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4)
同志们:
全国烟叶基层建设暨收购工作现场会今天就要结束了。会议期间,大家听取了赵振山同志的工作报告和杨培森同志关于福建烟叶工作的经验介绍,参观了三明烟叶基层建设和收购工作的现场,九个单位交流介绍了烟叶工作的经验,刚才李鸣同志对规范烟叶流通秩序作了很好的发言。这次会议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讨论热烈,对近阶段特别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全国烟叶生产、流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开始时传达了姜局长前不久对这次现场会和福建烟叶工作考察时所作的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理解姜局长的讲话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今年烟叶工作的几个特点
近几年烟叶工作有很多复杂因素,但今年工作难度更大,复杂性更强,政策要求比较高。通过大家的辛勤努力,今年烟叶发展形势总体较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稳”和“控”的目标得以实现,为实现烟叶生产第十个年度平稳发展打下了基础。年初烟叶生产总体上是“控”的形势,但春节过后特别是现在来看,“稳”的压力很大。大部分地区都出现“稳”的问题,有的省份、甚至一个地区内都存在有“稳”有“控”的状况;随着农民种烟积极性及市场状况的发展变化,烟叶扶持政策难以确定和统一。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局及时调研,适度把握,把烤烟用煤补贴纳入收购价格进行管理,基本把烟叶生产补贴控制在15%的范围内。各产区按照国家局的要求,认真落实种植计划,扎扎实实开展工作。一是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二是紧紧抓住合同这条主线。今年全国共签订烟叶种植收购合同285万份,在去年同比减少43万份合同的基础上,又比去年减少了41万份。这说明种烟户数逐年减少、户均种烟面积不断增加成为烟叶生产的发展趋势。三是认真抓好烟用物质供应,做好为烟农的服务。四是积极调整生产布局,加强烟叶基地建设。通过烟叶战线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今年烟叶工作克服了困难,总体保证了种烟面积的落实,工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值得总结和肯定。
(二)服务烟农的意识和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行业服务烟农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服务项目、服务措施有了拓展,服务贯穿了烟叶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好的成绩,为做好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收购过程中的服务得到加强,专业化、技术化服务的探索有了很大进展。总的来说,服务意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了持续的提高。
(三)突出质量,注重特色,推进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水平的提高。今年3月,国家局在云南召开了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工作会议,工商企业共同研究烟叶生产发展,统一了思想,把质量和特色作为今后烟叶工作的主要努力方向。通过部分替代进口工作和基地化建设相结合,烟叶质量和特色引起了行业工商企业的普遍重视。烟叶生产发展过程中,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实用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集约化育苗达到93%,其中漂浮育苗达到74%,商品化育苗达到69%;密集式烤房改造和建设也在加快,有的产区比例超过50%。同时,各地在科技进步方面积极探索,比如福建在漂浮育苗基础上创新了三种育苗方式,云南楚雄的砂培育苗使每亩烟苗成本减少10元左右,重庆的水利项目设计,福建的小型农机具实用技术开发,以及各地陆续开展的品种研究、良种良法、平衡施肥、以水调肥等方面的技术研发,都是很好的技术创新。工业企业将原料管理延伸到地块,加强了基地建设,对未来烟叶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四)加强管理,扎实工作,各项工作的落实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基层建设工作受到广泛重视,产区各地市级公司对工作全面把握,县级局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烟站工作能力大大提高,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用工分配制度改革、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烟叶工作更加扎实。烟叶基础设施建设运转良好,项目建设质量总体较好,资金管理比较严格,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今年的移栽和田间管理得到加强,目前全国烟叶长势良好,烟叶收购准备工作比较充分,收购秩序的态势较好。
但是,今年烟叶工作也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计划落实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扶持政策落实上对政策把握不够全面,统计数字随意变化,面积落实、合同签订进度较迟,有的地区对“稳”和“控”的主动性不够,反映了我们管理上的一些薄弱环节。二是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设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三是有的产区对国家局关于加强烟叶基层建设的决定没有很好地领会和把握,感到基层建设工作无从下手,有的甚至在做表面文章。四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烟叶生产水平的思路在有的单位没有受到重视,各地在科技进步方面发展不平衡,这对烟叶生产的长远发展是一个瓶颈问题。五是面对烟叶生产新形势、新问题,有的同志感到迷惘,有的同志感到压力大,有的同志感到手足无措。这些问题需要这次会议及以后认真加以解决。
