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简报
1.学习校本课程的收获
校本培训的收获学习时,只要态度端正就一定会有收获。
一年的校本培训,有特别多的收获,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思想的碰撞骨干教师的讲座渗透着优秀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态度,也体现出他们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们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些对我触动很大。
比如会计专业骨干教师从开发校本教材的角度出发,探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历时6年,一个团队一直在努力作校本教材开发这项工作,只要感觉到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就会让人为这动容。机械高级教师则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结合企业的发展规律给全体老师上了一课,一所学校与一家企业之间从发展的角度要求是一样的,企业的发展要求人进步、企业人要学习,学校的发展更需要人的进步与发展。
号召教师要主动到企业学习,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给自己一个成长的压力与动力。骨干教师的经历与思想让我感受到了教育工作的艰辛与价值,更感觉一名教师要时刻提高自己,否则会误人子弟并影响到社会的发展。
2.学习到先进的技能校本培训的内容中,还有针对教学技能的各种学习。比如说:课件制作中的色彩要素、电教平台使用、精品网站推荐与精品课建设、虚拟仿真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都来源于身边的教师,是他们在工作中的积累,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迅速提高了技能水平,很快就将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我针对虚拟仿真技术制作课件,还撰写了专题文章。
3.读书活动促成长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与发展的过程,读书则是成长过程中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我坚持读书已有几年,近来读书的数量明显增多,只要一有时间就读几页,床头、桌面、卫生间都有书放在那里,一伸手就拿得到。
我为自己规划了一个系列读书的目标。第一,读史书,以明志。
读简单明快的历史书籍,不给自己带来很多压力,放松的同时,吸取历史人物的风格、态度、价值观念;第二,读论语、道德经一类的书。主要是透过哲学的角度看待中国文化,提升自己文化底蕴,这类图书是要慢读、细读并且要时时品味;第三,读专业书箱,提高业务水平;专业书籍中以课程为核心展开,因为课程是教学的核心,研究课程才能带来教学水平的本质提高。
通过图书錧下载各种针对性的论文,通过阅读保持自己理念不落后。读书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我在读很多书的过程中要求自己撰写文章,努力做到读书就要有收获,部分内容上升到撰写论文的高度,本学期结合工作需要我撰写了“基于EON的模具仿真拆装系统设计、模具实训导师制与学长制的实践与思考、实训教学教考分离的探索、中职实训文化建设”四篇文章,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一、深刻领会了校本课程的内涵校本课程是指课程开发,从计划的制定、内容的设计到相应的评价体系建立的全部活动都是以学校为出发点并且由学校组织发起的,在学校中实施学习内容。学校是真正的课程开发场所。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虽然也强调校外专家、学者及教育行政人员的指导,也需要家长、社区人士的参与,但参与决策与开发的主体成员仍然是广大教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新任务,是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师成长的需要。
校本开发已经成为我们不能推卸的一种责任,成为学校、教师凸显特色和特长的一种机遇,同时也成为省、市教学工作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二、进一步了解了校本课程与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或兴趣活动的区别1.由自由、自发、自主到刚性的、统一的要求;2.由校长决定开发什么活动到由教师特色和学生需求决定;3.由面向部分特长生到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化需求;4.由课程之外到课程之内;5.由部分学生参加到全部参加。
2.校本培训总结
一学年来,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年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一、师德表现方面: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学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二、教育教学方面: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
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
注意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三、工作考勤方面: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
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以上是我一年来的工作总结,不足之处清各位领导及老师指正.我一定再接再厉,努力工作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校本培训总结,原因是校本培训总结很容易找的,而且校本培训总结现在也不是太难找。
关于找具体的校本培训总结,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校本培训总结,之所以这里的校本培训总结比较全,其他地方的校本培训总结网,可能不如这里的校本培训总结全面,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校本培训总结,原因是校本培训总结很容易找的,而且校本培训总结现在也不是太难找。关于找具体的校本培训总结,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校本培训总结,之所以这里的校本培训总结比较全,其他地方的校本培训总结网,可能不如这里的校本培训总结全面。
3.校本课程怎么写
类似于科研课题的总结报告,只要补充校本教材的编撰诞生的情况以及目标纲要等介绍。
例:————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设计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二、指导思想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开发目标1、学校层面目标: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2、教师层面目标: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③、3、学生层面目标: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四、开发原则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限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充分发掘学校现有和将要拥有的课程资源。
