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大户先进事迹(共17篇)
养鸡大户先进事迹(共17篇)
第1篇种粮大户先进事迹马生科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回族汉子,引领一帮农民共同发展马铃薯产业,让山区农民种植的“土豆”走出家门,挤进城市,跨越国门,变成他们赖以脱贫致富的“金豆豆”。
1.情系农村,务农爱农。固原市原州区位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使马铃薯成为当地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马铃薯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仍不明显,农民想靠种马铃薯发财只是个梦带着这个问题,马生科没有沉默,他走南创北,进村入户,了解缘由,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地马铃薯品种单一且老化,产量偏低,加之外运渠道不畅,商品率价值很低,导致种植户增产不增收。做了多年小杂粮贩运生意的马生科深知,要想让马铃薯升值,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文章第一要提高马铃薯单产,提升品质;第二要疏通外运渠道,打开销售市场。就这样,这位饱经风霜的回族庄稼汉子,本着吃苦耐劳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带着一方百姓开始做马铃薯文章,继而为六盘山区农民撑起了一方天地。
2.科技支撑,典型带动。他在几年的组织运销中发现,六盘山区马铃薯品种单一,性能老化,抗逆性差,产量普遍较低,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买不上好价钱。XX年,他率先从甘肃.青海等地引进了 “陇薯6号”.“青薯168”等马铃薯新品种,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在原州区头营镇建立了千亩种薯繁育基地。当年繁育基地喜获丰收,亩产量达到XX公斤,比传统种植提高了2倍,且品质优良。几年来,他先后引进适合当地耕种生产的中.晚熟马铃薯优良品种20多个,年均推广优良品种种植面积4万亩,亩均增产380公斤,增收912元;特别是引进的航天育种“黑美人”马铃薯种薯,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值,目前市场价10-20元/公斤,而普通品种马铃薯市场价1-2元/公斤,是普通马铃薯价格的10倍。同时,他先后组织农民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10余次,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7000多份,内容涉及脱毒良种选育推广.机械化播种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保鲜贮运等一系列推广体系。通过科技培训推广,有效提高了薯农的耕种管理水平为提升当地马铃薯产业升级增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带动促进农民科学种植马铃薯,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租赁土地XX亩,建设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当年产种植4000吨,为广西福建提供优质马铃薯籽种1200吨。XX年,承担实施了原州区“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三级体系建设”项目,在原州区流转土地8100亩.订单种植XX0亩,生产原种300吨.一级种薯5000吨,为当地三级种薯繁育起到了带头作用。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中河村.丰堡村.高坡村流转土地4600亩,在彭堡镇闫堡村租用土地1000亩,自建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实验田及轮作倒茬用地;基地建设采用全程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测土培肥等进行田间管理。XX年,在原州区中河乡流转土地8300亩建立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种植品种以青薯1
68.青薯9号.庄薯3号.宁薯12号等优良品种为主,全部实行标准化.机械化及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建成了集全程机械化作业.起垄化种植.配方化施肥.节水化灌溉.规范化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基地,生产马铃薯鲜薯总产量达到3320万斤折主粮664万斤,平均亩产4000斤以上,粮食的商品率达到85以上,优质专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机械化覆盖率达到100。基地先后被国家.自治区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观摩点,XX年被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XX年,该基地被确定为原州区第一家供港蔬菜基地,也被确定为全国马铃薯产业大会观摩点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肯定和好评。
3.开拓市场,助农增收。为畅通马铃薯销售渠道,创建外销网络,XX年,
