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市“坦洋工夫”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陈荣华
【摘 要】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ence question of "Panyong congou" tea industry in Fu'an city was analyzed,and itscountermeasur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such as accelerating tea cultivates structural adjustment,speeding up black tea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producing a series of graded products,explo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ea estate and so on were put forward.%分析福安市"坦洋工夫"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茶叶种植结构调整、红茶产业化进程,生产系列等级产品,弘扬茶文化等发展对策。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6
【总页数】3页(P86-88)
【关键词】“坦洋工夫”红茶;发展现状;对策
【作 者】陈荣华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安市统计局,355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571.1
福安市通过挖掘“坦洋工夫”红茶历史品牌,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已初具规模,成为福安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但福安市“坦洋工夫”红茶产业如何“迅热”过后不导致“速冷”,如何继续扩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持可持续性发展。文章通过对福安市“坦洋工夫”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通过加快茶叶种植结构调整、红茶产业化进程,生产系列等级产品以及弘扬茶文化等发展对策,以提升“坦洋工夫”红茶的市场竞争力。
在“坦洋工夫”红茶品牌发展的带动下,福安市茶产业不断壮大,当地红茶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福安市毛茶产量2.57万t、产值12.78亿元,茶叶商品总值30.66亿元。其中,“坦洋工夫”红茶毛茶产量6400t、产值9.46亿元。据福安市茶叶局统计,2011年1月1日至5月30日,全市毛茶产量7188t、产值5.15亿元,产量、产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2%、67%,其中红茶毛茶产量4 400t,增长109%,毛茶平均每公斤售价71.68元。
福安市改变传统“坦洋工夫”制造原料主要为“菜茶”的模式,依托福建省茶业科学研究所技术和良种繁育基地的优势,加大茶园良种改造力度,实现茶树良种化率达98%,其中推广金观音、金牡丹、紫玫瑰、黄观音及丹桂等优新、高香型品种5000多hm2,占全市茶叶面积的24.6%。同时,一些“坦洋工夫”红茶生产企业大胆创新,通过对以高香型品种为原料制作的“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研发,采用龙井43、白芽奇兰、梅占等茶青制作“坦洋工夫”红茶,这些茶既保留了“坦洋工夫”红茶原有的韵味,又具有独特的花果香,备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随着福安市茶产业的不断发展,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2002年,福安市率先开展生态茶园示范点建设。特别是2008年以来,福安市以国家现代茶叶发展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快茶园水利设施与道路修建、茶园绿化树种多样化培育、茶园园地综合改造,以及全面实施生物、物理等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重点推广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应用性信息素病虫害防控技术和使用可降解的黄板、蓝板等措施,确保茶叶原料和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目前全市茶园通过无公害产地认定,8133 hm2茶园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 (茶叶)标准化生产指定茶园,18家茶叶企业的29个产品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认证。农业部、福建省农业厅每年多次对福安市茶叶农残进行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均达到100%,为“坦洋工夫”红茶生产提供优质原料保障。福安市的坦洋集团公司和南方佳木茶叶有限公司均在“坦洋工夫”原产地坦洋村和白云山麓 (海拔800~1447m)建立了千亩以上生态有机茶基地,在保护原生态环境及标准化设施建设基础上,做到了林、茶、草、路、水、肥、保墒等综合配套设施。
