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一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2021年03月19日10:36国家统计局网站我要评论(15)
字号:T|T
为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农民工数量、流向、结构、就业、收支、居住、社会保障等情况,国家统计局于2021年底建立了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制度。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农民工监测调查结果推算,2021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①为2297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与上年相比,农民工总量增加436万人,增长1.9%。调查还表明,2021年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4889万人,由于季节因素,比第三季度末减少309万人,但仍比第一季度末增加170万人。本文将重点报告农民工年度情况,详细结果如下:
一、农民工总体规模
(一)外出农民工增加,本地农民工减少
据调查结果推算,2021年全国外出农民工总量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增长3.5%。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增长3.4%;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增加107万人,增长3.7%。在本乡镇以内从业6个月以上的本地农民工8445万人,减少56万,下降0.7%。
表1:农民工数量单位:万人、%
(二)东部地区②农民工数量及增幅高于中西部地区
从输出地看,2021年东部地区农民工10017万人,同比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43.6%;中部地区农民工7146万人,同比增长0.9%,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31.1%;西部地区农民工5815万人,同比增长1.2%,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25.3%。
表2:2021年各地区农民工占全国比重及增幅
单位:%
二、外出农民工流向及就业地域分布③
(一)外出务工仍以东部地区为主,但在中西部地区务工的比重提高从输入地④看,2021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比上年减少888万人,下降8.9%,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62.5%,比上年降低8.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477万人,比上年增加618万人,增长33.2%,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17%,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940万人,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增长35.8%,占全国外出农民工人数的20.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调查表明,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减少,外出农民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图1:外出农民工就业地域分布比例(单位:%)
(二)在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务工农民工减少
2021年在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2816万人,比上年减少238万人,减少7.8%,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为3282万人,比上年减少954万人,减少22.5%。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分别占全国外出农民工的
19.4%和22.6%,分别比上年下降2.4和7.6个百分点。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减少,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大幅减少,是2021年下半年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在省内务工的外出农民工数量增加较多,跨省外出的农民工比重下降在外出农民工中,在省外务工的农民工为7441万人,比上年减少43万人,减少0.6%,占全国的51.2%;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为7092万人,比上年增加535万人,增长8.2%,占全国的48.8%。在省内务工的比重比2021年上升2.1个百分点。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外出农民工增加,主要是在省内就近转移的农民工数量大幅增加。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农民工仍以在省内务工为主,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大多数在省外务工,但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在省内就近务工的比例明显增加。
表3:不同地区外出农民工在省内、省外务工的分布单位:%
(四)外出农民工主要流向地级以上大中城市
从外出农民工就业的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农民工占9.1%,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占19.8%,在地级市务工的农民工占34.4%,在县级市务工的农民工占18.5%,在建制镇务工的农民工占13.8%,在其他地区务工的占4.4%。在地级以上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占63.3%,比上年略降0.3个百分点。
三、外出农民工基本特征
(一)外出农民工以青年男性为主,已婚者占多数
分性别看,男性外出农民工占65.1%,女性占34.9%。从年龄看,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其中,16-25岁占41.6%,26-30岁占20%,31-40岁占22.3%,40-50岁占11.9%,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4.2%。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外出农民工占56%,未婚的占41.5%,其他占2.5%。
(二)外出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多数,但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提高
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高中及以上文化
程度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占23.5%。分年龄组看,低年龄组中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30岁以下各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26%以上,其中,21-25岁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31.1%。