根据市场需求,他带头成立了固原市马铃薯外运协会,发展会员148家人,其中,团体会员18家,经济人.种植大户130人;他多次前往国内外市场考察,陆续建起了马铃薯销售窗口,XX年,通过铁路.公路,向全国10多个城市.100多家市场,组织外运马铃薯鲜薯22万吨;XX年,向广西.福建供种3000吨,国内购销马铃薯外运马铃薯6000吨,出口德国
4.5吨,马来西亚的58吨。如今,马铃薯产品已走出国门并远销马来西亚.中东.欧洲等国际市场,累计完成外销出口量7000余吨.实现创汇200多万美元。注册的“六盘山”牌马铃薯商标先后取得宁夏名牌产品证书和著名商标;XX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XX年获中国国际第一届粮油博览会金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艰辛的创业历程,使马生科变得更加成熟和老练;成功的收获,使六盘山区的农民得到了实惠,也使固原市马铃薯农产品外运协会名声大振。XX年,他被自治区粮食局评为全区订单农业“订单粮食先进个人”; XX年,被科技部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授予民营科技发展贡献奖;XX年,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马铃薯销售大户”.被评选为“宁夏XX年度经济人物”;被宁夏回族自治区50大庆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2月被评选为政协委员;XX年,被中国穆斯林协会评为“中国杰出穆斯林企业家”.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固原市人民政府授予 “产业发展带头人”.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面对荣誉,马生科没有骄傲,而是默默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第2篇返乡创业致富养鸡大户个人事迹材料今年49岁的**,是**县**镇**村有名的养鸡大户。年带着在县城打工挣的10万元钱买下了**县**镇**村的旧学校办起了养鸡场,从最初的1000只鸡扩大到现在年存栏1万只的养殖规模;从小打小闹发展到如今的科学养殖,**成了当地有名的养鸡大户。创业路上摸索前行创业初期最为艰难。年,在决定兴建养鸡场前,**四处考察学_。。同时,他买回许多关于养殖实用技术的书籍,边学_边实践,遇到难题他便跑到畜牧站向家禽专家请教。勤快心细.精明能干的他很快掌握了养殖的实用技术。在后来的养殖过程中,**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鸡技术喂养,定期为鸡雏进行疾病防疫。他每天查看鸡粪的颜色.稠稀.气味等,分析蛋鸡发病的原因,及时用药调治。从长期的观察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
根据蛋鸡粪便诊断病情的防疫方法,及时对鸡群进行病害防治,保证了鸡雏的正常生长。天道酬勤,**养鸡的道路越走越顺,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在**的精心饲养下,目前养到10000只,年收入10多万元。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还通过改进饲料配方,逐渐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用药量,从而达到了无公害产品的要求,鸡蛋销售一路走俏。同时通过科学饲养,减少了鸡病的传播,他养的鸡成活率都在95以上,产蛋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带领乡亲一同致富,在**的带动下,许多村民加入了养鸡的行列。“我养鸡都是跟着**学的。只要我有什么问题就会去请教他,他都会很爽快地给我们提供一些技术方面的指导。”村民严平清说,“没有他的帮助,我养鸡也不会这么顺利。”采访中,许多附近的村民向记者表示,如今走上致富道路的**,总是积极帮助想要养鸡致富的村民。只要有想学_技术的村民上门找他,他总是热心地传授,并带动他们一起养.一起卖。在他的帮助下,不少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第3篇村种植大户先进事迹种植大户 致富能手记曲子镇孟家寨村种植大户曲子镇孟家寨村是环县有名的设施瓜菜生产基地,该村所种植的哈密瓜远近闻名。孟家寨的村民勤劳朴实,思想进步,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种植大户,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曲子镇孟家寨村孟家寨组人,现年40岁。在种植设施瓜菜之前,他一直在家务农辛勤耕作,但一年辛苦劳作下来,除了基本的生活费用所剩无几,这使他深深体味到了生活中的困惑与艰辛。为此,他下定决心,再也不能这样随波逐流.虚度光阴,一定要创出一条致富的新路来。近年来,在曲子镇党委.政府和孟家寨村党支部号召群众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战略部署的实施时,紧紧抓住这一机会,积极响应镇村两级的号召,一改传统的种植结构,确立了以发展设施瓜菜为主的新思路。他深信知识就是财富,科技就是生产力,为此,购买了大量的科技书籍和技术资料,开始通宵达旦地钻研设施瓜菜种植技术,他把书带到田间地头,别人小憩时,他在专心致志.潜心研究,茶余饭后,人们休闲娱乐的时候,他依然在苦读直到深夜,通过学_,他逐渐掌握了一套适合本地瓜菜生长的生产模式。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要种好设施瓜菜,关键在于管理。这既要有科学知识,又要有实干精神,还需不断总结提高。平时,整天在大棚里转,看瓜菜的长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管是播种,还是施肥用药防病,每个细节都不放松,这几年种植的瓜菜没有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病虫害,也没有发生过一次因管理不当而大面积死苗现象。为了更好.更快的掌握种植和销售,他充分利用镇村的远程资源查找信息,虚心求教有着丰富种植经验老农和专家,并经常外出了解市场行情,通过考察和学_,创新种植技术,改良种植品种,丰富销售市场,几年下来,他积攒了一身过硬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有了技术,就有了生产的武器和动力,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创新销售方式,采取驾车流动销售.公路沿线销售与电话配送等方式,扩大销售市场,用汗水实践着自己的诺言,用勤奋耕耘着自己的人生。截至今年,他共经营钢架棚5个,竹竿棚15个,总面积
