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艾滋病毒生物危害评估

时间:23-01-24 网友

艾滋病毒的生物危害评估

一、危害程度分类

(一)分类等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二)不同实验操作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要求

1 、HIV抗体检测(包括筛查和确证实验)、抗原检测和相关的免疫学检测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2、HIV分离培养、浓缩、中和试验、细胞培养及研究工作及其它需要应用活病毒的研究工作,应在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中进行。

3、HIV核酸提取和检测均应在符合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要求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中进行。

4 、HIV病毒株应保存在符合Ⅲ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3)要求的艾滋病实验室;HIV阳性样品,包括全血、血清、血桨和其他组织(液)、核酸提取物应保存在符合BSL-2要求的艾滋病实验室。

二、HIV背景资料

(一)、形态结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直径约120纳米,大致呈球形。病毒外膜是磷脂双分子层,来自宿主细胞,并嵌有病毒的蛋白gp120与gp41。向内是由蛋白p17形成的球形基质(Matrix),以及蛋白p24形成的半锥形衣壳(Capsid),衣壳在电镜下呈高电子密度。衣壳内含有病毒的RNA基因组、酶以及其他来自宿主细胞的成分。

(二)、培养特性

  将病人自身外周或骨髓中淋巴细胞经PHA刺激48~72小时作体外培养(培养液中加IL2)1~2周后,病毒增殖可释放至细胞外,并使细胞融合成多核巨细胞,最后细胞破溃死亡。亦可用传代淋巴细胞系如HT-H9、Molt-4细胞作分离及传代。

  对黑猩猩或长臂猿予以HIV感染后,连续8个月在血液和淋巴液中可持续分离到HIV。

 (三)、在外界环境的稳定性

  HIV对热敏感。56℃30分失去活性,但在室温保存7天,仍保持活性。不加稳定剂病毒-70℃冰冻失去活性,而35%山梨醇或50%胎牛血清中-70℃冰冻3个月仍保持活性。对消毒剂和去污剂亦敏感,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乙醇,35%异丙醇、50%乙醚、0.3%H2O20.5%来苏尔处理5′能灭活病毒,1%NP-40和0.5%triton-X-100能灭活病毒而保留抗原性。对紫外线、γ射线有较强抵抗力。

(四)、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HIV感染者是传染源,曾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眼泪、乳汁等分离得HIV。传播途径有:

  1.性传播:通过男性同性恋之间及异性间的性接触感染。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67%。生一次没有保护的性交,在男性同性恋中的传染HIV的概率约为0.5-3%。而在异性性接触中,男性传给女性的概率是0.1-0.2%,女性传给男性的概率是0.03-0.1% 

 2.血液传播:接受血液或血制品:主要是指接受污染有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介于90-100%。通过输血、血液制品或没有消毒好的注射器传播,静脉嗜毒者共用不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造成严重感染,据我国云南边境静脉嗜毒者感染率达60%。不慎被污染HIV的器具如针头刺伤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单次暴露的传染概率为0.3%-0.5%。

3.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和哺乳方式传播。母婴传播的几率约为30%。

(五)、宿主范围和致病机制

1、宿主范围: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遭到巨噬细胞的吞噬,但艾滋病病毒很快改变了巨噬细胞内某些部位的酸性环境,创造了适合其生存的条件,在潜伏感染阶段,HIV前病毒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免疫会把HIV忽略不被免疫系统识别,自身免疫无法清除。

人体感染HIV后,其潜伏期一般3~5年或更长至8年。

2、致病机制: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可能是HIV进入人体后,选择性的侵犯带有CD4分子的,主要有T4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造成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均受到影响,使细胞介导免疫功能失去作用。

三、实验室实验活动危险性及预防措施

(一)、实验活动预防

1、实验室针对HIV的所有活动均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2、实验操作时应穿合适防护服(白大衣、隔离衣或一次性工作服)、戴手套和口罩、穿实验室专用的工作鞋。如接触物的传染性大、应戴双层手套;含有HIV的液体(样品或病毒培养液)有可能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穿防水(如塑料)围裙。

3、工作完毕,先脱去手套,再脱去防护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穿过的污染的防护服应及时放入污物袋中,消毒后方可洗涤或废弃。

4、操作过程中,如发现防护服被污染应立即更换,如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换上新手套。不能用戴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5、 禁止使用口腔吸液管,必须使用移液器来操作实验的所有液体。

6、应尽量避免在实验室使用针头、刀片、玻璃器皿等利器,以防刺伤。如果必须使用,在处理或清洗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刺伤或划伤,并应对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

7、 应将用过的锐器直接放入耐穿、防渗漏的利器盒,用过的针头应直接放入坚固的容器内,消毒后废弃

8、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刀片等利器。

(二)、职业暴露的评估及暴露后预防

1、 轻度暴露:指皮肤被实心针刺伤或表皮伤,或粘膜接触少量(几滴)感染性液体。

2、 重度暴露:指皮肤被空心针刺伤、深部刺伤,被可见到有血液的器械刺伤或器械曾放置于病人的动脉和静脉。粘膜接触大量感染性液体(大量血液喷溅)。

发生职业暴露以后,可以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暴露后预防

(三)、 实验室的清洁和消毒

  本实验室于每次实验活动开始前均准备有0.2%和5%的次氯酸溶液。

工作完毕应对工作台面消毒,用0.1~0.2%的次氯酸溶液消毒;用消毒液清洗后要干燥20min以上;

操作过程中如有样品、检测试剂外溅,应及时消毒。如有大量高浓度的传染性液体溅出,在清洁之前应先用1%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然后戴上手套擦净。

(四)、污染物处理

  本实验室配备有密封防漏容器及高压蒸汽消毒锅。

艾滋病实验室产生的所有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中,安全运至消毒室,经高压消毒后再进行处理或废弃。

(五)、实验室实验活动危害评估

本实验室只针对HIV抗体检测的操作,该项实验活动可能存在潜在危险。实验操作实施过程中在无控制措施情况下可能产生高危害度。但经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分析,认为极少发生实验危害;但该危害能造成高度严重后果。本实验室在采取一级及二级屏障的预防控制措施后其残留风险可降至最低

四、工作人员素质

本实验室共有技术人员5名,其中申请进入BSL-2实验室3名。5名技术人员均为检验专业毕业并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多年。2名曾经从事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学实验,1名无微生物实验室活动经历。所有技术人员均接受过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培训,学习过生物安全手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体检无慢性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健康状态良好。

五、评估结论

1、本实验室对可能发生的感染可以有效控制。

2、实验活动中采取一级及二级屏障预防,生物安全柜、洗眼器等设备运行良好。通过工程控制措施控制或转移工作场所的危害、加强操作规程控制、制定政策限制接触危害,使用锐器处置容器或将锐器和针具全部转移到工作场所之外,消除了所有不必要的注射,清除了不必要的锐器,极大降低针刺伤害程度。

3、工作衣及手套、口罩等器材齐全,可以预防血液溅洒时的意外职业接触,预防措施到位。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艾滋病毒生物危害评估》相关文档: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艾滋病毒生物危害评估01-24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艾滋病毒生物危害评估03-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