图2:不同年龄组受教育情况(单位:%)
(三)外出农民工多数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低教育程度的农民工接受培训的比例也较低
从外出农民工接受技能培训的情况看,51.1%的外出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技能培训。文化程度越低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也越低,在文盲半文盲农民工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26.3%,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占35.5%,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接受过培训的占48%,高中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比例分别为54.8%和62.5%。
(四)外出农民工仍以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但从事制造业的比重下降
在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所占比重最大,占39.1%,其次是建筑业占17.3%,服务业占11.8%,住宿餐饮业和批发零售业各占7.8%,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5.9%。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建筑业、批零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等均有所增长。
(五)外出农民工绝大多数以受雇形式从业
在外出农民工中,以受雇形式从业的农民工占93.6%,自营者占6.4%,自营者比例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从务工地点看,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自营比例分别为5.6%、7.9%和8.6%。
四、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及居住情况
(一)外出农民工收入增加,受雇者的收入和自营者的收入差异明显2021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长5.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2.1%;600-800元的占5.2%;800-1200元的占31.5%;1200-1600元的占33.9%;1600-2400元的占19.7%,2400元以上的农民工占7.6%。受雇人员的收入和自营人员的收入差异明显,受雇人员月均收入1389元,自营人员的月均收入为1837元。
(二)在大中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西部地区收入增长较快分地区看,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1422元,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1350元,在西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1378元。从务工地点看,在直辖市务工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1569元,在省会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1425元,在地级市、县级市和建制镇务工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分别为1402元、1359元和1348元。从不同地区务工收入的增幅来看,西部地区的增长要快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表4:农民工在不同地区的月均收入水平及增幅单位:元、%
(三)不同行业收入水平差别较大,制造业、服务业和住宿餐饮业收入水平偏低,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从农民工从事的几个主要行业看,收入水平较高的是交通运输业、采矿业和建筑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1671元、1640元和1625元;收入较低的分别是住宿餐饮业、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分别为1264元、1276元和1331元。从收入增幅看,增幅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的是住宿餐饮业和建筑业,增幅分别为8.1%和5.9%;收入增幅较低的是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分别增长3.3%和4.5%。
图3:不同行业月均收入水平及增幅(单位:元、%)
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二2021年企业用工调查(改)信息
难中求稳稳中求进进中求好
——柯城区2021年春季企业用工供需新特点
为全面了解我区企业用工现状,2021年1月11日-20日,区就业局对全区120家企业,包括规上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及用工监测企业进行了“企业用工情况问卷调查”,并选取40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内容主要涉及企业运营情况、现有员工数、企业招工、企业用工增减或流失的原因等方面情况。总的来看,全区近一半企业用工人数减少,裁员减员率有所上升,少数企业招工难;企业效益不好,但用工成本普遍上升,工资待遇上涨15%;服务业企业成为就业创业新亮点,工业企业对电子商务和技术人才需求较大,劳动力结构性矛盾加剧,而企业信心较好,对生产和招工都持乐观态度,“难中求稳、稳中求进、进中求好”。
一、调查企业基本情况
至2021年12月末,全区共有法人企业3297家,企业参保用工规模约2.38万,其中“规上企业”66家,占比为1.8%,企业参保用工规模约2638人,占全区用工规模的11.08%。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以及我国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调查企业中18.75%企业经营效益提升,56.25%企业持平,25%企业不同程度下滑。其中,浙江衢州友利来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衢州永昕纺织有限责任公司、衢州港洋化纤有限公司、浙江飞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衢州市江河水利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停产半停产、用工人员减半等。
从120家调查单位看,企业从业人员15164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1618人,占从业人员的77.03%。本地员工9755人,占比
64.33%;市外省内2021人,占比13.54%;外省员工3356人,占比22.13%。从120家调查单位看按从业人员规模分:300人以上的单位7个,占5.83%,100-300人单位34个,占28.34%,100人以下的单位79个,占65.83%。
二、当前企业用工新特点及原因