二、对福建烟叶工作的评价
这次现场会在福建三明召开,通过听介绍、看现场,大家感受很深。姜局长对福建烟叶工作做出了“狠抓基础、注重提升、科技领先、创新发展”的评价,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可以说,福建烟叶生产代表了目前中国烟叶生产的先进水平,为行业的烟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烟叶工作的持续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探索和深刻的启示。总体上说,福建烟叶工作的经验是全面的、真实的、新鲜的,这在杨培森同志的经验介绍和现场参观中可以感受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基础,优化管理,基层建设落到实处。福建省局按照国家局“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方针,结合本地实际,抓落实、重实效,基层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明确职能定位、完善业务流程入手,明确了省局、市公司、县公司、烟站四级职能,突出强化了市公司烟叶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在市公司范围内理顺了市公司、县级分公司和烟站的内部业务管理流程,明确了分权和授权的范围,注重调动县级分公司的积极性和发挥烟站的基础性作用。三明提出的县级单位“虚拟利润中心”,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设计了烟叶工作站的建设标准,对烟站的新建和改造作了不同的规定,同时加强了烟站的信息化建设,这些都为烟叶基层建设提供了物质标准。注重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了制度建设和基础性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制订了统一的烟叶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生产技术规范、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在用工分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切实进行目标绩效考核,加强了队伍建设。
(二)创新思路,规范经营,流通模式焕然一新。福建省局长期重视规范经营,重视规范与烟农、与工业企业的关系,端正经营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合同制,为工业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的原料,烟叶市场信誉高。入户预检、编码收购是服务烟农的具体措施,也是规范公司与烟农关系的重要步骤。福建最早开始推行入户预检,2005年开始探索编码收购,去年编码收购达到50%,今年将全面推广,大大加强了与烟农的关系。他们又大胆创新,试行原收原调,全程信息化管理,规范了工商之间的关系。从入户预检、编码收购,到原收原调,使烟叶流通秩序全面、全过程得以规范,这是工作思路的创新,是业务流程的创新,也是流通模式的创新。
(三)长抓不懈,持续改进,科技进步成绩显著。长期以来,福建烟草一直把科技进步放在烟叶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科技创新,长抓不懈、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实用科技技术推广力度大,商品化育苗、密集式烤房这两项实用技术的推广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二是注重自主创新,品种研发、土壤改良、稻草溶田、带茎烘烤都体现了自主创新的水平;三是注重新技术、新装备的研发,如在烘烤设备上,三明的陶管式散热器和龙岩的耐火材料散热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延长了使用寿命;小型农机具的研发也有了良好的开端,烟叶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说,福建烟草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了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积极探索,服务烟农,生产方式逐步转变。福建烟草以服务烟农为己任,按照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了比较完善、全面的服务体系,在更高层次上服务烟农,让烟农得到更好的服务。通过适度规模种植、创设烟农生产组织,培养职业烟农,建立专业化的服务体系,积极推广机械化作业,大力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这些都初步具备了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方式的雏形,对全国烟叶生产和当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完善机制,提升素质,队伍建设充满活力。福建烟草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知识化的烟叶生产队伍,这是他们烟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福建三个烟区现有博士4人,硕士45人;中高级职称116人,大专以上学历430多人。