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史学》总目(1-11辑)

时间:23-07-07 网友

《北大史学》总目(1-11辑)

第1辑,1993年6月
我的期望      邓广铭(1)
从比较中探索封建社会的运动规律   马克垚(2)
法兰西历史限度论    郭华榕(23)
关于早期美国黑人的地位及其演变  何顺果(41)
未雨绸谬:江户时代经世学派对近代日本世界战略的先期探索      宋成有(54)
第三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起源及其走向现代化的趋势    罗荣渠(70)
民国时期的中非关系(1911一1949)    艾周昌(92)
周一良先生是新中国亚洲史学科的开创者之—    林承节(109)
论口述史学在历史学中的功用与地位    杨立文(126)
论陆贾    陈苏镇(137)
陶渊明田园诗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祝总斌(155)
关于科举制度创立的几个问题    张希清(173)
略论明代官俸    张仁忠(183)
乾隆朝金川战争中的天时、地势与人心    戴 逸  华 立(200)
清初对西藏农奴制度的初步改革   金顶兵(219)
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奠基人—一纪念郭沫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孙 淼(233)
为史学长青尽力——纪念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九十周年    田余庆(250)
北京大学史学系沿革纪略(一)    牛大勇(254)
英文作者简介与内容提要    (269)
编后    (283)

第2辑,1994年11月
稷粟辨疑    吴荣曾(1)
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几点看法    李孝聪(11)
云梦简中所见的秦国仓廪制度    康大鹏(28)
汉代的铁锸及其使用状况    王文涛(45)
唐灭高昌及置西州、庭州考论    王永兴(63)
府兵制国家论    〔日〕谷川道雄(76)
关于中国书籍传入日本的研究    [日]大庭脩(92)
戊戌以后康梁与清廷官员的联络活动    迟云飞(104)
论近代学人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曲解    刘桂生(116)
奴隶占有制与国家    廖学盛(133)
关于一个社会形态最后阶段的特征    潘润涵(147)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结构变化     朱孝远(165)
论法国贵族阶层的消亡    许 平(184)
略论美国西部开发模式    何顺果(198)
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外交活动    舒运国(214)
书  评
霍尔《日本:从史前到近代》中译本序言    周一良(227)
D.K.菲尔德豪斯对殖民主义史的研究    董正华(232)
读书札记
元代的警迹与警迹人    刘 晓(239)
己亥冬梁启超赴檀原因成说质疑    陈长年(246)
学术活动报道
浓郁的学术空气 扎实的基本训练    郑家馨(251)
“——介绍北大历史学系首届学生学术节
英文作者简介与内容提要    (257)
编后    (269)
稿约    (271)
补白、更正    (44、62)

第3辑,1996年12月
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理论的学术讨论
开场白:国内外学者有关学术论点简介    郑家馨(l)
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几点认识    林承节(4)
如何更准确地评价殖民主义    何芳川(24)
“双重使命”与依附论    林被甸(27)
马克思关于“双重使命”的论述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梁志明(28)
我的四点意见    罗荣渠(32)
落后国家的被压迫民族具有自身现代化的能力    潘润涵(34)
具体分析殖民主义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作用    郑家馨(38)
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理论的思考    包茂宏(52)
殖民主义保存传统经济结构的事例    董正华(54)
对研究“双重使命”的几点看法    李安山(56)
现代小农制的历史地位——对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者有关讨论的回顾    董正华(59)
法国大革命历史编纂学的过去与现状    (法)弗·伊尔德舍美尔(82)

我在史学理论方面提出过的一些问题——离开母校母系(北大史学系)60年的一点学术汇报    何兹全(102)
历史哲学杂谈    林华国(124)
论孔子孝观念的革命性    查昌国(132)
南阳士与中州士     胡宝国(145)
桓温幕府僚佐构成考说    林校生(154)
渤海世家与女真皇室的联姻——兼论金代渤海人的政治地位    刘浦江(169)
元代的参议中书省事    张 帆(188)
论领事裁判权在近代中国的确立    郭卫东(200)
十九世纪下半叶中、日、泰三国改革与现代化的比较研究    王晓秋(214)
袁世凯总统的政治顾问莫理循(1862—1920)    张寄谦(229)
书  评
《欧洲法西斯史》序言    德)恩斯特·诺尔特(248)
读书札记
关于奴隶制社会的两则札记    周怡天(251)
《史记》校点误例辨正    张衍田(259)
学术活动报道
参与,竞赛,友谊,进步!——北大历史学系第二届学生五四学术节纪实    梁志明(274)
英文作者简介与内容提要    (281)
编后    (294)
稿约    (296)