(一)2021年近一半企业人数减少,裁员减员率上升与上年相比,120家调查企业从业人员增加的有34家,从业人员减少的55家,从业人员持平的有31家,总体来看,从业人员减少的企业占多数,占比为45.83%;2021年企业从业人员总数比上年增加580人,企业用工总量略增,主要是因为一些上市企业招工量大,如衢州龙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招工150人,衢州沃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招工105人。2021年当期共流失员工3157人,企业流失员工通过招聘会等方式得到及时补充,共招录新人4111人,其中农业户口3353人,新招录的员工人数多于流失的员工人数,多出954人,整体用工形势平稳。但由于经济下行,效益普遍下滑,多数企业裁员减员,有些企业采取机器换人、减员增效的方式,企业裁员减员率较往年有所增加。2021年全区城镇职工申领失业金共1228人次,农民工463人;2021年全区城镇职工申领失业金共1727人次,农民工604人。2021年全区共3007家企业,裁员率低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有2835家,占比94.28%;2021年全区共3297企业,裁员率低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有3002家,占比91.06%,裁员减员率低于失业率的企业占比减少。
(二)企业招工基本稳定,少部分企业存在招工难{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调查企业90%以上企业表示招工没有问题,招工方式主要通过区就业局举办的招聘会、贴招聘公告、员工带员工和网站招聘,其中网站招聘主要用于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在调查企业中,反映
有“招工难”问题的企业占调查企业8.3%,其中有6家企业认为存在“招工难”,但问题不大,认为其他企业分流出很多劳动力;3家企业认为存在“招工难”,且问题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一是生产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不好的企业招工难。这部分企业一般都是云贵川的外地员工多或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多。二是求职者达不到企业岗位要求。很多企业表示一线普工好招,但专业对口的人才难招,尤其是销售、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等专业人才。三是新成长劳动力流动大。一些企业岗位技术要求高,采取校企合作,与中等技术专业学校对接,招聘专业对口劳动力,但技校生和高校毕业生大多数为90后,存在不能吃苦,不稳定,流动性大现象。
(三)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被调查企业近期所招普通技工、销售人员、普通服务人员的平均月薪为3056元,制造产业的普通员工月平均月薪最高为3500元,住宿和餐饮业的普通员工月平均月薪最低,为2416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当期所招普通员工的月底薪减少的有10家,持平的有58家;月底薪增加的企业有51家,近一半的被调查企业普通员工月底薪是增加的,增薪企业月薪平均上涨幅度达15%。为了稳定员工队伍,很多企业在生产淡季时仍保持较高待遇,并且推行工资福利定期上涨机制,并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企业压力较大。而今年企业社保减免政策从2个月变成减免1个月,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如衢州恒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员工352人,一个月缴纳保险费用约18万元,而今年效益比去年下降近10%,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四)企业用工需求下降
2021年调查企业用工需求不大,120家企业中有48.34%企业跟上年持平,45.83%企业有招工需求,其中20人以上需求企
业占28.33%,还有5.83%企业将减少。制造业需求人数比上年下降3%,而服务业、电子商务业需求上升15.8%,就业岗位增加,成为就业创业新亮点,吸纳带动更多人灵活就业。部分企业需求较大的原因:一是扩大生产规模需要。企业自身经营良好,2021年扩大生产线,需要大批扩大招工,如衢州龙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金沃精工有限公司等;二是服务业企业快速发展。部分酒店、商贸、旅游业、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快速,我区新开业的服务业企业增多,需求较大,如衢州柯城创品餐厅新开业需求95人,衢州香特莉食品有限公司年后新店开张,需求140人等,人员需求比去年增加了30%。三是恢复生产经营。由于2021年生产经营不好时流失了很多员工,2021年恢复生产,接到大订单,急需大批员工。如三源汇能电子有限公司,2021年至少需要40名普工;四是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45.71%的企业需要“高级技工”,都是为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机器换人,需要高级技术人才支撑。如恒业汽车部件、伟荣药化有限公司等。在本次调查项目中,62.86%的企业需要“普通技工”,45.71%的企业需要“高级技工”,需要“普通技工”和“高级技工”的企业占比为74.26%;由此可见,技术型人才仍需求较大,企业采取各种办法招聘熟练工、高级工;五是发展电子商务需要,如浙江实达实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贝德泵业有限公司亟需网络销售、平台建设人才。
三、主要做法
一是实施企业稳岗补贴政策,减轻企业负担,“难中求稳”积极落实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政策,从2021年1月1日起,企业缴纳失业保险费率由2%下调至1.5%,个人缴纳费率由1%下调至0.5%。截至12月,该项政策共惠及全区3416家参保单位,惠及人数23642人,累计减免失业保险费351.75万元。同时,落实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补贴申请工作,共78家
企业申请,经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共同审核,确认符合补贴条件企业76家,涉及资金147.74万元,惠及人数4876人。
二是积极搭建用工双向平台,畅通招工渠道,“稳中求进”。有效开展企业用工监测,主动联系企业,掌握人员流动性大的企业情况,畅通各种招工渠道。今年以来,区就业局以“定时定点”招聘会为依托,开展各类特色招聘会,完善现场招聘、网上招聘和掌上招聘,开通“柯城就业”公众号,实现“人在家中坐,求职一点通”,帮助企业和求职人员搭建供需双向平台。截至12月,我局共组织开展招聘会12场,参会企业320多家,提供岗位5500个,报名人数4800人,现场达成意向人数3500人,另有1500多人通过网络报名及返岗人员介绍与企业达成意向。
三是健全创业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就业质量,“进中求好”。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加大创业培训力度,重点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和失业人员转业转岗培训,增强其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根据企业需求,做好“订单式输送”培训,加强紧缺型工种培训力度,并开展全区职工技能大赛。帮助企业与学校对接,储备优质人力资源库。为提高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实效,区人社局严把生源关、师资关、监督关、鉴定关、经费关,建立健全培训制度。2021年,共组织创业就业培训共42期,培训人数达1943人,其中开展电工、焊工等技能培训27,共完成培训人数1283人;电子商务创业培训15期,完成培训人数660人。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经济对就业拉动和联动作用建议积推动服务业规模,促进吸纳带动更多人灵活就业。极落实产业、金融、税收等政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激发小微企业活力,落实腾笼换鸟,整合资源,满足就业人员高质量就业的需求,形成总量扩展、