注重培训,持证上岗率达到98%,创新用工分配制度,进行绩效考核,保障基层人员经济待遇,改善生活条件,增强了基层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烟叶队伍文化程度高,技术力量强,对烟叶生产水平的提升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支队伍是福建烟草得以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福建省烟叶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绩,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有一个良好的环境。福建省局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党组班子长期以来重视烟叶生产,经营指导思想明确,精心培育了适宜烟叶生产的一个良好环境,这是烟叶生产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二是创新发展的精神。烟叶工作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敏感因素多、复杂程度高,没有创新的精神,墨守成规,路子会越来越小,越走越窄,永远也搞不好;只有持续创新,才能闯出一条新路。三是科学管理。福建烟叶应用信息化手段,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做到了技术服务到田、烘烤指导到炉、验级把关到包、信息评价到户、质量追踪到组,将生产全过程控制起来,这种质量意识、信息化管理意识都很值得提倡。四是建设过硬的团队和务实的作风。总之,我认为福建烟叶工作的经验值得每一个同志认真学习和思考。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扎实推进烟叶生产工作。如果全国烟叶工作都能达到福建的水平,烟叶生产经营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现在福建烟叶正面临新的挑战,我相信福建烟草一定能够应对这个挑战,把压力变为动力,走出一条新路。
三、当前烟叶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全国烟叶生产正面临新的形势。一是总体形势比较好。目前全国烟叶长势良好,只要不出现大的、全国性的自然灾害,今年烟叶生产有望保持第十个平稳发展的年头。今年的好形势主要是由于我们的基础工作正在发挥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管理、内部秩序逐步得到加强,烟叶等级纯度、等级质量较好;工商协调、目标一致,工业对烟叶生产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这支队伍经过多年的锻炼,对形势的把握更加主动、更加自信。同时,目前烟叶生产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促使我们正确认识面临的形势和压力,积极迎接挑战,促进烟叶生产水平的提升,这也烟叶生产形势较好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挑战很大,矛盾很多。现在烟叶生产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是大农业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农民打工的问题、种烟积极性的问题、比较效益的问题,与全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有很大关系,与国家近年来提出的农村工作的大背景、大形势有很大关系。具体地讲,当前烟叶生产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行业日益增长的高档原料需求与快速下降的烟农种烟积极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如何解决,要靠全体同志的智慧和努力。三是机遇性很强。目前,烟叶生产面临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转折。如果我们正确把握形势,积极做好工作,很好地经历了这个转折,就是机遇;如果转折不好,就要出现大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当前烟叶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基层建设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我们应对形势和任务的重中之重;二是烟叶流通模式要整体性规范;三是烟叶生产方式要实现根本性转变。
(一)扎扎实实地推进烟叶基层建设。各产区要认真落实“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烟叶工作方针,按照国家局《关于加强烟叶基层建设的决定》要求,结合福建经验,对照本单位工作实际,把烟叶基层建设工作抓好抓实。一要重视烟叶生产的基础管理。取消县级公司法人资格以后,如果市公司内部关系没有理顺,烟叶工作就会削弱。要按照《决定》要求,明确职能定位,理顺内部关系;要转变职能,合理分工授权,形成管理体系;要抓好制度建设,加强内部管理,理顺业务流程,规范生产技术和经营。现代生产方式要求生产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技术标准化,其内容和大的框架在全国范围内应该一致,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应该基本统一,在一个市的范围内应该完全统一。要根据职能、理顺内部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工作标准、业务流程、制度建设等一套完整体系,这是烟叶发展的工作基础。二要在基层站建设上取得突破。要在全省范围内对基层站建设统一规划,既要统一标准,又要因地制宜。统一标准的指导思想是建造标准要统一,功能要统一,要适度集中,优先建设重点地区。同时,各地要因地制宜,对大、中、小不同类型的基层站要有不同的建造标准;基层站建设要防止片面地追求豪华高档,既要注重质量、功能完善,也要经济适用、务求实效。三要抓好基层站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在基层站建设方面,要抓好典型总结推广。