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宣传片解说词文稿

时间:23-01-24 网友
农业宣传片解说词文稿

农业宣传片解说词之一:新兴农业产业宣传片解说词:明天更美好 

  沿着婺江顺水而下,行数十里,江面豁然开朗。婺江与衢江在这里汇合成兰江,大云山与兰荫山像两只修长的臂膀,将一江春水轻轻地拢在怀里,急湍的水流一下子就变得和缓与平静起来,这便到了“中国兰花之乡”兰溪。

  兰溪位于浙江省中西部,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总面积1313平方公里,行政区下辖15个镇乡街道,646个行政村,总人口66万,其中农业人口56万,耕地面积29096公顷,有“五山四水一分田”之称,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大市。近年来,通过提升传统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形成了以杨梅、枇杷为主的水果业,以蛋鸭、养蜂为主的畜牧业,以兰溪小萝卜为主的蔬菜业,以淡水珍珠养殖为主的水产业,以兰花种养为主的花卉业等五大特色产业,产业特色日臻明显,规模效益与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其中畜牧业产值最高,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并逐渐形成了下余养鸭专业村,于街、姚郎养蜂专业村等特色村。兰溪蜜蜂养殖量居全省第二,是全国蜜蜂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全市拥有蜂群14.08万箱,养蜂从业人员2800多人,年产值上亿元;兰溪蜂产品经营网点遍及全国,开设蜂产品专卖店700余家,经营人员7000多人,年销售额达1亿多元。浙江一派食品有限公司和兰溪鸿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两家专业生产蜂产品的金华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兰溪小萝卜是兰溪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优良品种,有“江南小人参”之喻,以小萝卜为主的蔬菜业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农业产业。兰溪积极推动了小萝卜产业化开发,年种植面积近3万亩,规模加工企业13家,年产值7000余万元。兰溪小萝卜2003-2006年连年荣获省农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2004年兰溪小萝卜种植基地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论证,2005年通过国家原产地注册登记。

  兰溪素有水果之乡的美誉,五月枇杷黄,六月杨梅红,七月梨飘香,八月金丝枣,九月柿满枝,十月果蔗味长,一年四季水果不断。兰溪青山碧水,土壤肥沃,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无公害标准化的水果基地生产管理,使得兰溪的水果在华东农产品市场上独占一席,拥有自己响亮的品牌。现全市拥有水果种植面积16余万亩,投产面积达12万亩,年总产量达8万多吨,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华东枇杷数兰溪,兰溪枇杷数穆坞。每到春天,华东枇杷第一村——穆坞这个寂静了一冬的小山村总是最先闹腾起来,果农、果商、游客,人来车往,挤满了山里山外的每一条公路。穆坞枇杷汁多、皮薄、口感好,先后荣获浙江省农业博览会金奖、金华市精品水果展示会金奖和金华市十大农产品名牌称号。穆坞全村总人口1350人,山地面积7000余亩,耕地面积760亩,现有枇杷基地4500亩,并建有5000平方米的枇杷专业市场,每年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商人前来采摘、收购,年交易枇杷2000余吨,2006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4900元,是兰溪市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你方唱罢我登场,这边的枇杷刚刚落市,那边的杨梅又染红了满山满岙。通过10多年的努力,兰溪市杨梅种植面积目前已达6.3万亩,年产量达1.26万吨,已成为全市最大宗特产水果之一,并已形成了延及47省道沿线云山、香溪、马涧、柏社等四个乡镇街道的五十里杨梅长廊,被命名为“浙江杨梅之乡”。其中最具典型的是柏社乡下蒋坞村,上世纪80年代还是我市有名的贫困村,199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1500元,而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杨梅专业村,全村共有杨梅园1080亩,每到杨梅上市季节,来自金华、衢州、杭州、上海等地的游客、果商骆驿不绝。

  2005年“下蒋坞”杨梅被评为浙江名牌,成为兰溪农产品首个省级名牌,已连续两届在全省精品杨梅评选中获“浙江十大精品杨梅”荣誉称号。全村有170户479人从事杨梅生产,2006年全村总收入317万元,人均纯收入5840元,仅杨梅一项就达240万元,占总收入的75.7%。

  在兰溪的许多村落里,不但山是盛产水果的金山银山,就连自家住的房子也是金屋银屋,农民坐在家门口也能得到可观的收益,诸葛、长乐、芝堰等古村落就是这样的典型。诸葛村是全国诸葛亮嫡传后裔的最大聚集地,自诸葛亮27世孙诸葛大狮迁居至此迄今已有700余年历史,至今乃保存以丞相祠堂、大公堂、天一堂和三顾堂等为代表的一组恢宏的明清古建筑群。