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三关于开展农民工工作自查的报告
关于开展农民工工作自查的报告自接到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对开展农民工工作自查进行了研究与部署。坚决贯彻落实《某某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山政发[2021]91号)和《某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某某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3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3个方案的通知》(山政办发
[2021]30号)等文件精神。有关工作人员同时对2021年我局开展农民工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深刻、细致地自查与自评。现就我局开展农民工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工就业创业管理服务情况
1、加强领导,积极引导农民工创业就业。成立领导小组,对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和充实,专职人员从事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按照“常年抓、抓常年”重要批示精神,建立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工作领导体系。
2、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农民工创业就业。《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民工工作的实施意见》,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对于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的享受招商引资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对入园创业的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同等优惠政策;对创业农民初创的小企业,可适当放宽注册资本额度和注册资本到位期限等。切实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3、强化目标管理,积极落实农民工工作责任。区目标办印发了《2021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和考核办法》,将扶持农民工创业就
业等目标任务和责任层层分解下达,实行月报告、季调度、半年督查、年底考核制度。
4、建立工作台帐,积极规范农民工工作程序。在10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采取分片包干制的办法,组织专人深入村户,通过上门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召开能人座谈会等形式,了解返乡农民工意愿和要求,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信息台帐。
5、强化政策宣传,积极帮助农民工创业就业。区劳动保障部门分别在服务大厅设立了宣传咨询窗口,深入开展了外出务工人员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某某电视台新闻媒体曾多次对我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6、加强创业扶持,积极促进农民工创业。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综合服务中心”,设立了农民工服务窗口,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人员扶持档案,做到家庭住址清、联系方式清、技能优势清、发展项目清、经营状况清。成立了以劳动保障、工商、税务、财政、银行及大专院校等部门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委员会和创业咨询指导专家志愿团,免费为学员创业提供帮助和指导。收集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126多个,组织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筛选,编印成册,推介给返乡创业农民工。共举办26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1600名返乡农民工参加培训,其中成功创业361人,带动2985人就业。
7、加强园区建设,积极孵化农民工创业。为加快推进工业化,
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发展,积极支持乡镇工业聚集区合作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提高开发园区的经济规模和辐射能力,从而形成增长极,有效带动农业及农村经济的繁荣,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区分别在西集、桑村、冯卯三镇第一批区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且初见成效,累计完成道路框架、电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投资216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76栋,建设面积2100亩,现已入729家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129人,带动2716名农民工就近就业。
8、强化就业服务,积极推进农民工就业。强动态监控,对出现的企业规模裁员、批量农民工返乡等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区政府领导。把“返乡农民工与就业岗位招聘周”扩大为“招聘月”,组织各镇(街)对返乡农民工实施了“三送”(就业岗位信息、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政策)等“一条龙”服务,深入开展返乡农民工系列现场招聘、技能助你就业、春风送岗位下乡、就业信息对接、返乡农民创业、用工需求调查等6大活动。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情况
全面启动了以返乡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的“特别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全年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区及乡镇,并指导、督促全区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把农民工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和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实行“三个对接”:即任务分配与定点培训机构对接;培训与技能鉴定对接;培训与就业对接,提高了农民工培训就业质量。今年