5、实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五、课程结构与门类(一)课程结构根据课改精神,学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
校本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1、基础性课程基础性课程由国家、地方统一开发并组织实施,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
它是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等学科,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在本校实施的课程。
它由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两部分组成。(1)、限定选修课程由基础性课程延伸的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
是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2)、自主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科课程与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采取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
教育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庭环境等。
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开发内容分为以下七大类。
1、科学素养类课程内容选择: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电脑网络、天文地理观测、软件制作、能源环保、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双语综合、科学实验等。2、人文素养类课程内容选择:。
4.急求校本课程表现性活动选修记录(在线)
看看这个行吗?/UploadFiles/200651021322418.doc校本课程教研活动记录(1)时间05.9.15地点:办公室内容贯彻校本课程计划参加人员:李校长、曹校长、荀海燕、张娴、蒋婷飞、郁丽萍主持人:曹校长活动内容简录:一、曹校长讲话1、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环境教育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社会达成的一个共识,而要实现这一目的,环境教育是一项根本策略。
因此,学校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使得人们开始对环境教育进行反思,认为环境教育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联合国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正式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坚定地支持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新理念,大会闭幕式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指出:“教育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绿色学校的内涵:“绿色学校”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管理者、教师、职员、学生全员参与;(2)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作为环境教育的资源;(3)以学校作为环境教育的中心影响家长、社区、社会;(4)建立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5)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6)通过环境知识形成环境意识,而后自觉实施环境行为;(7)要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伦理观和消费观。二、三年级校本课程方案1、荀海燕谈三年级校本课程计划活动主题:环境保护——人与植物本学期我们将围绕“植物”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2、讨论三年级校本课程计划三、李校长总结校本课程教研活动记录(2)时间05.10.8地点:北办内容讨论《植物与生活》的设计参加人员:荀海燕、张娴、蒋婷飞、郁丽萍主持人:荀海燕活动内容简录:一、总结九月份前半月工作:前一阶段学生们通过对植物研究,进一步了解自己喜欢的植物。
我们通过看电视、找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把研究工作做得很深入。二、讨论《植物与生活》的设计:张娴:由故事引出的问题来源于教材“活动列举”中——种子宝宝这一节内容。
我们的实践课,最初应该培养孩子们提出问题的能力。关于主题、关于研究、关于方法,孩子们一无所知,而实践教材就利用“活动列举”这个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丰实主题研究、点击活动内容的较好范例。
郁丽萍:对于初涉综合实践的孩子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授予他们一定的研究方法。综合实践课程最重要的“课性”就是“实践性”。
这与我们一般学科讲究的间接经验传授和知识的获取完全不同,它更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实践研究中有所获,但这并不单单是知识上的获取,也可能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或是学会交往和合作等等。
细翻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的一些“观察”、“实验”、“查访”等提示其实都是方法的点击。方法就是门槛,授予方法,让学生跨进门槛,把实践的位置放下来,才能真正把实践课程植入孩子们心中。
蒋婷飞:提出问题贵在引导。这一环节的设计中体现了两个引导:一是什么是研究主题。
通过设计,孩子们有个大概的印象,在课题下的相关问题叫主题;二是怎么丰实研究主题。荀海燕:关于丰实研究主题,教案应设计两个坡度,一是让学生就着问题找一找,这是哪个研究主题下面的内容;其次就是下面让学生根据原有问题的提示找到更多的研究内容。
这里,第一环节的主题十分重要。很多孩子在之前的讲解中所获取关于主题的印象是模糊的,让他们自由分组、自己提问孩子们就傻眼了。
所以我们的教材中就设计了诸如:“画画写写”啊,“试一试”啊、“知识窗”啊,这些小栏目。设计的小问题就来源于此。
而有了贴出来的主题内容的提示,孩子们反倒能弹出更多已有的生活体验,尽而提出许多相关问题。校本课程教研活动记录(3)时间2005.10.28地点:会计室内容讨论《学习扦插》的教学参加人员:荀海燕、张娴、蒋婷飞、郁丽萍主持人:张娴荀海燕1、前期准备:(1)、组织学生参观花木培植基地,访问种植专业户或有经验的家长,并把调查结果汇总以备上课时用。