  诸葛后裔们崇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继承了诸葛亮“不为良相,便为良医”遗训,很多村民都曾从事过中药的种植、采购、深加工和行医等行业。与诸葛八卦村相邻的长乐村人,受诸葛的影响,也深谙医药养生之道,长寿者众多。自元明以来,村里从行医保健到经营药材药膳的,人数众多,名扬四海。解放后中药加工业逐渐衰落,但聪明的诸葛、长乐人利用自身的优势,一方面积极发展高科技中药材种植基地,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医药旅游文化,推出中药材基地农业观光游,和以“长乐药膳”为特色的农家乐项目,深受海内外游客欢迎。

  而地处兰溪西北隅的芝堰村更是灵山秀水,“九堂一街古驿栈”,一股清泉自深山出,从村中每家每户的门口潺潺而过,素有“江南丽江”之美誉。村内至今尚存孝思堂、衍德堂、承显堂、济美堂等九个颇具规模的厅堂与一条严州古驿道,村前村后都是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有冷水茭白、玳玳花、白菊花等农业种植基地,春天来了,满山遍野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秋天来了,成片成片的白菊花送来淡淡清香,不禁让人为这美丽的乡村图画深深迷恋!

  离芝堰不远的一个山垅里,座落着一个美丽的庄园,几幢错落有致的房子依山而筑,这就是兰溪首家星级农家乐——兰溪市荫坑垅休闲观光园,这里山峦起伏,梯田重叠,极具山间野趣。它凭借荫坑水库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当地的大红柿、茶叶基地,观美妙山水,居山间旅馆,尝农家饭菜,钓山涧情趣,为旅客提供休闲度假、文化娱乐、餐饮住宿及开展攀岩、游泳、垂钓等户外运动项目服务。

  与之遥相呼应的云水山庄,位于兰溪西南郊,临衢江而建。云水山庄是一家集文化交流、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休闲观光园,距市中心6公里,依山傍水,座北朝南,远眺仙霞山脉,近收瀫水于眼底。半山处有移迁此地的唐传佛教“如来宝殿”气势恢宏,位于江边的古建筑民间博物馆展示了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木、砖、石雕件上万件。

  另外还有明清建筑古戏台、休闲茶楼、竹木餐厅、烧烤广场等休闲娱乐设施,可让你体会另一种情趣。云水山庄还是兰溪文人雅客常常汇集的地方,兰溪文艺界每年的金秋雅集都会在这里举行,夜色如水,文艺家们对酒当歌,如痴如醉,忘情所至,通宵达旦。

  夜空中绽放的烟花与冉冉升起的孔明灯,似乎也在默默地祝福,祝福我们的明天更美好,祝福我们的文化更繁荣,祝福我们的农民更富裕,祝福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农业宣传片解说词之二:农业农宣传片解说词——承百年积淀 攀草业珠蜂

 这是一方沃土,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塔里木河、黑河等大江大河;这是一首壮歌,唱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生机勃勃,生产了全国1/3的牛羊肉和奶类、一半以上的羊毛和羊绒;这是一支强军,55个少数民族,1.2亿人口,雄踞在祖国的边疆。

  这就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和可更新战略资源——草地,占国土面积的41.7%。然而,由于长期实行错误的农业系统,我国90%的草地已退化,其中1/3以上重度退化。农田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达16亿吨,土壤肥力下降,农民增收困难。草坪绿地与运动场建植与管理滞后于城市化和社会需求。全国266个牧业县、半牧业县中,30%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切实保护草地资源,发展包含景观生产、植物生产、动物生产、草畜产品加工在内的草地农业刻不容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批准建设,中心依托兰州大学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积极研制和推广草业公益性技术和市场化技术,满足了国家对生态安全、食物安全和农牧区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需求,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技术产业化、工程化与效益中心依托兰州大学在西北内陆干旱区、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青藏高原、西南岩溶山区等典型生态区域建立的11个长期野外试验台站,面向国家与三农需求,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丹麦、瑞典、日本、韩国、南非、联合国家畜研究所等专家长期合作,开展了草业产业化与工程化技术的研制与示范推广工作。