6.5亩,春季,在大棚里他精心种植着甜瓜.西瓜.西红柿.黄瓜.辣椒等热销瓜菜,收入能达4万余元,秋季,他又抢抓时机,种一些叶菜作物,收入1万余元,全年仅靠设施种植收入就达5万元左右。种植设施瓜菜使成为了当地依靠种植设施瓜菜发家致富的范例,随着他经营设施瓜菜的效益越来越明显,众多乡邻前来讨教技术,有意从事设施种植行业,不管是谁,都毫无保留地传授,还经常用自家高价购买的优质瓜菜品种为种植户改良品种。他还在生产中不断地为其他种植户提供市场信息.新品种.种苗和技术服务。展望未来,说,他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尽一份力。连续几年,同志被曲子镇党委.镇政府先后授予为“曲子镇瓜菜种植能手”.“曲子镇孟家寨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曲子镇科技兴农先进个人”.“曲子镇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第4篇种粮大户典型先进事迹**县年度种粮大户**先进事迹**,男,**族,1950年5月2日出生,初中文化,曾任乡村团总支书记,于1978年至今一直务农,现在是**乡塔拉村村民。近几年来,他积极响应党的粮食安全生产号召,自年至今连续4年一直种植小麦,在他的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15户,120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1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0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年**一家靠种植小麦创下了家庭年收入达150000元的全村最高水平,450亩全部种植小麦,粮食总产高达202.5吨,均亩产450公斤。**一家共4口人,由于自己忙于村里的事务,妻子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呢。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
一.该同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备了一个种粮大户应有的基本素质。该同志将450亩全部耕地全部从事粮食生产,得到了县乡两级政府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生产过程中村领导及时帮助解决出现的问题。通过平时的接触,我们也了解到**同志一直是一个工作勤奋.诚实可靠.遵纪守法.非常注重自身修养的人,他深知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搞好生产的重要性,遵循“与邻为伴,与人为善”的原则。他在生产上全部聘请当地农民,工价公正合理,及时兑付工钱,从没有欠过农民一分钱,使当地农民能得到一份不错的务工收入,近年来,**同志与当地农民相处一直非常融洽,亲如一家。“大好人一个”---这是当地百姓对**的由衷赞叹。由于各项工作表现突出,规模种植效益和辐射效应显著,**同志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自1978年开始务农以来,近年来他清楚地看到,由于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明显较高于粮食种植,导致种粮面积不稳,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于是,他从自己做起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将450亩耕地全部用于小麦种植,由于科学管理,合理施肥,成本较低,近年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从此以后,他坚定了种粮的信心和决心,至年种植面积450亩,粮食产量达202.5吨,除少部份用于自食外,其余大量卖给国家,仅今年销售给本乡粮站达180吨。
二.精选良种,大力推广农业科学实用技术。种植面积确定后,最大限度追求产量是每一位种粮农户的心态。如何抓好粮食优质高产,**靠的是两点一是选种;二是农技措施。历年来,他通过向县农业局技术员讨教,选用的小麦品种,均为优质高产品种,分别为新春6号.新春17号等优质高产良种,并大力推行小麦高产攻关栽培等先进的农艺措施。大大提高了小麦单产,较全县平均水平高出10,同时,所产出的小麦质量在全县处于上乘,市场畅销,实现小麦创收40余万元,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赞誉。