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5篇范例]

时间:22-09-01 网友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5篇范例]


  第一篇: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精选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尺子、长方形纸片、照片、长方形框。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一件玩具衣服5元,一条玩具裤子3元,买两件衣服两条裤子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思考,得出三种方法:
  ①5+5+3+3=16(元)
  ②5×2+3×2=16(元)
  ③(5+3)×2=16(元)
  强调第三种算法,5+3就是一套衣服,有两套,所以要乘2。
  二、谈话导入。
  1、我拍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老师特别喜欢,想给它加个框保存起来。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不知道该锯多长的木条才能刚好做个框,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引导学生说出要求木条的长度,其实就是求长方形照片的周长。
  3、师:在生活类似这样的问题很多,比如给礼盒加一圈花边,要算花边的长度,用彩带布置教室,要算彩带的长度,这些都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的知识来解决。
  4、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三、探究新知。
  (一)、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
  1、向学生介绍在长方形中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宽。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
  通过改变长方形的摆放位置,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与长短有关。
  2、让学生轮流向同桌摸出手上的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另一个同学判断对错。
  (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1、让学生量出长方形纸片的长和宽,并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周长。
  2、集体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①6+4+6+4=20(厘米)
  ②6×2+4×2=20(厘米)
  ③(6+4)×2=20(厘米)
  第三种方法中6+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
  通过与课前准备中的题目的类比,让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相当与衣服,宽相当与裤子,一条长加一条宽就相当与一套衣服,我们可以说是一套长和宽,有这样的两套,所以最后要乘2。
  3、对比这三种方法,从中择出最优的方法,并归纳出: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P42做一做第1。
  2、完成课本P44第1题的第一个图形。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有一面靠墙,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通过看图理解题意,让学生自己得出靠墙的那边不需要围篱笆,所以只要算两条宽和一条长,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
  同桌交流,通过移补,让学生明确可以把这个图形看做长方形来计算。
  五、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要灵活运用,这样既能节省材料又避免不够时反工。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的周长》。
  本节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的教学内容,它包括周长的含义,长方形的周长计算。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四边形,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图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4个直角,对边相等等知识,为学生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做好了知识迁移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教材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国旗、课本、钟面等实物和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提出:“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让学生实际动手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在进一步的动手实践,探究规律中,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简单运用。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 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② 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分页标题#e#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操作和慨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
  考的习惯,感受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而充分运用直观手段,特别是加强教具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长方形有关的几何初步知识则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设计:杜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绝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我打算采用创设情境法、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围一围,量一量,摸一摸,画一画,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学法安排:苏霍姆林斯基说:“唤醒人实行自我教育,按照我的深刻信念,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在学法指导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创设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在设计课程方案时,将学生分成4人学习小组,同组异质: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围一围,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议论纷纷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为了让学生掌握周长含义中的几个要素:“一周”“一周的长度”“封闭图形”,我设计儿童喜爱的童话例题,并依题中情境的展开、交换提出三个层次的数学问题:分页标题#e#
  ① 一周是什么意思?
  我利用动态课件创设3只卡通小动物绕着规则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树叶)行走一周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3只小动物行走的路径,感受“一周”“一圈”的含义
  ② 周长指的是什么?
  通过提出“走了一周(或一圈)走了多少路”的问题,理解“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把“一周”和“一周的长度即周长”这两个易混淆的概念区分清楚。
  ③ 什么是封闭图形?
  通过观察一组图形的特征,直观地理解“封闭图形”的含义。
  二、在测量、计算的过程中寻求图形周长的一般解法
  当学生对周长的意义有了清晰的理解之后,寻求图形周长的一般解法便成了本节课要达到的第二个认知目标,我根据活动既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的理念,准备放手让每个学生进行自主测量不同图形周长的活动,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树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得出求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是:直接量出图形各边的长,求出各边的长度和即为图形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测量不规则图形使用的工具和方法与测量规则图形有所不同,如量树叶的周长要用绳子围出一周,然后拉直量出其长度,经历这个过程后使学生明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对策。
  三、在合作、探究中悟出长方形周长的简便算法
  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解法是本节课要达到的第三个认知目标,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用简便方法求其周长,其意义不光是在计算的技巧上,重要的是突出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把握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因此,我准备在学生测量并计算出一张卡片的周长之后,让不同的算法都上台展示,再引导学生比较求长方形周长的3种不同解法,
