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机关工作,除了需要具备执政为民的职业境界和相应的业务知识以外,五个方面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办事、办文、办会、调查研究和指导基层建设的能力。也可以称为做好机关工作的五板斧。有了这五板斧,一个机关干部才能比较顺利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第一板斧——办事
机关办事,是承办各项公共事务,如策划工作、处理问题,办理公务,安排活动、联系业务等的总称。在机关,干部大量的工作是承办各种事务,比如安排一个活动,接待一位来访,看望一位群众,联系一次参观,通知一个会议,落实一项政策,等等,通过从事各种必要的行政事务性工作来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由于机关的各种事务性工作比较繁杂,加上承办各种事务没有规律,临时安排或随机性十分常见。办事能力不强,就很难顺利履行机关所担负的各种行政职责。办事能力是衡量机关干部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处理急、难、险、重问题的能力,很能反映一个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怎样才叫办事能力强?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强。具体来说,就是坚持依法行政,能够科学地安排处理各项事务,稳妥地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使各种矛盾得到顺利解决。干部的办事能力是承办各项公务的能力,不是谋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的能力。在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下,有的机关干部把思想活络,会为领导个人办私事,甚至违反规定办一些不该办的事情,叫做办事能力强。应当看到,这样的办事能力是背离党和人民要求的。这样的人能力越强,越有损于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在机关工作中,办事能力体现在方方面面,机关干部必须善于掌握本机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质,才能稳妥地处理好所承办的各项事务,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从实践来看,有一些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办事要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讲党性讲原则,不能办违法违纪的事,特别要注意防止出现因为不懂法规而办了违反法规的事情。对于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要善于从全局认真领会领导意图,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对工作有落实有反馈。有的同志事办得很好,但是不注意在完成任务以后及时向上级反馈情况,过了很长时间,领导问起这件事情才想起来汇报,常常受到批评。对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没有碰到过的问题,自己拿不定主意,要善于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或向领导请示汇报,不能不汇报,也不去找办法解决,使事情不了了之,石沉大海。这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在机关工作中,有的干部拖事,有的把难事推给别人,还有的习惯于躲事,等事情过去了再露面。这样做既是对工作不负责,对自己工作能力的提高也没有好处,在同事中还会留下不好的名声。应当看到,处理棘手问题是最能锻炼人的。干部要勇于在困难面前站出来勇挑重担,在处理棘手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接待各种来访是机关十分常见的工作,也是要求十分细致,但变数很大的工作。接待工作中的许多事情是琐碎的。机关干部不能看不起这些小事,不把这些小事当回事。实际上,机关工作在许多时候就是通过做好一些小事来体现工作质量和水平的。许多小事影响着机关与基层、与群众的关系,影响着一个机关的社会形象。要注重从各个环节的一些细节入手,细致安排、周到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机关干部要讲究办事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时处理一些复杂问题,上级只有原则规定,甚至只有一个大的原则,而碰到的具体问题则是特殊的,不具有普遍性,或者原来的规定不尽合理,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时就要发挥干部的大智大勇,把为群众排忧解难举过头顶,对于合理的要求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而不能以没有规定为由想方设法不去解决。对于一些政策性问题,应当积极推动有关不合理政策规定的调整改革。在处理复杂问题面前,常常可以看出一个干部对党的事业的态度,对人民群众的态度,看出其工作能力和水平。机关作为为基层和为人民群众的办事机关,每个机关干部都应当拥有对基层和群众的同情心与爱心,要像对待自己的亲友一样,把基层和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对基层和群众的要求与困难及时给予答复和解决,杜绝脸难看、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的封建衙门作风。