第4辑,1997年8月
古代东亚世界的构造——日本的研究动向及若干问题的提出    [日]関尾史郎(1)
释“东南有天子气”——秦汉区域社会文化研究    冷鹏飞(16)
桓温幕府职能事功剖说    林校生(33)
大秦商人秦论来华若干问题探讨    许永津(45)
唐前后期度支变化的转折点——开天度支司    李锦绣(54)
朱长文家世、事历考    邓小南(72)
明代洪武朝上告初探    吴艳红(88)
康熙统一台湾    张仁忠(108)
玛特与古代埃及人的世界观     颜海英(125)
法国大革命:法律实践的断裂还是继续?——布尔戈尼地区的例证    [法]让·巴尔(151)
英国工业革命为什么从棉纺织业开始    覃翠柏(162)
关于帝国主义瓜分非洲问题的研究——重点关于瓜分原因的分析    潘华琼(174)
维特体制与俄国的现代化    肖军政(200)
二十世纪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历史与社会探源    王红生(214)
一战时期英国政党政治的演变    高 岱(228)
论日本在二战中的北、南进战略抉择    徐 勇(243)
越南经济革新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比较刍议    梁志明(260)
书  评
客观反映我国西域研究现状——评《西域考察与研究》    王小甫(276)
档案资料介绍
19世纪中叶法国与教皇国的重要关系——梵蒂冈秘密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的剖析    郭华榕(296)
陈寅恪、傅斯年留德学籍材料之劫余残件    刘桂生(308)
译  文
被遗失的一个环节——第二国际思想流派关于发展、欠发展和依附理论的基本观点    (比)M.迈克尔森 高岱 译(317)
学生外语演讲比赛演讲稿摘登
与史学相伴(日语)    吴海航(334)
沉默(英语)    吴艳红(334)
英文作者简介与内容提要    (336)
编后    (354)
稿约    (356)

第5辑,1998年12月

关于编写《世界文明史》的学术讨论
《世界文明史》学术讨论会综合报导  郑家馨  张  雄 (1)
为什么要编写《世界文明史》    马克垚 (7)
关于编撰《世界文明史》的几点想法    高  毅 (18)
西方“文明”概念的局限性    何顺果 (26)
马基雅维里的外交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彭顺生 (29)
德川时代后期的民众运动    沈仁安 (53)
关于英印对华鸦片贸易的若干问题    林承节 (69)
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论考释    何顺果 (84)
俄国地方自治改革方案形成过程述评    邵丽英  罗能勤 (97)
20世纪40—70年代葡萄牙向安哥拉移民浅析    杨  军 (112)
论冷战时期苏联东欧关系中的政治文化因素   李  兴 (127)
冷战时期的德苏关系    [德]恩斯特.诺尔特 (141)
西晋八王幕府合说    林校生 (153)
北朝诏赠赙物研究    谢宝富 (170)
太和年间北魏御夷镇初探    成一农 (183)
西魏北周官制的尚左尚右问题    阎步克 (193)
朔方军的建置发展与胡兵蕃将    李鸿宾 (205)
北宋科举解额考    赵冬梅 (223)
明初皇室姻亲关系与蓝玉案    刘长江 (236)
读书札记
地名避讳辨证举例    李德清 (247)
档案资料介绍
苏联领导对阿富汗问题的看法与对策    周雪梅  李  兴译 (258)
对南布迪里巴德提出的四个问题及其回答    杨卫民译  董正华  校 (266)
书    评
唐代西域史研究中若干重大问题——答王小甫,兼作反批评    薛宗正 (269)
英文作者简介与内容提要 (278)
编后 (288)
稿约 (289)

第6辑,1999年12月
论  文
孝廉“同岁”与汉末选官    阎步克(1)
西晋八王僚佐幕职里贯辑考    林校生(14)
试论齐梁重文史之材   宁映霞(37)
试述隋朝中央的官吏分途及其背景    叶 炜(49)
试论唐太宗对敕勒族的政治军事政策    王永兴(62)
巴麦尊的对华条约草案与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侵略要求    张建华(87)
英国在华攫取五口通商权研究    郭卫东(100)
一份两千年的文化遗产——尼日利亚古代文化略述    刘鸿武(115)
中古西欧骑士文学和教会法里的爱情婚姻观    彭小瑜(129)
拯救精神的意象世界——托马斯·莫尔晚期思想中的革命寓意    李云芳(153)
滞缓美国民族主义形成的张力分析    张 涛(165)
德川时代日本人的朝鲜观    赵成国(190)
战后欧美人日本观的演变    王新生(206)
读书札记
“史书”本义考    于振波(226)
《汉书·王莽传》所用历法辨析    张继海(229)
赵全其人     徐 凯(233)
研究综述
日本学术界井田制研究状况    佐竹靖彦(240)
口述史的性质、意义、方法和效用    B.斯代夫(253)
学术讨论
疑义相与析——答薛宗正先生    王小甫(261)
向“正统史观”发出的有力挑战——评陈定炎、高宗鲁新著《一宗现代史实大翻案》    牛大勇(272)
学术动态
纪念翦老 学习翦老——记北京大学“纪念翦伯赞先生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    张传玺(276)
高山仰止——记著名史学家邓广铭先生纪念会    张希清(279)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王元周(282)
英文作者简介与内容提要    (285)
编后    (293)
稿约    (294)

