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基地暑期面向全体学生开放
关于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基地暑期面向全体学生开放
24日是暑假第一天,东北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面向全体学生开放,近百名学生正潜心做创新性实验研究、竞赛作品设计和创业技能实训。他们当中既有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创新创业团队,也有备战机器人、电子设计、程序设计、智能汽车等科技竞赛的参赛队员。
创新创业学院结合创新创业基地启动大学生暑期能力提升计划,进一步扩大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计划共包括志愿服务、科技考察、创业实训、竞赛拓展、创新方法培训五大板块、30余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达200多学时。
“难得有这么一个集中的时间段,让自己放下书包,潜心做科研、备竞赛。”作为创新项目组的成员,大三的林晓龙已经连续3个暑期选择留校。今年,他将备战2015年机器人竞赛项目。
通过长达9年的高校学生调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项目组发现了一个虽不愿承认,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当前高校学生道德品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而且年级越高,情况越明显”。
“在这场危机中,原本应该力挽狂澜的高校辅导员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调查发现,高校辅导员虽然不断加大与学生的辅导交流频次和交流时间,但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引导收效不明显。
该研究发现牵引出了一个更为让人关心的问题,即高校辅导员专业化。2014年,项目组实施了“首都高校辅导员职业现状调查”,其中对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作了详尽的调查。
要专业化必先职业化
从2005年的2万多人,到如今的13万人,高校辅导员群体初具规模不到10年。但项目组认为,现在谈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或许为时尚早。
高校辅导员群体的发展路径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鲍威说:“要先成为一个职业,再谈专业。10年,高校辅导员刚刚完成了从一个岗位到一个职业转变的第一步,还处在一种职业化的过程中。”
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职业,在于它具有明确的职业标准和职业伦理。2012年,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校辅导员誓词》,意味着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迈出了第一步。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表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初步形成。但是,这离专业化还有一定距离。
专业化意味着分工细化。鲍威说:“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学术事务指导、学生心理疏导和健康咨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诸多方面,都是专业性很强的领域,辅导员在完成职业化阶段后,要在专业化发展实践平台上进行专业化提升,实现术业专攻。”
现实中,辅导员事务缠身,纠缠在事务性的学生工作中,很难有时间进行专业发展。北京某高校辅导员李柴坦言:“我们更像是学生的保姆、机关的事务勤杂员。”
“脚踩两只船”的苦恼
“辅导员虽然是教师身份,但却无法享受教师的政策。”鲍威解释,高校辅导员在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然而,相比高校教学科研活动,学生工作在高等院校的功能界定中往往陷入附属性定位,辅导员工作往往容易被边缘化。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存在着工作职责不明确、事务性工作繁重、经济待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来自应届毕业生,相比接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教师,存在专业学术训练和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即使侥幸评上教授,也难以冲破横在高校身份管理上的'“天花板”:专业教师可以跨进管理干部的序列,但管理干部跨不进专业教师的序列。
专业教师序列走不通,很多辅导员将目标指向了管理干部序列。“这是个金字塔形的结构,管理岗位是稀缺资源,越往上走路越窄”。
“在这两条通道之外,还应该有一条专业通道。”相关研究者指出,这既不是干部“为官”的通道,也不是专业教师“为学”的通道,而是一条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梯级发展道路,也是一条把从事辅导员工作与建立独立的专业发展和研究方向结合,开展实践问题研究,形成研究自觉的知行结合的道路。
要具备引路人的能力
项目组发现,现在的高校辅导员,正处在一个“国家认同大于学校认同”的阶段。“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高校辅导员肩负政治任务。国家层面,政策支持到位,但学校对高校辅导员的认识还不到位。”
北京高校中日渐增多的“2+2”型和“2+3”型学生兼职辅导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柴说:“高校缺编是常态,一有编制,学校先想到引进国内外高端科研人才,哪会轮到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需要讲奉献的群体。“辅导员的要求是手机24小时不能关机,随叫随到”。曾经做过两年兼职辅导员的中国石油大学毕业生张岩说。
一线辅导员往往要负责1∶300甚至更高比例的学生,工作更是没日没夜,特别是刚入职的辅导员,不仅白天要工作,晚上还要参加学生活动,基本工资却很低。
尽管如此,令人感到乐观的是,“首都高校辅导员职业现状调查”显示,辅导员的职业动机总体水平比较高,而且呈现出了“非功利性”的倾向。高校辅导员不是学生的保姆,而是引路人,要具备引路人的能力,才能有引路人的地位和晋升通道。
“2015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26日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开营仪式。该活动旨在促进民族地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搭建实践平台。
全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暑期实习计划是在团中央、国家民委的直接领导下,由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中央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全国各地的16所少数民族院校,共选派17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活动。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学技术馆、中粮集团有限公司、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等39家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实习岗位。
据了解,实习计划强调从理论知识出发,结合实际实践,边学边干。通过“职业规划”“职场信息”“求职技巧”“模拟演练”四大模块,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指导。活动将于8月23日结束,活动期间还将安排参观访问、企业家面对面、分享交流等。
《东北大学创新创业基地暑期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相关文档:
暑期安全主题发言稿范文(5篇)演讲稿09-04
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0篇09-04
暑期小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5篇09-04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0篇09-04
小学语文的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09-04
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0篇09-04
小学数学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15篇09-04
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0篇09-04
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10篇09-04
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