该村由于**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从而促进了该村农户种粮的积极性,稳定了粮食生产大局,为本地粮食生产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加大投入,实施粮食生产机械化田间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张支书在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增多的情况下,为积极解决小麦收割时节劳动力严重匮乏和农机具紧张的矛盾,他主动找到农机部门联系,道出了规模种粮的苦衷,谈了自己想利用农机种粮的想法,农机部门的领导听后非常重视,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到该村实地考察,推荐适合该村田间机械作作业的机具,**通过自筹资金,县农机部门补助,先后筹资38万多元购进了收割机2台,东方红1台,天托804.404各一台等机具5台套,进行田间机械化作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缓解了劳动力匮乏的矛盾。探索出了适合农业生产田间机械化作业的新路子,机械化田间作业的推广运用,增强了该村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他把农户从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了生产经营水平,对助农增收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重视粮食生产,更注重对土地的珍惜,每年除种小麦外,凡是能利用的麦田,还要种上冬菜和绿肥,不让土地闲臵。
五.大力推行秸杆还田,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种粮成本。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在农机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每年收获后留下的秸杆就地粉碎还田,这样既疏松了土壤,避免耕地板结,同时腐烂的秸杆可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从而降低化肥的施用量。他的这一举措,也获得了该村农户的积极响应,对提高粮食产量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种粮大户**的先进事迹,让我们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央历来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并相应出台了许许多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优惠政策,今年初,针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又出台了“一号”文件,其目的就是让广大农民像**那样走上致富之路。****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二月二三日第5篇养殖大户先进事迹介绍从“猪贩”到“猪总”的历程记钱塘乾发生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乾书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一位来自养殖行业的共产党员的故事,他就是钱塘乾发生猪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肖乾书。5年前的肖乾书,还仅仅是钱塘一位普普通通的“猪贩子”,干着贱买贵卖.异地贩运的糊口营生。可是今天,在合川乃至重庆.广安生猪行业中,提起钱塘的“猪总”肖二娃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钱塘是合川的生猪养殖大镇,境内及周边有规模以上的生猪养殖户近50余户,年存栏肥猪达__0余头,一段时间以来,为如此之多的生猪找到一条稳定的销路是养殖户们最犯愁的事。年,肖乾书凭借自己多年的市场经验,盯准了掌握生猪销售渠道这一丰厚的商机,牵头组织规模化的生猪贩运。由于在市场与养殖户之间很好地发挥了纽带作用,加上其身上散发出的一名共产党员无私奉献诚信为本的处事作风,他不仅成功的挖到了第一桶金,更使其在众多的养殖户中积聚了良好的人气和信誉。面对渠道成熟的大好局面,在镇政府及区工商.供销等部门的扶持下,他再接再厉顺势将钱塘及周边地区的养殖户组织起来,于200 年成立了乾发生猪专业社,通过统一选种.统一疫防.统一营销.统一分红的“四统一”模式,带动和凝聚一大批1 养殖户,合作社由最初的18户社员,壮大到如今的9户。年全社规模化标准养殖场达20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52户,实现营销收入 万元。为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在工商部门的支持下,肖乾书在行业内率先注册了“巴渝土杂猪”和“乾发”饲料两项商标,此举树立和保护了自己的品牌,还让自身产品的附加值得到了极大提升。现在业界同行们经常开玩笑说一提到钱塘的肖二娃,就想起了“乾发”饲料和“巴渝土杂猪”。肖乾书是一位其貌不扬时常以农民自居的普遍共产党员,在我们与他谈话交流过程的中甚至显得羞怯和木讷。但不论何时,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对镇党委.政府和对工商.供销等部门由衷的感激。国家工商总局.市工商局.区委区府等哪位领导如何支持他.鼓励他,镇里的.工商所里的干部如何帮助他,他都能如数家珍。如今,面对“诚信文明先进企业”.“守合同重信用单位”.“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众多的荣誉,这位朴实的党员依然保持着固有的沉着和淡定,他说“作为一个合作社的当家人,作为一名党员,时刻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带领更多的群众致富才更能体现党员的价值。”第6篇蔬菜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现年60岁,**县虹桥镇天齐庙村人。个人承包5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实现了依靠科技致富。年他经营的瓜菜种植示范园年产瓜菜650吨,纯收入
