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了一条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崇川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之路,崇川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第八位。
2、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总要求: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总目标: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主题:弯道超越率先现代化,逆风起飞再造新崇川
活动载体:同舟共济保增长、凝心聚力促发展
重点: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
3、学习实践活动要努力实现“五个新”目标:解放思想有新飞跃、解决问题有新成效、形象能力有新提升、制度建设有新突破、科学发展有新进步。
4、学习实践活动要着重把握和始终坚持以下主要原则: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
5、学习实践活动具体分三个阶段、六个环节进行:学习调研阶段、分析检查阶段、整改落实阶段。重点抓好学习调研、解放思想大讨论;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制定整改方案、解决突出问题六个环节。
6、在3月17日全区动员大会上,区委吴书记要求,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坚持“三个贯穿”:将创新贯穿始终,将求实贯穿始终,将推进发展贯穿始终。要做到“三个贴得更紧”: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与“双百双十”项目会战实践贴得更紧,要与崇川区情实际贴得更紧,要与机关党员干部思想实际贴得更紧,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7、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加深的宏观环境,区委六届六次全会为实现“率先现代化、再造新崇川”宏伟目标,提出了”弯道超越、逆风起飞”的战略要求。
8、区委、区政府确定2009年为重点项目会战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双百双十”重点项目大会战,“双百双十”是指:全力推进工业、服务业、城建、社会事业重点项目200个、利民惠民重点实事工程和固本强基创新创优工程20个。
9、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要始终贯彻群众路线,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10、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其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
1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
13、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普惠性,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级分化。
14、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效益性,低投入高产出,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
15、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实现发展的持续性,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防止发展不能永续。
16、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根本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7、“以人为本”中的“本”的意思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8、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9、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20、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1、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改善人民生活。
2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3、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发展生产力。
2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
25、作为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的是党内民主。
2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27、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8、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29、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0、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
3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4、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35、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36、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37、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8、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
39、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4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1、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42、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稳定是前提。
43、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思想建设。
44、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中最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创举、最富有实践效应的重要内容是建立经济特区。
45、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6、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47、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4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民生问题。
4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0、实现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必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51、要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化,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52、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价值取向方面的根本要求。
53、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着力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5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5、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6、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对中国社会的革命性变革。
57、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
58、宣传思想工作要把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
59、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求真务实。
60、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本工程。
6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62、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6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64、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6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6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提出了“两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6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
68、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6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0、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方面,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提出来。
72、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7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7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76、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完成这个新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资源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
77、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78、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投资与消费比列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
79、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80、最全面表现以人为本精神的做法是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
81、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的观点有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8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8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8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85、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就是要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
86、邓小平曾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着是改革开放。
8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民生问题。
89、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90、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坚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91、当前我国存在着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这与土地、水和能源、重要矿产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有直接关系。
92、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推动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
9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四个转化“:即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9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这是因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的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和精神状态。
95、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主要是要着力改进党的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管理方式、着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96、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
97、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98、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
99、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核心是要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100、根据我区作家蒯本佑的小说《濠河滩》改编的电视剧《奶娘》完成摄制并热播,荣登中国电视剧上海排行榜。
101、科学发展观的着眼点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
10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本质和核心、基本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五个统筹”,即①统筹城乡发展 ②统筹区域发展 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④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⑤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03、怎样理解“和谐社会”?
答:和谐社会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成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04、为什么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答: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⑵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⑶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⑷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⑸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必然要求;⑹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⑺是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⑻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105、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答:角度一:⑴统筹城乡发展,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城乡良性互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⑵统筹区域发展,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逐步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又重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⑷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⑸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积极引进和增强自主创新相结合,增强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角度二:⑴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⑵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⑶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⑷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⑸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⑹必须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106、为什么要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答: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三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7、怎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答: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⑵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⑶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⑸坚持以人为本,提倡人文关怀,实现“三个代表”协调统一;⑹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108、你认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如何才能作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
答:⑴树立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⑵增强全民族的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⑶把经济发展与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⑷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依法治国、科教兴国战略结合起来。
109、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最完整的表述是什么?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迄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传承关系、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意义的最完整的表述,是对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科学界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新时代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演进的逻辑必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新阶段的思想成果和理论标志
110、我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1)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着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迫切需要;(2)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全面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3)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科学总结以往工作经验,进一步开创崇川科学发展新局面的迫切需要;(4)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实现“率先现代化、再造新崇川”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
111、科学发展观的哲学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12、坚持“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13、“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14、“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115、“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16、现阶段,要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应从哪方面入手?
答: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117、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答: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118、什么是先进文化?
答: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1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其相互关系如何?
答: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切实贯彻和体现。
120、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答: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知识竞赛学习参考题》相关文档:
税务系统地税稽查工作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09-02
税务系统地税稽查工作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09-03
税务工作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09-02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09-04
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心得体会6篇09-04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推进“三步走”战略 把集团公司科学发展提高到新水平09-04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3篇09-04
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运用09-04
科学发展观学习的心得体会09-04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范文4篇09-04