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

时间:22-10-14 网友
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

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 篇1

基于儿童立场的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要引领学生品味文学经典的滋味,笔者将于下文中尝试谈一谈小学整本书阅读课前导读课的几种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激发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文学作品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抓住人物形象的分析,才能对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有深刻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其性格可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主题。学生一旦对这个人物很感兴趣,就一定会迫不及待去阅读后面的文段了,那么这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就会转变为读下去的兴趣了。

如汤素兰著的《笨狼的学校生活》这本书,上课伊始出示主人公“笨狼”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笨狼”的第一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接着从推测入手,出示描写“鹅太太”的语段,推测“鹅太太”在学校是干什么的,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再让学生对比这位“鹅太太校长”和本校校长有什么不同;然后,猜一猜森林学校除了有趣的校长,还聘请了哪些有趣的老师,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动物会被聘请为老师呢?从而引导学生从书中部分情节推测书本的主要人物。这样一步步地引起学生对“笨狼”产生兴趣,激发阅读的兴趣。

除了对人物形象,教师也可以借助封面上的图片、书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大致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与书的主要内容,建立读整本书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思考动机。

在整本书导读课中,教师还可以拓展介绍这本书的其他信息,如:作者的写作背景、内容提要、获奖情况、媒体的评价以及这本书的特别之处等,使学生对这本书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产生更大的阅读期待。比如:《海底两万里》于1869年11月出版,初版就卖了五万册,1997年被拍摄了同名电影和动画片;《童年河》入选《人民日报》“100本适合孩子阅读的精品书”第一名,还获得2013中国童书榜“优秀童书奖”……通过回归整体,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欲望去阅读整本书。

二、体验整本书阅读的乐趣

整本书的内容很多,学生对事件的因果关联不可能一下全都明白,如何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书本的信息,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产生阅读兴趣呢?材料的取舍就显得尤为关键。

如《长袜子皮皮》这本书阅读导读课,通过从皮皮的姓名、语言、打扮、居住的环境感受到皮皮是个“奇怪”“不同寻常”“有意思”“特别”的孩子。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皮皮的“特别”,笔者特地选取了《皮皮接待小偷拜访》这个章节:普通人发现小偷到家里,肯定会很害怕,要么不敢声张,要么将小偷打得落花流水,而皮皮对待小偷的态度却令人大吃一惊。他不仅没有利用自己力气大的优势将小偷打跑,反而请他们俩跳逍蒂絮舞,最后还请他们吃夜宵,赏两个小偷一人一枚金币。之所以选这个章节与同学一起分享,这个章节描写皮皮的所作所为极具作者的语言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了解到作者是通过丰富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使学生慢慢走进人物,感受到“与众不同”的皮皮,这不仅深化对人物的理解,还让学生体验到了阅读的乐趣。

再比如《笨狼的学校生活》这本书的导读,选取的章节是《井底之蛙》《三个惹祸的汉字》这两个章节;《人鸦》选取的是《彩乌鸦传奇》这个章节。这些章节都是特别有代表性的故事,很好地将主人公的特点呈现出来,从精彩部分入手回应全书,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整本书的乐趣。

三、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加重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那么在整本书阅读中就要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如:朗读、默读、齐读、略读和浏览的不同要求;如何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如何体会人物关系、如何揣摩语言的精妙等等。中高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自己阅读,教师可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的情况,设计预习单,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细节,让学生能够关注到人物的变化。

如赵丽宏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本书的导读,在阅读方法上做了如下指导:第一遍读,仔细读,从整体上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再读时,要求带着问题读,深入体会其中的玄机。为此,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1)通过这本书的目录,你知道尼尔斯去过哪些地方?(2)尼尔斯在旅途中还听说了许多历史故事,你知道在厄兰岛有哪些动人的传说吗?(找、画、读文中相关语句)(3)通过旅行你了解到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小男孩?你觉得尼尔斯的旅行过程怎样?很神奇?凶险?刺激?旅行途中哪个情景令你印象最深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交流、探讨、分享,可促使学生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四、促进整本书阅读习惯的形成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要把整本书阅读引向更深的一个层次。每学期老师或学校可进行读书交流活动、阅读评比甚至测试。其形式可以是:

