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长春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
4.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杜甫《望岳》)
5.李白《行路难》中充满信心展望未来的句子是“ , ”。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表达惊喜之情的句子是“ ,
”。
7.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 , ”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8.《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句子是“ ?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9.本文作者是 代文学家 (人名)。(1分)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每假借于殿书之家 ( )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向 ( )
(3)负箧曳展 ( )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
11.选择文中恰当的画线句,将其序号填写到对应横线上。(2分)
作者家贫无书,却能“遍观群书”,离不开他“ ”的勤奋刻苦精神,离不开他“ ”的诚信守时品质。
12.阅读选文结尾句,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13.学完本文后,小强同学想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副对联,请你使用以下短语帮他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圣贤之道 德隆望尊 色恭礼至 君子之名
上联:先达 传 。
上联:弟子 成 。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关中书院学程①(节选)
[清]李颙
每晚初更,灯下阅《资治通鉴钢目》。阅讫②,仍静坐,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苟一念稍差,一言一行之稍失,即焚香长跽③,痛自责罚。如是,日消月汰④,久自成德。即意念无差,言行无失,亦必每晚思我今日曾行几善,有则便是“日新”,无则便是“虚度”。昔有一士自课⑤,每日必力行数善,或是日无善可行,晚即自恸曰:“今日又空过了一日。”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摘编自《中国历代书院学记》商务印书馆)
【注】①“关中书院学程”是由书院主讲李颙制定的,对书院学者每日学习、修身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的准则。②讫:终止、完毕。③跽:长跪。④日消月汰:每天都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⑤课:督促。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分)
(1)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 ( ) (2)即意念无差 ( )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16.选文对书院的学者提出了什么要求?(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花与柳絮飘飞的日子
张抗抗
①1977年初夏,我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北大荒鹤立河农场,去哈尔滨市的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报到。记得猛烈的春风摇撼着路边高大的白杨树,眼前一片杨花飞舞,简陋的站台上,覆盖了一层薄雪似的杨花。车轮起动时,斑斑驳驳的白色仍然依依惜别地缠绕着,看上去有些伤感。
②当时知识青年大返城还没有开始,我这个南方知青,去哈尔滨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渴望求学的梦想,期待接受正规教育,读別人的好书,好写自己的书。
③临近毕业,校方找我谈话说,省里希望能多培养一些青年作者,你这几年已经发表了不少作品,如果把你分配去搞专业创作,你还想回南方吗?
④我似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搞专业创作。我,不回杭州了。
⑤我知道这句话不是随便可以说的,它意味着一种最终的选择,一种志向的确定,甚至是一种“牺牲”--我将放弃自己怀念已久的温暖舒适的南方生活,为了从事我一直渴求的文学创作,从此留在这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哈尔滨。
⑥我的返城,就这样连自己都意想不到地,“返回”了,实际是留在了哈尔滨。但后来的许多年里,我仍然没有后悔当年留在东北的抉择。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⑦然而离开了农场的集体生活,“返城”在没有家的哈尔滨,过单身生活,就有许许多多的麻烦和困难。首先是住房--省文联刚刚恢复建制,根本没有房子给我这样新来的年轻人住。我从艺术学校毕业分到省作家协会工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借住在艺校的教师宿舍,与三位女教师挤在一个房间里。我只能在屋角加一张床,放一张吃饭、洗脸、写字多用的桌子,算是我的一方天地。就连艺校教师宿舍我的单人床和那张多功能的桌子,也是与校方多次交涉后借来的。
⑧我就是这样开始了我所谓的“专业作家”的生活。