  1退化草地恢复技术体系中心分别建立了适于半农半牧区和牧区,以系统耦合为特征的草地农业发展模式,包括退化草地恢复与重建技术,天然草地改良与管理利用技术、栽培草地-天然草地-农田-家畜耦合技术、草地监测与健康评价技术等。这一模式使示范区生产力提高了1/3到1倍,其中肃南示范区草地生产力达到加拿大同类草地的水平,锡林浩特示范区达到美国同类草地最高生产水平的90.2%。中心在我国主要牧区累计治理退化草地2722万公顷,占我国草地总面积的6.7%,占北方草地总面积的7.6%。年均新增产值5.8亿元,新增利润1.63亿元。

  与此同时,中心发明的《放牧家畜模拟践踏器》获得了国家专利。该器械体积小、重量轻、可调节、可计量,造价低廉,能够通过转换践踏终端,比较准确的模拟牛、马、羊等放牧家畜的践踏,性能明显优于澳、欧技术。

  不仅如此,中心在研究中还发现,多浆旱生植物可以从干旱土壤中吸收大量钠离子,并储存在液泡中作为渗透调节剂,以适应干旱环境,据此,中心研制了钠复合肥,专门用于增强幼苗的抗旱性,使幼苗建植率大幅度提高。目前,中心已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建成600余亩梭梭苗木繁育基地。此项国家技术专利正在公示阶段。(《钠复合肥及其应用和施用方法》字幕)。

  2 草类育种与种子产业化技术体系“草业发展,种子先行”。2006年到2009年,中心连续4年承担了甘肃省退牧还草项目所需招标采购牧草种子质量检验工作,在甘、青、宁、京等省区市对21个企业的12种牧草种子进行了种及库存量的核实、扦样和质量检验。共为西北省区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退牧还草”工程承检种样2142个、8568项次,代表种批22907吨,为国家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中心还主持修订了《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全部国家标准11个,2006年以来,完成了《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检验报告》的再修订,参加了《沙生草种子分级与检验》、《牧草种子贮藏规范》、《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认证规程》、《沙打旺种子生产规范》和《草种子水分快速测定规程》等5个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截止2009年,仅全国部级和省级检测中心依据本系列标准检验的种子样品约1.5万余个,代表种批15余万吨,检验种子的售价较未检验种子高出10%,为企业年均增加净收入3428万元。

  白刺素有“沙漠卫士”之称,其叶、枝和果可作为牧草或中药材,白刺根部寄生的锁阳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但白刺种子的休眠率极高,人工育苗难以实现。针对这一问题,中心研制了《促进白刺种子快速萌发的方法》,10天内使发芽率达到69%,这一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3 黄土高原巨型畜牧业基地技术体系中心在黄土高原建立了适于传统农耕区、以系统耦合为特征的草地农业发展模式,包括引草入田,开发牧草作物新资源,推广苜蓿收获和加工技术,示范小型青贮技术,推行水土保持耕作和秸秆还田等方法,使作物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0%和40%,耕地有机质和氮素分别增加了17%和42%,化肥投入下降了33%,在耕地面积减少18%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增加了40%,畜牧产值提高了1.8倍,形成了一站-二村-三流域-多农户的草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中心每年依托试验站举办田间开放日活动,共发放宣传册千余份,培训各类人员500多名,目前已成为黄土高原农业结构转型的示范区。

  中心不仅积极研究各项草地农业技术,还主动为农业发展献言献策。任继周等院士以平凉为试点“建设黄土高原巨型畜牧业基地”的建议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采纳。在中心专家的指导下,平凉市政府把草畜产业从农村支柱产业提升为全市战略性主导产业,扩大耕地种草,使苜蓿保留面积达100万亩,饲用玉米达100万亩,全市牛饲养量达到83.4万头、出栏量达到33万头,牛肉产量达到2.3万吨,牛饲养量居全省农区第一,出栏量和牛肉产量为全省第一,牛皮生产能力居西北第一。全市牛产业年均收入达到15亿元,占到了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占到农户现金收入的50%,年财政收入8700多万元。

  4 草地保护技术体系中心还建立了我国牧草病害数据库,研究并确定了截止2008年我国草类植物共有4567种真菌病害,其中近15年来新增1521种,为农业部进口植物检疫提供了依据;除此以外,中心建立的《苜蓿病害诊断专家系统》和牧草病害可持续管理体系,已广泛的应用于指导我国西北地区苜蓿和其他牧草的病害防治。

  不仅如此,中心获得的国家技术专利《硬质禾草内生真菌检测方法》适用于芨芨草属、赖草属、冰草属等硬质禾草叶鞘内生真菌的检测,目前已被德国、美国、新西兰以及我国禾草内生真菌学家所采用。