在日常工作中,机关遇到的问题是纷繁复杂的,干部遇事要善于拿出办法。这是衡量一个干部工作态度和能力的重要方面。有的干部凡事都问领导,自己没有主意,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工作习惯。看起来是尊重领导,而实际上是自己不动脑子,怕困难、怕挫折、怕负责。这样的情况多了,必然给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也会受到领导的批评。一个干部要想不断成长提高,就要勇于在主动应对和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并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机关处理各种事务有时会遇到几个同志共同协作完成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干部都要有协作意识,主动承担任务,工作不推诿、不扯皮,高标准做好自己承担的工作,同时积极帮助其他同志做好工作,团结一致共同完成好承担的工作任务。在机关工作任务比较多的时候,要善于对各项工作进行统筹,注重按照轻重缓急在时间上穿插落实。遗忘一些事情在机关工作中时有所见。所以,干部应当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有不少提醒自己的方式,比如把要办的事记在台历上,小本子上,手机中,电脑里等。总之,要善于用自己习惯的方式经常提醒自己不要忘事。
第二板斧——办文
文电是机关实施领导、沟通情况、指导推动工作的一种方式。所谓办文能力,就是承办各种文字材料的能力。在机关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撰写计划安排、领导讲话、宣传材料、工作简报、工作总结、典型经验、有关通知、请示报告等情况。机关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字材料撰写能力,才能适应机关工作的需要。
机关干部会办文,包括减少文字材料的能力和正确办理文字材料的能力两个方面。应当看到,文字材料多,是当前机关工作的一大弊端。搬文山填会海,就是要减少文字材料,减少各种会议。减少文字材料的目的,是要让各级干部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抓工作落实。要求机关干部会办文,是因为机关实施领导、开展工作需要文字材料,但不等于机关开展工作要事事行文。机关工作应当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即可要可不要的文字材料坚决不要,能口头传达的就不行文,能简单说清楚的就不长篇大论,努力把机关的文字材料减少到最低限度。在这方面,机关干部负有重要的责任,应当学会在低密度文字材料环境中开展机关工作的本领。
正确办理各种文字材料,对机关干部提出了许多方面的要求。办文必须熟悉机关文字材料的主要类型和写作要求。一般常见的机关文字材料有通知、工作总结、请示、专题报告、简报、经验总结、讲话、宣传材料、工作计划、决定、规章制度、研讨文章等,对于它们的撰写格式和要求,机关干部都要十分熟悉。各种文字材料,特别是公文的行文格式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行文和打印。在初次接触一种公文时,一定要认真查阅有关行文规定,防止凭感觉和经验而出现差错。一些机关对行文格式不重视,造成一些错误的行文格式长期流行,影响了机关的形象。文为事而作是办文的一个基本规律。所以,写任何文字材料都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着眼于说清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撰写的文字材料要讲求准确,通俗易懂,文风朴实,让读的人能看明白,而且不会产生歧义。不应追求华而不实的文字雕琢,为了凑个四六句而失去了对事物的准确描述和概括。撰写文字材料应倡导写短文,能1000字说清楚的就不要写1001个字。撰写一些思想性理论性强的文字材料,如工作总结、经验材料、领导讲话、研讨文章等,要写得好,使材料对现实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离不开对所写事物的深刻把握。这就要求机关干部平时要加强学习,多观察、多实践,多积累、多思考、多练习。应当看到,写好文字材料不仅是个文字表达问题,一篇好的材料常常是作者多方面能力素养的综合体现。要写好文章,应当加强思想方法、理论知识、社会实践、观察思考、文字表达等方面的综合历练。撰写文字材料,要十分注意所写的材料是以谁的口气写的,是写给什么人读的。不同文字主体的材料,要站在相应的主体位置来说话,这个问题不注意,常常会造成所写的文字材料不符合主体的要求。尤其是起草领导讲话稿,要把握好领导所处的位置,认真分析领会领导讲话的意图、内容、风格和角度,有针对性地帮助领导完成基本内容的起草工作。经常做文字工作的同志都知道,文章是改出来的。就是说好的文字材料都必须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定型。一般说来,无论什么文字材料,没有三遍的修改润色,都是很难成型的。所以,撰写文字材料不能怕修改,不能写好了一个稿子就万事大吉了。许多重要的文件、工作总结、领导讲话、经验材料等,都常常经过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的反复修改才得以完善。现在不少机关干部怕写东西,遇到写东西就推,甚至想方设法躲,宁愿去干一些繁杂的事务工作也不愿意写文字材料。从机关干部的实际看,撰写文字材料的能力确实是机关干部能力的一个瓶颈。不少机关的文字材料常常落在少数几个甚至个别能写的干部身上。撰写文字材料作为机关干部的一项基本功,不能不会写的永远不会写,或者写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不符合对一个合格机关干部的要求。在这个问题上,除了每个干部自身要提高认识,积极学习提高以外,机关领导要坚持把文字材料写作作为进入机关工作的必修课,进行文字材料写作的专门培训,使进入机关工作的干部都具备基本的文字材料写作能力。在工作中,还要有意识给不愿意写的同志压担子,并对他们写的材料进行修改指点,帮助他们提高文字材料的写作水平,使每个机关干部都能承担起相应职责范围的文字材料撰写任务。