(1)摘抄读书笔记,从作者到优美词句,再到精彩故事、体会,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读书心得交流会,通过分享读书心得,促进学生对自己所读书目进行整理。要知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不是一本书的结束,而是通过交流让学生体验还有很多未曾发现的细节。比如读完《长袜子皮皮》以后,推荐林格伦的另一本书《淘气包埃米尔》和詹姆斯·巴里的《小飞侠彼德·潘》,让学生比较埃米尔、彼德·潘和皮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阅读以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现各本书之间的相似之处。阅读交流后,学生有可能再重读一遍,从而自己去发现更多可以读的书,这样就达到阅读指导的.目的,将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读书小报制作,让学生根据所读书目内容设计与制作读书小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边读边思,不仅能积累优美的词句、语言并灵活运用。

(4)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比如评选“阅读之星”“读书达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将学生的阅读心得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个人的榜样会激发学校其他孩子的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阅读整本书氛围。逐步把阅读整本书融入我们的生活里,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更要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做一个喜欢阅读、热爱经典的人,在阅读中获得审美体验,提高语文素养。让我们一起在整本书阅读的道路上,一起努力吧!

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4月22日,我认真观看了曾老师关于“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和实操指南”的讲座。老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讲解:第一,阅读素养;第二,阅读目标;第三,阅读的乐趣,来自讨论和分享。其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阅读——细,是一个关键的角度。

一、关注文本的细节,引导学生去感受整本书阅读。

通过书中的细节,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文章的事例,可以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细节;通过使用文本的核心细节,可以让学生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因为精彩的文学作品,是会隐藏细节的。引导学生品读这些细节,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主题。

二、关注阅读目标的细分,促进学生去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阅读策略是为学生达成阅读目标服务的。阅读的目标分为学段阅读目标、学期阅读目标、单本阅读目标、阅读任务目标等。文本的阅读细分要有目标,否则文章就会显得无力。阅读目标要细分,要结合每个年龄阶段,进行具体安排,要想让学生的阅读技能呈现螺旋上升,就需要有一系列细分的目标。

三、慢慢地读,从中去建立推理策略。

曾老师建议老师们一个文本至少要读3遍,崔老师也提到讲《草房子》的老师读了20多遍。通过慢慢地读文本,教师才能够去关注到导语、情节、人物、主题、写作等阅读教学的策略。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许多书是多少年前读过的,仅凭记忆中的那个轮廓,是难以做到细读的。

假期,我自己慢慢地读《红楼梦》,结合《蒋勋说红楼梦》这个系列的书,帮助我对这本书才有了新的认识。慢慢地读,教师需要,孩子也是需要的。曾老师的讲座中,提到了阅读既是孩子灵光乍现,也是教师自身的感染成长。结合自己读书过程,我很认可这个观点,而且也陶醉在实践的路上。

通过观看这次讲座,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可以在复学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假期,我布置了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孩子们选择《西游记》的最多,男孩子也有很多选择《三国演义》、《水浒传》,但是女生极少选择读《红楼梦》。

我希望孩子们在家的日子里多读名著,我希望通过我的“细”读,可以让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收获满满......

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 篇3

10月21日—24日参加了昆山名师优课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会”,可谓受益匪浅。《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整本书的阅读超越狭隘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让以儿童为本位的阅读材料进入语文学习过程,滋养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课外阅读就是最经常的、直接的语文实践,是学生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爱读书的孩子们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爱读书的孩子一定是最有发展的孩子。

高子阳老师上了一节《亲爱的汉修先生》,他先让学生自由阐述这本书的内容,然后从写作的角度,让学生模仿着诗的格式,把自己看到的内容填充进去,形成一首诗。接着他给孩子们示例了一篇读后感,一位杨赛男同学看了《西游记》后,给猪八戒写了一封信,告诉孩子们我们还可以通过给书中的人物写信,给作者写信这样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看书心得,这样就让读后感变得多元化了。课后的讲座中,高子阳老师从人的大脑结构强调了大量阅读的重要性,比较了中国和美国、日本、韩国、台湾孩子的阅读量,认为每个孩子应该每年阅读50本书,一生阅读一万多本书。高老师认为读了5000本书以上的孩子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我觉得反过来肯定成立,那就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肯定读了大量的书。高子阳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美国人是怎么教整本书的。美国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很多办法,美国非常注重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和写作是很能培养创造性的。读书以后通常要写读后感,仅读后感的写作,美国老师就是让孩子用很多种模式写。比如,一种是想象自己就是作者,写一封信给朋友,介绍这本书;一种以书中主角的口吻来写几篇日记,通过日记反映出书中的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是假设你组织了一个活动,请作者来参加,你作为主持人,向听众介绍作者和他的书等等。高子阳在此基础上,向一线教师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我们有五种写作是要做的:一是降低写作恐惧,二是学习独立的写作风格,三是整本书中的写作思想、写作技巧、写作知识的教学,四是创意味极浓的大读后感的写作,五是给书中人物写信的教学。

