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培训学习笔记及体会
一、改革教师评价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2018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2020年9月,总书记在教师节重要寄语中勉励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师队伍建设是总书记阐述的“九个坚持”之一,是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五个部分之一。从这儿就可以看出教师队伍地位更加坚实,对教师的要求也更具体。
教师队伍履行使命更显担当,教师的使命更加艰巨。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于漪、高铭暄、卫兴华等“人民教育家”,钟扬、曲建武、张玉滚、陈立群、卢永根等“时代楷模”,李保国、黄大年等一批优秀教师典型,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通过一年多学习曲建武书记爱生如子的学生工作者精神,让我更坚信了做学生工作是一辈子的事情,教师是需要一辈子经营的事业。
国家教师队伍制度举措更加完善。在坚持师德为先方面,国家出台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划出师德师风红线。坚持能力为本方面,国家启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连续10年实施"国培计划”,国家下大力气培养教师,提升教师教师能力。
坚持职前职后向衔接,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国家引导696所教师教育院校4000余个师范类专业培养高素质教师。率先在高校教师评价方面破题,深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严把教师选聘考核师德关,扭转不重视教育教学现象,改革考核评价过分指标化,综合评价教师参与社会服务,将专业发展纳入考评体系,正在征求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完善评价标准,实行分类分层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创新评价方式,强化师德考评落实,完善教师发展培训、保障、激励、督导制度,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国家更重视教师发展与教师评价。
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健全教师职称、岗位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生院校参与,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夯实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推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自主发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系统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坚持把帅德师风作为第-标准,坚持将评价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加强师德建设、入职招聘、教育教学业绩考核、科研评价、职称评聘、评奖评优、人才计划等关键环节考核,实施分层分类评价,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建立师德师风考核长效机制,健全师德档案,建立覆盖教师发展全过程的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机制,建立师德荣誉评价体系,严格贯彻落实教师行为十项准则规范及要求,落实教职员工准入查询性侵违法犯罪信息制度,实行行业禁入。把“上好每堂课,教好每个学生”作为评价教师的核心要素,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教书育人效果作为重要的指标,建立教师教学全过程评价,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全面性,将专业学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作为教师评价重要内容,健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持续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
推进《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落地,完善“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克服评价标准“一刀切”弊病,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完善同行评议制度,注重用好“小同行”,探索多元综合评价、发展性评价、整体性评价、长周期评价,推动多方协同,加强教师评价专业化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科学评价体系,杜绝评价泛化,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在教师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教师考核评价现代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发挥评价效能,促进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畅通评价“回路”,用好用足教师评价结果的“反馈效应”,建立以发展为目标的教师评价结果运用机制,建立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和教师评价政策联动机制。
三、大学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
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成长=经验+反思;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实践反思;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一)反思与教学反思
反思是个体通过对主体行为再现的方式,对主体行为进行思考、评价,批判性地总结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而为后续的主体行为提供参照经验的一种思考方式和过程。美国学者坎贝尔·约翰把反思形容为:“一个人内心的对话”,认为人们正是由此“获得经验、形成信念、得到感悟”。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再思考与再认识的行为。它是教师元教学行动的典型表现,是一种用以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持续改进课堂教学实践的自觉行动。
教师个体积极主动地思考,是有效教学反思存在的前提性条件,是保障教学反思的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有效教学反思起源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困惑。
有效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实践中的问题、原因和解决途径。
有效教学反思的结果是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及能力的提高。
教学反思的作用:促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应然选择。
(二)大学有效教学反思的内容
1.对大学教学目标的反思
对教学目标合理定位的反思;对教学目标层次关系的反思。
2.对大学教学内容的反思
对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反思;对教学内容恰当性的反思。
3.对大学教学方式的反思
对教学模式运用的反思;对教学方法运用的反思。
4.对大学教学评价的反思
对教学评价目的的反思;对教学评价方式的反思;对教学评价效果的反思。
(三)大学有效教学反思的途径
1.有效的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是在教学实施前,对教学活动进行前瞻性的反思,是保障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其最主要的途径是说课。
说课是教学实践的预演。通过说课,教学设计或得以强化或得以修正。
2.有效的课中反思
有效的课堂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反思,是一种过程性、调控性的反思。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思具有自觉性、个体性、同步性和调控性。>有效的课堂中反思强调时效性。基于反思的及时改进。
3.有效的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主动地对教学实践的再现、再思考、再认识来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寻找教学活动中的不足。
学工作是复杂的智力活动,面对变化着的情景和个性各异的学习者,已有的理论和他人的经验均无法为现实中的课堂教师提供解决教学问题的全部答案,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作出将已有理论和研究结论成功地应用到具体教学情境中的正确决策。没有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所以在每次课结束教师都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反思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下次课改进。教学反思改进需要做好记录,在教案上做好记录是为了在下一轮教学中进行有效改进。教学反思还包括面对不同的特点的学生、不同届学生进行教学反思课堂形式调整等。所以教育是个终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必须是终生学习学习终生的职业。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专题网络培训学习成果》相关文档:
心得体会:人民幸福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追求(最新)09-01
筑梦新时代奋斗正青春演讲稿(7篇)09-03
筑梦新时代青春勇担当演讲稿13篇09-02
奋斗新青年追梦新时代教师演讲稿(5篇)09-02
新时代税务工作者心得体会09-02
新时代税务工作者心得体会09-03
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演讲稿600字5篇09-06
新时代的护士演讲稿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