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赛到数学家
作者:林 群
来源:《湖南教育·数学教师版》2009年第10期
●但是,大家也很清楚,我们更多的奥赛奖牌获得者都出国了,很多人出国以后就不一定搞数学了,去搞金融、经济、统计了(因为要谋生,改行了)。留在数学领域的选手本来就不多。
●华先生说:你们出的难题怪题,学生只是在考试时遇到一次,终身都用不上,这对学生成长是没有好处的。
●然而勾股定理是如何发明的,我跟老师和学生讨论过,他们从来都没想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知道勾股定理是怎么证明的就行了,为什么还要问怎么发明的。其实勾股定理关键在于发明,先发明再证明。
在此次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我见到了很多位教练、专家,今天到场的还有很多家长。这说明我们这个活动不单单是学术界的事情,而且是全民关心的事情。奥赛的目的是什么呢,昨天我跟科技大学数学所胡森所长商量了一下,他让我来讲讲“从奥赛到数学家”。
就像这次开奥运会,不只是为了夺取奖牌,而是为了全民的身体健康。举办奥赛也是这样,奥赛的目的是引起全国青少年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从而培养一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胡森所长建议我们来探讨数学家跟奥赛的关系,以及奥赛选手如何走向数学家的道路。这里有一份胡森所长提供给我的数据,现在国际上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譬如说,数学界最高奖菲尔茨奖(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很多位是奥赛获奖者。2006年菲尔茨奖获得者、著名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教授,他就是奥赛金牌得主。不仅有美籍华人,还有俄罗斯的两位,匈牙利、美国的好几位奥赛选手也获得了数学最高奖,这是非常成功的。
然而回到中国,从目前获得的数字看,我们有比较成功的,但是还没有达到这么顶尖的地步。我们有一位获得奥赛金牌的女同学在美国当上副教授;还有更早一点,李骏同学(编辑注:李骏是哈佛大学的博士,斯坦福大学的教授)是复旦大学毕业的,获得过上海奥赛的第一名,是著名数学家丘先生的学生,现在是哈佛大学的正教授,这是非常好的成绩。还有一个是在科技大学工作的沈维孝教授,他曾获得安徽省奥数一等奖,现在已在数学最顶尖的杂志上发表了7篇论文。一般能发表一篇就了不起,他一个人发表了7篇,真是非凡。最近他又获得陈省身奖,据说还被邀请在明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报告。这些都说明我们通过数学竞赛活动已经发现和培养出一些相当出色的数学家。但是,大家也很清楚,我们更多的奥赛奖牌获得者都出国了,很多人出国以后就不一定搞数学了,去搞金融、经济、统计了(因为要谋生,改行了)。留在数学领域的选手本来就不多,在这不多里头,卓有成就的不可能很多,这是一方面原因。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恐怕还得要看看我们在奥赛取得这么大成功的同时,背后是不是还存在着不足?奥赛就像这次奥运会一样,我们是绝对第一、绝对领先的,美国、俄罗斯分列第二、第三。两者的培训方式也非常相像,例如中国体育是全民体制,从青少年中选拔种子,然后选中国最好的教练,甚至世界上最好的教练,通过集中培训来培养他们,这方面我们是成功了。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中国几乎垄断了“第一”,就没什么好说了。
《从奥赛到数学家》相关文档: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5篇)12-10
五年级小小数学家数学社团活动计划12-11
从奥赛到数学家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