第三板斧——办会
会议是机关实施领导、沟通情况、指导推动工作的又一种方式。组织承办会议的水平,会议质量的高低,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机关工作中,几乎每个干部都会遇到参与承办会议的工作。所以,机关干部都应当具备筹划、组织、召开各种会议的能力。
与办文类似,办会的能力首先反映在精减会议的能力上。会议是一种必要的工作运行方式,但不是必须运用的方式。在推动工作的方式上,不能一遇到事情首先想到开会。能不开的会议不开,能合并的会议合并开,能小范围开的会不大范围开,这是组织会议的基本原则。应当看到,会议有它一定的优点,比如,可以集中人员深入地讨论决定一些重要事项,对一些重大问题能较快地统一思想和行动,推动工作的开展。但是,召开会议也存在一些弊端,它把许多人从工作中抽出来,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集中在一个地方开会需要提供一定的保障和经费开支,如果凡事都开会还容易助长机关的官僚主义作风。所以,机关干部运筹推动工作,不能把精力都放在组织召开会议上,要努力把各级领导干部从众多的会议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机关始终应当努力的方向。
对于必须召开的会议,要进行认真的筹划组织,本着精简、节约、高效的原则,切实把会议开成解决问题的会议。办会的水平集中体现在,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会议对推动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要不要召开会议,在什么范围召开会议,通过什么方式召开会议,会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都需要会议组织者进行认真的研究论证。对于确定召开的会议,要进行认真的组织,特别要在会议的时间选择、场所布置、文件材料、发言准备、议事规程、后勤保障、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周密安排。会议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有代表大会,专题工作会议,征求意见座谈会,学术交流会、事迹报告会、工作例会、电话会议,电视会议,现场会议,等等。各种会议有共性的要求,也有特殊的地方,要善于学习掌握各种会议的特点,才能把各种会议组织好、承办好。对于一些有规律的例行会议,比如各种代表会议,办公会议,委员会议等,可以在掌握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基本会议流程,以便再次组织召开时按照一定的流程组织就可以了,避免同样的会议年年、次次都手忙脚乱地重新去组织,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在许多会议的组织中,经常忽视会议的安全环节,特别是参加人员比较多的会议,需要机关干部在承办会议中十分注意落实安全措施。对比较大型的会议、参会人员比较庞杂的会议,应当安排警卫人员和安全监督人员,以确保会议安全进行。在机关办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一些细小的环节常常出纰漏,给会议的正常进行带来影响。比如,有的参会人员没有通知到,会场坐不下,会议代表坐哪里没有人引导,等等。还有一些是突然出现的情况,比如应当到会的还没有到。在会议计划方案中,应当充分估计会议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设计好预备方案,以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特别要提到的是,在会议进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临时的意外情况或没有意想到的情况,这时谁发现谁就要及时报告并主动做好补台的工作,做好临机处置的工作,不能因为不是自己分工的事情就看着问题的出现。对于一些重大的会议应当进行周密的总体设计,形成多个方面工作的组织方案,分工落实会议的有关工作。比如,大型会议一般都成立若干个会议筹备和工作小组,如秘书组、材料组、接待组、保障组等,由各个小组分别落实会议的各项准备和会议组织。办会人员对于会议召开前的各项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一些重要大型会议的准备中,分工负责的同志要进行事先检查,对于会议的一些重要环节还要有专人负责,防止在会议进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会风是组织会议的干部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节俭办会,务实办会,要从每个机关、每个机关干部做起,切实纠正一些不良的会议习惯。机关要通过廉洁办会为基层、为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带动全社会各行各业建立良好的会风。
第四板斧——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机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机关制定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处理各种问题,总之一句话,做任何决策都离不开调查研究。从实际工作看,大事情需要大的调查研究,小事情需要小的调查研究。可以说,没有认真的调查研究就没有科学的机关工作,就没有科学决策,也就没有机关职能的有效发挥。做好机关工作,调查研究是干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在机关工作中,应当养成遇事善于调查研究的习惯,这对于做好工作,提高工作水平是大有益处的。有的干部遇事不愿意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喜欢凭个人积累的经验做决策。应当看到,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做调查研究,凭老经验办事很容易产生决策上的偏差。要努力形成用实际问题牵引调查研究,用研究成果宣传群众,用群众认同推动工作的基本工作思路。大量事实表明,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在工作中就会较少产生困难和错误。