这次昆山行总共听了四个讲座,十一节课(初中四节、小学七节),感觉小学的整本书阅读比初中推进的更好、更有实效,学生的反应明显好于初中。与其他省市的教师讨论比较后,初中老师都觉得初中阅读的书由于内容多、难,学生阅读的时间少,往往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很难做到前后内容的比较融合的阅读,而且往往认真读一遍就已经很不错了,基本读三遍以上的就没有了。有些孩子故事与人物都混淆了,课堂上就变成老师一人在那儿向学生现场传授书本的内容了。而小学阅读内容比较短,比较有趣,学生记得牢,所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往往能上升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真心希望初中的名师能给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更实际更好操作的建议。

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 篇4

看着课程的题目,我以为整本书阅读是由王荣生教授讲的,原来是岳乃红老师讲,这样一位真正的整本书亲历者,做了十几年整本书阅读的老师来讲,倍感亲切和真实,岳老师主要从整本书阅读的概念界定、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整本书阅读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对整本书阅读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这个讲座我听了好几遍,觉得还是想听。下面就来说说我的收获。

一、整本书阅读对于儿童意义非凡

整本书阅读是课内单篇阅读的有益补充,它更多采用浏览、略读等方式阅读,提高了学生阅读信息的速度。同时有的书有疗愈作用,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益。儿童的泛灵特点和喜欢代入的阅读方式,都使得阅读是最经济、有效的提高生活经验的方式。

二、整本书阅读有自己的目标体系

整本书阅读有自己的目标体系,岳乃红老师根据自己的实践和班级情况制定了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整本书阅读课程目标,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我也要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摸清自己班级目前的阅读现状,然后制定一个阅读目标,从课程的高度来关照整本书阅读。

三、整本书阅读不同时段有不同课型

岳乃红老师提到的整本书阅读的大致流程是导读--自读--交流--延伸,每一个时段都有一定的课型,导课课、自读课、推进课、交流课等。这些课型都有一定的设计目标,有自己独特的实施方式。

四、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很重要

岳乃红老师提到可以从阅读的质和量两个方面来评价,质主要是兴趣、习惯、效果等;量则是书目和阅读时间。评价的方式不宜固定,要丰富多彩。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要铭记一个宗旨:评价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持续的阅读热情。

岳老师基于自己多年的探索,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引领,我以前也带领学生阅读整本书,但是是零散的,没有系统地实施。听了这个讲座,我也有意识、有信心在自己班级实施整本书阅读的课程了。

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 篇5

看完了《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仔细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长故事,无不都透露着一个美丽的字“爱”。书中的名师都爱学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是成就他们事业的根基。

正因为心中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他们才会视学生如己出,才会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因为心中有爱,才更懂得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才更愿意等待,他们在静静地守候生命之花绽放出独有的颜色,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懂得:花儿有性,它们将绽放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

因为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他们才会甘于清苦,埋头苦干,更有激情去努力探索;因为热爱,才会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才会觉的工作着才是美丽的;才会把讲台当作自己解不开的情怀;钱守旺老师说:朋友,不管是事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应当无怨无悔。当我们用爱心呵护自己的事业时,你会发现平凡的工作

中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自己的事业时,你会看到生命之树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当我们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精自己的学校时,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那样富有魅力!