⑨毎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京剧科、评剧科、器乐科的校友们喊嗓练琴的种种“噪音”吵醒,起床在学校食堂吃过稀饭、咸莱的简单早饭,等几位同屋的老师陆续上了班,我才可在自己的小桌上看书写作。但往往是好景不长,刚有了一点思路,情绪就被打断了,不是某某回来取什么东西,就是某某来找某某。到了下午和晚上,宿舍里吹拉弹唱,终日不得安宁。如此一天下来,什么都写不出来。
⑩万般苦恼之中,一次去师范学院看望一个老友,她说,你干吗不到我们学院的阅览室去写呢?那儿又安静又宽敞,从上午一直到晚上8点,可以整整写一天呢。反正你也和我们“七七”届的学生一个年龄,我把校徽借给你戴,你就当自己是这个学院的学生。有人问,千万别发慌……
⑪喜出望外地接受了她这个“雪中送炭”的宝贵的主意,顿时觉得前途很是光明。笫二天一早,悄悄别上了那枚借来的校徽,背一只黄布书包,从艺术学校步行十五分钟到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心虚胆战,低眉敛胸地混入进校的人群,在入校的高峰时间溜进图书馆的阅览室,动作迅速地占上一个座位,心突突狂跳,不敢左右环顾,一头扎在宽大的桌子上,埋头苦“写”起来。那种偷偷摸摸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真的想要当冒牌大学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似的。
⑫到了中午和晚餐时间,把自带的椅子垫留在座位上“占座儿”,溜出来到附近一家极其简陋的小饭馆里,吃一碗淡而无味的打卤面,隔三岔五的,买一盘三毛钱的豆腐慰劳自己,算是奢侈的了,吃完了饭,有时阅览室还没开门,只好在图书馆外面的小路上,绕着圈儿走。从秋到冬,眼看着校园里的杨树叶子一层层黄了,又一片片飘落下来,在土路上打转,像是我脑子里日日盘旋的小说。冬天的校园一片银白,那条小路上铺满新雪,倘若无人走过,一脚踏上去,松软的雪地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是充满了生气和生命的呐喊,或是如一支轻捷和快乐的歌。我无数次在严寒的雪地上,使劲跺着双脚试图使自己暖和些,许多的“灵感”的电光石火,就是在那种时刻,涌泉似地喷发出来、闪现出来的。
⑬那段日子持续了差不多整整一个冬天。如此有效安静的写作几乎每天都让我兴奋不已,使我忘掉一切。在以后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我再也没有那样不受干扰地专心写作过-这使我对于图书馆抱有永远的好感和感激之情。
⑭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然后顶着寒风,独自一人走过黑暗的大街,匆匆走回艺术学校宿舍去。同屋教京剧的小徐老师对我挺好,每天晚上9点以后,她把办公室的钥匙给我,让我到她那儿去写两三个小时。我总是一直写到半夜,才蹑手蹑脚地悄悄回寝室休息。
⑮哈尔滨多雪的冬季,雪花飘飞,落地成墙,筑成厚实的雪城冰房。
⑯那个冬天,稿纸如雪花片片垒叠,白色的稿纸上落满黑色的钢笔字。
⑰就有了《夏》,有了《白罂粟》,有了《淡淡的晨雾》,还有其他的文字。
⑱春天快到来的时候,我接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通知,让我去北京参加文学讲习所第五期的学习。1980年4月,我到达北京的时候,大街两侧的国槐刚刚发出翠绿的嫩叶。却不知何处飘来星星点点洁白的柳絮,如烟如云,在空中盘旋飘飞……
⑲想起了离开农场那一日车站漫天飞舞的杨花,想起哈尔滨一冬晶莹的白雪。杨花柳絮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农场到城市,我在一个美丽而艰辛的梦里挣扎拼搏的同时,也享受着杨花和柳絮给我带来春天的愉悦。
(摘编自《张抗抗文学回忆录》广东人民出版社)
17.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1)摇撼 ( ) (2)毫不犹豫 ( )
(3)抉择 ( ) (4)蹑手蹑脚 ( )
18.文中哪些事对作者的写作生涯产生了积极影响?请写出其中两件。(4分)
19.请准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20.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4分)
21.第⑬段中提及的“那段日子”具体指哪段日子?作者对这段日子怀有怎样的情感?(4分)
22.写出你对第⑭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
23.文章结尾句意蕴丰富,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4分)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昱曰:“十倍于昱。”操曰:“惜乎贤士归于刘备!羽翼成矣!奈何?”昱曰:“徐庶虽在彼,丞相要用,召来不难。”操曰:“安得彼来归?”昱曰:“徐庶为人至孝。幼丧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昌,令作书召其子,则徐庶必至矣,”操大喜,使人星夜前去取徐庶母。
【乙】孙乾密谓玄德曰:“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玄德曰:“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众皆感叹。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24.以上两则选文出自名著《 》,作者是 (人名)。(1分)
25.依据选文[甲]说明曹操想要“召来”徐庶的原因。(2分)
26.由【甲】【乙]两则选文可以看出曹操和刘备在品性上有什么不同?(2分)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7.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我和我的祖国
【可爱的中国】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健康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