植物扦插的方法植物的名称扦插方法扦插时间2、讨论植物扦插的一般方法及注意点。郁丽萍让学生初步了解影响扦插生根的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扦插生根所需要的外部条件主要是空气中的相对温度,其中土壤温度最为重要,其次是光照、基质等。蒋婷飞温度:大部分植物在20度——25度扦插;原产热带的植物:25度——30度高温下扦插当气温超过35度时不要扦插;土壤湿度:含水量宜在最大持水量的50——60%为宜;空气湿度:要求扦插床湿度保持在85——90%以上;光照:扦插时期都需要适当的光照;基质:嫩枝扦。
5.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研究型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指导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因素。
本文结合我校两年多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着重从教师的来源与构成、研究型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的角色变化、教师的指导范围和任务、教师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论述了指导教师在研究型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并第一次提出小学阶段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而这一切的一切,归根结底靠教师导之以行,化之以能。我校自2001年5月申报并实施《衣锦小学研究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来,最初,我们将重点放在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撰写小论文、活动日记的能力。
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感到研究性学习的改革指向是双重的,除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从实践的过程中看出,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相当关键,也比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显得更加困难。一句话,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关键靠教师。
一、教师的来源与构成教师是研究型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那么谁来组织领导?谁来担当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能否配备专职的教师?哪些人能够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这是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借鉴日本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经验,采取“教师小队”的形式构成教师指导组,即所谓的“T-T(Teacher—Team)”制。“T—T”制要求学校不同学科背景或课程背景的教师组成若干个教师指导小组,以教师指导小组面对各自班级的学生。
但由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上延续性,光靠少数教师或专职教师承担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是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开展活动需要的,再者,从教师来说,时间、精力、知识面也是有限的。因此,我校成立了由校长总负责,教科室主任、教导处主任具体分管的领导小组和一支有较高研究水平,有相关课题研究经验并有时间上保证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大力宣传、鼓励更多的班主任、科任教师共同担任相关课题学生活动的指导老师,参与一切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
如校园篇中的“衣锦特色”课题分别由我校的音乐老师、体育老师、英语老师、大队辅导员等组成教师指导小组,再如家乡篇中的“临安地理和资源”课题则由低、中、高段的常识老师共同组成教师指导小组。另外,由于学生的实践学习需要走出校园,步入社会进行活动,学校还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社会教育指导力量,聘请了一部分学生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校外辅导员,甚至政府官员等方面的人士,作为研究型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指导老师。
如“衣锦少年警校”课题组,特聘请了当地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的马国华、章小波、何向军等教官担任指导教师。二、研究型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挑战和要求华东师范大学霍益萍教授曾说过这样一番话:“解放后,我国已经进行了多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是没有一次改革像今天这样全方位地触动教师。
教师除了要熟悉研究型学习的流程、内容外,还要重新学习很多新的知识,更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研究性学习是迄今为止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长期以来,受“传道、授业”思想的影响,教师成了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即使是很差的老师,借助着他所拥有的知识,他在学生面前依然也是权威,居高临下,一切由他说了算。
但在研究性学习中,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学生想要研究的很多问题都超出了老师的专业领域,有的即使在教师专业范围内,也是平时不关心、不留意的,对于学生将要学习的很多内容,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可言,甚至一窍不通;同时,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为拓展,吸纳知识的途径由单一变为多元,以前是学生跟着教师走,现在是在某些方面教师跟不上学生。
如电脑的运用等。由于学生的学习内容大大超出了课堂、教材的范围,老师们失去了书本和大纲的依托,也就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因此,我们的老师在走进教室、走近学生的时候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忐忑不安”。
教师的这种感觉,首先将直接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以往在教学过程。
6.征文我心目中的校本课
我希望校本课能够让我们自由的看书,让我们在书的海洋中尽情的畅游,在书的蓝天上自由的飞翔,在书的宇宙中尽情的遨游。
书可以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让我们拥有高雅的气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书多了就可以出口成章,写作文时字里行间就会流露出书的芳香。在紧张的学习中,读点课外书,也可以让我们放松紧张的心情,陶冶我们的情操。