他们不但自己对学生对教育充满着无限爱,他们还是爱的使者,传播爱、延续爱。感动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的教育观念,她在教学及管理中追求“以爱育爱”。她要求以教师自身的爱培育出学生的爱,她认为爱不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教育的智慧,唤起学生爱共鸣,最终使学生学会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让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培育学生爱心的理念。

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4月12日,我带着我的课题组成员一行9人参加了在天柱城关三小举行的全州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暨课题总结会。会上的2节群文阅读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两位教师的群文阅读指导体现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流程和特点,有明确的议题,选用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文章指导学生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天柱一小胡秋英老师执教的《诗的最后一句》,表现出以下几大亮点:1.教学设计巧妙,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选取一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诗(《阳光》、《花一把》、《彩虹》),围绕“诗的最后一句”展开议题。2.教学策略得当.教学中教师采用读、思、换、比、写等学习策略,让学生体会到诗的最后一句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3.胡老师在指导学生在换词练习上很到位,比如:高兴死了,激动死了,幸福死了……如何把“死”字换掉,胡老师让学生巧换形容词,把句子换活了。胡老师还把自己写的《彩虹》诗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补充最后一句,学生对教师的文采和教学魅力更加崇拜有加,更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4.教师语言亲切,富有幽默感,课堂轻松活跃。

建议:胡老师整节课没有板书,最好把关键词或知识点适时板书,效果会更好;教师自作的《彩虹》一诗里,写白色的彩虹,有点欠妥。

凯里八小的张如珍老师群文阅读的中心议题是 “人物一组”——走近毛主席,她通过选取《毛主席在花山》、《收稻谷》、《吃水不忘挖井人》、《一件睡衣》这四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感受到毛主席形象的崇高与伟大;张老师放手让学生读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读中悟,归纳出文章的共同点;她设计表格式学习提纲进行求比异同的练习,让学生勾画语句、诵读语句,体会人物的形象、品质、精神,对比教学简洁有效,归纳出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使学生懂得写人离不开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通过群文阅读,有效渗透了写作方法的指导。

建议:在分组学习不同的描写方法时,张老师指定某组学习描写方法,这样安排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老师应让学生自主探究,在不同的文章中找到不同的描写方法,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不会流于形式,学习效果会更明显。

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 篇7

毋庸置疑,谁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它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手段之一,是告诉你眼睛里看不到的故事,凭借阅读感知心中的感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总之,有百利而无一害,可是都说好,但是不仅是学生,为什么就连我们成人也不能像吃饭一样让它变得如此重要呢?学习中,借着专家的讲座还有自己的感悟,整理了几方面的内容,以供借鉴。

一、为什么阅读

明白阅读的重要性,说教是手段,但不是,得不到利益,吃不到甜头,或者说不读书肚子不饿,那么读书就变得可有可无。四川大学教授刘莘说,追踪学生阅读情况,现阶段出现问题有:

1、资源问题

2、阅读场欠缺

3、阅读激发不足

4、阅读教学问题

针对问题,对我们的教学就提出了挑战,怎样实现阅读意义的内化与提升,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思考的。

二、阅读方法指向

核心素养、传统文化、统编教材都以阅读为支撑,语文学习规律是“质从量出”,质量从哪来,读得数量上去了,自然直观的理解能力提升了,内涵的素养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非曲直有了方向。叶圣陶先生说,单凭教材是不够的,多读才好,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不少于40万,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这是基数。

如何应用现有的时间完成于几倍于教材的阅读任务呢?北京的张艳清为我们提出了六个字:简约、主动、发展,就她的讲解及我的理解给大家说一下。

“简约”指教,一是要以体裁为主题的阅读,用专题总结课的形式上不同作者同一体裁的横向阅读,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诗歌等各种文体的整合教学,应用模仿与迁移的办法使自己的能力提高。二是以明显的单元特征,以诚待人、田园生活、热爱生命、自然启示等等,选择以点盖面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咱们现在倡导的单元整体教学,教学中找异同点,总结方法,找同类型文章阅读,举一反三。三是以表达方法为专题的阅读,选点(细节描写、外貌描写、修辞手法应用、文章结构的编排、故事情节的把控等等),注重表达方法,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以法促读、以读促写的阅读实践活动。四是以作家作品为专题的阅读,只读一个作家的作品,揣摩他的写作特点,学习长处。

