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校教育

时间:22-10-04 网友

word/media/image1.jpeg

爱校理论教育

经济管理系

二〇一三年十月

爱校爱系爱教育

高校爱校教育是帮助高校大学生、自己所在的学校,热爱自己所在的学校,进而为自己的学校争荣誉、做贡献。爱校荣校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所在学校的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还可以增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生活意识,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力求成才的坚强决心与坚定信念。因此,爱校情感的培养和教育不仅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当前在校大学生的爱校现状

热爱母校是学生良好情感的表现之一,它反映了学生个体与母校的依存关系,是学生对在校生活的亲切感、认同感和幸福感的集中体现和情感升华。目前在校大学生多数都是8O年代后期和90后的独生子女,虽然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和家庭背景不同,但多数大学生能意识到学校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但也有部分在校大学生表现出对学校感恩意识淡薄、对学校管理持逆反心理乃至出现有损学校形象和声誉的言行。

通过从事调查研究,当前部分在校大学生对母校的感恩意识比较淡薄,首先表现在他们对学校的满意度降低,调查显示,在不同地区不同性质(国办、民办)的高校中都有学生对高校“不满意”现象;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拜金思想、功利思想比较严重,体会不到学校为培养他们成长、成才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体会不到的事一部分,更有甚者,对学校的不满和怨言只图自己痛快而不负责任地在网络上随意传播,以发泄个人的一时之愤,给学校的形象和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第三,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不热情、不参与,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有的学习不努力,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只想通过考试作弊等手段来蒙混过关;有的学生时常发生违纪违规的行为,自私自利,惟利是图,发生问题不从自身找问题,将所有问题都归于学校。

二、对在校大学生加强爱校情感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在校大学生爱校情感培养是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我们学院的院长就经常讲:常作“利国、利家、利校、利己”的事情,对社会、家庭、学校、师长要心怀感恩。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倡导爱国主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时代任务。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它以爱家、爱校、爱集体、爱社会等美好情感为基础,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也必须结合这些基础情感的教育和培养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爱校教育结合起来,激发在校大学生热爱母校、奉献母校的美好情感,进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奉献祖国,这样才能真正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

其次,加强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爱校情感是推动母校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热爱母校不仅仅表现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对母校的忠诚和热爱,更是学生毕业离开母校后的实际行动:以母校为荣,宣传母校,树立母校的良好形象,积极维护母校的荣誉和尊严;密切关注母校的建设和发展,根据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经验,及时向母校反馈社会需求信息,为母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并力所能及地以各种方式,如捐赠、资助、合作等形式推动母校的发展。

再次,培养在校大学生爱校情感对大学生促进发展、完善自我、升华人格具有重要意义。爱校情感是一种美好的内心情感,在这种情感的指引下,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不断进取攀登,努力增长知识才干,提高探索未知世界的水平和能力,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所以,加强大学生爱校情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校发展,也有利于社会进步。

三、对在校大学生加强爱校情感培养的路径

(一)学生第一,真诚服务

“学生第一,真诚服务”是学校对学生人文关怀和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 因此,学校在制定管理政策时,应真正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突出学生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正当权益和合理要求;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自身的各项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他们迈向人生的成功之路奠定基础,也让大学学习的青春时光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深刻而永恒的美好记忆。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成长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切身利益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把“为学生服务”的育人意识转化为“为学生服务”的实际行动,从点滴做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从而激发他们对母校感恩之心、反哺之情。

(二)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弘扬传统,以德润身

在高校校园中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不断追求进步。首先,大力弘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优良民族传统。学校应积极倡导中华民族尊师重教、感恩图报的优良传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形成良好风气,净化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在具体形式上,可以采用开设全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课、举办传统文化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爱校热情。此外,还可以借助一些重要节日如教师节、重阳节等,组织学生看望老教授、老党员,聆听他们的教诲,学习他们那种以校为家、校荣我荣的精神。

其次,学生在校期间,与自己的辅导员以及各授课教师接触最多,他们的语言谈吐、举止行为无形中会极大地影响学生,塑造或改变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大力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巩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教师以自身的知识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由衷的敬意和钦佩,在学生脑海中留下铭记终生的印象,这样不管学生在校期间或是离开母校,都在心灵上烙下了母校的深刻印记,对母校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三)丰富生活,强化感恩

大学生充满青春激情和创造活力,渴望展示才艺、亮出青春风采。因此,学校应该多举办一些集体性、公益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同学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在展示自我的同时,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形成广泛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校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给学生更多实践锻炼的平台和途径,能够使他们发展更全面,成长更顺利,对母校的感情更深厚,从而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回忆。弘扬“爱国、爱校、爱家、爱己”的精神,不仅丰富了学生校园课外文化生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的主人翁情感;还可以感恩节为契机,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感恩节系列活动,培养和增强在校生的“感恩”意识。

(四)挖掘资源,情感共鸣

校友是高校一笔丰富、生动、直接的育人资源,对在校生来说,往届的校友曾经在同一片校园中留下青春和奋斗的足迹,这也是广大校友和在校生沟通、联系的纽带,是最容易产生感情共鸣的地方。因此,要善于利用校庆或校友聚会等有利契机,联络广大校友,请其中的优秀校友以作报告、讲演等形式,介绍他们当年的校园学习生活、科研奋斗历程、成功创业道路,以及他们事业成功后如何回报母校和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理想抱负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广大在校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掀起学习先进校友事迹的热潮,鼓舞在校生努力学习,用青春和汗水创造美好未来,并进一步鼓励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更好地回报母校,更好地激励后来的学弟、学妹们。

(五)友情相送,升华情感

毕业生离校之际,学校倡导举办一些回眸大学生活、展望美好未来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在校生活,意识到自己在校期间的成长和进步,从而感恩母校的培养和教育。学校或学院可以组织学生通过举办“回首我的大学生活”、“离别·感恩”、“为母校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等活动,倡导毕业生“常回家看看”,以真情感动学生、加深学生对母校的思念,为日后学生返回母校、为母校做贡献奠定基础。

(六)荣辱与共,共谋发展

少数在校生由于认识不足,不能清醒地认识到母校发展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母校实力发展壮大、社会声誉提高,对于自己的学习条件、就业渠道、工作提升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与母校是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关系。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校兴我荣,校辱我耻”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建设母校、振兴母校为己任,为实现母校的发展目标而奋斗。培养学生与母校荣辱与共意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典型事件为契机,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思想观念上与母校融为一体。

教育深解: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成长的“基础工程”。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等方面的进步明显,成才愿望强烈。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既有赖于其自身的智力因素,同时也有赖于其自身其他因素如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因素。高素质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决定作用。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将逐步确立自我,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民心工程”。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庭的期待。中国特定的国情,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成长,更是牵动亿万家长的心,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不断满足学生发展的多方面需要,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任务。发展高等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不仅表现为高校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而且表现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需要全社会大力支持的“社会工程”。任何成功的教育都是综合各种因素形成的,任何失败的教育有可能因为一个因素的缺失就会造成恶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需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大问题都会导致教育失败。

因此,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爱校教育》相关文档:

尊师爱校作文5篇09-18

尊师爱校09-18

爱校教育讲话稿范文(精选12篇)10-04

爱校教育10-04

爱校活动策划书02-15

爱校活动策划02-15

“爱校爱班爱健康”活动总结03-15

2021年大学爱校荣校演讲稿03-17

爱校演讲稿600字精选08-07

爱校演讲稿15篇08-0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