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考察团汇报材料
【篇一:瓦屋乡迎接考察团汇报材料】
瓦屋乡迎接北京平顶山商会投资考察团
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瓦屋乡位于鲁山县西北部,乡政府驻瓦屋街,距县城35公里,东邻观音寺乡,南接下汤镇,北界汝州市,西至土门办事处,总面积144平方公里。全乡辖19个行政村,220个自然村,362个村民组,共8274户,总人口3.5万人。2011年全乡地区生产总值 3.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4万元。现已成为鲁山县西北部主要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
瓦屋乡地势总体上北高东低,系中低山区,境内山脉众多,林木茂盛。山区蕴藏有各种矿藏:李老庄的石墨、西部山区的蛭石、赤铁,均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荡泽河、楼子河、耐庄河穿境而过,耐庄水库、雪花沟水库,丰富的水资源为全乡工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瓦屋乡文物古迹众多,现存较完整的有:汤河新石器时代遗址、下纸房古墓,均属市县保护文物,耐庄雷音寺、大潺寺、马老庄千年倒载柏,均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瓦屋乡交通便利,省道s242庙洪线、县道瓦土路、瓦中路贯穿境内,二广高速纵贯南北,并设瓦屋乡楼子河出入口站、土桥服务区。全乡19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村村通,
现已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近年来,瓦屋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产业兴乡、三产富乡、生态建乡、和谐立乡”的战略目标,团结带领全乡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克难攻艰、不断创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一、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农业经济以山区小杂粮为主,形成了农、林、牧、菌、蚕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以柿子、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以生猪饲养、山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和以袋料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业发展迅速。大潺寺村荣获国家级水土保持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楼子河村被国家水利部表彰为水土保持先进单位;瓦屋乡连续十年被评为河南省水土保持先进单位。
非公经济坚持“走出去务工,引进来办厂”,全乡工业企业已达3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 家,初步形成了矿产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小商品集散三大主导产业。由香港华润实业(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投资超过5亿元的金汤山温泉滑雪旅游度假景区场项目已落户瓦屋乡,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二、文化建设日新月异。新建农村文化大院12个,充实完善了乡综合文化站、图书室。瓦屋街的高桩故事被列为
平顶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李老庄村岳石头的手工蚕丝绸被确定为省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9个村村村建有铜器队、腰鼓队、秧歌队,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建有永久戏台一个,每月物交会坚持唱大戏三天,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城镇和新农村建设长足发展。2011年瓦屋乡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6个中心镇之一。从去年开始,我们进行中心镇建设,着手撤乡建镇工作。目前,撤乡建镇已经市民政局和相关部门初审通过,正在向省民政厅申报。投资60余万元,铺设了新老街下水管道;投资150多万元,对政府驻地6公里的道路进行了硬化;投资3000万元建成了2公里长的河滨大道,拉大了政府框架;先后建成了客运站、敬老院、饮水工程和垃圾处理中心,有规范的门牌、商户牌及道路交通标志,安装路灯等配套公共设施。新的面积为5平方公里的中心镇总体规划正在编制,新农村示范村,马老庄中心村已初具规模。
四、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六年获得市级一类先进乡镇;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全乡现有中、小学中心校9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小学教学质量连续10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乡卫生院属省重点卫生院,下设村组卫生室和法定个体诊所 26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达到98%以上;新型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金融、邮电、通讯设施完善,设邮政所、电信所、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营业所各一个,35千伏的变电站一座。2011年,瓦屋乡党委被鲁山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信访稳定、平安建设被评为市级先进单位;林业、交通、安全等多项工作都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五、商贸带动繁荣区域经济。以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对瓦屋乡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瓦屋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历来是西北四乡四百平方公里的商品集散地,特别是每月农历四、五、六三天的农产品物交会已初具规模,建有1个大型生活超市,1个自由农贸市场,固定摊位达到800多个,日人流量达数万人次,拉动了山区特色农产品、农副产品、畜牧产品、小商品以及群众生活必须品的集中交易,年成交金额超亿元,有力促进了瓦屋及周边乡镇的经济繁荣。