--方志敏
(1)请在语段中找出两个给你带来美好憧憬的词或短语。(2分)
【庄严的国歌】
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因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词句,郭沫若、田汉等建议将歌词修改一下,但张奚若、梁思成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赞成这种“安不忘危”的思想,认为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与内外敌人及各种艰难困苦奋斗。周恩来副主席说:“用原来的歌词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
(摘编自2017年6月7日《人民日报》)
(2)关于《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不作修改的原因,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义勇军进行曲》是历史性产物,应保持其完整性。
B.歌词体现了“安不忘危”思想,新中国仍需要这种意识。
C.修改后的歌词唱起来不能像原歌词那样鼓动情感。
D.《义勇军进行曲》只是暂时用作国歌,歌词不用修改。
【中国少年说】
(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学校拟开展“祖国,我想对你说”主题活动,请写出你想对祖国母亲说的话。(不少于50字)(6分)
(二)作文(50分)
28.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 题目:听,那动人的声音
作文(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传统节日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这些活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构建着整个民族的共同记忆。
清明节:祭祀祖先、郊野踏青、放风筝、画彩蛋……
端午节:吃粽子、插艾叶、缠五彩线、賽龙舟……
春节: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拜年、发微信红包……
……
时代在发展,有些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但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一直被珍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文化自信也愈加坚定。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①表达真情实感;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⑤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柝, 。(《木兰诗》)
4.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杜甫《望岳》)
5.李白《行路难》中充满信心展望未来的句子是“ , ”。
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表达惊喜之情的句子是“ ,
”。
7.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 , ”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8.《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句子是“ ?
”。
【知识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题过程】答案:
1.切问而近思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3.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意“凌”的书写)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意“沧”的书写)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意“婵”的书写)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总结归纳】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①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9.本文作者是 代文学家 (人名)。(1分)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每假借于殿书之家 ( )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向 ( )
(3)负箧曳展 ( )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
11.选择文中恰当的画线句,将其序号填写到对应横线上。(2分)
作者家贫无书,却能“遍观群书”,离不开他“ ”的勤奋刻苦精神,离不开他“ ”的诚信守时品质。
12.阅读选文结尾句,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13.学完本文后,小强同学想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副对联,请你使用以下短语帮他将对联补充完整。(2分)
圣贤之道 德隆望尊 色恭礼至 君子之名
上联:先达 传 。
上联:弟子 成 。
【知识考点】课内文言文阅读.
