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残疾儿童教育调查情况汇报 残疾儿童康复情况汇报三篇

时间:23-04-29 网友

  根据×××市残联×××理事长9月17日来×××对我区的残疾儿童受教育及家庭情况进行调研的要求,我们于10月22日对全区各基层残联作了调查布置。这次调查在区教育局、区计生委、区妇儿所的配合下于11月20日顺利完成,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本次调查的0—15岁残疾儿童少年总数为503人,通过调查摸底,503人中有视力残疾19人,听力语言残疾57人,肢体残疾25人,智力残疾349人,精神残疾10人,综合残疾43人

  二、调查结果。

  1、残疾少年儿童基本情况。

  残疾程度情况:轻度残疾276人,中度残疾161人,重度残疾66人。

  受教育情况:初中115人,小学158人,幼儿园17人,辅读学校75人,聋校34人,盲校7人,聋儿语训部12人,学龄前弱智幼儿班6人,在家失学79人。

  503名残疾少年儿童中学龄前儿童44人,入园人数27人,在家失学人数17人,入园率为61.4%;学龄少年儿童459人,入学人数397人,在家失学人数62人,入学率为86.5%。

  中轻度学龄期智残儿童309人,入学人数276人,在家失学人数33人,中轻度智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为89.3%。

  康复情况:受康复训练50人,手术矫治21人,药物治疗76人,未进行治疗356人。

  致残原因:先天269人,遗传60人,因病致残57人,其他原因117人。

  家庭收入情况:月人均收入250元以下125户,250元-500元136户,500元-1000元109户,1000元-20xx元34户,20xx以上5户,月收入无和未填写94户。

  2、残疾少年儿童父母情况。

  父母健康情况:双方健康386户,双方残疾17户,单方残疾57户,单亲家庭41户,孤儿和空白未填写2户。

  父母受教育情况:研究生1人,大学大专22人,高中中专技校83人,初中571人,小学206人,文盲、情况不明等78人。

  父母就业情况:就业635人,无业323人,退休3人。

  三、调查分析

  通过这次对全区残疾儿童的调查和摸底共调查出0-15岁残疾儿童503人,目前503名残疾少年儿童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从致残原因的调查情况看,先天致残和遗传致残是造成少年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有329人,占总数的65.4%。因病致残和不明原因致残也是一个因素。

  2、残疾少年儿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月人均收入低于500元以下有261人,占调查人数的51.9%,他们除维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难以承受康复治疗教育等费用。

  3、通过调查,较为突出的是智力残疾儿童的家庭不能正确面对现状,有不少家长根本不肯承认自己的子女智力上存在问题,而盲目责怪教师教学不力。

  四、建议

  1、建议有关部门继续大力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的质量,卫生部门要对儿童的`健康情况进行跟踪,减少因病致残和不明原因致残情况的产生,进一步做好社区康复工作。

  2、建议各级政府关心生活困难的残疾少年儿童家庭,为他们就业提高收入创造条件。建议教育部门适当减免学习困难学生的学杂费,使他们享有教育权利。

  3、建议教育部门举办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家长培训班,宣传有关智力问题的知识,使他们正确对待自己子女智力上的问题,同时教育部门对智力有问题的学生鉴定要慎重,因为孩子处于不定型期间,他的可塑性很强,不能轻易地带上智力残疾的帽子,而在校期间一律称为学习困难学生,更重要的一点要做好保密工作,保护孩子健康成长。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残疾少年儿童来说可以通过聋儿语训、手术矫治、随班就读等康复训练方式得到康复,回归社会,而一但错过最佳康复训练时期,将造成终生残疾,使他们失去学习培训就业的机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残疾少年儿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的工作机制,为达到《×××市残疾人事业“十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残疾儿童学前入园率达65%以上,中轻度智残儿童的入学率达95%以上共同努力。