各地可先抓一两个示范站,在用工标准、工作职责,以及合同、生产、烘烤、收购、管理等方面形成一系列规范,确保真正抓出效果。四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一个烟叶站就是一个团队,能不能把这个团队建设好,是提高工作水平的关键。要选好站长,稳定提高烟叶技术队伍、技术人员素质。要注重优化队伍结构,加大培训力度,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用工分配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一支真正高水平的团队。五要加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是烟叶基层建设的物质基础。要把系统设计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尽快抓好今年项目的开工。密集式烤房在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减少用工等方面作用明显。根据目前形势发展和行业资金状况,国家局考虑把密集式烤房的建设和改造作为一个重点,加大实施力度,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把密集式烤房改造和建设搞好。“普改密”要尽量按照统一标准,科学进行改造。要把密集烤房建设和适度规模种植结合起来,做到烘烤容量与种植规模相匹配。专业化分工要在烤房建设中体现出来,烤房要适度集中,以适应今后市场化管理的需要。种植比较分散的,仍然以小改密为主;能够适度规模种植的,要把密集式烤房抓起来。会后各单位要尽快编制烤房改造和建设的规划,围绕整个烟叶生产,统一技术标准,把烤房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
(二)严格认真地规范烟叶流通秩序,加强烟叶流通管理。前天赵振山同志在报告中把加强烟叶流通管理作为一个专题讲了具体意见,刚才李鸣同志对去年以来的烟叶流通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大家认真落实。
1、烟叶流通秩序明显好转。近几年来,烟叶经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烟叶流通秩序明显好转。烟叶收购中压级压价的现象少了,服务烟农的意识强了,收购工作的效率高了,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规模种植、实用技术的推广和等级纯度的提高。同时毗邻地区的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工商之间的流通秩序也基本规范,委托加工的比例有所提高,复烤环节的规范程度有所增强。但是烟叶流通秩序也存在一些问题。合同制在有些产区还没有很好地落实,更重要的是三个合同之间流程尚未衔接好,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收购等级合格率和工商交接合格率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少数地区抬级抬价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有些地区经营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甚至故意抬级抬价,同时收购等级合格率和工商交接合格率的眼光、标准还不完全一致,个别地区还有超收超种超产的现象。所以,目前对于收购秩序问题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2、建立新的烟叶经营流通模式,优化业务流程。要严格三份合同,抓好四个环节,加强五个管理,建立新的烟叶流通模式。
所谓三份合同,就是种植收购合同、工商购销合同和委托加工合同。这三份合同是行业面向市场、规范流通的一个重要方式。三份合同规范了烟农和公司、工业和商业、工业和加工方三个方面的关系,是流通工作规范的主线。烟叶公司要切实抓好三份合同的规范工作,制定统一的规范范本和管理办法。
要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入户预检。入户预检是服务烟农的重要措施,也是烟叶收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入户预检做得好不好,涉及编码收购能否真正落实。要统一预检员、收购员和农民的眼光标准,工作要细致、做到位,扎实做好入户预检工作。这项工作还没有全面推广的单位,要加强推广,否则原收原调没办法推行。二是编码收购。入户预检、编码收购是工作的基础,要求也比较高。现在有的地方还没有开始搞,不少地方的收购还是老办法。希望大家加快编码收购的推广进度,把入户预检、编码收购作为目前重要的工作抓好。三是原收原调,下面我还要重点讲这个问题。四是委托加工。这个环节也要逐步规范。从目前来讲,要打通四个环节,通过流程来规范、控制流通的全过程,既要有服务的意识,做好为烟农、为工业企业的服务;也要有控制意识,通过三份合同和业务流程把整个过程控制起来。当前要认真学习总结福建的经验和办法,抓住关键环节,全面推广入户预检、编码收购,积极推广原收原调,认真完善委托加工,为烟叶流通秩序的规范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加强五个方面的管理。首先,要加强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前提。行业的特点就是计划管理,计划管理具体落实到合同,合同和计划之间紧密关联。种植收购合同是根据计划分解的,购销合同是通过工商之间的计划来体现的,加工合同也是在工业计划总合同和购销总盘子当中,所以要加强合同管理,把计划落到实处,这是总的要求。第二,要加强收购管理。收购管理是基础。要严格遵守收购纪律,提高收购效率。现在看来,要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入户预检、编码收购,工作压力也是很大的,有很多工作要做,重点产区回去后要立即开展这项工作。第三,要加强购销管理。购销管理涉及到工商双方,工商方面如何衔接、管理,在下面的原收原调方面会具体阐述。第四,要加强加工管理。这是薄弱环节,最近国家局把复烤环节作为重点来加强,规范程度有所提高,但是这方面业务流程和管理还要跟上去。第五,要加强工业企业的原料管理。这方面问题也很复杂,面临的压力很大。