【思路分析】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解题过程】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1)句意为: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假:借。
(2)句意为: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执:携带。
(3)句意为: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负:背着。
(4)句意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敝:破。
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根据句子意思选择就可以了。作者家贫无书,却能“遍观群书”,离不开他“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的勤奋刻苦精神,离不开他“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的诚信守时品质。
12.本题考查对结尾句的理解和分析。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对年轻后生,并不避讳自己早年家贫、求学历尽千辛万苦的往事。文章中,他以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其中,种种艰辛,令人慨叹;刻苦、勤奋的精神、虚心的学习态度,令人肃然起敬。结尾作者写自己的现状,这样写的目的是勉励马生要珍惜眼前优越的学习条件,以读书为乐,勤奋学习。
13.本题考查补写对联。
题干中给了供选择的词语,此题并不难。只要结合文本内容,根据词语意思选择即可。先达德隆望尊传圣贤之道,弟子色恭礼至成君子之名。
答案:9.明;宋濂
10.(1)借;(2)携带;(3)背着;(4)破。
11.①,②。
12.勉励马生要珍惜眼前优越的学习条件,以读书为乐,勤奋学习。
13.德隆望尊;圣贤之道;色恭礼至;君子之名
【总结归纳】做好本题实词含义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关中书院学程①(节选)
[清]李颙
每晚初更,灯下阅《资治通鉴钢目》。阅讫②,仍静坐,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苟一念稍差,一言一行之稍失,即焚香长跽③,痛自责罚。如是,日消月汰④,久自成德。即意念无差,言行无失,亦必每晚思我今日曾行几善,有则便是“日新”,无则便是“虚度”。昔有一士自课⑤,每日必力行数善,或是日无善可行,晚即自恸曰:“今日又空过了一日。”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摘编自《中国历代书院学记》商务印书馆)
【注】①“关中书院学程”是由书院主讲李颙制定的,对书院学者每日学习、修身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的准则。②讫:终止、完毕。③跽:长跪。④日消月汰:每天都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⑤课:督促。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分)
(1)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 ( ) (2)即意念无差 ( )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吾人苟亦如此,不患不及古人也!
16.选文对书院的学者提出了什么要求?(2分)
【知识考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思路分析】参考译文:
每晚到了出更的时候,在灯下读《资治通鉴钢目》。读完,仍静静地坐着,默默地反思今天意念的正邪、言行的得失,如果有一念稍有差池,一言一行稍有过失,就烧香长跪,自己对自己进行责罚。像这样,每天都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即使意念没有差错,言行没有过失,也一定每天晚上想想我今天做了几件好事,有做,那么就是过了新的一天,没有,那么这一天就是虚度的。从前有一个人自我监督,每天都一定要做几件善事,有时这一天没有做善事,晚上就会很悲痛地说:“今天又虚度了一天。”我如果也做到这样,就不担心比不上古人了。
【解题过程】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1)句意为:默默地反思今天意念的正邪、言行的得失。检:反思;
(2)句意为:即使意念没有差错。差:差错。
15.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注意要结合关键词,按照翻译的原则来进行翻译。这一句中,“苟”是如果的意思,“患”是担心、害怕的意思,“不及”是比不上的意思。结合这些关键词的意思,按照直译的原则进行翻译即可,要注意语句要通顺。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默检此日意念之邪正、言行之得失”及“亦必每晚思我今日曾行几善”可概括出选文对书院的学者提出的要求是:要每天反思自己的意念是否有差错,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过失,自己是否有每天都做善事。
答案:14.(1)反思;(2)差错。
15.我如果也做到这样,就不担心比不上古人了。
16.要每天反思自己的意念是否有差错,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过失,自己是否有每天都做善事。
【总结归纳】句子翻译题: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臵、状语后臵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花与柳絮飘飞的日子
张抗抗
①1977年初夏,我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北大荒鹤立河农场,去哈尔滨市的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报到。记得猛烈的春风摇撼着路边高大的白杨树,眼前一片杨花飞舞,简陋的站台上,覆盖了一层薄雪似的杨花。车轮起动时,斑斑驳驳的白色仍然依依惜别地缠绕着,看上去有些伤感。
②当时知识青年大返城还没有开始,我这个南方知青,去哈尔滨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渴望求学的梦想,期待接受正规教育,读別人的好书,好写自己的书。
③临近毕业,校方找我谈话说,省里希望能多培养一些青年作者,你这几年已经发表了不少作品,如果把你分配去搞专业创作,你还想回南方吗?
