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一、林学的基础知识
1、森林的概念与特征:
1.1森林的概念、特点
概念:以乔木为主体,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的空间,密集生长,并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地理群落。
特点:a.寿命长,生长周期长;b.成分复杂,产品丰富多彩;c.体积庞大,地理环境多种多样,类型复杂;d.具有天然更新的能力,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e.具有庞大的生产能力,拥有最大的生物产能;f.对周围环境具有巨大影响力
1.2森林的植物成分:
根据其所处地位分为林木、下木、幼苗(1年内)幼树(超过1年,但高度未达乔木林冠层一半)、活地被物和层外植物(层间植物)
林木(立木):森林植物中的全部乔木。
优势树种:建群树种,在森林中,株数材积最大的乔木树种,对群落的形态、外貌、结构及对环境影响最大,决定着群落的特点以及其他植物的种类、数量、动物区系、更新演替的方向。
主要树种:符合人们经营目的的树种,一般具有最大的经济价值。
伴生树种:陪伴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一般比主要树种耐荫,促使主要树种干材通直、抑制其荫条和侧枝的发育。
下木:林内的灌木和小乔木,其高度一般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度的1/2。层外植物(层间植物):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成分。
林分:将大片森林按其本身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地段。
林分调查因子:能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
林分起源:森林发生形成特点,一般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种子起源称为实生林,根上萌生或抽根蘖萌芽形成的林分称为萌生林。
树种组成系数:为表达各树种在林分中的组成而分别以各树种的蓄积量(胸高断面积)占林分总蓄积量(胸高断面积)的比重来表示。2%~5%用+,<2%用-。
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我国划分林层的标准:(由上到下I、Ⅱ、Ⅲ)
a.次林层平均高度与主林层平均高度相差20%以上(主林层为100%)
b.各林层林分蓄积量不少于30m2/hm2
c.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
d.主林层林木疏密度不少于0.3,次林层疏密度不小于0.2。
1.3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
标准地种类: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
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a.标准地必须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
b.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该林分;
c.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远离林缘
d.设在混交林中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e.未经人为破坏。
每木调查:在标准地内分别树种、起源、年龄、活立木、枯立木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并按整化径阶记录、统计,取得林木株数按直径分布序列的工作。
每木检尺步骤:a.径阶大小确认,b.起测径阶(最小径阶)c.划分材质等级d.每木检尺(由坡上方沿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进行检尺)
1.4蓄积量测定
标准木法、立木材积表法、标准表法和平均形数法、角规测树法
2、森林植物学基础:
2.1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通常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低等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形态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分化,大多数为单细胞,合子不形成胚而是直接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高等植物:绝大多数是陆生,出苔藓植物外,其他有明显的根茎叶的分化,生殖器官由多细胞构成,受精卵形成胚,再长成植物体。
根据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发育成种子的胚珠是裸露的,木质部只有管胞,韧皮部只有筛胞。
被子植物:种子或胚珠包被在果实或子房中,不裸露,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特有的生殖器官—花,木质部有导管和纤维,韧皮部有筛管和伴胞。
被子植物根据形态特征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胚具2片子叶,主根发达,多为直根系,茎中有形成层,能进行增粗生长;叶为网状脉,花通常为4至5基数,大多数的木本植物都是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多为草本植物,稀为木本。胚具有一片子叶,须根系,维管束中无形成层,一般不能进行增粗生长,叶脉为平行脉,花基数为3。
2.2植物分类方法、系统、单位
分类方法: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系统发育分类法)
植物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假花说)、哈钦松系统(真花说)、克朗奎斯特系统
假花说:被子植物的花是由裸子植物中的单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的,被子植物的花不是一朵真花,是一个演化了的花序。
真花说:被子植物的花是裸子植物本类苏铁目的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成,即孢子叶球的主轴演化成花托,主轴上的大小孢子叶演化为雌蕊,小孢子叶演化为雄蕊,下部苞片演化为花被。
2.3植物的命名
林奈双名法:每种植物由两个拉丁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用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为种加词,第一个字母要小写。完整的学名还要加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
2.4植物检索表及其应用、2.5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林学概论》P52-67
2.6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它包括数百万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生态多样性