瓦屋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地方,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朴实的民风是各方投资兴业的理想沃土。恳请各位领导能够经常到瓦屋检查指导工作,宣传瓦屋、推介瓦屋、帮助瓦屋,为瓦屋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新农村建设和中心镇建设建言献策、鼎力支持,我们将不胜感激。瓦屋乡党委、政府也有信心和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瓦屋乡建设成为鲁山西北部的山乡名镇。
【篇二:政府迎接考察介绍材料 农业园区迎接考察情况介绍(精典版)】
正大园区情况介绍
尊敬xxx,各位领导:
首先,非常热忱的欢迎您们莅临松桃,对我们的园区建设工作进行精心指导!现在,我将对正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近年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基本情况
正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属于全省首批100个重点高效农业园区之一,园区紧邻铜仁凤凰机场,杭瑞高速横贯东西,201省道互通南北,东出潇湘、北上川渝,往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比较明显。近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园区始终秉持着“农业当先、文旅并重;科技开发、文明传承;民生为本、生态和谐”的战略思路,以连片的茶海风光、神秘的巫傩文化以及多彩的民族原生态资源为着力点,奋力催动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及和谐社会建设三骥腾飞,合力打造农旅融合、功能互补、绿色健康的多极茶旅文化休闲景区。
(一)园区概况。目前,园区总规划面积为12万亩(核心区2万亩,拓展区10万亩),辐射大兴、正大、盘信3个乡镇30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自建成投产以来,园区逐渐实现了以约占全县0.5%的土地,解决了全县0.8万的人口就业,创造了1.8亿元的gdp,带动了0.4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完整的产业衔接模式,将正大园区强力的推向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大潮的浪尖,精准的产业定位和驱动发展方式为全县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树立了鲜明的典范,在正大园区的带动示范下,普觉、盘石、大路乌罗等乡镇现代农业迅速兴起,全县农业产出和质量快步提升,从2012年到2014年底,短短三年时间,农业增加值从15.3亿元迅速增涨到22.2亿元,年均增长13.2%。
(二)产业发展。在前期规划过程中,园区主要围绕茶园生产、规模养殖及苗王城旅游三大板块进行布局,培育了茶叶加工厂、规模养殖企业16家。2014年,园区共发展茶叶种植面积2.7万亩,园区茶叶产值达1.4亿元;发展生态畜牧养殖户500余户,生态畜牧产值3.19亿元;园区接待游客达3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600万元。园区农户人均收入达8725元,高出全乡人均纯收入2505元(全乡人均收入6220元),高出全县人均纯收入2799元(全县人均收入5926元)。三大产业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园区经济飞速发展,2012年-2014年,园区茶产业、生态养殖及旅游业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7.2%、13.8%和26.1%,成为全市茶旅融合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景区之一。
(三)基础建设。通过几年的培育和精心打造,目前,园区已经初步完成了以“苗王大道”旅游路线为中心,农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三星、四亭、七景”功能区域建设。按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园区已经累计完成投资3.8亿元。其中,农业设施方面,完成产业路建设173.1千米,建成供水池32口,现- 2 -
代喷滴灌管道设施12公里。沟渠(含管网)168.7千米,实现有效灌概率69.29%。完成高效农业设施覆盖面积9645亩;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物处理设施2个,园区展示厅1个、茶叶交易市场1个,实现农机总动力2.01千瓦,电力设施实现园区“户户通电”。文化旅游建设,共投入资金10066.65万元,先后建成总面积22亩的大型停车场1个、茶园停车场1个,旅游商业街1条,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民俗表演场1个。景区内现有建筑面积约1650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1座,农家乐8家,旅店5家。通过环境改造,景区进一步完善了给排水、电力、排污、景观绿化等工程。现景区安保工程实现了景区监控全覆盖, 2010年8月,园区通过铜仁地区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评估。
