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校园读书节启动仪式上的演讲稿《赓续文化血脉,传承民族精神 》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赓续文化血脉 ,传承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如香茗,只需浅尝,便有无穷之韵味。千年沉淀,大国底蕴,让人静从心生。一撇一捺,书写汉字之古韵;一砖一瓦,建起长城亘古流芳;一腔一调,唱出国粹之经典、文化之瑰宝;一拳一脚,打出威风英姿,中华武术海外名扬。衣袂翩翩,华须飘荡,那是孔夫子传扬儒家经典,涤荡思想;驼铃声声,蹄踏万丈,那是张骞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海风阵阵,那是鉴真东渡日本促文化繁荣。古文化的魅力在发扬中传承,泱泱华夏之经典,将在传承中开启新的篇章。
首先,赓续文化血脉,源于我们的语文教材中。
《鸿门宴》中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良西向侍”,根据这些材料可以延伸到关于我国古代座位方向与地位尊卑关系;“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就可以由“卮”引申到古代的食饮器具系列,由“婚姻”引申到词语表意古今演变衍生出的意义扩大、缩小或者转向;“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可以由“参乘”引申扩展到古代车的构造、马的排列、驾车方式、军民乘车位置差别等。《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涉及官场名称较多,如“上卿”、“九宾”、“有司”、“上大夫”,并及“舍人”、“宾客”,宫殿如“章台”,刑罚如“汤镬”、“负荆”,乐器如“瑟”、“缶”。这些知识点都可以延伸出系列传统文化的常识。
文言文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较多,现代文中也会触及传统文化知识点,如《飞向太空的航程》中提到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由此可以涉及到火药的发明、国人乃至人类的航天梦足迹;《荷塘月色》中由“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引出古乐府《江南曲》及关于“乐府”的文学常识;“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引出“双关”修辞手法的运用,“莲”即“怜”,“清”即“情”,语义双关、谐音双关,诗中用了7个“莲”字来渲染缠绵的情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由“裳”、“裾”引申到古人着装、衣冠、起居等常识。
这些传统文化知识点的逐年积累对于学生们的成长非常必要而且重要。浅近而言,增加文言文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铺垫,有利于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便于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和水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语感和思维,帮助学生在阅读与欣赏的实践中全面提升语文学业水平乃至人文素养;深远一些来说,有利于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传承人类文化遗产,从而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智慧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其次,赓续文化血脉,源于我们的诗意生活中。
2023年2月3日晚,《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季总决赛落下帷幕。在第九场比赛中,以全国六强第二名入围的甘肃静宁选手朱彦军发挥稳定,一路过关斩将,以优异成绩勇夺亚军。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积淀,朱彦军在诗词大会上坦然从容的表现,深深震撼了现场和观众。
从水暖工到诗词大会全国亚军,朱彦军在很多人眼中实现了“逆袭”。30年前,打工生活的艰辛,远远超出了尚未成年的朱彦军的认知,年少时对于城市的美好想象,在他拥有第一份工作时就被击得粉碎。换过多少工作他不记得了,一次次失业,一次次推销自己。面对困境,他想办法克服;面对阻碍,他迎难而上。 在颠簸的绿皮火车上、在冰冷的工厂流水线边、在简陋的异乡出租屋里,他一遍遍咀嚼着李白、杜甫、陆游、白居易、苏东坡等著名诗词作者的璀璨诗文,在充满挫败感的生活中,找寻治愈的力量。
有人问,一个为生存奔波的农民工,可不可以拥有梦想;有人问,连高中、大学都没上过的人,敢不敢去中央的舞台上挑战自己;有人问,当我们受到生活的辗压之后,心中的坚持还值不值得守候……而这些问题,在朱彦军那里,都能找到答案。他从来都相信诗词的力量,诗词让人间充满才思和柔情,浪漫和温暖。我想,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带给他的精神力量。
朱彦军儿子朱保行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个特别刻苦的人,对家庭付出了很多,父亲平时在干活的过程中还一直在坚持背诗词。“有一年春节在回家的路上,当时下的是鹅毛大雪。爸爸当时一句‘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脱口而出,让他瞬间感觉到:“回家的这一段路,原来是如此的诗情画意。朱彦军对古诗词的这份热爱,也深深地对他的子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今,他的女儿正在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儿子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本科。
同学们:人生自有诗意,诗意美在四季。诗词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书卷,而是温润己身的甘露。诗词不在远方,就在脚下;诗词就是生活,就是人生。朱彦军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梦想勇敢追求,他是因诗词而发光的凡人英雄。那些认真生活,吟唱生命,无在身处何处,都努力追赶春天的你我他,本身就是这个世界最浪漫的诗意。
最后,赓续文化血脉,旨在传承民族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从那些经典篇章中找寻精神之骨,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建设使国家强盛、民族强大的雄峻楼宇。
天地一股浩然气,不随江海作泥沉。苗无阳光不茁,人无精神不立。精神之于人,犹如血脉筋骨——无血脉不能通变,无筋骨不可存身。
帕斯卡尔曾经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是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可见,人区别于草木,正在于人具有能动性质的精神。
林则徐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在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能够不惜个人利益挺身而出,与祸国殃民的鸦片和包藏祸心的洋人拼力斗争的内在驱动。他胸怀天下、着眼未来的博大胸襟与长远眼光,几百年来激励着我们后人勿忘国耻,砥砺前行,而他自己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从不陨落的明星。
每个民族应当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内涵,这种内涵凝聚了一个国家无数代人关于生存发展的思考与经验,是高度凝炼的智慧精华。这精神,在国家面临难题时提供动力,在前路不明时指路领航,在发展强大时高屋建瓴……在任何时代,这国家精神,都是不可或缺的国之“重器”。时间永在流动,时代面貌也会常新,对国家精神的传承永不能停止。正是因为这些精神之骨的支撑,才有了个人价值,才有了民族脊梁,进而才有了国家的立世之根。
同学们: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凝聚发展共识,开创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谱写文化强国新篇章。
《校长在校园读书节启动仪式上的演讲稿《赓续文化血脉,传承民族精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