景观要素可分为嵌块体、廊道和基质。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a.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b.物种多样性高度丰富
c.物种的特有性高、生物区系起源古老
d.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野生亲缘种质资源丰富
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危机: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受到威胁
原因:人口增长,过度砍伐森林,造成生境的破坏和退化;过度捕捞、过度利用,加速了生物资源物种的减少;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其他原因,外来物种入侵,不可抗力和法制的不完善等。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式: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
2.7我国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的分类特征、分布范围及主要用途P80-90
3、森林与环境的关系:
3.1森林环境因子的分类及其作用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体生存的一切事物总和。
森林环境因子:气候因子、温度因子、水分因子、大气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质对植物的影响:
青蓝紫光会抑制茎的伸长,并产生向光性。
就植物光合作用而言,以红光的作用最大,其次是蓝紫光。红光有助于叶绿素的形成,促进CO2的分解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有助于有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绿光及黄光大多被叶子所发射或透过,很少被利用;紫外辐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抑制作用。
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植物的光合速率增大,达到一定数值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在很大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光照强度之间几乎呈正相关,但是超过一定限度后继续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增加开始转慢,达到一定阈值以后,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这一点为光饱和点。
喜光树种:只有在全光照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下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耐荫植物: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全光照下生长良好。
中性植物:无论在全光照或荫蔽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的植物。
植物光周期现象:每日日照时数长短对植物开花的影响。
长日照植物:每日日照时数超过某一临界值才能正常开花的植物。
短日照植物:每日日照时数要小于少于某一临界值才能正常开花的植物。
日中性植物:只有当昼夜长短相等才能开花的植物。
中间型植物:对于光照和黑暗没有严格要求,只要发育成熟就能开花的植物。
温度对植物生物化学过程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呈现指数式增加。
物候:树木在形态上发生的有节奏地进行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落叶、休眠等规律性的周年变化
物候期:与物候相适应的树木各器官的动态时期
物候相:不同物候期树木器官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
树木的主要物候期:萌芽期、生长期、落叶期、休眠期
冷害:(寒害)喜温植物在零度以上的低温条件下所受到的伤害甚至死亡。
冻害:气温低于0oC的低温对树木组织造成的伤害或死亡现象。
霜害:由于高温急剧下降至冰点以下甚至更低,使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在树体表面凝结成霜,从而导致树木幼嫩组织或器官产生伤害的现象。
冻拔:(冻举)由于天气冷暖交替变化,昼夜温差大引起的根系拔出土壤而造成的灾害。
皮烧:树木受到强烈光照而导致树木的皮部和形成层坏死的现象
根颈伤害:(颈烧、日灼)由于过高的土壤温度使苗木根颈部位的皮部和形成层受到灼烧而致死的现象。
水分因子对树木的意义:
a.是树木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一切生命活动的重要介质
c.原生质的活化状态是以充足含水量为前提 d.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蒸腾和蒸发是树木失水的主要途径
湿生植物:抗旱能力小,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
旱生树种:能忍受较长时间干旱
中生树种:适于生长在水湿条件适中的环境
森林对水分因子的影响:森林参与水分循环过程,影响降水的形成;重新分配降水量,导致有林区与无林区水分状况的明显差异
森林对风的影响:森林具有高大的树体、茂盛的枝叶、发达的根系和复杂的群体结构,对空气的流动具有阻碍作用,其结果是削弱风速、改变方向。
土壤厚度是影响森林分布和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还决定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森林对土壤的影响:森林活体对土壤形成和土壤性质有重要影响,地上部分的林冠发挥着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土壤等作用。
林内死地被物积累是土壤养分元素和腐殖质的主要来源。
森林中矿质元素的循环主要包括两大部分:森林内部的循环,森林外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直接关系:寄生、附生、共生、根系连生
附生:一种植物的器官,成为另一些较小植物的居住地
间接关系:竞争、他感作用、改变环境条件
他感作用:(异株克生)指一种植物产生的某些生物化学物质释放到环境中,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或有益作用。
森林对动物的影响:森林提供动物采食、隐蔽和休眠的场所,以维持个体的生命;森林为动物提供繁殖场所,以维持种的繁衍。
动物对森林的影响:a.动物对种子的影响,种子的散布范围和萌发
b.动物对森林生长的影响 c.动物对植物的授粉影响 d.动物传播疾病
3.2森林与环境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形式
基本规律:
限制因子:森林中生物的生存和繁育依赖于各种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环境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植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限制因子。
