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

时间:24-08-21 网友

时代

代表性书家

书体

代表作品

风格

备注

先秦

不详

甲骨文

《商祭祀狩猎朱牛骨》

《商宰丰骨匕记事刻辞》

《大型涂朱牛骨刻辞》

单刻型、复刻型,

笔画瘦硬劲挺、结构错落有致

金文

《戍嗣子鼎》《宰甫鼎》

《母戊方鼎》

《曾侯乙编钟》

凝重朴实,端庄雅丽、平和简静,

简约,整齐

又称钟鼎文

石刻文字

《石鼓文》

介乎古籀与秦篆之间,结体方整而宛通,风格浑穆而圆活。

大篆到小篆的转型

李斯

小篆

《泰山封山刻石》

《琅琊刻石》《峄山刻石》

画如铁石,字若飞动,斯虽草创,

遂造其极。

张芝

章草

《冠军帖》

《二月八日帖》

《终年帖》

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

草圣

蔡邕

隶书

《熹平石经》

字体方正,结构谨严

崔瑗

草书

小篆

《贤女帖》

点划之间,莫不调畅。章草入神,小篆入妙

三国

钟繇

楷书

隶书

《宣示表》《贺捷表》

《荐季直表》《力命表》

《墓田帖》

秀美典雅,幽深无际。用笔凝练瘦劲,点画珠圆

玉润,字势斜侧险奇

西晋

陆机

行书

《平复帖》

秃笔枯锋

刚劲质朴

索靖

章草

《月仪帖》

《出师颂》

骨势峻迈

富有笔力

西晋

卫夫人

楷书

《近奉帖》

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

东晋

王羲之

草书

《十七帖》《初月帖》

《行穰帖》《龙保帖》

《上虞帖》《长风帖》

《贤士帖》《飞白帖》

《平安帖》

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书圣

行书

《姨母帖》《快雪时晴帖》

《丧乱帖》《兰亭集序》

《平安帖》(行书)

《何如帖》《奉橘帖》

《孔侍中帖》《寒切帖》

《远宦帖》《二谢帖》

《雨后帖》《秋月帖》

《都下帖》

楷书

《黄庭经》《乐毅论》

《曹娥碑》《佛遗教经》

王献之

楷书

行书

草书

隶书

《洛神赋十三行》

《鸭头丸帖》

《廿九日帖》《中秋帖》

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

成一家

父子

二人被世人并称为“

二王”

王珣

行书

《伯远帖》

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

行书早期典范之作,通篇用笔

精熟,疏朗飘逸

北魏

不详

楷书

《张猛龙碑》《元怀墓志》《元晖墓志》《张黑女墓志》

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

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

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

姿。

北齐

不详

楷书

《泰山经石峪》《北齐文殊般若经碑》《北齐沙丘城造像残碑》

字气势磅礴,其优游自如从容不迫之仪态,若具仙姿;其用

笔圆润可人,包融篆隶而妙化为楷,结构舒博壮健,颇含浑

穆宽阔之趣。

南北朝

王僧虔

楷书

《王琰帖》

丰厚淳朴而有骨力

智永

行草

《真草千字文》

骨气深稳,清润而肉鼓鼓的,笔致相当的端凝娴熟。极大程度上表现了隋王朝书法的时代风貌和最高成就。

贺知章

草书

《龙瑞宫记》《会稽洞记》

《回乡偶书》《咏柳》

纵笔如飞,奔而不竭

欧阳询

楷书

行书

《九成宫醴泉铭》

《皇甫诞碑》《化度寺碑》

《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虞恭公碑》《黄帝阴符经》《荐福寺碑(已佚)》《张翰思鲈帖》《梦奠帖》

《卜商帖》《正草千字文》《行书千字文》《丘师墓志》

法度严谨

笔力险峻

虞世南

楷书

《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昭仁寺碑》

用笔圆润,外柔内刚,结构疏朗,旗云秀健

褚遂良

楷书

《慈恩寺圣教序》《倪宽赞》《阴符经》《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

后因阅江岛平沙细地,令人欲书,复偶一利锋,便取书之,崄劲明丽,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盖草、正用笔,悉欲令笔锋透过纸背,用笔如画沙印泥,则成功极致,自然其迹,可得齐于古人。”