31.5万元,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菜种植科技标兵。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年以来,王林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
25.4万元。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年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3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其中年他培育的重达
41.2公斤的巨型西瓜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廊坊)农交会并引起轰动。年.年王林两度参加**县农业产业化研究会举办的西瓜擂台赛,培育的西瓜均居参赛产品之首,并连续两次荣获“瓜王”称号。王林致富乡亲,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4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万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0万元以上。
为当地蔬菜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第7篇种粮大户的先进事迹材料 陶功臣,男,1979年8月出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当涂县新市镇种粮大户。近年来,陶功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强抓发展机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依靠科技,调整结构,把__余亩的土地建成一个集种植.养殖.科技服务.农产品营销于一体的现代民营农场,目前农场平均亩产已达650公斤,年生产稻谷约130万公斤,同时获国家无公害稻米认证和产地认定。如今的农场已今非昔比,设施完善,科技先进,机械化作业水平高,环境优美,高产高效,成为全市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典范。年实现销售收入1880万元(含农场),净利润
62.8万元,资产总计702万元。陶功臣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成立了当涂县新市鑫绿臣粮油合作社,为农民开展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植保.统一农机.统一订单收购等五统一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300余万元,深受农民的欢迎。第8篇种粮大户科技兴农先进事迹材料二多年前,**曾经发誓这辈子不当农民。二多年后的今天,被评为全国大种粮标兵.全国劳动模范的**,不但安心当起了地地道道的农民,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上海模式” 激发现代农业梦1986年,高考落榜的**回到家乡**县**镇洲头村。
**不安心于传统农耕生活,一心只想跳出“农门”,按他自己的话那一世小说网 //来说就是“只要不当农民,干什么都可以”。但偶然发生的一件事让他重新产生了种田的想法。“那是1997年的夏天,我在上海做麻袋生意,有一次走进**区农村,看到那里全部实行机械化耕种.收割,根本不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回忆道,“那壮观的景象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至今难忘。”这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升起把上海模式带回家,回家当农民去顽强拼搏克服创业种种艰辛__年,**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镇黄湖圩内五万亩农田遭灾。村民们纷纷离乡背井外出打工,村里留下了8亩低洼田无人耕种,眼看就要抛荒。这一千亩撂荒的农田,就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心里。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横下一条心,以每亩160元的价格一举承包下这些农田,下定决心要学一学上海的现代农业模式,试试这条种田的新路子。说干就干,**注册了**实业有限公司,把前些年做生意积蓄的30多万元钱全都抖了出来,交了租金和押金之外,还购置了4台拖拉机和农具,雇了20个农民当职工,由一个生意人轰轰烈烈地当起了农民。崇尚科学当科技兴农急先锋农业历来是靠天吃饭的,要摆脱靠天吃饭局面,唯有加大投入,提升耕种和管理手段。**来到省气象部门,以一年500元的价格订制了专业气象服务,以便24小时电话查询天气情况,成为预定天气预报指导生产的“**农民第一人”。记得年夏天,正是双抢时节,**从气象局得知将有持续10天的晴朗天气,马上安排人员和农具进行收割,一天收割200多亩.10多万斤稻谷入库。那场“双抢战”的壮观景象,惊呆了四邻八舍的乡亲。大家惊叹“原来田还可以这样种,农民还可以这样当”这一年,**除去各项开支,纯收益10多万元。尝到了科技甜头的他开始大规模投入,他大胆创新传统农作模式,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由他探索出的“一田三用”种养新路子,将一亩地的纯收入足足提高了3倍。惠农政策成就示范龙头企业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扶持下,**的现代农庄茁壮成长。截至年,他承包的土地中,有水稻
1.1万亩.水面1万亩.养鸭4000多亩,创造年总产值