  ① 6+4+6+4=20 (直接应用周长的意义)
  ② 6×2+4×2=20 (应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
  ③ (6+4)×2=20 (长方形的特征加乘法分配律)
  通过交流与研讨,使学生认清每一种解法的意义和依据,认识自己的那种解法与其他同学的不同,促使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进行反思,从而实现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和超越。
  四、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巩固深化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趣、有层次的训练,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知识的巩固提高建立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用好数学的积极性,我设计的练习题是: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5米,宽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分页标题#e#
  2、这是我班李尚儒同学的一幅画,你能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3、李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需要多少米?
  4、猜一猜:谁先到达终点?
  五、评价——在做中体现。
  新课标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在最后我让学生给自己本节课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我们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三、说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我们把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周长测量上,特别是周长概念的建立。
  四、说教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融合成“合作参与——探究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自学、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重构认知。
  五、说过程
  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两只蚂蚁比赛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周长概念。并让学生通过“五做”来感知,感悟,最后理解周长概念。摸一摸,通过摸一些图片的一周,来初步感知周长;描一描,把这些图形的一周描在纸上,抽象出图形的周长;想一想,让学生想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周长概念;然后再找一找周围一些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周长是相对于平面图形来说的;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周长概念。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通过第一环节的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周长是围图形一周的长度,那这些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长呢?这就需要去测量,在测量中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本环节是做书上练习,测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然后再测量难度更大的圆的周长,遵循了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三、联系生活、应用周长。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了数学知识,应该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环节让学生先尝试着找找生活中周长知识的应用,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老师事先搜集的一些例子,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相互测量一下对方的腰围,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说特点
  我们认为本课的设计有所谓“做数学”,就是“做中学数学”。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做数学”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在实验操作、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在本节课中,我们始终坚持“做数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为了使学生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好周长的概念,我们让学生去摸一摸图形的一周,再把这一周给描在纸上,还在周围找一找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最后来量一量具体图形的周长,量同学的腰围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周长,理解周长。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抽象的数学概念会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深刻。就象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的“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但动手操作不应该是脖子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抓手来组织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其空间观念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形成空间观念。几何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形”的科学抽象与概括,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条件。以前我们的教学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求周长的计算教学,而忽视了概念教学或者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至于造成学生对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不深刻,空间观念淡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一些灵活、巧妙,富有吸引力、想象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把本课设计为三个层次:识周长,量周长,用周长,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周长的概念。特别是想象图形的周长这个环节,是我们独特的设计,能更好地落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以“小步子,多反馈”为主线来精心设计。
  课堂是有限的,如何能处理好时空的有限性和学生思维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点。我们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以“小步子,多反馈”为主线,精心设计了很多的小环节,并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特别是在测量图形周长的环节里,如果让学生测量太多的图形,操作就只会流于形式,于是我们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资源,先测量书上练习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让学生的学习落实到“知识”上。然后安排学生测量一个圆片的周长,这是因为书上练习很典型,而圆片的一周是曲线,它可以体现出很多的测量方法,并能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肤浅的讨论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更有意义。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加上一个比较灵活的环节,测量腰围和生活中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并及时进行反馈。
  这样,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利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的让学生从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科学地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调控,使教与学产生共鸣,情感产生共振,定会使学生在这个轻松、活泼、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其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必将得到发展与提高!