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少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谢福德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衍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过多或不足时,超过了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亡。
生态幅:森林植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有一个最小量和最大量的界线,只有处在这两个界限范围之间植物才能生存,这个最小到最大的限度范围称为植物的耐性范围,即生态幅。
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a.综合作用: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b.主导因子作用:在诸多因子中,有一个对森林生物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子
c.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d.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作用:每个因子都有不可替代性,但局部可以补偿
e.阶段性作用:森林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不同
一般形式:生态作用、生态适应、生态反作用
生态作用:由于生态因子对森林发生作用,使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生态适应:森林处于特定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这种改变有利于森林的生存与发展。
生态反作用:森林对环境的发作用是人类利用和改造森林,特别是植物群落改善环境的基础。
3.3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水平地带性: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纬度地带性:主要是地球表面的热量差异造成的。在东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森林类型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顺序依次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经度地带性:由于海陆水分条件差异所致。受海洋季风气候的影响,由近海到内陆、自东南向西北,降水量逐渐递减,植被类型依次为森林区、草原区和荒漠区。
垂直地带性:在一定纬度地区的山地,森林类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更替。如天山中部北坡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荒漠、荒漠化草原、山地针叶林、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被、亚高山稀疏植被。
森林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的关系:森林垂直带由下向上的变化规律,与森林水平带由赤道向极地变化规律一致。森林垂直带谱愈近赤道愈完整,愈向极地愈少。森林垂直带的变化以水平带为基础。森林垂直带幅窄,而水平带幅宽。
3.4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带性与气候特点的关系
区域
寒温带针叶林区
温带针阔混交林区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热带季雨林、雨林区
温带草原区
温带荒漠区
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
气候
寒温带季风气候:常年低温、降水较少
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多雨
温带草原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
气候极干旱,年降水量小
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温凉多雨。
植被类型
兴安落叶松为主的针叶林
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
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林
壳斗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
有特色红树林的常绿阔叶林
灌木为主
森林草原
常绿林、落叶林、高山灌丛
四大常绿树种:壳斗科、山茶科、樟科、
4、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4.1森林的三大效益
生态效益: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所及范围内,对人类有益的全部效用。
经济效益: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所及范围内,被人类开发利用那部分已变成经济形态的那部分效益,泛指被人们认识且可能变为经济形态的森林效益。
社会效益: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影响所及范围内,被人认识,并且为社会服务的那部分效益
4.2森林功能与效益计量和评价的目的、意义、指标体系和方法步骤
目的及其意义:为了通过货币计量,在价值方面提出一整套较完整的核算方案,以便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行比较,反映森林资源与森林环境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为森林经营和制定林业发展战略提供基础数据,并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指标体系原则:
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指标意义明确,数据易得到手,便于计算、比较和分析。
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指标体系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以便于计算和指标的分类比较
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要考虑指标的适用范围。
289b460b6f36c7bbc07754bd0bc0403b.png计量经济评价而言,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既要相互联系,又不能重叠,而且能够全面反映系统的功能与效益。
生态效益指标:涵养水源指标、水土保持指标、提高土壤肥力指标、防风护田和固沙指标、调节气候指标、改善大气质量指标森林分布均衡度
社会效益指标:社会进步系数,增加就业人数、提高健康水平、精神饱满程度