以来,共开展农民工培训4200人,对辖区内农村劳动力进行跟踪管理与服务;新增转移就业4132人,转移就业规模达到8700人。
三、农民工工作机制建设情况
1、加强农民工领导机制建设。在区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分别成立了“农民工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和“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了由劳动保障、农业、教育、建设、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了“政府统筹、各方参与、积极推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在10个乡镇分别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建立了返乡农民工日报告制度和就业信息台帐。
2、建立农民工工作政策体系。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新政策新精神,积极适应就业形势发展新需求,我区围绕建立促进农民培训、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扶持政策和工作体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就业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农民工培训政策体系建,研究制订了《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方案》、《某某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考核细则》、《某某区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关于做好农民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区农民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政策体系。
3、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机制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层次配套的原则,把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为功能最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多项服务。在区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各街道、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区、街道(乡镇)和社区三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严格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六到位”的要求,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乡镇、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4、加强农民工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为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畅通农民工就业信息渠道,我们在充分发挥有形市场发布信息的同时,积极运用枣庄就业网载体作用,全面搜集和发布适合农民工的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情况,为各类农民工量身定制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发布。充分利用枣庄就业网“就业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求职招聘、人才论坛”等多功能就业平台,为农民工提供贴心服务,目前通过某某区人社局网站和室内、室外大屏幕举办网上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529条,提供3962个就业岗位。
四、存在问题
1、劳动力素质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据调查统计,我区需求量较大的工种是煤矿工、针织、电子、电焊、车床、钳工。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我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从去年开始,部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已经逐步凸显。
2、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基础薄弱。目前,我区镇(街)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滞后,部分行政村没有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没有配备专职{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
人员,缺乏专项工作经费,难以满足农村劳动者对就业培训的需求。
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四2021农民工就业服务策划方案
2021农民工就业服务策划方案
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已超过1.3亿人.自年第三季度以来.部分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一些企业经营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对农民工就业造成影响,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曾经也是农民,虽然现在成为了一名注册策划师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为农民工就业和创业贡献一份力量,根据我曾经从农民到自己创业及策划专业知识,经过对农民工就业和创业面临的问题和国务院针对农民工就业和创业一系列的政策,形成本《农民工就业创业策划报告》供农民工朋友和地方政府参考:一,农民工就业问题调查分析
国务院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建立了劳动力主要输出输入省份的'就业情况快速调查制度',对部分城市企业和乡镇村进行监测,按旬上报信息.同时,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了年度'部分城市企业招用农民工需求调查'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与往年这两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统计局,农业部等单位进行了会商,在综合分析有关数据和各方信息的基础上,对今年农民工春节返乡和节后就业形势做出以下初步判断:
年春节前约有60%左右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年.考虑到年春节前后受南方冰雪灾害的影响,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基数较低,再加上一部分农民工将两年的春节探家时间集中到今年这两个因素,因此年与年相比,返乡农民工的数量有一定幅度(约10%)的增长,但与正常年份相比,今年返乡农民工的比重并未显示突出异常.只是由于今年相当一部分农民工返乡时间大幅提前,因此整个返乡过程延续时间较长.