薛稷

行书

《中岳碑》、《洛阳令郑敞碑》《信行禅师兴教碑》《升仙太子碑》《佛石迹图传》

结体遒丽,媚好肤肉

颜真卿

楷书

《多宝塔碑》《祭侄文稿》

《麻姑仙坛记》《祭伯父文稿》

刚正威武

有气节

颜筋

柳公权

楷书

《神策军碑》《玄秘塔碑》《金刚经刻石》《冯宿碑》《伏审》《十六日》

《辱向帖》《蒙诏帖》

《王献之送梨帖跋》

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

柳骨

张旭

草书

楷书

《古诗四帖》《草书心经》《郎官石柱记碑》

《肚痛帖》

草书沉着痛快,古今狂草书的开山极品;楷书神情庄重,端凝。博大清新 纵逸豪放“变动如鬼神”

草圣

李邕

楷书

《麓山寺碑》《李思训碑》《叶有道先生碑》

《端州石室记》

《东林寺碑》《法华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

徐浩

楷书

《朱巨川告身》

《大证禅师碑》

《不空和尚碑》

风格圆劲肥厚

隶书

《张庭珪墓志》

《嵩阳观圣德感应碑》

释怀素

草书

《千字文》《清净经》

《圣母帖》《藏真帖》

《律公帖》《脚气帖》

《自叙帖》《苦笋帖》

《食鱼帖》《四十二章经》《论书帖》《自叙帖》

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

孙过庭

楷书

草书

《书谱》《千字文》

《景福殿赋》

笔势坚劲,能够兼融飘逸与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术特

点,做到质、妍的统一

五代

杨凝式

行书

草书

《韭花帖》《夏热帖》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神仙起居法帖》

疏朗空灵

枯笔飞白

李建中

真行

《同年帖》《土母帖》

丰肌清秀、气宇轩朗

苏轼

行书

楷书

《寒食帖》《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

《中山松醪赋》

《醉翁亭记》

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黄庭坚

行书

草书

《松风阁》

《苏轼寒食诗跋》

《花气薰人帖》

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米芾

草书

《三吴诗帖》

《闻张都大宣德帖》

《论草书帖》《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

《拜中岳命帖》

《中秋诗帖》

随欲而变

独出机巧

蔡京

行书

《十八学士图跋》

《节夫贴》《宫使贴》

字势豪健,痛快沉着。

蔡襄

行书

草书

楷书

《白书诗帖》《谢御赐书诗》《陶生帖》

端庄浑厚

淳淡完美

张即子

行书

《汪氏报本庵记》

《行书待漏院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下笔简捷凝练,运笔坚实峻健,点画顾盼生情,结字俊秀而骨力遒劲,使字字结体生动明快,清爽不落俗套。