  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就是从儿童抓起,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通过教育康复、医疗康复等方式,从源头上抑制、减少残疾的发生,从根本上改善残疾儿童未来生存与发展状况,最大限度的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期,莱西市残联通过现场视察、专题座谈等形式,就全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开展情况

  据调查,我市共有0-15岁残疾儿童357人,其中听力残疾儿童58名;智力残疾儿童139名;精神残疾儿童10名;肢体残疾儿童104名。全市智力、脑瘫、自闭症儿童和听力残疾儿童所占的比重较高。从目前情况看,儿童致残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先天致残和后天致残两大类,先天致残是我市残疾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

  残疾儿童是家庭的不幸,也是社会的不幸,残疾儿童康复是家庭的责任,更是政府、社会的共同责任。对残疾儿童而言,能否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是影响其一生的关键因素。据了解,残疾儿童早期接受有效的康复训练,康复效果相对明显。

  为了把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落到实处,在全市范围内,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引导其进入相关的定点康复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目前,我市有两处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机构:一处为莱西市中医医院,承担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一处为莱西市益智园儿童活动中心,承担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目前我市的救助政策是:具有莱西市户籍、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及医学诊断证明的0-15脑瘫、自闭症、智障、听障的儿童少年,在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的0-15岁智障、听障儿童少年救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500元,脑瘫、自闭症儿童少年为每人每月3000元。符合条件的其他家庭的脑瘫、自闭症、智障、听障儿童少年,按上述相对应的救助标准减半救助。

  二、我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康复救助区分是否持证问题。0-15岁是残疾儿童发育成长的关键期。其残疾本身就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上的负担,如果再因为是否持证的问题不能及时享受到政府康复补贴,会导致有些家庭放弃康复。

  (二)机构规模和康复水平较低。从全市康复机构运行的情况看,存在功能不健全、训练场地有限、康复器材较为简单等问题。而且大部分患儿需要一对一的训练,需要较多的教师,教师和康复员的工资加上康复机构的正常运转成本很高,经济原因影响着机构的康复质量和康复条件的提高。

  (三)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相对于发达地区,我市的儿童康复训练起步较晚,研究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不足,师资力量目前还达不到残疾儿童康复所需的水平。康复人员技术操作能力低,缺乏高水平的康复经验。加上每天需要面对众多的病残儿童,心理压力大,工作枯燥乏味,待遇也较低,造成这支队伍师资力量的不稳定性。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预防防治,从源头上控制。最大限度地控制残疾儿童的出生率,提高人口质量,也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加强与计生部门的联系,提高婚前健康检查和教育宣传力度。依托卫生部门把好孕期检查控制,对孕期有出生缺陷的胎儿及早做好工作,终止妊娠。

  (二)将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纳入医保范围。当前,解决救助资金不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纳入医保范围,与其他医疗项目一样享受同等报销比例,减少残疾儿童的经济压力。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关注残疾儿童的康复救助。要通过媒体宣传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增强社会关注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的良好氛围,齐心协力解决残疾儿童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伸以援手,奉献一份爱心,在强化儿童身体康复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康复、学业康复、技能康复,让他们平等的参与到社会学习生活中去,健健康康,快乐成长。

  (四)提高康复医师的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儿童康复专业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康复从业人员的水平,创造机会让康复从业人员到残疾儿童医疗、康复医学、心理等儿童康复机构参加专业学习,提高康复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提高康复人员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增强其荣誉感,优化和稳定康复从业人员队伍结构。

  (五)建议上级残联部门将残疾儿童救助标准统一起来,不再区分低保、低保边缘家庭、普通家庭,让每个家庭充分享受救助政策。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0-6岁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训练”项目,在市残联的关心指导下,我区紧紧围绕《关于全面开展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工作目标,在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下,全区0-6岁残疾儿童康复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项目总体概况