④我似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搞专业创作。我,不回杭州了。
⑤我知道这句话不是随便可以说的,它意味着一种最终的选择,一种志向的确定,甚至是一种“牺牲”--我将放弃自己怀念已久的温暖舒适的南方生活,为了从事我一直渴求的文学创作,从此留在这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哈尔滨。
⑥我的返城,就这样连自己都意想不到地,“返回”了,实际是留在了哈尔滨。但后来的许多年里,我仍然没有后悔当年留在东北的抉择。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⑦然而离开了农场的集体生活,“返城”在没有家的哈尔滨,过单身生活,就有许许多多的麻烦和困难。首先是住房--省文联刚刚恢复建制,根本没有房子给我这样新来的年轻人住。我从艺术学校毕业分到省作家协会工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借住在艺校的教师宿舍,与三位女教师挤在一个房间里。我只能在屋角加一张床,放一张吃饭、洗脸、写字多用的桌子,算是我的一方天地。就连艺校教师宿舍我的单人床和那张多功能的桌子,也是与校方多次交涉后借来的。
⑧我就是这样开始了我所谓的“专业作家”的生活。
⑨毎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京剧科、评剧科、器乐科的校友们喊嗓练琴的种种“噪音”吵醒,起床在学校食堂吃过稀饭、咸莱的简单早饭,等几位同屋的老师陆续上了班,我才可在自己的小桌上看书写作。但往往是好景不长,刚有了一点思路,情绪就被打断了,不是某某回来取什么东西,就是某某来找某某。到了下午和晚上,宿舍里吹拉弹唱,终日不得安宁。如此一天下来,什么都写不出来。
⑩万般苦恼之中,一次去师范学院看望一个老友,她说,你干吗不到我们学院的阅览室去写呢?那儿又安静又宽敞,从上午一直到晚上8点,可以整整写一天呢。反正你也和我们“七七”届的学生一个年龄,我把校徽借给你戴,你就当自己是这个学院的学生。有人问,千万别发慌……
⑪喜出望外地接受了她这个“雪中送炭”的宝贵的主意,顿时觉得前途很是光明。笫二天一早,悄悄别上了那枚借来的校徽,背一只黄布书包,从艺术学校步行十五分钟到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心虚胆战,低眉敛胸地混入进校的人群,在入校的高峰时间溜进图书馆的阅览室,动作迅速地占上一个座位,心突突狂跳,不敢左右环顾,一头扎在宽大的桌子上,埋头苦“写”起来。那种偷偷摸摸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真的想要当冒牌大学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似的。
⑫到了中午和晚餐时间,把自带的椅子垫留在座位上“占座儿”,溜出来到附近一家极其简陋的小饭馆里,吃一碗淡而无味的打卤面,隔三岔五的,买一盘三毛钱的豆腐慰劳自己,算是奢侈的了,吃完了饭,有时阅览室还没开门,只好在图书馆外面的小路上,绕着圈儿走。从秋到冬,眼看着校园里的杨树叶子一层层黄了,又一片片飘落下来,在土路上打转,像是我脑子里日日盘旋的小说。冬天的校园一片银白,那条小路上铺满新雪,倘若无人走过,一脚踏上去,松软的雪地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是充满了生气和生命的呐喊,或是如一支轻捷和快乐的歌。我无数次在严寒的雪地上,使劲跺着双脚试图使自己暖和些,许多的“灵感”的电光石火,就是在那种时刻,涌泉似地喷发出来、闪现出来的。
⑬那段日子持续了差不多整整一个冬天。如此有效安静的写作几乎每天都让我兴奋不已,使我忘掉一切。在以后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我再也没有那样不受干扰地专心写作过-这使我对于图书馆抱有永远的好感和感激之情。
⑭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然后顶着寒风,独自一人走过黑暗的大街,匆匆走回艺术学校宿舍去。同屋教京剧的小徐老师对我挺好,每天晚上9点以后,她把办公室的钥匙给我,让我到她那儿去写两三个小时。我总是一直写到半夜,才蹑手蹑脚地悄悄回寝室休息。
⑮哈尔滨多雪的冬季,雪花飘飞,落地成墙,筑成厚实的雪城冰房。
⑯那个冬天,稿纸如雪花片片垒叠,白色的稿纸上落满黑色的钢笔字。
⑰就有了《夏》,有了《白罂粟》,有了《淡淡的晨雾》,还有其他的文字。
⑱春天快到来的时候,我接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通知,让我去北京参加文学讲习所第五期的学习。1980年4月,我到达北京的时候,大街两侧的国槐刚刚发出翠绿的嫩叶。却不知何处飘来星星点点洁白的柳絮,如烟如云,在空中盘旋飘飞……
⑲想起了离开农场那一日车站漫天飞舞的杨花,想起哈尔滨一冬晶莹的白雪。杨花柳絮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农场到城市,我在一个美丽而艰辛的梦里挣扎拼搏的同时,也享受着杨花和柳絮给我带来春天的愉悦。
(摘编自《张抗抗文学回忆录》广东人民出版社)
17.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1)摇撼 ( ) (2)毫不犹豫 ( )
(3)抉择 ( ) (4)蹑手蹑脚 ( )
18.文中哪些事对作者的写作生涯产生了积极影响?请写出其中两件。(4分)
19.请准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3分)
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20.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4分)
21.第⑬段中提及的“那段日子”具体指哪段日子?作者对这段日子怀有怎样的情感?(4分)
22.写出你对第⑭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
23.文章结尾句意蕴丰富,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4分)
【知识考点】散文阅读综合.
