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郑愁予《错误》教案

时间:24-04-01 网友

教育技术学导论第五章个人作业:

郑愁予的《错误》教案

姓名:史佳鹭 学号:1271410048

原文: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中国现代诗歌、郑愁予做一些了解,了解闺怨诗的特点。

2、技能目标:学会抓住诗中描绘的意象,并分析象征意义,体会所传达的情感。通过想象和联想,理解诗的情思和意味。

3、情感目标:把握诗中女子在苦苦等待归人、却只迎来了一个过客这个过程中,她的情感变化。

4、价值观:启发学生不仅以从诗中女子的角度理解诗歌,还能以过客的视角来思考、更加深刻的把握诗歌情感。

5、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和节奏韵律,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重点:诗歌中意象的作用,诗句描绘的意境,以及运用各种修辞的好处。

三、教学难点:1、何为错误?又为何美丽?

2、解析诗歌结构。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介绍中国现代诗歌、作者还有写作背景的一些知识;必要解释诗歌中难懂的词汇和句子;运用意象表达情感的作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意境和意象的区别;诗歌结构。

2、启发式谈话法:用于诗歌内容的讲解,主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想象联想、用心体会诗歌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意境画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要时用图片、音乐或者影视来启发学生,陶冶情操。

3、讨论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鼓动学生积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主要用于几个意象和修辞的理解上。

五、教学过程:

1、课前简介:

①中国现代诗歌介绍: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主要诗人与作品有:胡适《尝试集》;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学徒苦》;刘大白的《卖布谣》;郭沫若《女神》;闻一多《红烛》、《死水》徐志摩《志摩的诗》,戴望舒《雨巷》;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②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现代派诗人。1933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去台湾。1955年服役。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赶赴美国,曾任爱荷华大学讲师、耶鲁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燕人行》。他创作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是曲折动人、情谊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③闺怨诗歌:"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具体来说就是丈夫常年出征在外,留守在家中的妻子那种寂寞难耐的思念之情。

④讲述意象、意境,和两者的区别(降低诗歌难度,帮助学生理解)。

2、诗歌导入:

①一个烟雨蒙蒙的江南小镇,湿漉漉的青灰石街,檀木飘香的房屋,一位女子双肘托腮伏在窗阶上,朝向街道远处,神情悲伤……(教师声音轻柔)

②她在想什么?在等人么?等谁?这个人去哪里了?等待会有结果么?如果回来了呢?如果不回来呢?……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引导提示学生思考)

③播放教学录音,伴有轻柔伤感的音乐。

④让学生自己诵读诗歌,教学录音仍然播放。(帮助学生感受和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

3、分析诗歌:

①提示学生思考始终描述的故事是放生在什么季节、是清晨还是黄昏,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述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可以从诗中“柳絮”、“向晚”、“春帷”等词语看出是春天的黄昏。)

②在诵读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这首诗歌内容或者情感上的大体理解。

4、逐节讲解诗歌:

(1)、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解析:这两句诗在全诗的分段中,具有“诗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

“我打江南走过”,短短六个字,暗示过客之匆匆,为下文做了铺垫,同时又暗含了诗的主题“美丽的错误”。“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形象地写出了思妇相思之苦。“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而比喻的手法更将亲人远行,独守空闺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若非相爱之深、相思之切,怎会为伊消得人憔悴。更为妙绝的是“等在季节里”,一个“等”字,韵味全出,又和后句照应,莲花本开在夏天,而此时是春天。

“莲花”这个意象象征着什么?又传达出一种什么情感?开篇这两句为诗歌渲染出怎样的氛围?(让学生思考回答)

(2)、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解析:无东风、无柳絮的春天的小城怎能不寂寞。有人问,江南小城怎会如此?思妇眼中又怎会不如此。心如城,心若道,比喻新颖巧妙。城是寂寞的。怎样的寂寞?“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景语,情语也。青石板路,日落黄昏,小巷悠长,空旷寂寞,恰如其心。

拓展:①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

②城,“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

(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意象即东风、柳絮、城、街道,讨论这些意象分别代表什么?又有什么意义?把心比做城,有什么好处?)

(3)、“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

解析:“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心中有千般愁苦,百种相思,却无人无处诉说,只得紧紧锁住。三月的良辰美景化若无物,以至窗扉紧掩,春帐不揭,而这一切皆源于“蛩音不响”,游子不归,这怎一个“愁”字了得。

(让学生找出诗句中的意象即春帷、窗扉象征着什么?跫音又只带什么?)

(4)、“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解析: “达达的马蹄”带来了归人的消息,给闺中思妇带来一股东风,应是柳絮飘飞、姹紫嫣红的时令了,应是春风吹起帐幕,纤手打开窗的季节了,但“我不是归人,是过客……”打破眼前的梦景,原来这一段美丽是“错”出来的,是个美丽的错误。

拓展:错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梦江南》温庭筠。

(“达达”是个象声词,又是叠词,修饰马蹄声,有什么好处?暗含这什么意思?又衬托出什么?当女子得知等来的是一个过客后,她的情感有什么变化?启发学生思考。)

5、女子的情感变化路线:

(蹄声) (过客)

期待 惊喜 失望

(美丽) (错误)

讨论:(1)本诗题为“错误”,为何这是一个错误?

解析:①女子误以为是心上人归来;② “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2)诗中的过客与女子的相遇是一个错误,为什么又是美丽的?

解析: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游子的出现引起了诗歌中女子情绪的激动,使她的生活泛起了涟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6、品味诗歌:

两条线索

1景(广阔江南—小城—街道—帷幕—窗扉—马蹄)

2人(我—女子—我)

综合全诗来看,开头两句,应是结尾,最后两句,又是倒装,这样以来,诗歌显的参差错落,因而更加诗意盎然。诗歌清新轻灵,文字纯净,情节跌宕婉转,语言优美利落。

亲爱的老师:

这个教案,除了教学过程中不是红色字体的部分是我从网上摘过来的之外,其它都是我自己所想或者从参考一些书籍,比如《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方法)等。

我知道我写的这个教案很难在实际讲课的时候应用,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改进的。

《(完整版)郑愁予《错误》教案-准编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完整版)郑愁予《错误》教案》相关文档:

车位租赁合同范文(10篇完整版)09-01

汽车租赁合同完整版8篇09-01

汽车租赁合同书范文8篇完整版09-01

(完整版)口腔科主任竞聘报告09-01

企业承包经营合同协议完整版09-01

乡村道路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09-01

(完整版)单位工作证明范本09-01

3000字打牌检讨书(检讨书(完整版)09-01

车辆买卖交易合同完整版(八篇)09-01

车辆买卖合同(完整版)09-01

下载文档

微信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