  七、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很简单,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们只把周长的概念板书了下来。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学生的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 )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设计思路: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结果。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 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2、小龟的路程。
  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 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设计思路: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
  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设计思路: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
  (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七、规律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说出规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 周 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5
  一、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笼统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和同学实际,本课时的目标分别为:
  1、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同学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培养同学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和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培养同学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局部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和周长的计算是同学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理解周长的概念与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两个教学重点我是这样来突出的:
  1、理解周长的概念
  这个重点我是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 导入
  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谁能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是什么意思?
  第二步:理解认识周长这个概念
  出示一些图形让同学说出哪局部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然后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让同学说说周长。如书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篮球场的平面等。
  第三步:总结归纳
  小同学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笼统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通过这样的教学中,同学在感性上认识了周长,这时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讨论、总结、概括什么叫周长?最后得出围在每个图形边长的和,叫做这些图形的周长。这个教学过程是同学全面、自然的、主动的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老师把知识强加给同学的过程,教师只起到了点拔的作用。
  2、周长的计算这个重点分两步进行
  创设情境,探索求知
  出示例题,谁能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请你想几种方法来计算周长?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①用绳子量②用长方形滚动③各条边相加。这是一次训练同学创新思维的练习。在没有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同学的思维状态下,通过同学自身考虑得出的方法,无疑都是一种好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用长方形滚动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量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讨论,同学认为只要量长和宽就行。联系以前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学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学中也使旧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迁移。然后要求同学列出求这个长方形周长的算式,并要求说出你这样做的依据。
  通过同学的主动参与,大至会有②4×2+3×2 也就是“长×2+宽×2”这是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来做的。
  ③(4+3)×2也就是“(长+宽)×2”长和宽折起来,长方形周长就是长边与宽边和的2倍。
  3、讨论总结、归纳方法
  再次讨论,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通过师生的一起讨论,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是“(长+宽)×2”。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教材。这局部教材是在同学认识了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同学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同学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同学探索的欲望,引导同学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同学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培养同学观察、推理、分析、综合、笼统、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同学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规范,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同学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让同学在自身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教学方法:
  依据同学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研讨新知、引导同学总结、点拨同学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同学的学法:
  “同学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同学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动身,让同学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考虑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身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同学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第二篇:《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行者小学 李 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第五单元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
   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师:你们怎么求出来的,我没听清,谁能单独说说?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把四条边加起来,就是长+宽+长+宽。
  师:恩,方法不错,我们把这位孩子的方法写上。(旁边用这种方法列式计算)
  生:老师,我的方法和他的不一样,我用的是(长+宽)×2,也能求出。列算式是(26+18)×2=88(厘米)。
  师:他说得多完整,我们是不是要祝贺他一下。(掌声响起来)看了大家的方法就是不错,不但好理解,还特别好计算。有的孩子还有方法,我们继续听听他们是怎样求周长的。
  生:我用的是长×2+宽×2,就是两个长可以用长×2,两个宽可以用宽×2,再把结果加起来。
  师:恩,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太好了,比较好理解,但是我们还是感觉第2种最简单。