“主动”指读法迁移课,就是A课文(教读课,也是我们的教材)迁移到B(自读课文,找到的相关课文)再迁移到C(可能是整合的资料、文献),再迁移到D(由此对地方、人物、传承、崇拜、敬仰……的拜访,提升理解,像孩子学了,假期就要求父母亲一定要带自己看看,像我们读了萧红,就想去她的故乡呼兰河看看,读了孔子,就想去山东曲阜,读了《红楼梦》,就对曹雪芹由衷的崇拜,有人去不遗余力查找有关他迷一样的身世,这样又为阅读发生了质的飞跃。)

“发展”指拓展延伸课,这就范围广了,可以是内容、作者、语言风格、人格化写法、拟人与人性化区别、结构、写作特点、喜欢的内容……

三、阅读考级

阅读必须是每天的,他们分为四种形式:课堂阅读(课本及延伸阅读、资料)、班级共读(共读一本书,像我们的必读书目)课外阅读(自己喜欢的个性阅读)亲子共读(营造一种氛围,为创设一个磁场,每个人都是力量)基于这些形式,我们要做一个读书的评价,就是考级:量积累,质转变(内在的)阅读输入,活动输出(提升的)用记录、观察、发现、活动、改变等多种形式设计级别卡,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爱上阅读。

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 篇8

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高蕾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李桂花老师幽默的语言,戴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语文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当我听这几位老师的课时,她的语言亲切,自然,她的语言简洁,准确。她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着学生在课文的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受课文。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

新课标中提到:学生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感悟,就是有所感触而领悟,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性有所感,理有所悟。“感悟”贵在悟,而教师的引导是第二位的。着眼于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读后教,先读后导”的过程。我想他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模式的一个充分体现吧。高蕾老师的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深入课文自读感悟;

3、赏读阶段的自读感悟。例如,在学生自读感悟时,老师向学生提出这样要求,轻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圈起来;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想这些具体字背后蕴含着什么?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语言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三、处理把握教材

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戴老师由一幅图画开始,让学生观察画上人物的动作,表情,理解人物的心情。紧紧抓住题眼,步步深入文本。

四、评价语言

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老师们运用这些语言“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你真棒……”。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 篇9

11月24日,由冉老师主讲的《阅读课第一课时教什么》的主题讲座在一小多媒体教室举行。听了冉老师的讲座,对语文课第一课时该教什么有了更大的认识和体会。

一、根据不同时段进行不同时段的目标和教学,合理设置目标。

不同时段有不同时段的目标和方法,低段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对读书和识字的技巧,在目标的设置上更接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低段的学生对字音,读音,读词语,读句子和文章的要求要更多也更具体,对低段教学要注重基础,有了好的基础,才能在好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延伸。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和授课方法。

对于低段教学,要设置比较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语言要更简练,课件要更生动和趣味一些,对于字词的教学要重点在字音,字形,对词语和句子,要引导学生的去对比,归类,运用,在教学形式上,要童真化一些,要运用一些动物,卡通,和常用的句式,让学生比较好理解,在学习手法上,要具体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环节,进行跟踪,改进,指导,点评等,语言上要简约,生动一些,能让学生理解感悟。

三、环环相扣,达到整体感知。

冉老师提到,初段教学的重点,对于字音的学习和用法,要把握到位,冉老师从多音字的问题着手,给我们展示了对于不同的字音,不同的句子,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应用方法,生动简单地呈现了多音字的用法。通过多音字的运用又把它放入在课题中,很好地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在中间的一类字和二类字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归类,通过分自然段,通过对比,在课文中进行点拔,进行重点突出,进行难点突破,并一一进行讲解,朗读,指导学生从词语到句子到课文的有效阅读,很好地实现第一课时的目标,并更好地为上好第二课时作好铺垫。

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学习和讨论,我意犹未尽,希望以后能有机会更多地向前辈,同事,专家们学习,让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更进一步!

《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相关文档:

整本书阅读课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10-14

人生是本书,翻开是故事,合上是回忆11-24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心得体会(通用12篇)12-12

2023年整本书阅读教学心得体会(6篇)12-15

思维导图助力整本书阅读02-25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02-26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课文原文02-26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500字02-26

《我的第一本书》教案(优秀5篇)02-26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通用15篇)02-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