三份合同、四个环节、五个管理,这三个方面的整体性、系统性得到解决,就形成了烟叶流通中完整的体系。目前我们要做好入户预检、编码收购的基础工作,在原收原调上取得突破,在加工管理和工商企业原料管理上下工夫,努力形成一个完整的烟叶流通模式。
3、正确理解供求关系,严格执行流通纪律。至今年六月底,全行业烟叶库存总量达到6711万担,同比增加220万担。按每年卷烟产量4200万箱、每箱单耗烤烟37.5公斤计算,全行业烟叶库存可以满足25个月以上的卷烟生产需求。所以,从总量上来讲,是不存在问题的。从财务数据看,到5月末,全国烟叶工商库存是368万吨,同比增加33.65万吨,增长10%;烟叶库存价值量同比增加了132亿元,增长了12.5%。财务数据主要是以价值量为依据,和业务统计数据的口径不完全一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二者基本是一致的,都说明当前烟叶总量基本能够适应卷烟生产的需要。
但烟叶供求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矛盾:一是结构性矛盾。目前烟叶总量不存在问题,但是低档烟叶紧缺,高档烟叶需求量不断增加。从高档卷烟的发展看,近两年来,一、二类烟产销量不断增长,1-4月份产量达到216万箱,同比增长30-40%,产量比重已经达到12%以上,全年将达到500万箱的水平,与几年前100多万箱、只占几个百分点相比,增长幅度很大,对高档原料的需求大大增加。从大品牌来讲,今年有几个品牌产销量要突破200万箱;从高档烟来说,今年“中华”要突破40万箱,“芙蓉王”要突破40万箱,“苏烟”要突破8万箱,“玉溪”20多万箱;中高档卷烟“双喜”、“红塔山”今年要突破100万箱。这个形势在两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而烟叶储存是有周期的,工业企业的原料部门要考虑两、三年以后的品牌发展。这就造成了烟叶总量不缺但是大家感觉比较紧张、某些紧俏烟叶更紧张的状况。二是均衡性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各个企业之间烟叶原料库存差异大,部分工业企业缺口较大,同时现在联营加工、定向整合时,各工业企业烟叶需求的口径不一样,结果造成对需求形势的感受不一样。
在当前形势下,工商双方一定要理性的认识烟叶供求形势,自觉规范行为,认真执行规范,坚决执行收购纪律,扎扎实实做好这方面工作。要加强对烟叶生产的科学组织和管理,严格流通秩序,产区要严格合同管理,坚持按合同组织烟叶收购、调拨和加工。从目前看,烟叶生产超过计划的可能性比往年要少一点,但是在局部地区仍然存在。现在有的地区是“丰收在望”,估计比较乐观,因此,仍然要把控制总量放在烟叶生产的首要位置,决不能放松对计划的控制,严格按照收购计划搞好烟叶收购,维持良好的收购秩序。产区要继续贯彻执行国家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两烟”生产经营秩序的纪律要求》和烟叶收购工作的“七条要求”、“五条纪律”,加强毗邻地区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严禁行业职工与烟贩子相互勾结,将烟贩子活动真正控制。工业企业要严格规范采购工作,加强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同时,要严格加工管理,加大控制力度,复烤企业严禁无合同、超合同、不规范加工。
4、积极稳妥的推进原收原调。赵振山同志在工作报告里布置了原收原调工作,杨培森同志介绍了经验,福建烟叶处和贵州毕节市局介绍了具体的做法,希望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稳步推进。
一是要充分认识原收原调的重要意义。原收原调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策略性调整。4月13日,国家局在对烟叶工作进行专题研究的办公会上明确指出,原收原调是烟叶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首先,原收原调是对现有流通方式的调整和完善。国家局原来要求烟叶交接的方式是“把烟交接、委托加工”,这项工作大部分单位已经执行了,但有些单位没有执行到位,有的甚至执行不好。现在采取原收原调,就把原来的把烟交接往前推进了一步,烟叶收什么样就交什么样,把行业作为一个整体来共同解决烟叶流通的规范问题。其次,原收原调是建设诚信烟草,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径。行业在大力提倡“两个至上”共同价值观,建立和谐烟草、诚信烟草、责任烟草,为此采取了不少措施。在烟叶流通过程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烟农压级压价、对工业提级提价的现象。这一问题近几年有所好转,但没有根除,直接造成烟叶收购后在商业环节的变动面很大,使一些商业企业没有将烟叶工作的重心放在提高烟叶质量上,等级合格率和工商交接的合格率差异性比较大,也造成了较大的重复劳动、无效劳动。通过原收原调,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让商业企业在诚信规范的基础上开展经营活动,获取合理的利润。第三,原收原调是对烟叶基地化建设的有力促进。近两年来,国家局提出“80%的烟叶基地化供应、生产烟叶80%基地化销售”,就是希望通过基地化建设建立巩固的产销关系。通过原收原调,让工厂在烟叶的产销链的位置前移,有利于在种植和收购环节保持烟叶数据的连续性,从而进行有效的理化指标分析,进一步加强工商之间的技术互动。江苏中烟工业公司在部分产区推行全收全调,就是按照国家等级标准,把基地生产的烟叶全等级调拨,这就使得烟叶生产信息比较完备,把工业企业的工艺配方管理延伸到田块,在打叶复烤和卷烟配方过程中充分考虑产地的生产环境、技术措施、烟叶的特点等。第四,原收原调有利于将烟叶生产引导到主攻烟叶质量上来。通过原收原调,可以追溯烟叶的品种、地块、农户以及负责的烟技员,工业企业进行理化指标分析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烟叶生产。原收原调有利于工商互动,有利于商业企业将烟叶品质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原收原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举措,它必将带来复烤企业复烤流程的转变,工业企业配方和烟叶管理方式的改变,有关烟叶的计划、价格以及商业利益测算等一系列问题的调整。可以说,推行原收原调是进一步加强烟叶流通秩序管理、提高烟叶生产水平的重要策略性举措。