二、主要做法
在历史机遇面前,园区不负使命,牢牢抓住“勾沉历史遗存、宏扬民族文化、打造生态景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线,合理运用资金,大力整合项目,不断推陈出新,稳步构建完善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与和谐社会于一体的农业综合发展体系。
(一)以茶为本,奋力构筑现代农业基础。为彻底打破制约瓶颈,园区依托既有的茶区资源,大胆开创了“制度放行、请进来、走出去”的产业发展战略。一是向山要地,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将石漠化治理和集体荒地充分激活起来,为扩大茶区种植规模率先突破制度障碍。3年期间,园区共流转土地15840亩,其中,集体荒地9780亩、林地240亩,耕地5820;二是招商引资,
- 3 -
努力打造产业集群,园区先后从浙江、台湾等地引入一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种茶企业入驻,大力兴建工厂,扩展茶叶种植面积。截止2014年底,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6家,其中年产值规模达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4家;三是借船出海,全力拓展销售渠道。通过采取“代销、贴牌、茶青加工”等方式促进农户与园区龙头企业合作,不断规范茶叶生产管理、提高茶叶质量,做大规模,逐渐形成集 “茶叶种植、茶叶加工和品牌创建”一体化发展的产销模式。2014年,园区共建成各类高标准种植基地建设0.28万亩,茶叶年产值达1680万元,实现了以绿茶(名优绿茶、珠茶)、黑茶(砖茶)、红茶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创建,其中“玉瀑”、“净山”等品牌获省级著名商标称号,产品远销青岛、南京、北京、贵阳等大中城市,珠茶实现出口创汇。
(二)因地制宜,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通过科学设计、巧妙布局,将万亩茶海、苗王故居和南方长城等景点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一是以万亩茶园为基础,以生态移民区—1号大门—苗王古城的中轴线为纽带,完美的融合各种历史遗存和现代商业元素,精心打造了台湾风情街、茶圣观光亭和烽火台等景点设施,逐步完成了“茶中有景、景中有茶”的生态旅游景区改造。二是重点把握“4月8”、“6月6”等苗族传统节日,融合苗族历史、宗教和服饰等文化元素,精心编制了《鼓之源》、《苗家凤舞》等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12个,挖掘了苗族民间“秤杆提米”、“踩大刀”等独特的表演作品32个,将传承地方民族文- 4 -
明与发展旅游经济有机融为一体。三是以苗绣、蜡染等传统的民族工艺品为媒介,在园区内大力兴办旅游产品加工业,为园区解决就业岗位350个,年均创造产值3100万元。目前,通过多年同步打造,园区“农旅融合”发展的思路构建基本完成,茶叶景观和文化景观相得益彰,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相辅相成。2014年,园区年均接待旅游人数达到32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9600万元,旅游收入以26.1%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三)城乡联动,统筹协调区域健康发展。园区坚持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水平开发建设民族商贸区、茶叶博览区、休闲度假区等重点板块,不断加快城乡互动,努力推动“园中有城、城中有园”的发展模式。一是优化资源配臵,驱动园区所在乡镇人口、工业(茶产业)及公共服务设施迅速向园区核心区域集中,3年时间,共完成0.2人口,8家茶产业加工企业和4家民族加工企业在核心区域集聚,合力推动核心区域产业迅速形成规模效应,反向辐射周边区域。二是注重集约环保,积极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先后设臵安装了环保节能路灯820具,建成综合水体设施3处,打造1号茶区婚纱摄影园等一批开放式生态旅游景点,用花卉、苗木等植物完成荒地绿化面积725亩,园区绿地覆盖率达95%。三是推行规范管理,对台湾风情街、茶叶交易市场等商务功能区和苗王古城、苗绣基地等旅游休闲区实施网格化管理,推行政务公开,综合提升园区服务水平。截止目前,园区已经成功获取“国家级4a级景区”和“农旅一体化四星级园区”认证。
- 5 -
【篇三:迎接疏勒县党政考察团接待方案】
迎接疏勒县党政考察团接待方案
一、日程安排(北京时间)
12月29日(星期四)
10:30 迎接人员在阿图什市党委楼前集合
10:40 前往城市西入口迎接疏勒县党政考察团
迎接人员:鲁光军、常继光、陈泽照、亚生江〃沙比尔、迪里木拉提〃吐尔逊
车辆
安排:市党委、建设局各安排一辆车
11:00 在阿图什市党委二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
参会人员:疏勒县党政考察团一行12人、鲁光军、常继光、陈泽照、亚生江〃沙比尔、迪里木拉提〃吐尔逊
12:40 参观阿图什市帕米路绿化建设
13:00 参观阿图什市北山绿化工程
13:40 参观阿图什市水利局干部集资住宅小区
14:00 午餐(米尔湾餐厅)
陪同人员:鲁光军、常继光、陈泽照、亚生江〃沙比尔、迪里木拉提〃吐尔逊
15:30 送考察团一行
二、疏勒县党政考察团人员名单
魏永清 疏勒县委常委
项 建 疏勒县建设局局长
王永江 疏勒县城建指挥部综合办主任 赵四川 疏勒县建设局副局长
麦麦吐逊 疏勒县建设局副局长
宋远智 疏勒县建设局规划所主任
任 琴 疏勒县建设局房产所主任
赛都拉 疏勒县建设局质检站站长
杨立德 疏勒县建设局监管所主任
张 勇 疏勒县建设局市政办主任
张 琴 疏勒县建设局城管大队副队长 朱克明 疏勒县城建指挥部干部
司机3人
三、阿图什市陪同人员名单
鲁光军 阿图什市委常委
常继光 阿图什市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
陈泽照 阿图什市建设局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亚生江〃沙比尔阿图什市建设局副局长
迪里木拉提〃吐尔逊 阿图什市行政综合执法局局长