  中心还研制了以根瘤菌和杀菌剂为一体的苜蓿新型种子包衣剂,实现了防病和增产的双重效果,使出苗率增加了19.0%到27.8%,死亡率下降了59.5%到66.0%,苗长增加了5.6%到26.2%,根长增加了11.7%到29.2%。

  为防止草原鼠害,中心在黄河、长江的水源涵养地——甘南草原研究制订了以植被定向调控为主要方式的技术规程,研制了“退化草原植被定向培育技术”、“座圈育草驱鼠技术”、“草原鼠害生态治理技术”、“草原毒害杂草监测与防除技术”,目前已在1/3的可利用草原上推广,国家重大生态工程的使用率为100%,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贡献率在25%以上;改良退化草地43.3万公顷,治理鼠害地27.1万公顷,建立栽培草地850公顷。累计新增牧草5.3亿公斤/年,载畜量36.37万个羊单位/年,新增产值1.45亿元/年。

  在进行科研的同时,中心还建立了虫草害电子数据库,收集了190余种虫害、草害资料,其中,微孔草是广布于青藏高原的一种田间杂草。中心以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微孔草繁殖生产特性与利用研究”为基础,联合岷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制了高科技保健品岷州牌“微孔草油软胶囊”,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国食健字G20060493)已投入市场。

  5 草坪健康管理技术体系中心作为我国草坪绿地工程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与兰州西部草业科技开发公司、兰州兰太草坪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兰州同腾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州星太运动草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联合攻关,创建了我国的运动场草坪建植与管理技术体系,包括从坪床准备到建坪、管理等整套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内外170多个运动场草坪,如西安亚建国际高尔夫球场、甘肃农业大学高尔夫教学球场等,面积超过2000万平米,养护管理球场、运动场或休闲娱乐场30余个,产值1.9亿元。广州亚运会除个别项目场地外均采用了中心选育的“兰引3号结缕草”。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兰引3号结缕草”已经取代了传统的草坪草种,广泛种植。

  二、政策咨询与社会服务1 政策建议与咨询根据研究成果,中心分别向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农业部、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提出了在西南岩溶地区、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发展草地农业的建议5份,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部省(区)领导人的支持,目前已付诸实施。同时,中心与甘肃金昌、庆阳华池等市县人民政府、青海大学、西藏农牧科学院、塔里木大学等分别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还成为平凉红牛集团、深圳农科集团、新疆戈宝红麻有限公司、珠海鹤州草业公司等企业的科技支撑单位。任继周院士、南志标院士和中心研究人员多次前往县市、院校、企业,现场解决技术难题。

  西南岩溶地区是我国3大贫困人口聚居区之一。中心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的在西南岩溶地区实施草地农业的建议,得到了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人的批复。贵州省晴隆县在中心人员的指导下开展草地农业,莲城镇江满村所有陡坡耕地退耕还草,建植多年生豆科、禾本科混播草地,放牧山羊和绵羊,石漠化得到控制,户年均收入从550元增加到8200元-30000元,每亩土地年均产出从105元增加到600元,形成了“退耕-种草-养畜-脱贫”的“晴隆模式”。2010年,国务院扶贫办召开“石漠化地区种草养畜产业化工作会议”,推广“晴隆模式”,要求改变只有种粮才能解决温饱的传统思路,南方凡是条件具备的地区都要开展草地畜牧业试点。

  2 草业信息数据库和牧区草畜数字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心建成了包括中国高分辨率草地类型空间检索电子地图在内的23个全国草地大型空间数据库以及草地类型库、栽培牧草、草坪草等15个草业知识库,含200余万文字资料及2100多张图片。中心还研制出版《中国草业开发与生态建设专家系统》,供全国3000多个县级草业管理单位和有关人士免费使用。同时,中心建设了《中国草业与生态》网站,注册用户达3600多个。不仅如此,中心还研发了“青海省生物灾害管理系统”和“青海省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网络版软件,其中,“牧区草畜数字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软件获得软件著作权。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中心已经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草业技术研发平台,培养了一支献身草业、面向市场、服务“三农”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前方的路在不断拓宽,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后,将继续以“三个基地、一个中心”为目标,“承百年积淀,攀草业珠蜂”,在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以更高的标准服务国家与社会。

《农业宣传片解说词文稿》相关文档:

校园运动会班级入场式解说词09-08

运动会班级入场解说词50篇精选09-08

运动会开幕式入场班级解说词09-08

运动会班级入场解说词50篇09-08

校园运动会班级入场解说词09-08

小学运动会班级入场解说词大全09-08

冬季运动会入场式班级解说词09-08

运动会班级解说词3篇09-08

运动会解说词09-08

运动会班级入场解说词09-0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