“坦洋工夫”红茶作为福安市的历史名茶,在“十一五”期间知名度得到了迅猛提升。2006年以来,福安市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在加快“坦洋工夫”红茶制作工艺创新的同时,加大对“坦洋工夫”红茶品牌的多方位宣传,为“坦洋工夫”红茶拓市场、树品牌开辟了多元渠道。2009年,《地理标志产品坦洋工夫》(GB/T24710-2009)国家标准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在此期间,“坦洋工夫”红茶品牌先后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注册了“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著名商标”、 “福建省著名商标”、 “福建十大名茶”、中国茶叶区域“最具经营力共用品牌”、“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北京奥运“中国申奥茶”和上海世博会指定用茶、第十一届全运会指定用茶、2011年全国“两会”用茶、首届香港国际茶展“我最喜爱的红茶”,中华名人协会指定为中华名人特供茶等。2011年,福安市再获“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市”称号,连续3年蝉联。“坦洋工夫”红茶销售范围迅速扩大,全省各县、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坦洋工夫”红茶专卖店,从仅供应国内发展到出口欧美市场。近年, “坦洋工夫”红茶的产量年增长率保持在50%~110%,增长迅猛。从事“坦洋工夫”红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企业从几年前的五六家发展到目前的500多家,“坦洋工夫”红茶的热销,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全市茶叶种植以绿茶为主,红茶仅占24.9%。同时,“福云六号”和“福安大白茶”仍为福安市茶农的主要种植品种,分别占茶园种植面积的38%和33%。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虽然福安市茶叶加工企业有数十家,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却屈指可数。“坦洋工夫”红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多数企业没有注册商标,没有稳定的终端销售市场,没有和农户间建立较为紧密的产业链和利益链。二是茶叶种植基地规模化和专业化层次较低。茶叶种植仍以小规模家庭式茶园为主体,分散经营。茶农由于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质量安全意识不强,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现象仍时有发生。三是制茶工艺标准缺位。千家万户的制茶卖茶模式存在着制作标准不一、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的不足,少数农户为赶时间赶进度,简化制作工艺,烘干不足,降低茶叶品质,影响名优茶的声誉和经济效益。四是对茶叶收购的质量把关不严。茶企业缺乏对收购毛茶的质量把关,大大降低了“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损害了“坦洋工夫”红茶的品牌形象。
福安市“坦洋工夫”红茶品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在逐渐带动福安茶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逐步为市场所认可。然而,从国内红茶企业看, “滇红”、“宁红”、“宜红”、“川红”、“祁红”等红茶品牌对“坦洋工夫”红茶已经形成竞争压力。另外,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升,世界级的饮料企业也对“坦洋工夫”红茶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如可口可乐、咖啡等软饮料成为茶叶替代品冲击着中国人饮茶的传统习惯,占领部分茶叶市场。同时,茶饮料的知名品牌如立顿、雀巢、康师傅等公司也同时进入中国,其出品的袋泡茶、罐装茶饮料以便捷的冲泡方式、低廉的价格,抢占了都市白领的茶叶消费市场。而福安市红茶企业却因管理不规范、质量参差、恶性竞争、品种单一等因素影响了“坦洋工夫”红茶品牌的进一步提升。
一是要优化茶树品种结构。通过持续改良更新茶树品种,按照早、中、晚品种选搭原则,逐年改造老茶园,促进品种升级换代。二是优化茶类品种结构。按照“提升高优绿茶,做好工夫红茶,发展乌龙茶,开发深加工”的发展思路,提高红茶比例。三是提升名优茶比重。通过生态茶园建设,加强茶农技术培训,生产无“农残”茶叶原料,增加对制茶技术研究投入,改善生产工艺,提高茶叶品质,将名优茶比重提升到50%以上,增加茶叶附加值。四是稳定政策扶持力度。对相对集中的大规模茶树品种示范片,市财政给予补助。
一要通过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茶叶龙头企业,积极引导茶叶企业走规模化生产和高效经营的路子。二要发挥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对下属基地建设和协作基地的带动作用,提升农户种植水平,将标准化生产追溯至茶叶的种植阶段,从源头提升茶叶的生产品质。三要通过加速有机茶基地建设,加强科技投入及科技创新,提高质量,创立品牌,实现更多龙头企业产品取得QS认证的目标。
一是通过开发“坦洋工夫”红茶袋泡茶品牌产品,迎合都市白领饮茶习惯。国外袋泡茶销售占茶叶总销量的60%,有的国家甚至达到90%,但我国仅为1%。因此,开发符合大众化消费要求的“坦洋工夫”红茶袋泡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二是通过开发茶饮料、各类茶食等品种,满足大众的多元化口味,提高“坦洋工夫”红茶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可以考虑从“坦洋工夫”原产地,即以坦洋村为中心的白云山麓茶园区,规划出近千亩兴建庄园,以东方式和闽东式相结合的建筑风格设计出经典名茶“坦洋工夫”的特有厚重韵味。保留坦洋地理“群峰环列,一水中流” “中开一坞,坦坦平平”“真武廊桥”“桂香山”“蒙井泉”等部分生态环境标志,以旅游宣传品牌红茶文化,以文化带动“坦洋工夫”红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福安市“坦洋工夫”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相关文档:
福安市“坦洋工夫”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