1.5亿元。“正是有科技为依靠,有惠农政策的扶持,种田年,才成就了我的梦想。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我,给了我一份欣欣向荣的事业,让我再当五年农民,我也愿意”谈到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地表示,年,他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公司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力争到年,将公司打造成“示范作用明显.辐射带动农民致富面广.产业链条完整.品牌竞争力强”的现代化综合性农业龙头企业。黄龙真人新传 大唐 农奴翻身当地主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第9篇农机大户标兵先进事迹材料 省农机大户标兵先进事迹材料定远县农机大户陈言山先进事迹定远县桑涧镇河西村村民陈言山从年购置第一台大型拖拉机起,发展到现在拥有50马力大型拖拉机2台,大型收割机2台,其中插秧机2台(高速插秧机1 。言山等8人成立了定远县天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天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不仅顺应了河西村及周边地区农机户的心声,同时对定远县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合作社集技术服务.交流信息.物资供应.开拓市场等多种功能于一身,通过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有效地解决了政府组织“统”不了,专业技术部门“包”不了.单门独户办不了的事情,该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能提供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还积极探索尝试订单式农业生产方式,增强了会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购置农业机械上,陈言山
根据自己经验,为会员购机做好参谋,帮助他们选购适应性强.质量好.售后服务优的农业机械,为6人节约资金近万元。年5月,他积极牵头与中石化定远分公司协调,在柴油供应紧张的情况下,组织了50吨柴油,为天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解决了燃眉之急。第10篇烤烟种植大户先进事迹2姜州乡烤烟种植大户推荐材料xx先进事迹xx村幅员面积
8.5平方公里,辖5个社,315户,1278人,310省道横穿其中,交通便利,境内有梨园水库,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资源和水利资源;适合发展烤烟.畜牧业.蚕桑.油菜等,烤烟种植大户xx的家就住在xx村二社,而本人又是xx村村主任。今年他承包了50亩田,种植烤烟。今年,他种植的50亩烤烟,收入
20.6万元,亩收入达4129元。在他的带动下,今年xx村有111户种植烤烟,种植面积达1000亩,烟农平均亩收入达8235元,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xx是个有想法有干劲的年青人,他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就是要带领全村人民种好烟,利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他逐渐掌握了自己的一套种植.管理和烘烤技术。从大棚育苗,到大田移栽,田间管理到烟叶烘烤,分级扎把等这一系列过程。他的烤烟生产技术主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在烟用物资上,做到一个“足”字。今年,xx 共投入烤烟专用复合肥50包,钾肥17包,农家肥10万斤,油枯2500斤,微肥50袋.地膜250公斤充分保证了50亩育苗和大田移栽所需。
二是在在起垄上,突出一个“规范”。今年,xx种植的50亩烤烟,烟地全部实行机耕.机垄。严格按照行距
1.2米,株距0.55米,每亩栽烟l000株开厢提埂。
三是在种植烟苗上,做到一个“早”字。俗话说“庄稼要丰收,种在时候上”xx作为一个有丰富烤烟种植经验的种植大户,他深知这其中的道理。今年,他种植的50亩烤烟,全部在4月上旬就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了开相提埂,5月5日之前全面完成了大田移栽。
四是大田移栽和田间管理上,做到一个“严”字。今年,他种植的50亩烤烟全部100推广漂浮育苗,严格按照宽厢窄株的要求,
根据实际配套推广先膜后烟.打孔移栽.大窝环状施肥等技术。狠抓烤烟防虫治病防治.打顶抹叉,严格做到“田无杂草.顶无烟花.腰无烟叉.沟无积水”。
五是烟叶采收上,到一个“适时”。
为确保采烤质量,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要求在养成熟烟叶上下功夫,不采青叶,不烤青烟;采编上,严格按照采烤标准,适时成熟采摘。
六是烘烤上,到一个“科学”。
完善组织机构创新;组建了烘烤专业化队伍,实现了烘烤专业人员分工,专业烘烤队下设三个烘烤作业组,每个作业组按烘烤量下设烘烤组.采烟组.编烟组.分级扎把组,将所有烟叶分类进行编烟,按质入炉,合理装烟,做到了竿不超重,炉不超容;利用新建智能化烤房实行集中专业化烘烤,提高烘烤水平,降低劳动强度,达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烘烤目的,实现了烟叶的科学高效烘烤。