  师:恩,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方法,在计算中就用什么的方法。师:看来大家学得不错,请看(1)一个长方形,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周长是()。
  (2)一个长方形,长是15厘米,宽是6厘米。周长是()。
  你们学得太快了,我一说出题你们就说出结果了,谁能大胆出一道题,你们还能答出来吗?(学生出题)
  生: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5厘米,周长是多少?
  孩子们也能很快说出结果。看来对于长方形的周长,大家已经掌握住了,利用课后练习的第1题,以及一些巩固练习,孩子们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已经能够灵活运用。孩子们经历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过程,对于探究正方形的周长就很容易了。孩子们利用刚学到的方法,进行探究,说出了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1)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2)边长×4。
  他们还说出了两种不太经常用的方法。经过大家的讨论,最后选取种最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2)
  教学目的:
  1、认识长方体中的长方形面,能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
  2、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
  3、紧密围绕生活实际,通过动手实践,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教具准备:电脑演示课件一段,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及包装箱、包装带、剪好的12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的卡片,围好的长方形铝丝框架一幅。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至两个长方体形状的纸盒。一把剪刀,一段线,尺子,剪好的12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的卡片,一块泡沫塑料,一盒火棍,一张相片,一段及时贴切纸。
  教学设想:
  1、新课的引人,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长方体的盒子、实物等人手,紧密围绕生活实践,指出在立体图形上存在平面,通过把立体图形的剪裁,得到长方形的平面图形,揭示出"体中有面,面中有体"。
  2、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为主导思想,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学会求长方形的周长,并以此提供给他们施展技能的机会,让他们挖掘说理的论据,体现论辨的才能,展示自己的创新精神。
  3、关于长方形周长概念的教学,采用由一般到特殊的推导方法,得出长方形周长的意义,进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理解层次的差异,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由学生自主选择。
  4、在注重实践操作的同时,辅以多媒体电脑课件的演示,再现知识的认知过程,以加深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5、练习设计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全体师生的全员参与精神以及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
  从立体图形导人平面图形的认识及平面图形的周长。
  看!今天老师带些什么东西?噢!有牙膏盒、肥皂盒、粉笔盒、积木块等。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外观。:牙膏盒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的呢?(变换角度)这个面又是什么形的呢?你们能给这个长方形的面画出它的周长吗?(在实物上描画)试试看!再把另一个长方形面的周长用彩笔画出来,(在实物上描画)之后,把这个面剪下来展示给大家看一下。展示的这个长方形面,它的周长你能用手指划出来吗?周长我们都理解了,那周长的概念是什么呢?(生答:周长就是围绕该图形一周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围绕长方形一周的长度。)而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又是怎样才能知道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长方形的周长(板书)。
  二、动手实践,理解新知
  1、出示长方形的铝丝圈。
  老师照你们画好的长方形周长围了一个铝丝圈,铝丝圈的全长便是长方形的周长,我们怎样才能知道铝丝圈的全长呢?大家分组讨论。(讨论结果:把铝丝圈剪开拉直来量一量它的长度便是长方形的周长。)
  2、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都需要先围成圈再剪开拉直来量周长呢?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求长方形周长的其它方法。
  (1)有的小组采取测量长方形实物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求周长即求长、宽、长、宽四条线段的总和。
  (2)有的小组采取测量画好的长方形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进一步指出,长方形的一周就是长、宽、长、宽四条线段的总和即两条长与两条宽的和。
  (3)有的小组指出,两条长与两条宽的和也就是长与宽和的2倍。
  (4)有的小组果用了用线把牙膏盒围了一圈,之后把线拉直,放在直尺上测量出线段的总的长度便是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在此要示范指出:沿着牙膏盒围的时候,必须是它的垂直纵切面、竖切面或横切面,并且纵围与横围、竖围的面不同,得到的周长也不一样,要提问学生:你所围的是哪个长方形面的周长,待学生确定后再去量它的长度)
  3、教师还要提出同样的问题,所有的长方体的盒子、积木块等东西都要用线来围一圈再测量长度吗?这种方法是否普遍适用呢?最简便的方法是哪一种呢?请你们向老师推荐。
  4、由此我们得出,在一般情况下,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现在我们来应用公式解决一下实际问题。
  5、出示例7,一个长方形,如图所示,求它的周长是多少?
  (提示:先测量所需数据,再计算,测量的长度单位自定。)
  三、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
  1、我们现在拿出自己的相片,用漂亮的及时贴纸(宽5毫米)做一个简单的相框,至少需要多长的及时贴纸呢?
  2、同学们现在用你们手里的12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个长方行,求出它的周长是多少?
  (可以先拼出实物平面图形,量出组合到形的长与宽进行周长计算;也可以通过拼成的长方形各部分边的长度和来计算等,总之拼图方法不限,求周长的方法有限。)
  3、老师现在有满满的一箱苹果,要给这个苹果箱打上两条宽约2厘米的包装|带,问大家至少需要多长的包装带?(每个接头部分各约占1厘米)(教师要注意横围、竖围、纵围的不同)
  4、我们学校的操场是什么形的呢?围着它跑一圈约是300米,操场的长约是300米,宽大约是多少米呢?
  四、创新实践,深化新知
  1、出示"长方形的周长"电脑教学演示课件。
  (1)动画效果的长方体的立体实物图,其中的一个面闪烁并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来,围绕这个长方形的平面图的一周画出线段并闪烁,教师指出线段的长度和便是它的周长。它的周长包括有两条长、两条宽,(长和宽以不同的颜色分别闪烁)也可以是一条长与一条宽的2倍(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以红色闪烁,另一条长与另一条宽以蓝色闪烁)得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2)利用公式求周长时,可以用尺子分别去测量一条长、一条宽的长度,(屏幕上出现一根动态的尺子分别测出长、宽各是多少)再把数字代入公式,求出结果。
  (3)演示长方体的立体图形,围绕长方体的一圈画一条线段并闪烁(垂直纵围、横围或竖围)指出线段的长度和便是该长方形的周长。(3种情况分别演示)
  2、加强实践操作,深化新知,培养创新意识。
  (1)请你画出一个周长为20厘米的长方形的图形。(可以讨论长、宽分别是整厘米数的几种情况)
  (2)我们班的教室里用瓷砖贴地角线,采用的瓷砖规格为200x200(单位:毫米),地角线的高度为10厘米,问至少用多少块地砖?与我班的实际用砖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合,简述原因是什么?
  (3)张大伯退休后,在郊外租了一块长38米、宽25米的地,他要在这块地里种蔬菜,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牲畜践踏,要在四周围上篱笆,每1米栽一根篱笆桩,则该地的四周应栽多少根篱笆桩?(在泡沫塑料上画出缩小的模拟的长方形的周长,在四周插上火柴棍当作篱笆桩。)
  (4)老师这里有一桶罐头(长方形的、没有贴商标纸的铁桶罐头),请你为厂商算一算商标纸的长、宽各是多少?并请你说出理由。
  (5)学校二楼的楼梯上铺了一条宽约1、2米的地毯,这条地毯有多长呢?这个任务请同学们课下完成。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周长》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就其内容来说,本课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学习难度并不大。但是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正方形面积奠定基础。因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正确的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但是本课内容概念性很强,又较抽象,因此要通过个人的探究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显然对很多同学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感知周长的含义,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测量认识周长,特别是针对长方形的周长要让学生先同桌合作认识长方形的周长,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聆听别人的方法,再同桌合作验证得出结论。只有这样的探究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