附:阿图什市城市建设经验交流及考察点情况简介
阿图什市城市建设情况经验交流
尊敬的疏勒县党政考察团一行:
首先,我对疏勒县考察团一行到阿图什市考察交流表示热烈欢迎。现我就阿图什市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做如下介绍:
一、阿图什市基本情况
阿图什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120多公里,是新疆西部的一个边陲小城。市境东西长241公里,南北宽136公里,全市总面积约1.61万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8.32平方公里。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辖7乡2个街道办事处,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首府、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总人口24.1万余人,有维吾尔、柯尔克孜、汉等11个常住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78.58%;柯尔克孜族占总人口的11.74%;汉族占总人口的9.38%;其他少数民族占0.3%。 阿图什市在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将城市性质确定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喀什经济圈副中心,南疆地区重要工业及旅游城市。城市规划区面积为40.5平方公里。
二、建设局基本情况
阿图什市建设局成立于1984年,主要担负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市行政综合执法、环境卫生、城市供排水等工作。下辖行政企事业单位14个,其中副科级建制单位6个(规划局、执法局、房产局、环卫局、园林局、建管办),全额事业股级建制3个(市
政管理办公室、客运管理办、城建档案馆),自收自支股级建制1个(劳保统筹站)、企业建制3个(自来水公司、通程公司和建安公司)。
三、城乡建设发展状况
多年来,历届党委、人民政府都致力于将阿图什市建设成为经济富裕、社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良的边疆城市,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变苦熬为苦干,加快城乡建设,使阿图什市的城乡面貌有了很大改善。
截止2011年上半年,市区道路总长64公里116万平方米,城市路灯4400余盏。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1.6万吨,供水普及率90%,日处理污水能力8000立方,排污覆盖率达60%以上,城市气化率达到75%,城市绿化总面积达198.7公顷,绿化覆盖率25.7%,绿地率达23%。垃圾日清运量65吨,卫生填埋率达80%。城市人均住房面积20.62平方米。
四、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及规划目标
坚持以构筑科学规划体系为龙头,加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拉大城市骨架、营建宜居宜业环境,加快村镇建设,加快绿化、美化、净化和完善配套功能,积极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努力推进克州中心城市建设步伐。
按照规划到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11万,城市建设用地达到18.2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17万,建设用地达到27.2平方公里,2030年城市人口达到27万,建设用地达到40.5平方公里。
五、工作措施及对策
坚持规划统领中心城市建设的理念,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和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重点实施路网改造、供排水、城市亮化、美化、绿化、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完善城市路网建设,拉大城市骨架。二是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三是加快城市供排水工程建设。力争按计划完成城市供排水工程二期建设。四是启动垃圾无害化处理二期建设。五是加快城市集中供热项目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供暖需求。六是完成帕米尔路升级改造和广场节点改造工程。
(二)改善民生方面。一是结合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棚户区改造,努力提升群众住房水平和抗震防灾能力。二是大力建设农村安居富民房,努力实现定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
(三)城市管理方面。一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及招标投标监管,加大清理拖欠工程款力度,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在强化质量管理上狠下功夫;二是强化房地产市场管理。规范交易行为,严肃查处房地产的违法交易。坚持监管与扶持并重,大力扶持房地产企业发展,培育房地产开发市场。同时加强对物业、中介、供热公司的管理,依法有序做好征收拆迁工作;三是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大力开展拆违整治、占道经营整治活动,坚持堵疏结合、分类管理。加强和规范户外广告管理,制定出台《阿图什市户外广告设臵准则》,开展户外广告许可核查登记和规范化管理。建立“定岗、定额、定标、定考”的保洁网络和环卫作业机制,做到全区域、全天保覆盖不留死角,全时空覆盖不漏时段;四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通过招商引资,搭建城市
《材料范文之迎接考察团汇报材料》相关文档:
考察团论坛02-26
材料范文之迎接考察团汇报材料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