七是分级扎把上,做到一个“细”字。在烟叶烘烤回潮之后,进行等级挑选时,他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等级细心挑选,做到不混青混杂,无包心烟,每把烟叶控制在20片叶左右。
这些是xx烤烟生产技术的全部经过,也正是由于他的精心管理和特有的种植技术,才使他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的种烟收入达到
20.6万元,他顽强地拼搏,展示出了当代农民的风采,也为xx村老百姓树立了一个好的学_榜样,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老百姓种烟积极性高涨,烟农收入从年的125万元,提高到年的3
21.2万元,近两年来都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烤烟生产先进集体。x x人民政府二一一年月__日第11篇养鸡示范户张喜权先进事迹养鸡示范户张喜权先进事迹--------记中和镇佳农村科技致富示范户张喜权 张喜权,一个踏踏实实.勇于拼搏的年轻人,在实施科学养殖.带头示范.带领群众,指导群众学科技奔小康工作中实绩显著,是我镇科技示范的典型人物。在农村张喜权算得上是一个爱学_.头脑较开放.重视科技的人,出于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农业的感情,他对农业生产特别上心,对一些新的农业技术接受能力特别强。特别是有科技惠农的知识,张喜权是如饥似渴的学_。经对周边市场认真调查后,结合本村自然条件决定搞养殖业。张喜权的这个想法得到村领导的支持。说干就干,年张喜权在自家庭院建起养鸡场,当年由于胆子小底子薄又无养鸡经验,还损失一些,虽获利不足万元但取得了养鸡的经验。一年忙过了,收入并不理想,说实话就连张喜权自己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张喜权生来就有不服输的劲,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不停琢磨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带着种种疑惑张喜权又一次找到村书记王吉仁经共同研究,查找原因认为是厂房不够格局,养鸡量太少,不够规模,另外缺少科学技术指导,找到原因就好办,张喜权又一次鼓起勇气,决定在这条道上爬起来。基层领导特别关注张喜权,极力扶持张喜权的养鸡事业,书记王吉仁亲自为张喜权跑项目筹措资金,终于在年春在我们村八组后山建起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养鸡厂房并且拉上__延长米的铁丝围栏,在厂房建筑初期,张喜权曾多次到外地考察参观把一些先进的设备和配套设施购臵齐全。当年张喜权引进一万五千只鸡雏,干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心血和辛苦,鸡的饲料就得专人负责购买,尤其是水,由于厂房是建在山坡上,打井非常困难,虽多次努力但都没有成功,所以每天起早贪黑用四轮车拉水,那份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农民是不怕吃苦的,但鸡雏成批死亡无疑是致命打击,正常疫苗接种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还损失呢遇到困难还得找领导,王书记到扎兰屯科技局求助,科技局的同志给与大力支持,不辞辛苦为鸡雏化验找到病因,又驱车到现场亲自指导,由于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张喜权年纯收入达八万元。经申请,扎兰屯市组织对张喜权的养鸡场进行验收顺利通过奖励三万元。年张喜权是收益颇丰的一年,张喜权不仅得到党的政策优惠各级政府领导的扶持奖励,科技部门的技术指导,较好地经济收入较多的经验最为重要的是收获了信心和勇气。人可以忘记痛苦,可以忘记辛劳,但最不能忘本,经过几年的打拼,在众多领导的帮扶下,张喜权在养鸡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以小获成功经济收入以逐年提高,张喜权在喜庆成功的同时张喜权更多思考的是,张喜权能有今天是谁的功劳自然是靠党的富民政策和领导的关怀帮助,所谓知恩图报,所以张喜权决心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年元旦过后,张喜权向村里提出我的想法,带动几户村民搞养殖业,使他们也成为养鸡专业户,这个想法很快得到实践,在镇村两级领导的主持下,张喜权先后几次向村民传授养鸡经验,同时,在平时周围农户需要他进行技术指导,无论闲忙,他都会亲自上门,手把手教他们应用技术,确保主推技术到位率,带动周边农民致富。截至目前,三道沟村已有五家养鸡专业户张喜权义务向他们提供业务知识,张喜权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自己神的他们信赖和好评,张喜权也觉得很幸福,也不愧为优秀党员合作社带头人的荣誉称号。张喜权想事业要发展就必须做大做强,张喜权在打造绿色品牌上做文章,不给鸡喂任何添加剂饲料,从年起购臵先进的孵化设备,实现选种育种孵化喂养屠宰,打包一条路线计划,争取创出品牌,夯实基础,为打造雅尔根楚乃至扎兰屯市绿色养鸡事业品牌贡献力量,作为共产党员这是张喜权的理想和奋斗的方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第12篇养鸡示范户张喜权先进事迹养鸡示范户先进事迹--------记全州镇农村科技致富示范户,一个踏踏实实.勇于拼搏的年轻人,在实施科学养殖.带头示范.带领群众,指导群众学科技奔小康工作中实绩显著,是我村科技示范的典型人物。在农村他算得上是一个爱学_.头脑较开放.重视科技的人,出于对土地的热爱和对农业的感情,他对农业生产特别上心,对一些新的农业技术接受能力特别强。特别是有科技惠农的知识,他是如饥似渴的学_。经对周边市场认真调查后,结合本村自然条件决定搞养殖业。他的这个想法得到村领导的支持。说干就干,年张喜权在自家庭院建起养鸡场,当年由于胆子小底子薄又无养鸡经验,还损失一些,虽获利不足万元但取得了养鸡的经验。