  三、教学目标
  依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索,锻炼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和迁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演示法:边演示边讲解周长的一般概念,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突破在认知上的障碍,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抽象概括。
  讨论法: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合作交流,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同时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在教室中间围一个大大的心形,并请几位同学按照我的示范来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紧接着提出疑问:刚才这位同学是沿着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从而抽象出周长的直观概念。但是在数学概念的确立过程中我会通过边演示边讲解来勾起学生的理解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的观察加之演示过程,真正让学生感知周长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
  (二)生成新知
  接下来我会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计算周长。
  此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使用用绳子围一圈,将绳子的长度量一量或是分段用尺子来进行测量周长。期间我会巡视进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周长的含义。接下来我会要求学生:计算一下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具的周长。在此过程中,我会要求学生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具体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测量数据、计算周长、交流汇报来得出结论;理解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过程则是将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计算周长,此时针对学生的不同选择给予适时地指导加深学生对于周长概念的理解。在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过程中由学生来探究、讨论、分析,辅助学生优选方法,加工成常用的计算公式,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巩固新知
  为了进一步突破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一难点,我会呈现一道基础题和一道变式题,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探究。
  1、基本练习
  (1)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1米,宽8米,求花坛的周长。
  (2)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6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2、提升练习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的学习过程,请多个同学谈谈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测量一下课桌、凳子、书本的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希望大家在计算时都能认真、仔细,不做小马虎。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本着简洁、直观、清晰的原则,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第五篇: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是尤竹梅。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方形的周长》。 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三、分层训练,实践应用。
  四、回顾整理,互评激励。下面我就每个教学环节做具体阐述: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我以儿子过生日,我制作生日卡片的情景导入,提出一个问题: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
  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让学习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自我需要。
  在学生的讨论中明确判断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就可以了,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索展示。
  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我以两个活动展开教学 活动一: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我让学生用先量后算的方法,来计算这张长方形卡片的周长,然后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算法。然后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学生汇报的同时在侧黑板板写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让同学们说一说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在每个学生动手实践,组内交流的前提下,全班汇报交流,既展现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由于有了长方形周长的知识基础进行迁移,学生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从活动一到活动二,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教学。
  活动三:对比结果,进一步理解方法。
  让同学们说一说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这样设计,其实是换一种问法,在提问学生要求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哪些信息,也是学生逆向思维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什么有关。
  第三环节:分层训练,实践应用。
  依据课标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本 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第一题,判断是一道基础题。第二题,计算篮球场的周长,是一道实际应用题。第三题,是一道拓展题,这样的练习既有层次性,又不失趣味,还可达到良好的思维训练效果。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互评激励。
  这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先让学生畅谈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再让学生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在本节课中的表现。
  这既引导学生回忆了学习过程,提炼了学习方法。又可以达到让学生体验学习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四、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总觉得自己缺少教学激情,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达到忘我的境界。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5篇范例]》相关文档:

《认识周长》说课稿(精选10篇)09-01

什么是周长说课稿(通用10篇)09-01

《周长》说课稿09-01

关于周长的说课稿09-01

《认识周长》说课稿范文09-0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的认识》说课稿09-01

小学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5篇范例]09-01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09-01

《周长的认识》说课稿09-01

《什么是周长》说课稿范文09-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