做调查研究最核心的是什么?是掌握真实情况,得出中肯结论。只有掌握了真实情况,得出了中肯结论,才能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就需要机关干部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分析的方法开展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调查与研究的有机结合,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调查是为了了解掌握情况,研究是为了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调查为研究提供必要的素材,研究是对于调查素材的综合分析。它们互相紧密联系,共同对调查研究的结论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不能忽视调查研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只有把调查与研究有机统一起来,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才能顺利实现调查研究的目的。
对于调查而言,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第一位的目标。在调查中,不在于拿没拿到情况,而在于拿没拿到真实情况。在一些情况下,真实的情况并不是可以直接得到的,而是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得到。比如,要在调查之前分析调查对象的情况,分析他们对于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的心理状态,努力寻找能够得到真实情况的调查办法。不能认为只要进行了调查,得到的结果都是真实的。在调查对象有顾虑的情况下,一般很难得到完全真实的调查结果。对于要调查了解的事情,事先要拟订调查方案。调查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到什么地方,是什么调查对象,用什么时间,调查结果的统计等,都要进行周到的筹划。
调查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只调不查,也就是只重视调阅网上的东西,报刊上的东西,图书资料上的东西,总结材料提供的东西,而不重视自己亲自做一些实地查访工作。第二手、或者第三手的材料不能说没有价值,但是干部亲身体验掌握的情况总是最鲜活的东西。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应当尽量从多个渠道获取情况,把各种调查途径得来的素材加以综合,这对于中肯的分析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干部努力亲自去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应当成为调查工作中积极倡导的方法。只要有可能,干部就应当亲自实地做一些第一手的调查工作。
一般说来,对于一些比较疑难和深入的问题,要将调查的问题事先通知被调查的单位和人员,让被调查的人员有充分的思考。这对于提高调查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在调查中,如实反映调查到的情况十分重要。现在有些情况特别是不好的情况反映不出来,不是调查的人不知道,而是不愿意报忧。既然是调查,本文由老秘网推荐,就必然会既看到喜也能看到忧。有些领导同志不愿意看到,或不愿意更多看到问题的一面,是一些干部在调查中不愿意暴露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培育让调研人员既报喜也报忧的良好氛围。从改进工作来看,正是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才成为我们改进工作的基本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不善于发现问题,就失去了调查研究的意义。调查的目的就在于发现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任何调查工作都是一件严肃的工作,一定要细致认真。在调查工作中,如果没有了解到什么情况,只能改进自己的调查工作,而不能不负责任地胡乱编造情况。这样“调查”出来的东西只会贻害我们的事业。
对于研究而言,怎样得到中肯的结论是中心问题。分析研究问题不能不涉及研究者的社会立场。站在不同立场,用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看问题,对同样的问题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做好调查研究,十分重要的是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现代的科学认识工具。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做好对调查材料的分析研究工作,使研究成果真正成为推进工作和解决问题的钥匙。
《机关干部的五板斧——办事、办文、办会、调研与指导》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