一年忙过了,收入并不理想,说实话就连他自己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他生来就有不服输的劲,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不停琢磨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带着种种疑惑他又一次找到村书记共同研究,查找原因认为是厂房不够格局,养鸡量太少,不够规模,另外缺少科学技术指导,找到原因就好办,他又一次鼓起勇气,决定在这条道上爬起来。基层领导特别关注他,极力扶持他的养鸡事业,书记亲自为他跑项目筹措资金,终于在年春在我们村建起面积为1500平方米的养鸡厂房并且拉上__米长的铁丝围栏,在厂房建筑初期,他曾多次到外地考察参观把一些先进的设备和配套设施购臵齐全。当年引进一万五千只鸡雏,干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心血和辛苦。农民是不怕吃苦的,但鸡雏成批死亡无疑是致命打击,正常疫苗接种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还损失呢遇到困难还得找领导,科技局的同志给予大力支持,不辞辛苦为鸡雏化验找到病因,又驱车到现场亲自指导,由于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他在年纯收入达八万元。年他是收益颇丰的一年,他不仅得到党的政策优惠各级政府领导的扶持奖励,科技部门的技术指导,较好地经济收入较多的经验最为重要的是收获了信心和勇气。人可以忘记痛苦,可以忘记辛劳,但最不能忘本,经过几年的打拼,在众多领导的帮扶下,他在养鸡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年元旦过后,他向村里提出他的想法,带动几户村民搞养殖业,使他们也成为养鸡专业户,这个想法很快得到实践,在镇村两级领导的主持下,他先后几次向村民传授养鸡经验,同时,在平时周围农户需要他进行技术指导,无论闲忙,他都会亲自上门,手把手教他们应用技术,确保主推技术到位率,带动周边农民致富。截至目前,全村已有五家养鸡专业户,他义务向他们提供业务知识,他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不愧为优秀党员。他想事业要发展就必须做大做强,他在打造绿色品牌上做文章,不给鸡喂任何添加剂饲料。他走向了致富的道路。年12月8日第13篇烤烟种植大户推荐先进事迹材料 绿水镇烤烟种植大户推荐材料高庭伟先进事迹坪庄村幅员面积xxx平方公里,坪庄村辖7个组.有农户486户,共1976人,属彝汉杂居地区。本地气候适合发展烤烟生产,烤烟种植大户高庭伟的家就住在坪庄村xx组,而本人又是坪庄村村主任。今年他承包了xx亩田,种植烤烟。今年,他种植的xx亩烤烟,收入xx万元,亩收入达xx元。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坪庄村有xx户种植烤烟,种植面积达xx亩,烟农平均亩收入达xx元,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道路,为绿水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高庭伟是个有想法有干劲的年青人,他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就是要带领全村人民种好烟,利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他逐渐掌握了自己的一套种植.管理和烘烤技术。从大棚育苗,到**移栽,田间管理到烟叶烘烤,分级扎把等这一系列过程。他的烤烟生产技术主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在烟用物资上,做到一个“足”字。今年,xx共投入烤烟专用复**xx包,钾肥xx包,农家肥xx万斤,微肥xx袋.地膜xx公斤,充分保证了xx亩育苗和**移栽所需。
二是在在起垄上,突出一个“规范”。今年,高庭伟种植的xx亩烤烟,烟地全部实行机耕.机垄。严格按照行距规格开厢提埂。
三是在种植烟苗上,做到一个“早”字。第14篇种粮大户张翊慧先进事迹种粮大户张翊慧先进事迹张翊慧,男,土家族,1958年7月8日出生,中共党员,初中文化,曾任乡村教师,于1982年返乡务农,现任德江县中共煎茶镇新场村支部委员会书记。近几年来,新场村在张支书的带领下,不仅自己跃上了种粮大户之列,而且带动全村28个村民组,878户,3450人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涌现出了年播种15亩以上的种粮大户58户,粮食生产在该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抓规模种粮的新格局。年张翊慧一家靠租赁耕地种植水稻.玉米.油菜及烤烟,创下了家庭年收入达114800元的全村最高水平,其中种植水稻110亩,油菜8亩,烤烟10亩,粮食总产高达60500公斤,均亩产550公斤,创收96800元,油菜创收3000余元,烤烟创收15000元。张支书一家共4口人,由于自己忙于村里的事务,妻子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走上了种粮致富之路呢。其主要先进事迹表现如下
一.抓规模生产。张支
《养鸡大户先进事迹(共17篇)》相关文档:
何芹姣先进事迹演讲稿(多篇)09-01
先进事迹演讲稿(三篇)09-01
小学优秀校长先进事迹演讲稿精选09-01
公司优秀员工先进事迹的演讲稿(精选5篇)09-01
公司优秀员工先进事迹的演讲稿(精选5篇)09-01
学习之星先进事迹(共3篇)09-01
徐振明同志先进事迹个人心得体会优秀5篇09-06
时代楷模孙景坤先进事迹学习心得最新5篇09-06
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精选5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