等效益物替代法:森林一旦遭到破坏,是不易在短期内恢复的,由此导致的森林综合效益某些子项目的缺失,会给环境带来损失,人们需要付出一定代价加以弥补,那么这种受害部门付出的费用价大体可以反映效益。(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价格问题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等效益物的稀缺性)
促进因素的余量分析法:在贡献值总量中,扣除其他因素的贡献值后的余量,就可视为森林生态经济的效益值。
相关比较法:计量出三大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计量时只要计算出森林的经济效益,再按比例推算。
补偿变异法:一些无法用货币评价的东西,通过心理补偿的中介与一定量的货币等效,把此原理应用于森林生态和社会效益货币化计量中。
步骤:效益的分解、效益的计量、单项效益的经济评价、生态环境效益的总体评价
二、林学的基本理论
1、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理论:
1.1森林的类型
根据森林的不同特征而对森林的划分,包括:
地带性:热带雨林、季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带针叶林
外貌特征:常绿林、落叶林
起源:天然林,人工林
1.2森林立地与立地因子
森林立地:对林木生长意义重大的环境条件的总体。
环境条件(立地因子)指:林业用地一定地段上通过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所决定的那些环境条件。
1.3森林立地质量评价与立地分类
通常用林地上一定树种的生长指标来衡量和评价森林的立地质量。
分类途径:
植被因子途径: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林木生长效果方法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植被特征方法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植被因子方法
环境因子途径: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气候与林木生长方法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地形与林木生长方法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土壤与林木生长方法
综合多因子途径:通过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综合研究来划分。
森林立地分类系统:指以森林为对象,对其生长的环境进行宏观区划和微观分类的方式。
中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
First-依据:立地基底、立地形态结构、立地表层特征和生物气候条件
6级:立地区域、立地区、立地亚区、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
Second-高级依据:大气候、大地貌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中低级依据: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等因素
级别
类型
0级
森林立地区域
1级
森林立地带
2级
森林立地区;森林立地亚区
3级
森林立地类型区、森林立地类型亚区、森林立地类型组
4级
森林立地类型、森林立地变型
1.4适地适树的概念、意义、途径和方法
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努力使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与立地条件之间达到和谐统一。
评价标准:(1)定性标准:成活、成林、成才、稳定性
(2)定量标准:立地指数、平均材积、立地期望值
途径:(1)选择途径:选地适树、选树适地
(2)改造途径:改地适树、改树适地
研究方法:(1)单因子对比法(2)立地类型对比法(3)多因子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
1.5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原则:适地适树原则、经济性原则、生物多样性原则
用材林和经济林:速生、丰产、优质
1.6造林密度的作用规律,造林密度的确定及其调控、
造林密度:单位面积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
对苗木成活:无关,为了保证一次成功,应适当加大造林密度。
在郁闭成林过程:略微加大有利,但不能过多,要考虑苗木竞争力、来源和立地条件。
对树高生长:很小
对树冠:不同密度林分,在其郁闭前,树冠的生长速度基本一致。随着树木生长,密度大的林分郁闭遭,林冠过早进入竞争,树冠的生长受到一定限制,结果密度大的林分树冠小。
对直径生长:密度越大,林木平均直径就越小
对单株材积:取决于胸径和形数的随密度变化而变化的梯度。密度越大、胸径越小,密度越大形数越大(幅度小)。
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
经验法,调查法。查图表法、试验法
种植点的配制:播种点或栽植点在造林地上间距或排列方式
1.7混交林的特点,树种混交的基本理论
特点:生长量高于纯林,树种相互促进,抗御病虫害能力强,小气候特征明显,林内湿度大,最高温度低,物种丰富,抵抗力稳定性强,恢复力稳定性弱。
树种种间表现形式: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双方有利的树种组合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单方有利的树种组合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一方有利一方有害的树种方式289b460b6f36c7bbc07754bd0bc0403b.png双方有害的树种组合809d4c472124c491478f6577f76f193a.png双方无害的树种组合7ee8981337c3dc4681264fe96f640f6e.png单方有害的树种组合
作用方式: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机械的作用方式:摩擦、撞击、纠缠、绞杀 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生物的作用方式:根连生、杂交、授粉、共生和寄生 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生物物理作用方式:生物场 289b460b6f36c7bbc07754bd0bc0403b.png生物化学作用方法:他感作用 809d4c472124c491478f6577f76f193a.png生理生态作用方式:改变小气候和土壤水肥条件
树种分类:
主要树种:人们栽培的目的树种,经济价值高或者防护性能高,在混交林中数量最多,优势树种。
伴生树种:在一定时间内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为其创造有利条件的乔木树种。
灌木树种:在一定时间内与主要树种相伴而生,为其创造有利条件的灌木树种。
混交类型:主要与主要,主要与伴生、主要与灌木、主要与伴生和灌木
种间关系发展变化:随时间变化(加重竞争)、随立地条件变化、随技术措施变化
2、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2.1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