二是要妥善解决执行原收原调的几个问题。首先,要有正确的经营理念、质量控制观念和一系列落实的措施。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可能搞好原收原调;没有质量控制的观念,工业企业担心的烟叶等级质量问题就会出现。各省级局要加强对产区烟叶质量等级合格率的考核,这方面福建和贵州毕节的做法值得借鉴。质量落实和质量控制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问题,烟叶公司要拿出一套比较细的管理办法。比如工业的配方是几千担一个批次,收购是否要按批次进行?是以县为单位还是以站为单位?再者,一个产区的烟叶要调拨给几个、甚至十几个烟厂,相互之间关系如何处理等问题也值得研究。第二,要通过原收原调加强基层建设,真正实现重心下移。推行原收原调,烟叶基层站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关系到入户预检能不能有效推开,编码收购能不能有效推进,质量等级合格率是否真实有效。基层站工作做不好,原收原调工作也搞不好。但是基层站只是原收原调工作的一部分,地市级公司才是原收原调的关键因素。地市级公司是基层建设的主体,是烟叶经营主体,承担着保证烟叶质量的重要责任。地市级公司必须端正经营思想,积极开展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质量控制规范,坚决防止抬级抬价、放松等级的做法。福建在原收原调工作中明确了“六个规范”,值得大家参考。第三,工业企业要积极做好适应原收原调的有关工作。推行原收原调后,商业企业主要是把等级合格率、等级纯度抓好,工作相对比较简单。而工业企业工作量大了,复杂性更强了,从种植过程、基地建设、工商企业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到管理的互动、收购环节的把关以及到复烤厂分等分级的挑选、配方和复烤,甚至对企业内部数据库的建立、研发部门理化指标的分析,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工业企业的原料管理、工艺配方都有很大的影响。推行原收原调后,工业企业首先要在复烤企业进行清选和复烤加工,如何清选,如何确定打叶技术标准等,工业企业都要充分考虑;在打叶过程中,横打还是竖打,就涉及到工艺配方问题。打叶以后,每个工业企业都要出台内部的定等定级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等级技术标准,要统一根据配方来确定打叶。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原料成本核算。打叶复烤以后,原来的等级价格不存在了,只有批次的问题,因此,要考虑到烟叶打过以后片烟是多少、烟梗是多少,这个批次加工多少,价值量如何计算等问题。比如说1担烟叶打后为0.65担片烟,0.2~0.25担烟梗,碎末、碎梗如何处理,还有加工包装问题、清选的损耗、工费问题等,都需要财务部门切实加强原料核算,认真加以解决。所以,实行原收原调以后,工业企业的压力加大了,工业的原料管理必须要加强,尤其是突出加强工商之间原收原调的衔接、原收原调以后的管理、加工过程中的管理、库存管理等。第四,打叶复烤企业要适应工业企业的要求。推行原收原调后,打叶复烤企业要根据工业企业的要求进行打叶加工,有关部门要做好调查研究,妥善处理工业和复烤企业之间的关系。第五,国家局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特别是在等级标准眼光的统一、烟叶流通秩序整顿等问题上,各个职能部门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烟叶流通的各个环节认真加以研究,密切配合,保证原收原调的推行。第六,对原收原调工作要积极探索,不断完善,逐步推广。国家局决定今年在福建全省和五个重点产烟省选择各一个市,试行原收原调。既然是“试行”,就要积极探索,然后总结经验。其他各个省也要积极进行探索,采用“一打三扫”或“一打一扫”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的地方不具备打码条件,可以采用贴标签的方式。但基本思路、要求要一致,要有质量承诺的观念,不然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质量追溯。今年对原收原调要先试点、再逐步推广,入户预检、编码收购要全面推广。
(三)积极慎重的探索现代烟叶生产方式,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姜局长在福建调研烟叶工作时指出,要全面推进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姜局长的讲话,为今后的烟叶工作指明了方向。下面,我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首先,为什么提出要探索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方式?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要求从生产到流通全过程产业化、市场化。目前,我国市场化、城市化在大大推进,农民进城务工成为一种潮流,生产成本和用工水平成为影响种烟的关键因素。面对这个形势,总的对策是:调价增收、降本减工、防灾防险。由于现在形势不断变化,不调整收购价格无法适应烟叶生产的要求,但如何调整,要经过调查研究后才能明确。同时,烟农增收不能只通过价格调整来实现。通过规模化种植、密集式烘烤、等级质量提高,可以达到增收目的;同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进步,逐步提高单产,也可以增收。但是,调价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目前五百多块钱一担烟叶,增加两百块钱,就调到百分之四十的幅度,两百块钱并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所以,要降本减工,即降低成本、减少用工。降本有很多工作可做,比如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物质投入,降低烘烤降本;如实行沙培育苗代替传统的漂浮育苗,就可以每亩降低十块钱。同时,减工也是降本的重要方面。要防灾保险。由于实行合同收购方式,烟叶生产基本没有市场风险,只要烟农签订了合同,烟叶就能够销售出去。但是自然灾害风险不可避免。各产区要在减灾和风险防范上面做文章,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防雹、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积极探索烟叶生产保险问题。目前最关键的是要降本减工,依靠现代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促进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