当然,我们中间一定有不喜欢看书的同学,也不能强迫他们,要不然校本课这一节本来应该快乐的课又变得不快乐了。在校本课上我们还可以举行辩论会,可以选择有新意的话题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口才,也可以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更可以锻炼大家的团结协作精神,开拓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反应能力。
校本课上剩余的时间我们还可以用来写作业,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让同学们回家的时候可以多一些放松,多一些复习的时间,而且遇到不会的时候,同学们还可以进行讨论和研究。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校本课,让我们在紧张却又放松的气氛中,进行高效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同时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我爱校本课。
7.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如何设计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要注意: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度和程序孩子们在学校当中获得什么样的课程经验,这是国家、地方和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学校在其中更是担负着直接的责任。
在实施新方案以后,试图完全抱着“执行”的态度是很难行得通的。学校必须参与到课程开发工作中来。
但是改革应当是一个积极稳妥的过程,不同的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达到的程度可能不同,应该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这种差异一方面表现在开发的“范围”上。
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可能只涉及”部分课程”,也可能涉及学校的“全部课程”。其中的尺度应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而定。
即使是对全部课程进行开发,也可以在开发的深度上有所侧重,在课程的选择上有一个先后、主次等顺序上的安排。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开发的“行为”上。
学校在进行课程开发时,可以采用选择、改编、补充、拓展、新编、整合等不同的行为方式。“选择”,就是采用拿来的方式引进某一门课程或科目、活动;“改编”,就是对原有的或拿来的课程做一些调整,以使它更加符合本校、本班学生的特点;“补充”,就是在保持某一课程基本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些相关内容或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原定目标;“拓展”,就是对原有或拿来的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体系进行提升;“新编”,就是对某一门课程或活动进行完全的开发;“整合”,就是在不同的课程、科目、活动之间形成关联,增强学校课程的整体逻辑性。
这些不同的开发行为之间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但不一定存在水平和效果上的差异。用哪一种方式对学校里的课程进行开发,应该体现出学校和学生的特点:。
如果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项常规工作,那么,它无非包括这样一些程度和步骤:1.建立组织——领导和组织开发工作,让一部分教师率先参与研究和准备。2.动员——对全校教师进行共同组织,让课程开发成为所有人的事业。
3.形成核心价值——在学校层面表达教育者的核心教育理念,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很多学校不太重视这个环节的工作。
事实上,教育者关于“教育”、“学生”、“课程”、“教学”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课程框架的展开和课程思路的确定。比如,与传统的关于人的素养、智能的理解不同,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的结构模型,认为不同的学生可能在语言、逻辑与推理、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方面,有不同的智能表现和潜质。
台湾某小学在“整合”全校的课程时,就是依据这个关于“人”的核心理念展开了本校的课程框架。4.学生需求评估——通过正式的渠道而不是主观判断,了解学生、家长以至社区对学校课程的需要情况。
5.资源评估——在自然探究、社会亲近、个人成长三个方面形成社区、学校、家庭、网络资源的基本列表。6.形成课程规划——对全校的课程结构、实施要求、相关管理制度进行设计,并使它在全校发挥法规的效力。
7.培训——使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其他志愿参与者等)理解课程框架,并掌握基本的实施技能,做好课程实施的准备。8.过程调控——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保证实施过程达到预定目标和水平。
9.总结评价——对新课程的实施效果和经验、困难形成判断。10.改进——开始进行第二轮的开发活动。
二、校本课程的整体结构过去,我们往往习惯于采用“堆垒”的方式设置学校里的课程,觉得什么课程重要,就开设什么课程,觉得什么活动过时了,就把什么活动拿掉。这样的做法无法体现教育者对于“教什么、怎么教”这个课程问题的整体见解,使整个课程结构显得很散乱,并因此而减低了学校教育的总体效果。
使全校的课程结构化,这是校本课程开发无法回避的任务。所谓结构化,就是从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出发,使所有的课程内容形成逻辑联系。
结构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操作:板块设计、层次设计和年级设计。首先,板块设计在一级指标的层面描述了一个学校课程结构的总体框架。
在一个学校中,各种课程内容都应该以一种整合的方式、以板块式结构呈现出来。在执行新课程方案的情况下,学校的课程结构要以国家课程方案的总体框架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进行校本化的整合。
其次,同一板块的课程内容本身,也应该经过结构化设计,以形成内容展开的“层次”。通常情况下,课程内容包含这样四个层次:板块(或领域、学科群)→科目(或主题)→单元→活动(或课题)。
一个领域中总是可以包含无数的主题,同样,一个主题中可以包含无数的单元,由此类推。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课程内容也不是无限的,因此,结构化的过程就是在逻辑线路的引导下,学校教育者对课程内容的斟酌、选择、取舍的过程。
最后,要对全校所有年级的课程内容做出统一的安排,对课程内容进行纵向设计。合理的纵向设计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防止学生在六年或三年中所经历的课程内容出现重大疏漏或交叉重复,保证这些内容呈现出比较好的梯度关系。
8.哪位朋友教教我
额。
..这个有点难。好吧,你联系我我偷偷告诉你我先给你弄个样板,我这个也是百度出来的哦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十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二等奖。