森林经营:对现有森林进行管理,以提高森林不同目的的使用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森林可持续经营:通过现实和潜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合理经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过程,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根本任务:生态上合理、经济上可行、社会可接受
4个方面的任务: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确定和提出特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提供什么样的物质产品和环境服务功能,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森林经营自然基础。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明确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社会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环境目标。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的途径。289b460b6f36c7bbc07754bd0bc0403b.png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保障体系。
2.2抚育采伐的概念、目的、种类、方法和要素
抚育采伐:从幼林郁闭开始,至主伐前一个龄级为止,为改善林分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定期采伐一部分林木的措施。
目的: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淘汰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调整树种组成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降低林分密度,加速林木生长289b460b6f36c7bbc07754bd0bc0403b.png提高木材总利用量809d4c472124c491478f6577f76f193a.png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加林分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
种类:
透光伐:在幼龄林时期,为解决树种之间或林木与其他植物之间的矛盾,以调整林分组成为主要目的的采伐。(全面抚育、局部抚育)
疏伐:林分自壮龄至成熟以前为了解决目的树种个体间的矛盾,不断调整林分密度,以促进保留木生长为主要目的的采伐。
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下层疏伐:林冠下层生长落后、径级较小的濒死木和枯立木。(单层纯林)
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上层疏伐:林冠上层的非目的树种,或虽然为目的树种,但树形不良、树冠过于庞大,影响其他优良木材正常生长。(异龄林、阔叶林和混交林)
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综合疏伐:下层疏伐与上层疏伐综合利用。
289b460b6f36c7bbc07754bd0bc0403b.png机械疏伐:按照一定的株行距,不考虑林木大小品质优劣,一律按照确定的株行距伐去。
卫生伐:维护与改善林分的卫生状况而进行的抚育采伐。
要素:抚育采伐的开始期、采伐强度、采伐木选择和间隔期。
抚育采伐的开始期:第一次进行抚育采伐的时间。
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根据林分连年生长量的变化来确定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根据林木分化程度来确定(林木分级、林分直径的离散度、林分小径木相对数)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根据树冠大小变化来确定289b460b6f36c7bbc07754bd0bc0403b.png根据林分郁闭度或疏密度来确定809d4c472124c491478f6577f76f193a.png根据林分密度管理图表来确定
抚育采伐强度:
表示:
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用蓄积表示:每次采伐的木材(u)占林分蓄积量(V)的百分比 Pu=u/V×100%
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用株数表示:每次采伐的株数占原林分总株数的百分比
确定方式:
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定性间伐:预先确定采用某种抚育采伐种类和方法,再按照林木分级确定砍伐什么样的林木,由选木的结果计算抚育采伐量,即可确定采伐强度。一般当林分郁闭度或疏密度达到0.9左右时,应该间伐,伐后保留郁闭度为0.6或疏密度为0.7以上。
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定量间伐:根据林分生长与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按照合理密度确定伐木或保留木的数量
a.根据胸高直径与冠幅的相关规律确定保留密度
b.根据林分密度控制图确定保留密度
选择采伐木:3砍3留(砍劣留优、砍密留稀、砍小留大)
4看(看树冠,保证郁闭度合适;看树干,保证留优;看周围,保证株距合适;看树种,正确选定砍伐木)
注意: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淘汰低价值的树种,保留经济价值高的树种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砍去劣质和生长落后的林木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伐除有碍森林环境卫生的林木289b460b6f36c7bbc07754bd0bc0403b.png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809d4c472124c491478f6577f76f193a.png满足特种林分的经营要求
抚育采伐的间隔期:相邻的两次抚育采伐所间隔的年限。长短取决于树冠恢复郁闭的速度和直径生长量的变化。
2.3森林采伐更新的概念,采伐方式与更新;
森林采伐更新:森林达到成熟以后,木材的生长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的防护性能也趋于减弱,应该进行采伐。
目的:为了获取木材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改善提高森林的各种有益效能。
三种形式:天然更新,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森林主伐:对成熟林分或林木所进行的采伐称为森林主伐。(择伐、皆伐、渐伐)
择伐更新:每隔一定时期,采伐一部分成熟林木,使林地始终保持不同年龄的有林状态的一种主伐方式。
择伐更新种类:集约择伐(采伐较小,间隔期较短,十分注重对林木的培育)粗放择伐(采伐量较大,间隔期较大,只注重木材利用)