第二,能不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目前,我国烟叶管理精细化程度比较高,烟田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种烟用水的问题,为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奠定了基础。当前我国福建和黑龙江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烟草农业的特征。从他们的经验可以看到,我国实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难点在于土地稀少,土地流转和现代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在烟叶生产中尤为突出。只要解决好土地流转问题,就能够实现现代农业生产。
第三,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方式是什么?姜局长在福建调研时,从战略角度把现代烟草农业概括为“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我结合自己的理解,按照烟叶生产经营的过程,把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方式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适度规模种植,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适度规模化种植是前提,没有规模化种植,就无法使用机械化,无法提高效率,无法有效的分工,也没办法进行轮作。烟田基础设施建设为适度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可能,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的建立为适度规模化种植提供了保障。目前,基础设施建设整片推进,如果不能适度集中连片种植,就背离了当初搞烟田基础设建设的初衷。适度规模种植后,轮作才真正有效。近三年来,我国每年减少种烟农户40万户,而种植面积并没有减少,这是因为在这当中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户均种植规模的扩大。这值得重视和思考。如黑龙江全省户均种烟28亩,而绥化却达到户均47亩,关键是解决了土地流转问题。产区要依靠政府,通过租赁、协调等多种方式解决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种植。这是现代农业关键环节。前两年烟叶种植由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由平原向山区转移。现在形势发展太快,如果山区农民也不种了,我们怎么办?靠转移的办法不能完全解决烟叶生产的问题。要改变过去农民“种烟能脱贫、脱贫不种烟”的现象,依靠现代化生产,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化种植,把集约化经营作为一个发展思路,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使农民“种烟能致富、致富想种烟”,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种烟积极性问题。
二是加强专业分工,培养职业烟农。专业化分工是现代大生产的特征,是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和关键环节,也是规模化种植的客观要求。大生产和小生产最大的区别,就是专业化分工。云南楚雄组织了六个专业服务队,一个育苗基地可供4000多亩烟田移栽烟苗,最大的育苗基地可供近一万亩烟田移栽烟苗,大大提高了育苗的效率,这就体现了专业化分工的作用。提高烟农的职业化水平是实行专业分工的重要条件。现在烟农有两种身份,一种是生产者,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第二种是土地所有者,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烟农是一身兼两任,有时候搞得好,有时候搞不好。因此,要逐步对烟农进行身份转变,把一部分烟农向经营者转变,烟农只有成为经营者,收入才有可能增加,种烟水平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同时,要把一部分农民转化为农业工人,他们把土地租给别人,并为种烟的人打工。我们今后要往这个方面努力,包括把烟技员转变为种烟户,也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三是注重面向市场,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要把以行政手段为主逐步转变到依靠市场手段为主,把市场能够做的交给市场来做。如商品化育苗供苗,商品化烘烤,商品化机耕,都要进行市场化运作。要通过价格杠杆和扶持政策来推动,靠市场来调节。市场化运作需要专业化分工,还需要专业的技能;而专业化分工的基础就是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水平。在过去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强调烟草公司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为烟农提供专业化服务;现在要尽可能的推行社会化服务,把繁琐的事情交给社会上的专业户来做。为烟农提供最先进的生产方式,这也是为烟农服务的根本体现。云南楚雄提出的“公司+村组+农户”的生产组织模式,值得我们思考。所以,只有建立在市场化的基础上,才是最先进的生产方式。
