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古田会议今天看了红星照耀中国,先说毛主席的扮演者,古里的毛泽东让我感动了几次,真的演出了一心为国的感觉,而红里的毛泽东让人感觉这是为民为国的主席吗?没有感动过一次,包括说到杨开慧,那个表演让人觉得很出戏,其次,戏剧冲突,古明显紧张过红,红就像是一部ppt,不过斯诺的扮演者还是可以的。总之,古好过红,没有分说不过去。
如果你是一个正直的人,我们一定能成为朋友。
影片是流水式叙事,如果不了解历史,可能觉得莫名其妙。血染上海,拜访宋庆龄,周恩来与张学良的会谈,坐火车等,这些场景片段都是直接切换的。其中一些是斯诺笔记中记载的事件,一些是辅助说明的历史事件。
有一个场景,国民党外交部长和蒋介石意见不合时,气得摔帽子。我当时看时觉得很可笑,真实情况真的会这样吗?后来想起看过苏联书记会议脱鞋敲桌面的记载。泱泱中华,血性儿女也不在少数。
另外一个场景,斯诺和陕西红军在路上,红军唱起了山歌。我注意到有一个演员的嘴型和歌词对不上,那个演员嘴型唱的是毛泽东,但是歌词是刘志丹。斯诺问刘志丹是谁,然后带出了习仲勋。
斯诺见到彭德怀时,彭大将军是拿西瓜招待的。是大名鼎鼎的宁夏西瓜,刚好小区水果店也在推销。
“只有当真正了解中国的历史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中,所经过的那种突出的孕育过程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得到答复。这一孕育的合法产儿显然就是现在这支红军。”——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936年6月至10月,西方青年记者埃德加·斯诺冲破国民党的层层封锁,深入红色中国首都——陕北小镇保安,亲自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等一批共产党领导人,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的风采,成为第一个采访“红色中国”的外国记者,并写下了大量的通讯报道。
83年后,真实再现这段历史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影《红星照耀中国》于8月8日上映。在首映礼上,导演王冀邢说:“这不是一部应景之作,它是从我心里流出的。”
这一曲自90年前传唱至今的历史赞歌,这一部回忆千千万人信仰起源的英雄史诗,在火红鎏金的八月,为同行在新时代复兴之路上的华夏子孙,注入了一道振奋人心的心灵营养,更树起了一面鲜艳炽烈的精神旗帜。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映过往,照亮前行。《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第一次揭示“红色中国”秘密的这段真实历史。影片主创怀着对历史负责的高度使命感,精诚再现了那段革命者们栉风沐雨、逆境求胜的峥嵘岁月,用历史的厚重铸就了今夏的精神高地。
著名导演王冀邢经过三十年的耐心沉淀和三年多的精心雕琢,才将心中情感真挚表达,因为要努力为当下观众勾勒出关于初心从何而起,使命因何传承的清晰答案。影片的呈现效果得以站在新时代的角度和高度对历史进行再审视、再发掘,收获新的思考、新的发现、新的表达。
“这些人在总体上竟如此地不可战胜,是什么使他们那样地战斗?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是什么希望、目的和梦想使他们成为难以置信的顽强勇士?”1937年,一本配有大量现场照片的书籍《红星照耀中国》在美国、英国出版,销量立即达到创纪录的数十万本。中译本《西行漫记》1938年在上海出版后,便成为全国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指南。正如斯诺所说,“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
电影同样如此,《红星照耀中国》通过斯诺的视角,真实再现的是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心系民族大局、坚持革命斗争的故事。参与影片投资的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说:“这不仅仅是中国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源起的历史追溯。”
八十多年过去了,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初心故事,是不是已经变得平淡?“影片回答的不仅是历史的问题,更是现实的问题与未来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何在、信仰何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评价。
王冀邢的成名电影《焦裕禄》创下新中国电影拷贝数量之最,获奖无数;他拍摄的《邓稼先》等主旋律影片都获得了相当高的票房及业内的赞誉。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从1987年步入导演生涯的那一刻起,自己便有了将《红星照耀中国》搬上银幕的想法。经过三十年的耐心沉淀和三年多的精心雕琢,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他终于将心中寄托完完整整地呈现。
虽然《红星照耀中国》根据新闻特写改编,但故事并不沉闷,也不生硬。跟随镜头,西北的粗犷风貌和南方的柔雅风情徐徐展开,战争场面和伟人风采淋漓呈现。作为第一个采访毛泽东的外国记者,斯诺在书中这样描述:“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两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
李幼斌扮演的陈友仁、李雪健扮演的鲁迅、蒋雯丽扮演的宋庆龄,哪怕是小沈阳扮演的货运经理一一出现,刻画细腻;无论是时局动荡中为争取民族解放而不畏牺牲的大义担当,还是与根据地老百姓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鱼水情谊,抑或是团结并带领人民群众革命到底的信念情怀,伴随情节的展开一一铺陈,小中见大。
影片《红星照耀中国》在致敬历史真实的同时,还唱响了一首向英雄致敬的赞歌,通过真挚而精准地刻画老一辈革命者的无畏精神和情怀担当,润物无声地赢得了观众的情感共鸣,这不仅仅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我以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水有波而明其流,车有辙而后可循”历史之于国家民族,犹如记忆之于个人。人丢失了记忆就丢失了自我,国家民族丢失了历史也就丢失了现实和未来的根本。
《红星照耀中国艺术特色评论600字》相关文档: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15篇)10-14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15篇)10-14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15篇10-14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15篇10-14
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5篇10-14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精选15篇10-14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通用15篇10-14
红星照耀中国1-6章练习汇编(含答案)10-15
闪闪的红星读后感(共9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