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电影纪录片观后感心得感悟5篇
《大学》电影纪录片观后感心得感悟1
“理想”,这是纪录电影《大学》留给我的印象。无论是刚刚考入清华大学的严洲,还是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无论是旅美青年教师蔡峥,还是荣院士钱易,他们的眼睛里,都喑藏了对理想的坚持,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理想的光茫。
梦想可以天花乱坠,她是纯粹的狂妄的浪漫主义者。理想则不然,她是更加理性的,是摆脱不了现实又放不下梦想的人,是八岁的少年最常见的模样,纵然如此,理想亦是难以实现的哪怕是为此作出尝试,也需要莫大的勇气。这一点,在宋云天和蔡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想去基层政府,服务造福一方姓。”这是宋云天的理想。父母,老师,女朋友的建议,奶奶的心疼与劝告,留校面试的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纠结,一次又一次的犹豫,即使影片的内容有限,我们仍能从中见这个选择背后的艰难。“和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一样,可能会不被理解,甚至会被误解,但依然要坚持自己的路。”这是宋云天的答案。
“想要领先就要有自己的设备和技术,中国一定要有人做。”这是蔡峥的理想,“有可能最后我们没有做成功,但是我还是要坚定地做下去。”这是蔡峥的勇气与信念,也是他加入清华大学天文系的动力。
宋云天热爱人民,蔡峥热爱祖国,他们选择了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这份热爱,是因为他们同样热爱着自己的理想。拥有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即使旁人只能看到过团火燃烧时的烟尘,我们也无法舍弃这团火带给我们的温暖明壳。
影片结尾,四人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代表着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那我们呢?电影监制、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曾说:“这是一部清华题材的纪录电影,但又远不只是与清华有关的电影。正如其名《大学》,它是写给大学的一封情书,也是大学写给观众的一封情书。”对我们来说,大学是近在咫尺的第一个路口,它通往理想,又或许是别的什么地方,这全凭我们自己选择。我们应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成就有意义的人生”,哪怕做不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也应当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理想与你皆耀眼!
《大学》电影纪录片观后感心得感悟2
《大学》是一部历时三年精心打造,讲述理想与青春的励志电影,以纪实手法拍摄,还原了一个最真实的清华园。
影片讲述的是在清华园里四个面临人生抉择的清华人的故事。他们之中,有刚历经高考、一波三折地考入心仪学府的第一代“00”后大学生,有离开象牙塔、面临人生抉择的博士毕业生,有旅美归来入职清华、满怀“观天”理想却挑战重重的青年教师,有耄耋之年、荣休后依然坚持站立三尺讲台的老院士。其中,面临人生抉择的博士生,就是现任孟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的宋云天。
影片采用纪实的手法,呈现出四位清华人不同的人生境遇与选择,真实再现了大学校园里永恒的青春与理想。走出影院,知行小侠内心激动不已,也对四位主人公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影片《大学》的英文译名“The GreatLearning”取自四书五经中《大学》的译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寄托着我们对美好教育的期待,也是一个人成年生活的奠基。人们对大学投去关注的目光,千万学子和家长为之奋斗和焦虑,乃是因为大学承载着超越当下,超越功利,超越现实的精神力量,宛如一座雪山,屹然耸立,给人以至高的召唤。
这种至高的精神往往很难阐释和呈现,而本片的三位导演,选择非虚构的方式和连续三年的坚持,把这种精神融入在这四个“普通人”身上。恰是这种人本的立意和入微的记录,让向来空洞的“大学精神”变得更加真实、鲜活、具体可感。
《大学》电影纪录片观后感心得感悟3
7月9号的晚上,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电影《大学》。
电影中讲述了四代清华人的故事。00后高考生严韫州演绎了青春最好的模样。影片中,他的母亲始终陪在他身边,无论是高考还是自主招生。在知道成绩那一天,他的母亲因为儿子高考分数没有过线而愁眉苦脸,但好在成功收到了清华的录取通知书。这位母亲笑着说要把儿子的通知书挂在橱柜里面。严韫州顺利地考上了清华,为自己的青春抹上了一抹最亮的色彩。