第7辑,2000年10月
论  文
古代埃及的语言文字    颜海英(l)
关于荷马史诗所反映的时代问题    晏绍祥(24)
契约、劳动与财产——约翰·洛克的财产观述论    高 岱(47)
家庭立法改革与妇女的革命实践— —试论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原则对女权主义的奠基意义    李 纪(58)
越战时期的越南涉外婚姻和战后美国媒体报道— —文化误读个案分析    陈继静(82)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农业危机问题探源    余章松(103)
《民报》与韩国独立运动    林承节(117)
《史记》神农氏、炎帝为一、为二说考辨     祝总斌(127)
也谈《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若干史实的可靠性    吕宗力(144)
北魏前期的内待、内行诸职    张金龙(156)
唐代关中旧士族高门通婚取向考析    李志生(165)
唐代“中书门下”机构建制考    刘后滨(180)
再谈中古汉人从跪坐到垂脚高坐的演变    陈 振(196)
叶子奇及其《草木子》    潘景辉(209)
义和团运动在日本的反响    王晓秋(223)
西藏叛乱前后的美国对藏政策(1952—l96l)    骆 威(235)
1961年一1963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    牛大勇(262)
学术交流
恐惧与战争:论一战中的恐惧因素    海尔曼·希利(286)
The Assistance to the Parish Poor in late Medivel Flemish Cities: The Holy Spirit Tables in Ghent    Atsushi Kawahara (304)
书  评
《汉文史料中的罗马帝国》    荣新江(328)
学术动态
走马楼吴简整理工作的新进展    罗 新(333)
迈向数字化时代    李孝聪(341)
中美“重聚高昌宝藏”项目完成    钟 鑫(353)
盛唐工程启动    荣新江(356)
明清工程启动    徐 凯(358)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学术讨论会概述    李 纪(360)
魏根深先生来我系演讲    易素梅(367)
许倬云教授造访我系并演讲    赵冬梅(369)
英文作者简介与内容提要    (372)
编后    (382)
稿约    (384)

第8辑,2001年12月
论  文
唐代散试官问题再探     陈志坚(1)
唐人婚龄探析    李志生(15)
辽朝“横帐”考——兼论契丹部族制度    刘浦江(29)
论蒙元王朝的“家天下”政治特征     张 帆(50)
邵荣事迹钩沉    李新峰(76)
傅斯年政治思想片论    欧阳哲生(90)
《史记》校点误例辨正(之二)    张衍田(115)
《汉书》断代为史与班固颂汉    张继海(126)
跋北齐《可朱浑孝裕墓志》     罗 新(135)
11至13世纪西欧的垦荒运动与农业复兴    谢丰斋(152)
格兰西《教会法汇要》对非基督徒法律地位的解释    彭小瑜(166)
18世纪的普鲁士官僚:地位、责任和选拔方式    徐 健(200)
反联邦派的联邦思想研究    杨仕文(216)
英国工业革命中工人的生活标准问题    赵 虹(238)
19世纪下半叶法国农业变革研究    许 平(268)
浅析非洲地方民族主义的缘起     李安山(292)
英国与1874 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    张建华(320)
世界体系与台湾发展    牛 可(346)
书  评
试评《南唐国史》    李全德(373)
读邹振环著《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一书所想    李孝聪(381)
学术动态
战后日本世界史研究方法论    石井宽治(389)
韩国延世大学历史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王元周(4O5)
“唐宋妇女史研究与历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许 曼(412)
“唐宋的佛教与社会——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    钟 鑫(415)
北京大学中外关系史国际讨论会综述     朱孔京(419)
英文作者简介与内容提要    (423)
编 后     (433)