从劳动力供给角度分析,由于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今年返乡农民工中因各种原因已离开原工作企业的人数有所增加.考虑到部分返乡农民工暂时失去工作,加上农村部分新成长劳动力,节后需要新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在2021万人以上.从劳动力需求角度分析,一是根据对部分城市企业的调查,今年有64.5%的企业春节后有招工计划,表明经济增长依然具有相当的吸纳就业的能力;二是计划招工的企业的数量与去年相比减少了20%,空岗数量减少10%;企业招聘时间普遍有所延后,在春节后1个月内招用新员工的企业比重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三是要求新招员工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工以上技能的比重,在历年持续提高的基础上,又分别上升了2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四是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对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做出安排,正在落实之中.综合上述情况分析,春节后一段时间内,城市企业对农民工的用工数量有所下降,招工时间推后,技能要求提高,就地就近就业门路有待落实,因此春节后农民工的就业供求矛盾将比较突出,引导有序流动就业和就地就近安排就业任务繁重.二,政府对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主要对策措施
针对春节后农民工就业可能面临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积极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为贯彻上述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节前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春风行动',旨在帮助求职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就业服务,让农民工就业有门路,求职有信息.针对农民工节前返乡时间提前的情况,一方面,要求各地要加强信息搜集和发布工作,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一些输出省份在节前就派出多个工作组到输入地城市了解企业用工信息,为返乡农民工召开专场招聘会,开展送岗下乡活动,让返乡农民工落实工作后再安心过年.另一方面,要求各地大力开发本地岗位,促进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不少省市结合国家和地方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已经优先安排返乡农
民工就业,并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引导返乡农民工到当地企业就业.
二是部署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储备一批技术人才.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用工需求带来冲击的影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因失去工作返乡的农民工和尚在城镇继续找工作的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补贴.一些输出省份和一些输入省份已经安排相应培训补贴资金,将重点向农民工培训倾斜.
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五2021薪酬调查报告
2021薪酬调查报告
薪酬调查报告(一)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20**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20**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20**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2021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20**年医药行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将持续深入,今年将成为医药企业迅速扩大势力范围,提速发展的重要战略年。在这个关键时点,“人才争夺战”也在悄然打响。年初,华东区某医药商业公司以三倍年薪挖角竞争对手同岗位人员;2月,华北区某医药公司以20%的薪酬涨幅激励核心团队,提高员工满意度;3月初,华南地区某生物制药公司在人才招聘会中,以高出同行业80%的薪酬标准招揽各界英才。虽然吸引和保留核心员工的方式有多种,毫无疑问,薪酬福利是权重最大的要素。在生物制药方兴未艾,中药技术二次创新,化学药物占据优势,医药商业规模扩容的今天,各类医药企业的薪酬水平到底如何?我们从北京众达朴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推出的《20**年一线城市医药行业薪酬福利调研及20**年预测分析报告》中,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生物制药研发人员薪酬水平较高
生物制药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制药技术将成为未来创新主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
争力,从对研发人员的薪酬策略上,可以看到生物制药行业对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从众达朴信的一类城市医药行业薪酬报告来看,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专员、研发经理和研发部长的年度总现金中位值分别是:95685元,xxxx元和xxxx元。研发人员20**年的涨薪涨幅在15.8%,处于各职能前列。化学药物的研发人员薪酬水平略低与生物制药,研发经理的年度总现金为xxxx元,而中药企业的研发经理相应数据为xxxx元。
医药商业销售人员薪酬优势明显
未来几年,医药商业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容、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药品批发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行业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销售人员一直是医药行业离职率最高的职类,而对医药商业行业来讲,销售人员对其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众达朴信薪酬调研报告中来看,20**年医药商业销售代表、销售经理、销售部长的年度总现金分别为89658元,xxxx元和xxxx元,生物制药的销售人员薪酬也逐年增加,销售经理年薪中位值为xxxx元,化学药物销售经理年薪中位值为xxxx元。国外销售和国内销售的薪酬差距依然很大,销售部长层级薪酬差距在35%-50%。
中药行业缩短薪酬差距
中药行业占医药行业约为22%份额,属于外商投资受限的行业,政策重点扶持,也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子行业。随着中药行业创新力度加大,利润逐年增长,薪酬水平也与同行业缩短了差距,中药行业的经理层级年薪范围在12-18万之间,较上一年度增幅14.8%.