清华博士宋云天,毅然回到农村,立志造福一方百姓。当他的奶奶知道自己疼爱的孙子要跟自己以前一样在基层工作时,她流下了眼泪。她说:“操了一辈子的心,苦了一辈子,我不想叫我的孙子再这样。”宋云天却说,自己会好好干,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最终他如愿在基层工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心怀理想,仰望星空的哈勃人蔡峥,毅然从美国回国,推动创立清华天文系,立志在关乎全人类的问题上,必须提出中国人的解答。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年至耄耋,依然坚守在方寸讲台。虽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她却不喜欢别人称她为院士,叫老师就行。年过85,依然坚持站着上课。她说:“我感觉做老师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影片中还出现了很多年过80、90的老人。95岁的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张礼、95岁的清华环境学教授陈志义、105岁的中国给排水工程学科泰斗许保久……许多这样的老人,年过古稀,却依然还想工作,这个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他们用一辈子的坚守,诠释了教师的精神,诠释了什么是民族的脊梁,告诉我们如何认识人生价值,实现人生价值。从他们身上,能鼓舞我们还在路上的人一点力量,仿佛偶尔迷茫时,就像天上突然有一束光,提醒你,你还有路要走,前方还有人在等你。
四代清华人,不同的人生轨迹,都诠释了什么叫热血、热爱、坚守、坚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可我觉得归根到底,每一个时代的人的使命都是一样的,都是想要建设一个更好的国家,一个更安定的社会。
现在的我也在经历高考,也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要奋力一试,奋力一搏。
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谓大学。理想与你皆耀眼,而大学是理想永远年轻的地方。希望蔺阳的学子,都能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大学》电影纪录片观后感心得感悟4
这部诚意满满的精品之作,也引起了观众的强烈情感共鸣,大家纷纷给予盛赞。一位观众说,他被影片所传达的家国情怀,对理想和信念的追令所深深触动,虽然自己不能成为清华人,但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努力考取清华。
平遥学子赵膺达同学今年被清华大学录取,虽然还没真正踏入清华,但对于影片中真实亲切的校园元素和平凡又不凡的校园人物,让他心中更多了一份向往与坚定。他说,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它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真实。高考出分前后的焦虑紧张、毕业时面临的人生道路抉择、项目建设时的问题……影片没有回避这些现实甚至是矛盾,而恰恰是这些现实,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清华人的思想气质与责任担当,进而更生动地体现了一所高等学府对学子的教化以及“大学”的真正内涵,即对学生深层次人格气质和思想上的升华。一所大学,能怎样影响学生的思想人格,片中的主人公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电影《大学》监制、清华大学教授雷建军,在交流环节介绍,这部影片的中文名是“大学”,英文名是“The GreatLearning”,是“大学之道”的大学。虽然拍摄对象是清华大学,但是每个人对大学的记忆、场景的追忆、对祖国的热爱,对意义的坚守,对理想的追求是相同的。
“这部片子里所放射出来的理想的光芒,其实跟你在不在大学没有关系,我们希望看了这个片子以后,你能体会到理想的力量。比方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你看他灰头土脸的,而一个人如果有了理想,比如蔡峥老师,他眼睛里永远是放着光芒的。所以我们希望传递给大家一个理想的概念,哪怕你是一条咸鱼,一只坐井观天的蛙,但如果你拥有对蓝天的向往,虽然只有那么一块儿蓝天,你依然想着我想去看看蓝天,我觉得这个对于日常生活来说是最最重要的。”
《大学》电影纪录片观后感心得感悟5
电影《大学》呈现了四个人物在2018至2020年间所经历的重要人生转折。刚刚度过18岁生日的“00”后考生严韫洲,历经高考、一波三折地考入心仪学府;水利系的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挥别象牙塔,经历一番艰难抉择后更坚定了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蔡峥入职天文系,带回一个“仰望星空”的大胆尝试;环境学院的钱易院士在83岁时迎来了她的荣休仪式,但她依然躬耕于三尺讲台,步履不停。
“人生本无意义,所以我们要主动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人物角色最清晰的是宋云天,他最终遵循了自己的内心选择了下基层,在留校与下基层的选择前,他的父母选择了尊重他自己,我们每个人给自己的人生解释与意义追求都是不一样的,在孩子重大的人生抉择里,父母能够保持中立不过度干预真的已经很不容易。在这里不得不给他父母点个赞。图片
这就是年轻时不懂事的后果,等真正成熟后方知进退两难。幼时但凡有人扶它一把,它也不至于如此艰难……人生亦如此! 网上也流行这样一段话,而人生真实的状态却是必须经历过才会成长,只有真正体验过才更能获得意义,人的主动性行为所带来的能量远远高于被动……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样被卡住的西瓜比正常普通长大的西瓜更加不一般,反而得到了人类更多的关注。
生命的悸动与触动人心的往往在于它不走大多数人都走的路……另外触动我的还有83岁还坚守岗位的钱易,在她面前,瞬间觉得自己如此年轻,还可以奋斗四十多年呢!
《大学》电影纪录片观后感心得感悟
《《大学》电影纪录片观后感心得感悟5篇》相关文档:
参观军营观后感1000字大全5篇09-01
参观军营观后感作文300字三年级09-01
参观军营观后感心得作文300字09-01
参观科技馆五年级观后感作文400字09-01
参观科技馆观后感作文范例400字7篇09-01
复兴之路一二集观后感09-01
复兴之路第一集观后感09-01
复兴之路第一集观后感09-01
《复兴之路》观后感(精选10篇)09-01
《复兴之路》观后感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