第9辑,2003年1月
论  文
关于当代西方社会史学内在性关系的思考    赵进中(l)
关于非洲农业的起源问题    陆庭恩(41)
论封建时代的农业生产力    马克垚(69)
欧洲中古巫术的演变    张学明(91)
关于现代民主发生学的若干思考    高 毅(105)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南部农业体制的变革    孟海泉(130)
威尔斯与西方科学文化的形成(1870-1950)    林 茂(148)
简析虞诩及其时代    岳庆平 苏卫国(186)
魏晋郊祀和祭祖礼考    杨 英(200)
唐玄宗朝北衙禁军准内廷体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蒙 曼(216)
哑吗勒事件研究    郭卫东(237)
1912年孙袁会谈新论    王晓秋(262)
论华北事变的来龙去脉    臧运祜(278)
翦伯赞思想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李玉梅(299)
述  评
陆路还是海路?——佛教传入汉代中国的途径与流行区域研究述评     荣新江(320)
读史札记
中国古籍中菲律宾地名考证     吴文焕(o)
《史记》校点误例辨正(之三)    张衍田(353)
北朝墓志丛札(一)    罗 新(359)
书  评
评“倭人非日本人论”    沈仁安(370)
重写戊戌变法史的初步尝试一一《戊戌变法史述论稿》读后    杨 琥(375)

第10辑,2004年1月
论    文
中国古代的数值主义    [日本]佐竹靖彦(1)
从经、传、记释义说到“十三经”组合    张衍田(15)
秦汉隋唐间妇女社会性成人身份的变化    李志生(28)
论西汉郎中令之演变    朱  溢(52)
因“乱”而导致的心理创伤:汉族士人对蒙古人入侵回应之研究    [美国]田  浩(69)
再论《元史·刑法志》的史源——从《经世大典·宪典》一篇佚文谈起    刘  晓(92)
晚清中国人的主权观念——国际法视角    张用心(102)
释《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李隆国(135)
论赫梯国王的封侯政治    李  政(152)
15、16世纪英国农村工资劳动者的历史考察    黄春高(174)
托克维尔论法国革命传统    崇  明(198)
1964—1985年巴西军人政权新探    董经胜(245)
冲突与调适:独立以来印度的民主政治过程    王红生(265)
天主教知识分子与战后美国新保守运动    彭  琦(292)
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所藏世俗体象形文字石碑考释    颜海英(324)
著名历史学家研究
寻访翦伯赞先生在香港的踪迹    张传玺(337)
书    评
对20世纪前半叶世界历史进程的整体探讨——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十二卷    高  岱(355)
学术交流
法国革命史专家塔克特教授北京大学讲学综述    黄艳红(368)
《北大史学》一至九期总目    (386)

第11辑,2005年6月

努力提高世界史研究的水平——代改版发刊词    马克垚
释“异乡的旅人”    李隆国
6—7世纪拜占庭帝国对中国的丝绸贸易活动及其历史见证    张绪山
美国革命在英国的反响    H. T. 迪金森
法国启蒙运动公民教育思想析论    刘大明
冉森派与十八世纪法国的政治    庞冠群
“行政自由”和“宪政自由”——19世纪上半叶普鲁士自由派官僚的政治思想及其实践    徐健
核武器与赫鲁晓夫的对美政策    徐天新
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类型    何顺果
历史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二题    董正华

《史记》校点误例辨正(之四)     张衍田
汉魏时期的都亭与城市交通    张继海
跋北魏太武帝东巡碑    罗新
日本的魏晋南北朝官僚制研究    洼添庆文
隋国号小考    叶炜
北宋前期“官与品轻重不相准”含义试释    赵冬梅
“头段”考    康鹏
明代前期的京营    李新峰
明代县级地方公共工程建设    何朝晖
从田赋地丁看晚清奏销制度    土居智典
晚清吕海寰出使荷兰及保护华侨二三事    王超、王小秋
孙中山与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创立    房列曙
登上关系正常化的第一个台阶——试论美国驻中国联络处的建立    杨贤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认识扭曲    刘一皋

读书札记三篇
深入浅出,引导路径——读断代史《宋史》书后    邓小南
“查士丁尼瘟疫”考辩    陈志强
桑巴特命题的联想:读《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    刘军

系友追忆
怀念我们的老师王先恒教授    薄洁萍、赵秀荣、蔺志强、郭灵凤

学术交流信息
法国教授阿尔托赫教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演讲
北京大学历史系举行本系建立105周年学术讨论会

《《北大史学》总目(1-11辑)》相关文档:

《中国古籍总目》目录06-09

《北大史学》总目(1-11辑)07-0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