各类型医药公司涨薪幅度预测
20**-20**年的医改,为医药行业长远发展建立了基石,医药行业市场被全面看好。根据众达朴信的监测数据显示,参与调研医药企业20**年实际涨薪幅度为13.2%,20**年预计涨薪幅度为12.6%,其中生物制药预计涨薪幅度为13.3%,化学药物预计涨薪幅度为12.8%,医药商业和中药预计涨薪幅度分别为12.2%和11.3%。其中研发、生产和销售仍然是涨薪重点部门。
福利项目不断完善
医药行业福利完善程度相对较高。由于制药企业大部分都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所以超过70%的企业提供班车和工作餐。超过60%的医药企业提供旅游、过节费、文体票等体现员工关怀的福利项目。未来几年,有30%的医药企业会提供弹性福利,这项政策会有效地保留和激励核心骨干员工,提高雇主满意度。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21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2021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
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为2.56:1,1983年缩小到最低,为1.82:1;然后不断扩大,到1994年达到了一个新高,为2.86:1;然后降低到1997年的2.47:1;从1998年开始,逐年显著扩大,20**年扩大到3.23:1。近几年来,尽管诸多因素都很有利,农民增收速度可以超过5%,但是仍可能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总的说来,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的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因此,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由东向西的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2、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原因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一是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约占6%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约占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在结构调整上,思路狭窄,不敢主动出击,存在等靠思想和过份依赖政府心理,瞻前顾后,怕担风险,不敢大胆地调整产品结构,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把握不准。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农民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对市场需要什么,既不去研究,也不会去搞深入细致的调查,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在组织农业生产时,不是先看市场后抓生产,而是今年的生产看去年,对市场判断不准把握不准,造成的结果是“什么赚钱种什么,种出什么就赔钱”。
(2)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总体看,一是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还是单纯的买卖关系,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高科技含量产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结构调整还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在内在质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为例,近两年来,有的地区蔬菜种植特别是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连年快速增长,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不抓紧研究对策,将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过剩,应引起高度重视。
(3)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引导、协调、服务功能滞后,不能有效地解决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一是信息服务滞后,手段缺乏,不能及时给农民提供各种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使农民无所适从,组织生产难,进入市场难。二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原因是部门管理制度不完善,科技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使科技人员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差,其结果是科技人员得不到实践,农民得不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上,技术与生产严重脱切,导致农民增收难。三是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而难以上马。
(4)农民的负担比较重。据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孩子要上学会需要一笔很大的投资,现在农民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上大学,不一辈子像他们一样只是个农民,供一个子女上大学几乎要花掉农民家庭三分之二的开支;家庭长辈的供养也需要一笔的开支。除此之外,还有农作物每年的成本开支。家庭生活费,子女教育费,农业成本费,三个最基本的方面的开支累加起来,对与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来说,
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体会
我国农民数量如此之多,要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要带领农民奔小康,要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有:
1、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让农民更多更早的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和动态。收入来自与农民,农民必须从自身做好。
2、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这是农民增收的基础。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是在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同时,切实抓好质量安全管理。二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产业带。三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3、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可以增加农民的资源占有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同时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一是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引导和管理,把农民进城务工当成一项产业来抓,促进农民工跨区域流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4、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农村经济发展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基本建设资金应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每年新增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经费应向农村倾斜,以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差距。二是对农业、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尤其是要配合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
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篇六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调查报告修改版.上传
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外出务工人员
调查方法:访谈、问卷等
调查地点:铜鼓县