朱熹

行书

草书

《周易系辞本义手稿残卷》

《行草书诗札》

《致彦修少帖》

下笔点画圆润,善用中锋,运转沉着顺畅,入笔藏锋隐芒,绝无狂躁之跡;结构稳健典雅,行气连贯,不刻意工整,风格洒脱自然。

文彦博

楷书

《大飨明堂纪要》

笔执清劲

陆游

行书

草书

楷书

《论学王二书》《苦寒帖》《怀成都诗帖》

遒严飘逸

意志高远

赵佶

楷书

行书

草书

《秾芳依翠萼诗帖》

瘦挺爽利

铁画银钩

飘逸劲特

瘦金体

赵构

草书

《草书洛神赋》

《正草千字文》

《赐岳飞手敕卷》

《赐岳飞批劄卷》

《光明塔碑》

洒脱婉丽

赵孟頫

真书

行书

《洛神赋》《道德经》

《胆巴碑》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临黄庭经》《兰亭十一跋》

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

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

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

杨维桢

章草

隶书

《城南唱和诗册》

《真镜募缘疏卷》

粗看东倒西歪、杂乱无章,实际骨力雄健、汪洋恣肆

鲜于枢

行书

草书

楷书

《李愿归盘古序》

《大字诗赞》《唐诗草书卷》

笔法纵肆

欹态横发

董其昌

行草

小楷

《画禅室随笔》

《东坡重九日诗》

萧散自然,古雅平和

陈献章

行草

《自书诗卷》

古拙奇崛,有书卷气,别开生面

沈粲

草书

《千字文卷》

《重建华亭县治记碑》

行笔圆熟,意趣遒逸

文徵明

小楷

《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

温纯精绝

行书

《南窗记》《诗稿五种》《西苑诗》

徐渭

行书

草书

《代应制咏剑草书轴》

《代应制咏墨草书轴》

《女芙馆十咏》《墓表赋》

用笔狂放

笔墨淋漓

不拘形似

唐寅

楷书

《古诗二十七首》

《致施敬亭》《落花诗册》

《禅宗六代祖师图跋》

《自书诗词》

《赠周良温诗卷》

《自书诗》《漫兴墨迹》

丰润灵活 俊逸秀拔

顾炎武

行书

《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清史稿》

宽博遒劲、扁平健壮的字体。其书多以中锋用笔,方圆兼用,以方为主,转束有利,在纵笔浩放、张显自如之中,充分体现了颜体的风骨。

朱耷

行书

《行书五言诗页》

《临古法帖札》

《行楷临兴福寺半截碑》

《行楷图书山斗五言联》

《草书采药寻真五言联》

《草书小山野水七言联》

《草书饭疏烧叶七言联》

极为简练,晚年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

张照

行书

楷书

《宝禊轩诗文集》

天骨开张,气魄浑厚

刘墉

行草

《行书轴》《行书杜诗卷》

《行草书元人绝句》

《论书句轴》

《行书山谷水仙诗》

《行书远景楼记轴》

初看圆软滑,若团团棉花。骨骼分明,内含刚劲。

郑燮

行书

《郑板桥全集》

《板桥先生印册》

揉多种书体于一炉,看

似歪七扭八,毫无章法,但却有奇肆之气。

傅山

篆隶

小楷

《七言联》

重骨力 朴实古拙

翁同龢

行书

《行书四条屏》

用笔比较奇肆率意,结体比较宽博开张。

吴熙载

篆书

《通鉴地理今释稿》《篆书七言联》

端庄浑厚,飘逸舒展

柔中带刚,法度严谨度

近现代

吴昌硕

篆书

行书

《临石鼓文》

圆熟精悍,刚柔并济

李叔同

楷书

行书

《楷书心经》《与刘质平书》

《清凉歌行书屏》

《入于照以五言联》

《偈语横披》《楷书心经》

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

徐悲鸿

行书

《行书中堂》

结体漫不经意,有种稚拙的儿童体的韵致

郭沫若

行书

草书

《赠吉英女士嵌名联》

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

毛泽东

狂草

《三希堂》

龙蛇飞舞,俏俊飘逸,大气磅

礴,豪放酣畅

萧娴

楷书

行书

临《石鼓文》

《石门铭》《石门颂》

最以大字行楷书胜,点画纵横驰骋,外放内敛,大气磅礴。

当代

启功

启体

《古代字体论稿》

《诗文声律论稿》

《启功丛稿》《启功韵语》

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内紧外放的结体,遒劲俊雅的笔画,布局严谨的的章法

赵朴初

行书

《赵朴初墨迹选》

《赵朴初书法集》

结构方正,整体丰满,骨法有劲道,用笔偏向涩,而不趋向于疾

沈鹏

行草

楷体

隶书

《返故里》

《康乐横幅》

书风高古,沉稳、健拔,气清味厚

周慧珺

楷书

行书

草书

节临米芾《蜀素贴》

《鲁迅诗歌选》

书风豪放,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倔强之气

孙晓云

行书

楷书

隶书

行草《书札》

《扇面意临虢季子盘》

《录王羲之兰亭序》

隶书《对联》

楷书《罗大经诗》

楷书《心经》

细腻敏锐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准编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相关文档:

王献之首创一种书体,对后世影响很大,很多书家用了而不自知03-26

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08-21

下载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