2005年5月,作为活动总结性论文《“走进乡土——南村人文考察”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思考》,获广州市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论文年会论文评比二等奖。2、(2005、7—2007)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2005年7月开始,我校英语、历史、地理分别申报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FindingthelosthistoryinnancunTown》、《快速城市化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初探——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四课题成功获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第二批和第三批立项。课题成果取得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的良好成果,标志着我校校本课程研究由学科实践活动进入学科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实验阶段,为开展全校性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如英语科课题组以《南村人文读本》为蓝本翻译开发了《FindingthelosthistoryinnancunTown》学科校本教材,课题组把南村本土文化与英语科课堂教学相结合,将统编教材提及的传统文化例子用本土文化作替换,尽量在英语课堂的相关主题中进行渗透,利用本土资源运用到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模拟交际。
此外,他们尝试在课堂教学和平时的测试中作为阅读材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整体的英语教学效果;地理科组王小慧、高健仪老师主持申报的《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以番禺区南村镇为例》课题,紧扣社会实际,以学生周边的事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调查》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了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在该课题进行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了整个调查研究活动,参与问卷调查设计、调查、统计,而且让其根据调查时自己的感受,撰写小论文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能力,深刻认识到失地农民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课题研究所建立的资源库与课题组继续开展的“南村镇城市发展历程研究”共同构成我校“城市化研究”校本课程和乡土地理教材的一部分,该课题的学生成果还获得番禺区开放性作品一等奖;历史科组课题《南村地区人文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的主要成果——《南村人文读本》全面梳理了南村地区的人文资源并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渗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由南村镇人民政府出资、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广州地区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乡镇地方历史教材,免费发放到南村镇辖区内中学以及部分小学作为乡土历史文化读本,对承传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1月,《南村人文读本》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著作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乡镇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南村人文读本》开发背景与编写体例探析》先后获广州市“教育创强与校本科研学术研讨会”及教育教学论文评奖活动一等奖、番禺教育学会第19届年会论文一等奖、“广东省教育学会2007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和评选二等奖,2007年9月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历史科组的另一课题《(暂名)乡土读本的开发》的结题报告获“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优秀研究报告二等奖。作为课题成果主要之一的论文《区县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新尝试——《番禺历史与社会》(初稿)乡土历史读本的编写体例与成果特色》获2007年度广州市中学历史论文年会评比一等奖。2005年11月14日,我校历史学科曾代表番禺区历史科参加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与实验”高级研讨会(沙湾红基小学现场会)并作了题为《新课程背景下的乡土历史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思考——番禺区南村镇乡土历史读本(教材)的开发历程与探讨》的发言,得到了与会的全国教育专家和名校长、教师的广泛好评及区、市教育主管领导的肯定;2007年3月,我校历史学科参加番禺区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结题鉴定汇报会,作《乡土历史读本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成果汇报发言。3、(2007——今)校本课程的整合与全面铺开、特色发展阶段到2007学年第二学期,番禺区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已经步入第三个阶段,而刚刚完成结题鉴定的番禺区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性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也将进入课题深化与成果推广阶段,再者,像生物、地理、历史等学科已开展多年的开放式考试(查)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7年9月28日,我校申报的番禺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南村侨联中学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正是在这样的科研大背景下被批准立项的,与此同时,我校已成为全国“十一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可成化研究》实验学校。所以,我们很幸运有了。
《校本课简报》相关文档:
校本研修学习心得体会(集锦15篇)09-06
校本研修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最新09-06
学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15篇09-06
2023年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总结7篇09-17
2023年实用文_小学校本研修培训总结范文(精选7篇)09-17
2023校本研修培训工作计划最新7篇09-17
2023年教师校本研修培训总结6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