四是坚持标准化运作,积极推广机械作业。大家现场参观了福建三明的烤房群,交流发言时听取了黑龙江绥化烤房群和云南楚雄育苗基地的介绍,它们都具有农业工厂特征。现代化的农业工厂生产要有标准化的作业流程。现在产区基本具备这个条件。统一育苗、统一烘烤、统一机耕、统防统治都是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标准化生产有两层意思,一是集中生产,比如说集中育苗、集中烘烤;二是流水线的作业流程,这是标准化的一个基本思想。有了标准化,然后就是机械化作业。这是目前现代生产方式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减工降本的有效措施。机械化作业既是生产力的问题,又涉及到生产关系的调整。黑龙江绥化烟叶生产每亩用工15个,主要就是依靠机械化来实现的。如果在调价的同时能够增收、降本、减工,烟叶生产中的问题就能够比较好的解决。各产区要把推行机械化作业作为硬任务,把减工作为硬指标,认真研究落实。现在烤烟生产每亩用工已由过去的40多个降到现在的30多个,如果集约化育苗和密集式烘烤进一步普及,再加上较高的管理水平,可以再减五个工,这样每亩30个工就够了;如果机械化水平再进一步提升,用工将进一步减少。同时,机械化有助于降低种烟的劳动强度。因此,推行机械化作业要坚持“能机械化作业就不要手工作业”的基本思路。我认为,平原、丘陵地区能用手扶拖拉机和四轮拖拉机的,基本上都能机械化。同时,不要认为机械化很神秘。黑龙江绥化分公司的实验站站长郭永信在这方面用心钻研,自主研发了机械化农机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他产区的烟草实验站、科研所都要在机械化这方面要下工夫。黑龙江烟草农业机械成本不高,有的仅几百元一台,制作有的比较精致、有的不太精致,但都比较实用,工作效率很高。当然,机械化要因地制宜。随着专业化分工,适度规模、连片种植,就要求机械化作业。产区要把机械化作为当前要重点研究的工作。
五是加强信息化管理,打造一支知识化队伍。信息化手段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各产区要高度重视。同时,打造一支知识化的队伍也是现代农业对烟叶生产发展的要求。产区地市级公司总体的观念、思路、水平决定了现代生产方式的进程,干部员工的自身能力决定了执行的水平。要从生产方式、流通方式到管理方式,全过程地考虑生产方式的调整、流通方式的调整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建立一支有知识、有能力的队伍。
第四,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一要抓住三个关键要素,即市场取向、科技进步、服务烟农。把这三个问题抓好了,现代生产方式才真正能落实。要坚持市场取向,不考虑市场的因素抓现代生产方式是不可能的;要依靠科技进步,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作业方式创新等,把烟叶生产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这个轨道上来;要提高服务烟农的水平,通过现代生产方式解决好服务烟农的问题,把“烟农愿不愿意种烟、放不放心种烟、对烟草公司工作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服务烟农水平的标准。烟农不愿意种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都不行,只有烟农自己想种烟,给他提供现代生产方式,才能服务好;要通过现代生产方式解决烟农的后顾之忧,让烟农真正能赚钱,能放心;烟农对服务满意不满意,主要是看烟草公司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烟农是否自觉自愿种烟,就要解决烟农的比较利益问题,让农民种烟有利可图;烟农满不满意,就要解决劳动强度问题,让烟农相对轻松种烟;同时还要解决种烟复杂程度的问题,让烟农相对简单种烟;烟农放不放心,就要解决种烟风险问题,解决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让烟农安安稳稳、平平安安地种烟。这几个方面都给烟农解决了,我们的烟叶生产就能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
二要积极探索、慎重推广、循序渐进。烟叶现代生产方式可能要经过很多年的探索实践。各产区要明确思路、积极探索、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要从点到面,逐步推开。
三要加强基础,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基础工作不加强,现代农业无从谈起。产区一定要把工作基础、管理基础抓好,扎扎实实地推进。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适应本地生产力水平和市场化程度。但现代生产方式的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要明确。现代烟草农业的生产方式是当前和今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十分重要的大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
同志们,这次会议十分重要。大家通过听报告,看现场和互相交流,对目前的形势和面临的挑战,有了清醒的认识,大家对未来的任务和工作的要求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大家真正认清我们面临的重大转折,紧紧抓住烟叶基层建设这个基础工作,自觉维护烟叶生产经营秩序,继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为中国烟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全国烟叶基层建设暨收购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相关文档:
采油厂“五型”班组基层建设计划方案02-14
党支部民主管理与基层建设工作总结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