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是有段落构成的,段落是由句子构成的,句子是由词语和标点构成的。阅读理解的起点是弄清词的含义,然后是弄懂句子的含义,进而弄懂段落的含义,最终理解全文的含义。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起点。
一.首先要准确理解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一个词以文字形式出现时,最初代表的含义。而在现在的白话文阅读理解中,是指一个词语离开语言环境独立存在时,最常用的含义。
小学生考试,有一个常见的题型,写出一个或几个词,让我们解释词语的含义。在字典里,一个词语的解释有很多个选项,我们只要写出其中最常见的含义即可。其实这种题型就是解释词语的本义。
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老师因为不掌握解词语本义的方法,大都采用的是死记硬背的形式:一.让学生参看书下注解,在作业本上写若干遍,让学生背下来,再通过考试去强化记忆。二.书下注解里没有的,老师就在文中画出一些“关键词”(老师根据多年经验,觉得它们是常考的词),让学生查字典,将查到的结果写若干遍,然后背诵下来。
上了初中以后,上面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了。因为命题者使用的文章是从教材之外选取的;命题的范围又是无限大——老师会随意从文中指定一个词语让学生解释。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把字典里所有词语的含义都背诵默写下来吧?
其实,解释词语的本义是有具体方法的,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就不用背字典了!
(一)单字组词法
所谓的单字组词法,就是解释由一个字构成的词语时,在保证词性不变的情况下,采用组词的方式,组几个常用词语来解释这个词。
例如“打”,这是个动词,我们用“打”组成几个常见的动词即可——敲打、击打、打架、打击,但不能组成“打球”、“打脸”等形式,因为这些词不再是动词,而是短语,其中“打”是动词,“球”和“脸”是名词,词性改变是绝对不允许的。
(二)拆分组词法
有些词,是由多个单字词组成的,每个字都能代表一个独立的含义。这样的词,我们就可以将原词拆成单字,在保证词性不变的前提下,依次组词来解释。
例如“精致”可以分成精和致两个字,原来是形容词,因此我们用这两个字,分别组成一个形容词,合起来就是“精致”的本义——精巧、别致。
(三)同义替换法
这种方法,就是运用同义词或同义短语来解释。
例如用“妈妈”来解释“母亲”,用“漂亮”来解释“美丽”,用“快速奔跑”来解释“冲”,用“害怕”来解释“恐惧”。
(四)古文串讲法
按照翻译古文的形式,先将每个字解释出来,然后将这些解释“串”成一个流畅的句子。
例如:安如磐石,安,安稳;如,像;磐石,大石头,安稳地像一块大石头。
(五)形容法
这种方法专门用来解释形容词。一个形容词,形容的对象不同,形容一个对象的角度不同,形容某个角度的特点不同,因此,只要将这三点确定下来,一个形容词的含义就确定下来了。
这种解释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形容——哪类事物——哪些方面——怎么样。
比如“英俊”,就是形容——男人——容貌——非常帅气。再如“金碧辉煌”,就是形容——建筑物——外观或内饰——十分豪华。
二.接着要解释词的语境义
一块石头,原本就是一块石头,然而到了不同的场合,它的含义就会发生改变:在建筑工地,它是一种建筑材料;在奇石展厅,它是一件造型独特的艺术品;在冶炼厂,它就是一块矿石;在马路上,它就是一种障碍物......词语也一样,放在不同的句子里,其含义也会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随着语境变化而变化的含义,就叫做语境义。有时候,语境义和本义是基本相同的,有时候,语境义和本义是截然不同的。
如何准确理解语境义呢?