  0-6 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是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我区按照省残联《关于全面开展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的意见》(苏残发 [2015]50号)及XX市残联转发的通残发[2015]34号文件精神,扎实开展0-6岁残疾儿童普查工作,对0-6岁残疾儿童实施免费康复训练,对 7-14岁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费用按照省补标准补贴50%。2015年,我区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任务数为15人,实际接受康复训练数为16人,其中听力儿童 3人、智力儿童2人、肢体儿童4人、7人为7-14岁的残疾儿童。全年补贴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费用135300元。

  二、项目管理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为残儿康复提供全方面保障。

  残疾儿童康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抓好此项工作,我区出台了《关于全面开展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的实施意见》(港闸残发 [2015]12号),成立了由宣传部、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局、计生委、妇联、残联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明确部门职责,整体联动,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进程。

  (二)、多措并举,宣传残疾儿童康复的重要性。

  加强对0--6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意义、康复成果的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计生委、妇联广泛宣传优生优育科学知识,提高全社会预防出生残疾儿童的意识和能力,减少先天性残疾儿童的出生。教育局、卫生局等部门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普查,计生委、卫生局等部门开展0--6岁残疾儿童筛查,帮助残儿家长提高康复认识、增强康复意识。

  (三)、密切联系,帮助残疾儿童家长树立信心。

  (四)、各取所需,满足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需求。

  根据辖区内残疾人康复平台短缺的实际情况,利用辖区内市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及时将新发现的残疾儿童进行评审和康复评估;将省内有影响的几家专业康复机构介绍给残疾儿童家长,帮助家长之间加强联系,协助家长选择最适合自已孩子康复的专业机构,期望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五)、建立档案,动态管理残疾儿童康复信息。

  建立健全残疾儿童基础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残疾儿童随报制度,对辖区0-6岁残疾儿童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及时录入残疾儿童康复数据库。掌握辖区内残疾儿童的数量、类别和康复需求等详细情况,并对在训儿童实行跟踪随访制度,做好康复指导。

  三、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区残疾儿童的抢救性康复训练工作有序开展,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都比较满意。但是,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也令人担忧:

  1、部分残疾儿童家长认识水平较差,对康复工作认识不够,心理准备不够,缺乏信心,对康复效果慢的持放弃态度。

  2、部分残疾儿童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家庭关系的制约,不愿意或没有人负责孩子进行正常的康复训练。

  3、部分残疾儿童家长放不下面子,不愿把孩子送入专业康复机构进行训练。

  4、部分残疾儿童家长康复愿望较强烈,但因为孩子先天生理缺陷,要先给孩子治病等。

  5、部分家长对政策不了解,延误了孩子接受康复、教育的最佳时机。

  四、项目实施的建议意见

  (一)扶持或鼓励兴办智力、听力言语专业康复机构。建议市残联在我区内扶持或鼓励兴办智力、听力言语专业康复机构,尽快填补区内空白,避免部分智力及听力言语功能障碍儿童因无法就近康复的情况。

  (二)、加强宣传,增强家长康复的意识。通过媒体加强宣传,增强家长康复的意识。帮助家长克服自卑心理,勇敢地面对现实,尽快走出痛苦,主动送孩子进行康复训练,从而对孩子能够尽早进行干预。通过定期举办家长培训班,强化家长康复意识,普及家庭康复技术,让家长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分享彼此康复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科学、有效、实用的康复方法。同时,要让家长在孩子康复的过程中了解残疾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在相互交流中不攀比,不和其他孩子横向比较,要有不怕困难和挫折的思想准备,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丧失信心。

《最新精选残疾儿童教育调查情况汇报 残疾儿童康复情况汇报三篇》相关文档: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1篇)12-04

最新精选残疾儿童教育调查情况汇报 残疾儿童康复情况汇报三篇04-29

残疾儿童教育调查情况汇报04-29

幼儿园困难儿童教育帮扶方案05-2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07-01

项目计划书儿童教育培训机构创业方案12-16

最新精选残疾儿童教育调查情况汇报 残疾儿童康复情况汇报三篇01-03

残疾儿童教育调查情况汇报02-07

特殊儿童教育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1篇)02-23

2023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03-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