调查时间:2021年9月15日至2021年11月7日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农民工,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农民工这一新群体逐年扩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894万人。农民工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的群体,给城市带来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也提高了农村生产率,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福利状况一直是中国公众和政府极为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研究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对农村发展极具现实意义。首先,建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乡结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发展的重大举措。以现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替代传统的土地保障,解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满足农民工利益要求,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其次,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数量非常庞大,并且在不断扩大之中,如果农民工老年生活没有保障,势必影响整个农村的稳定。这部分农民工年老之后缺乏收入来源又不被城市社会保障所覆盖,将引起更大的社会问题,因此解决农民工的养老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最后,农民工与城市户籍职工同样劳动,同样为城市发展作贡献,他们理应与城市户籍职工一样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另一方面,农民工群体由于数量较多、保障问题突出,对于社会的稳定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都有较强的影响。因此研究适合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既有利于体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从长远来看,对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农村管理也具有积极意义。
为了了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现状,本课题采取访谈的方法。就近访问了150名外来务工人员,就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对养老保险的了解情况和态度等方面对被访者进行了提问。所有的150名农民工访谈对象中,仅有47名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其中28名是在农村老家参加的,另外19名是在工作单位
通过访谈法和文献综述法,我们了解到有关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相关问题。一是参保率较低。在我们访谈对象中不到三分之一的农民工参保。从目前各类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公布的调研数据来看,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比例也都在10%左右,远远低于应达水平。因此,参保率较低是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面临的最大问题。
二是对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了解甚少。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意识较差,尽管多数农民工表示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还是愿意参加养老保险的,毕竟对今后有所保障,但是大多数人对社会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内容及其重要性并不十分了解。在没有参加任何养老保险103人中,他们大多只知道缴费年限、收费情况等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强,对于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政策宣传大都是在家乡进行,但他们经常外出打工,因此错过政策宣传期;并且工作单位对农民工参保宣传不到位,农民工得不到足够的信息,对参保问题了解甚少。
三是流动性大难以转移接续。由于农民工频繁变动工作地点,各地的缴费基数、费率等都不一样,而且他们回到家乡以后难以转移接续。在未参保的48名访谈对象中他们都对未来是否能真正领到养老金表示怀疑,他们担心现在参保缴费,回到家乡后已缴纳的费用没办法转移接续就白白缴纳了费用,最终还是没有办法领取到养老金。
四是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让他们觉得他们老了是有所保障的,可以拿到养老金固然好,但其实养老保险是可有可无,这部分人表示,在农村,子女养老是传统。在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中,36名农民工认为等他们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可以依靠子女养老。由此可见,“养儿防老”观念在农民工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影响了一些观念落后的农民工参保。
三、原因分析
目前来看农民工养老保险最主要的问题是参保率低。现阶段农民工养老还未成为社会问题,因为我国农民工群体大都处于青壮年阶段,年龄结构还比较年轻。但是随着他们年龄增长,这个群体的养老问题将成为社会的一个大问题,而参保率低将是未来大问题的关键。参保率低既有制度内的因素,又有非制度因素,下面我们将从这两个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一)制度因素
1.我国户籍制度呈现城乡二元结构,从形式上将居民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并且户籍制度承担了额外的社会管理功能,使户口充当了社会福利分配的工具。二元户籍制度形成的城乡分割制度在养老方面的体现是:城市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问题由国家和企业承担,而农民的养老保障主要依靠集体和家庭。除了少数农民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得到少量的国家救济外,国家在农民养老方面不承
担任何责任。农民工户籍为农业人口,工作在城市,他们面临着与城里人同样的生存、就业、养老等问题,但是却由于户籍的限制使他们无法得到与非农业人口同等的待遇。与此同时,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的同时,也未指定专门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也未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使政策的实施存在漏洞,即使不按规定执行也无惩治标准,并且无人能承担惩治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企业的不当行为。
2.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地区城乡之间转移接续难。我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发布政策:返乡农民工在我省工业园区企业参保的,其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统一按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予以核定。农民工返乡务农的,其转移到我省的养老保险基金,可转入农村养老保险,重新到城镇就业后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衔接。虽然政策规定如此,但是在实施操作层面却困难重重。农民工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时,涉及统筹账户资金及待遇支付责任在不同地区间的分配与转移,实际上是地区间利益的二次分配。尽管现行制度规定社会统筹基金的12%也将被转移,但转入地和转出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未必能够平衡。另外,现有政策规定农民工在领取待遇时,必须在工作所在地缴费十年以上。农民
《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相关文档:
建筑农民工读本09-12
农民工简易劳动合同范本10-04
优秀农民工事迹材料【人社局局长农民工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0-08
农民工签劳务协议书(通用6篇)12-20
建筑施工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范本01-11
2023年农民工劳动安全协议书(六篇)01-21
农民工劳务合同5篇02-15
农民工入党申请书范文[工作范文]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