(一)对比本义,语境义基本保持不变的如何理解、解释
有些词语,本义和语境义基本保持不变,很多人甚至认为语境义和本义完全一致,其实无论如何,一个词离开了语境的含义和置身某种语境的含义永远不会完全相同。
例如: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的外观或内饰十分奢华。
放到具体语境中:
1.一走近故宫,我几乎被眼前金碧辉煌的景象惊呆了。
2.一走进人民大会堂,我几乎被眼前金碧辉煌的景象惊呆了。
直观感觉上,离开语境的“金碧辉煌”,和放在句子之中的“金碧辉煌”是完全一样的,其实不但二者不同,即使身在语境中的两个“金碧辉煌”,含义也有明显的差别。
最本质的差别是内涵“缩水”。
(1)离开语境,该词形容的是“建筑物”,而置入语境后,一句形容的是“故宫”、二句形容的是“人民大会堂。”
(2)离开语境,该词既可以形容“外观”,也可以形容“内饰”,具有不确定性。置入语境后,一句只形容“外观”(因为“走近”,没有进入内部),二句只形容“内饰”(因为“走进”,已经置身其中,看不到“外观”),具有明显的确定性。
(3)之所以我们感觉语境义没有变化,就是因为无论哪种情况,“金碧辉煌”的含义都包括“非常奢华”这部分不变的含义。
语境义的具体解释方法:
着眼本义,要根据语境确定:
1.描绘对象发生了哪些变化。
2.具体描绘哪方面、那部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含义不变的部分为了避免和本义的重复,要换成它的同义词。(注意程度副词不能缺失)
所以第一个“金碧辉煌”的语境义是:形容故宫的外观非常华美。第二个“金碧辉煌”的语境义是:形容人民大会堂的内饰富丽堂皇。
(二)对比本义,语境义完全改变的如何理解、解释
一个词语,置身某个语境,含义不会无缘无故地改变。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原因。语境义改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作者使用修辞方法,导致语境义与本义完全不同;二,作者设定特定的背景,导致语境义与本义完全不同。不同的类型,理解解释方法也不相同。
1.因使用修辞,词义发生改变的具体解释方法
(1)去掉修辞方法,用直白的书面语表达出来,(2)对应加上程度副词。
这样的修辞方法主要有五个:比喻、拟人、夸张、反语、借代。
例如:
A.比喻:妈妈在我的心里,是一头不折不扣的老黄牛(原指耕田的老牛,这里指妈妈非常勤劳、朴实、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B拟人:柳树向我招手。(原指挥手,打招呼或道别,这里指柳枝在风中微微摇动。)
C.夸张:他一笑,眼睛就没了。(原指消失,这里指他的眼睛非常小。)
D.反语:李冰六科总成绩48分,实在是太优秀了!(原指品质、做法、取得的成果超越常人,这里指李冰的成绩非常差。)
E.借代:孤帆原因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原指船帆,这里指老朋友乘坐的船。)
2.受语言背景的限制,词义发生改变的具体解释方法
(1)先用一句话高度概括背景条件,(2)然后指出“真实的描绘对象、具体描绘哪方面、这些方面怎么样”即可。
例如:
1.我出生在内蒙古,成长在内蒙古,从没离开过内蒙古一步。幸运的是,今年暑假,因为征文获大奖,组委会邀请我到大连参加笔会。当我的脚步踏上沙滩的那一刻,我不禁张开双臂,奔向大海:“啊!大海,我梦中期盼已久的大海!”
“啊”原是一个语气词,这里指第一次见到大海(概括背景条件),我的内心十分兴奋、激动、喜悦。
2.下晚自习的时候,路灯已经完全熄灭了。李芳沿着校园边的林荫甬路向宿舍走去。突然一只手从后面伸过来,搭在她的肩上,她不由自主地“啊——”了一声。
“啊”原是一个语气词,这里指夜里突然遭遇背后偷袭(概括背景条件),王芳的内心十分紧张、恐惧。
三.最后要揭示词语的本质含义
写作的过程,就用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综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谓词的本质含义,就是指作者借助一个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或情感。这种情感往往是抽象的、隐性的。隐藏其中的思想感情常常通过使用词语的感情色彩表现出来。
褒义词:往往表达喜爱、欣赏、赞美、崇敬之情。
贬义词:常常表达厌恶、忧伤、痛恨、鄙视,悲哀之情。
中性词:不具备这样的表现能力。
例如:
1.三昼夜过去了,躲在碉堡里的鬼子仍在负隅顽抗,垂死挣扎。
抛开本义和语境义,句中的“鬼子”、“负隅顽抗”、“垂死挣扎”哪个词语都能表现作者对敌人的憎恨之情。这便是这些词的本质含义。
2.狼牙山五壮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砸碎了手中的枪支,高喊着口号,视死如归地跳下深谷。
抛开本义和语境义,句中的“壮士”、“砸碎”、“高喊”、“视死如归”,每一个词语都能表现作者对敌人的憎恨之情,对革命先驱的敬佩、赞美之情。这就是这些词语的本质含义。
注意事项:理解本质含义要从情感、哲理、品质、情趣四个方面考虑。把词语能表现的内容全部表达出来。关键词语用词要准确、全面。
四、小结
深入理解一个词语的含义,要兼顾:本义、语境义和本质含义,这样进行全面表述,才能完成对一个词语含义的深刻理解。少了任何一个方面,特别是停留在字面上,我们必然会走进片面理解和浅薄理解的误区。
《中考语文 记叙文理解词语含义的答题方法、术语整理素材》相关文档:
青春励志的记叙文作文800字_青春作文_09-17
野百合的记叙文作文范例5篇09-22
扬起自信的风帆作文600字记叙文10-01
聆听作文600字记叙文8篇10-21
高二沉醉在书海中记叙文600字多篇10-29
英语阅读理解记叙文的心得200字10-31
2023年“云”记叙文11-08
扬起自信的风帆作文600字记叙文精选11-14
【记叙文】长安游记 记叙作文500字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