者,此时的集团化就会将其具有的品牌化效应进行最大化拓展,除了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更多的是将其成功的集团化模式进行输出,争取让更多的新学校加入,同时,其他学校也可以借助这个品牌来让自己得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来开发属于自己的品牌化之路。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方式易使集团化办学乱象丛生,应以更加规范的管理机制,来统领基础教育的集团化办学。具体来讲,从国家到地方,从上层到基层,要层层落实责任,以责任为抓手,以质量为核心,处理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利益和管理之间的关系,促进集团化办学的良性发展,建立良性的发展、管理机制,凸显办学管理的开放性、包容性、规范性。

(三)注重内涵建设,倡导开放办学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以学校或是以人为主导的实体教育集团化,即以一个知名学校为建校主体,多个成员校加盟组成一个教育集团,以名校为点,分校为面,以点带面来辐射周围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未来,这一局面将发生改变,集团化办学将不仅仅是个别实体,而是将由一组课程来主导并统整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即几个学校在共建课程的前提下而形成一个暂时的集团化,进行教研联合、资源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系列的特色课程和教学资源。带动教学集团的发展形式就是以课程和科研成果为载体,参与开发的学校不仅可以共享科研成果,还可以以课程为基础将和其他有类似课程或者具有互补课程的学校进行联合教学,在校际共享与合作过程中又将形成新的教学集团。

基于目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市场垄断性行为,国家、地方政府、基础教育管理机构要从长远出发,注重集团化办学的规范性,强化办学流程,思考办学定位,强化办学基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单位要注重办学的开放性,以开放的心态促进办学的包容性,进而提升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办学视野,避免少数优质学校以知识产权等为借口,进行垄断办学。

总之,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未来不再是固化的,不再是彼此分明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和变化当中的,是以课程为基础来进行组建的一个新型的教育集团模式。课程改革的与时俱进性,决定了未来以课程为支点的集团化就是在不断地变化过程当中,形成每一所学校都和其他学校共享开发的课程成果,有利于带动不同发展程度的联盟学校的发展。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相关文档:

小学入学适应教育的概念、特征与进路10-25

廉洁年金:反腐与养老双进路01-26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意蕴发展现状及可能进路03-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