择伐优点: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整体、连续、再生、长期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缩短轮伐期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生物多样性高289b460b6f36c7bbc07754bd0bc0403b.png环境保护809d4c472124c491478f6577f76f193a.png形成异林复层林7ee8981337c3dc4681264fe96f640f6e.png降低更新费用42fb9a54c1a8ac96bae2f68b78868f75.png美化环境253af5ee188c1d48a05604b5ac5edbde.png可持续经营
择伐缺点:采伐木分散、采伐、集材较困难
择伐适用:由耐荫树种组成的复层异龄林和准备培育为异龄林的单层同龄林
皆伐更新:将伐区上的树木在短期内一次采完或几乎采完,并于伐后及时更新恢复森林的一种采伐方式。
皆伐更新种类:带状间隔皆伐更新,带状连续皆伐更新,块状皆伐更新
皆伐优点: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采伐集中,便于机械操作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没有自然因子危害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简便易行289b460b6f36c7bbc07754bd0bc0403b.png迹地光照充足,有利于喜光树种的更新809d4c472124c491478f6577f76f193a.png最便于人工更新
皆伐缺点: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环境变化剧烈,更新不利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不利于水土保持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龄级单调289b460b6f36c7bbc07754bd0bc0403b.png只有人工更新809d4c472124c491478f6577f76f193a.png降低生物多样性
皆伐适用:成熟、过熟的同龄林,人工更新的各类森林,低价值林分的改造,无性更新林分。
渐伐:把林分中所有成熟林木,在一定期限内,分几次采伐完的一种采伐方式。
典型渐伐分4次采伐: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预备伐:在密度大的林分中进行。伐后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6-0.7,若伐前密度不大,不用。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下种伐:预备伐若干年后,林木大量结实,通过采伐促进林木下种,伐后郁闭度为0.4-0.6,伐前林下更新幼苗多,郁闭度不大,不用。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受光伐:逐渐给长大的幼苗树种增加光照的采伐。伐后郁闭度:0.2-0.4。289b460b6f36c7bbc07754bd0bc0403b.png后伐:受光伐后,幼苗树种快速成长,老树继续存在会影响生长,这时将老树伐除。
渐伐作业3原则:有利于林内卫生状况,维护良好森林环境;有利于幼林和保留木的生长;有利于树木结实,下种和天然更新。
渐伐种类:全面渐伐、带状渐伐、群状渐伐
渐伐优点:始终维持森林环境,并且有丰富的种源和上层林木的保护,天然更新更容易
渐伐缺点:不利于采伐和林地清理,费用高,技术水平要求高,容易发生自然灾害。
渐伐适用条件:成过熟单层或接近单层的林分,适用于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或具有其他特殊用途的林分。
森林更新采伐的选择注意:a01534ebbcf78c67ab5c9d008d6fb498.png要考虑森林的生态作用,采伐方式有利于水土保持、涵养水源;6a09b7c46a417221c84b05dc7720b274.png有利于恢复森林的原则,采伐方式为森林更新创造好的条件;d05806a91d1fe4875a3b01149d08d6b3.png有利于降低木材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2.4次生林的概念
次生林:次生林即植物群落从次生裸地发生,通过一系列次生演替阶段所形成的自然更新林。
2.5次生林的改造及经营措施
3、林业生态建设理论:
3.1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念、内容、类型
3.2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原理;
3.3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
三、林学的技术与方法
1、林木种子与苗木培育技术:
1.1林木种子采集
1.2调制与贮藏的基础与技术
1.3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1.4种子的休眠现象及催芽机理和方法;
1.5苗木培育的基础和技术
1.6苗期管理
1.7苗木的出圃与贮藏
1.8播种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培育
1.9容器育苗与设施育苗。
2、人工植被调控技术:
2.1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的概念
2.2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圃与林木良种基地建设
2.3造林地整地的作用、方式
2.4林地管理和幼林抚育
2.5造林密度的控制
2.6种植点的配置方式
2.7混交林的营造技术
3、城镇园林绿化设计:
3.1“近自然”理论及其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3.2城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基本理论,
3.3城镇园林绿地的树种选择规划。
4、森林健康与维护:
4.1森林稳定性的概念,
4.2森林主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4.3森林火灾的种类,
4.4森林火灾的控制措施,
4.5森林火灾的扑救方法。
5、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技术:
5.1我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情况,
5.2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工程
建设技术。
《西南林业大学,林业基础知识综合大纲详细解析》相关文档: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学实习报告2016级08-12
西南林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专升本函授试卷08-12
西南林业大学秋海典故08-12
西南林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外国文学》专升本函授试卷08-12
西南林业大学简介08-12
西南林业大学学生实验报告08-12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开放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