【思路分析】这篇文章回忆了“我”1977年到哈尔滨在艰苦的环境里克服困难,坚持写作,终有成就的经历,表达了“我在一个美丽而艰辛的梦里挣扎拼搏的同时,也享受着杨花和柳絮给我带来春天的愉悦”的感受。
【解题过程】17.本题考查为汉字注音。读准字音是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功,要注意声调标注的准确。“摇撼”,yáo hàn,摇动;震撼,震动。“毫不犹豫”,háo bù yóu yù,当机立断,一点也不迟疑。“抉择”,jué zé,挑选;选择。“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放轻手脚走路,行动小心翼翼,不敢声张的样子。
18.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第10-12段写“我”受师范学院的老友帮助,到学院阅览室写作的事,“在以后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我再也没有那样不受干扰地专心写作过-这使我对于图书馆抱有永远的好感和感激之情”。第14段写晚上9点以后,“我”到小徐老师的办公室写作。
19.本题考查书写能力。要求抄写的文字准确、工整,字的结构要美观。
20.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句子或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是承上启下、前后照应、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等。第8段承上“我只能在屋角加一张床,放一张吃饭、洗脸、写字多用的桌子,算是我的一方天地”的经历,启下“我”在艰苦的环境里克服困难、努力写作的事情,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1.本题考查指示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及对文章的理解。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可注意附近的上下文,通常可以找到答案。“那段日子”指的就是“我”冒充大学生到师范学院的阅览室写作的日子。仔细读第13段,“如此有效安静的写作几乎每天都让我兴奋不已”,“使我对于图书馆抱有永远的好感和感激之情”的语句表现了“我”对“那段日子”的好感、感激、怀念之情。
22.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理解语句要与理解全文相结合。这一句中“打过最后一遍铃”可见“我”的勤奋,“不得不”表现了“我”离开的不情愿,这一句表现了“我”写作的勤奋。
23.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解语句要与理解全文相结合,“我”在艰苦的环境里,克服困难,苦中作乐,坚持写作,坚定地追求自己的喜欢的事业,“在一个美丽而艰辛的梦里挣扎拼搏”。终于不负有心人,“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得到北京参加文学讲习所第五期学习的机会,这时的“我”享受着“杨花和柳絮给我带来春天的愉悦”。可针对这句话包含的意思,谈一谈不畏艰苦勇于追求理想的执着,也可谈一谈拼搏终有收获的人生哲理。答案不唯一,只要能与该语句相联系,合情合理即可。
答案:17.(1)hàn;(2)yù;(3)jué;(4)niè。
18.①“我”冒充大学生到师范学院的阅览室写作。②晚上9点以后,“我”到小徐老师的办公室写作到半夜。
19.略。
20.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1.“那段日子”指的是“我”冒充大学生到师范学院的阅览室写作的日子。“我”对“那段日子”怀有好感、感激、怀念之情。
《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相关文档:
长春市食药环大队个人事迹材料03-06
长春市房屋租赁合同(5篇)06-10
长春市房屋租赁合同5篇06-10
长春市房屋租赁合同模板(3篇)06-10
长春市旅游导游词4篇12-30
长春市朝阳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03-20
长春市介绍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